第5章 以商入政:雄心勃勃的中西部豪門(1)
- 布什家族:主宰美國政治版圖的豪門世家
- 王國章
- 4935字
- 2017-06-08 14:29:05
布什家族真正成為經濟上極具實力的上層家族以后,在經濟利益以及商業活動中形成的盟友與布什家族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集團。布什家族的主要盟友是哈里曼家族、沃克家族。這個嚴密的利益集團在美國國內以及國際上獲得足夠利益的同時,也在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范圍。當時,在布什家族、沃克家族、哈里曼家族構成的利益集團中,哈里曼家族起著絕對的領導作用,哈里曼家族也是首先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到政治范圍的成員。
哈里曼家族的這次擴張,既是當時現實影響力的成長要求,也是曾經血一樣的打擊留下的教訓。導致自己的家族從鼎盛時期一下子跌落下來的政治商業事件,成為當時布什家族、沃克家族、哈里曼家族甚至當時美國其余龐大家族的共同教訓。
經歷了政治上長達幾十年的順利成長,利益集團的領袖人物還是迎來了自己政途坎坷的時期,也正是在那時,已經年過半百的普雷斯科特·布什決定親自涉足政壇。
盟友哈里曼家族的巨變
布什家族在普雷斯科特的領導下完成崛起,除與普雷斯科特自己具有的商業、管理天賦,以及他岳父沃克的極力幫助有關外,還與他們的堅固盟友哈里曼家族密切相關。哈里曼家族與沃克和普雷斯科特翁婿二人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哈里曼家族對沃克以及普雷斯科特的關系建立,用“熱情”都不足以體現他們的渴望心情。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哈里曼家族一直是由布什家族、沃克家族、哈里曼家族形成的利益集團的領導者。
與美國其余很多擁有悠久歷史的家族不同,哈里曼家族在19世紀80年代以前都是平民家庭。直到1881年,愛德華·亨利·哈里曼娶了一家快要倒閉的鐵路公司擁有者的女兒,哈里曼家族才真正開始成長起來。
結婚后,愛德華·亨利·哈里曼接過岳父手中快要倒閉的鐵路公司,并把它改名重組,賣給美國一家大型鐵路公司。從那次交易中,愛德華·亨利·哈里曼獲得了極其豐厚的利潤。此后,愛德華·亨利·哈里曼就開始了他重組美國低迷的鐵路行業的職業歷程。那時候,布什家族的普雷斯科特還處在童年時期,他的父親也仍然在鋼鐵加工公司做中低層領導。誰都不會想到,通過沃克這么一個人,這兩個有著天壤之別的家族將緊密聯系起來。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在愛德華·亨利·哈里曼在接近50歲時,終于讓美國低迷的鐵路行業煥發了生機。同時,愛德華·亨利·哈里曼也成為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董事之一。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愛德華·亨利·哈里曼就成為董事會的主席,并真正地掌控了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當時美國有一句話形容他在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權威之重——“在聯合太平洋,他的話就是法律”。
完全掌控了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以后,愛德華·亨利·哈里曼還曾擔任另一家鐵路公司——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總裁。那段時間,哈里曼家族統治的鐵路可以說已經遍布美國各個地方。
在商業領域權勢極度膨脹的同時,愛德華·亨利·哈里曼已經不再滿足于經濟領域獲得的威望,他希望涉足更多領域,擁有更大的權力,而他的這個愿望只有涉足政治能夠實現。
1900年前后,哈里曼家族通過政治獻金支持了西奧多·羅斯福的總統選舉。西奧多·羅斯福在開始時只當上了美國副總統,但是隨著1901年時任總統的威廉·麥金萊遇刺,西奧多·羅斯福成功接任總統職位。那時,哈里曼家族就希望西奧多·羅斯福能夠履行競選時的承諾,讓哈里曼家族的共同利益盟友——參議員托恩斯·迪佩擔任美國駐法國大使。
但是,政治遠遠不是愛德華·亨利·哈里曼想象的那么簡單。哈里曼家族雖然經過愛德華·亨利·哈里曼的努力,在當時的美國因為擁有全國最大的鐵路網線而成為頂級的財富家族,但是其家族的成立時間太短(從哈里曼接手算起才30年),這就使得這個家族在政治上毫無威勢可言。因而,羅斯福拒絕了愛德華·亨利·哈里曼的請求,并聲稱他是“玩世不恭、極度墮落”的“不受歡迎的公民”。
當時,可能愛德華·亨利·哈里曼沒有顧及到西奧多·羅斯福已經成為總統,而不再是那個需要他提供資金支持的低聲下氣拉選票的好好先生,便對當時的西奧多·羅斯福說了不恰當的話,且做了過分舉動。這致使羅斯福與哈里曼家族的關系于1901年開始變得緊張。
1901年,在羅斯福對國會的一次演說中,他特別提出國會立法的要求,要從法律上限制當時的托拉斯式的壟斷行為,而哈里曼家族的鐵路就是典型的托拉斯式壟斷。
雖然在哈里曼家族以及涉及托拉斯壟斷的其余家族的極力影響下,國會沒有就此采取行動,但羅斯福卻憑借總統的權力,發動了當時針對各大企業的幾個訴訟。而在那幾個訴訟案中,關于哈里曼家族掌控的鐵路的訴訟案是最熱鬧的一個——當時哈里曼家族用來掌控包括北大西洋鐵路、昆西鐵路、芝加哥鐵路在內的一大片鐵路運營的一家證券公司,就被列在了反托拉斯名單的首位。
經過最高法院的反復討論,最終裁決那家證券公司違反《謝爾曼法》,強制要求該公司“肢解”相關企業。
這件事對愛德華·亨利·哈里曼打擊太過巨大,因此,當時這位正處于事業巔峰時期的哈里曼家族族長便一下子跌到了深谷——正處于事業青春期的愛德華·亨利·哈里曼在1909年就離開了人世(享年61歲)。
羅斯福“肢解”哈里曼家族企業成為哈里曼家族的一個重大轉型標志。在那次事件中,哈里曼家族終于知道,在美國,無論你的家族擁有多少資本,如果在政治上沒有強大的影響力,那么,在面對政治人物打壓的時候,也將毫無還手之力。
愛德華·亨利·哈里曼臨死前,他做了這樣幾件事:第一件是為家族物色了一個在政治上具有影響力的盟友;第二件事,就是要求自己的后代進入耶魯大學并加入在當時美國政壇就已經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秘密組織——骷髏會。
愛德華·亨利·哈里曼和兒子一起選定的政治盟友就是喬治·赫伯特·沃克。雖然沃克以及沃克家族本身涉足政治并不深,在政治上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但是喬治·赫伯特·沃克的奶奶的家族卻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沃克的奶奶的家族就是戴維斯家族。戴維斯家族的先祖大衛·戴維斯曾經是最高法院的院長,而且戴維斯家族的人涉足政壇即便從大衛·戴維斯進入最高法院算起也已有40多年。這40多年,戴維斯家族已經編織了一張龐大的政治人脈網絡,而這就使哈里曼家族很容易接近沃克,并且能夠依靠他政治上的影響力保證自己家族的安全。
愛德華·亨利·哈里曼最初只是因為羅斯福給哈里曼家族帶來的巨變,希望找到一個政治上的靠山,才向戴維斯家族靠攏,從而找到了沃克。沒想到,沃克給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政治上的靠山,更帶來一個強大的忠誠伙伴——布什家族。
愛德華·亨利·哈里曼死后,在他兒子不斷的努力下,他的兩個愿望都得以實現。沃克在1920年前后終于接受哈里曼家族的邀請,與哈里曼家族共同開辦了一家銀行。而愛德華·亨利·哈里曼的兩個兒子也先后考入耶魯大學,并成功進入骷髏會。
實現愛德華·亨利·哈里曼生前的兩個愿望的同時,他的兒子還把這兩個愿望合二為一,找到了一個新的目標——普雷斯科特。在哈里曼兩個兒子求學的耶魯大學,普雷斯科特因為出色的社會交際、強悍的運動天賦、讓人為之贊嘆的貴族氣質,一下子就讓哈里曼兄弟以及骷髏會對他鎖定了目光。無論是骷髏會還是哈里曼兄弟,都認為普雷斯科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普雷斯科特大學畢業后,因為家族生意往來以及人脈交往的關系,沃克也與普雷斯科特認識了。見到普雷斯科特以后,沃克也認為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沃克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普雷斯科特。
哈里曼兄弟把自己已故父親在政治上的兩個愿望合二為一——不僅與沃克家族形成了親密聯系,更是通過普雷斯科特把沃克家族間接地拉入了骷髏會。
家族巨變帶給哈里曼家族的巨大打擊,雖然削弱了其家族實力,但更讓哈里曼家族理解了盟友以及政治勢力的重要,自此,哈里曼家族、沃克家族、布什家族真正形成了一個牢固的利益集團。
利益集團的政治嘗試
哈里曼家族在1920年前后通過聯合開辦銀行的形式,把沃克拉進自己的家族中。而后更是讓沃克的女婿普雷斯科特進入了銀行,希望通過親情以及骷髏會拉近與沃克家族的關系,從而擴大自己在政壇的影響。而且,哈里曼家族想通過這個銀行以及普雷斯科特,把沃克牢牢拴住。
1924年,普雷斯科特進入投資銀行,沃克看到了普雷斯科特以前一直沒有表現出的出眾的商業才華(1919年普雷斯科特從戰場回來之后,就一直在幾家小的實業公司中做底層工作,沒有表現商業天賦的機會),他相信普雷斯科特憑借自己的天賦能夠帶領沃克家族走得更遠,其實在那時沃克就決定開始培養接班人了。
普雷斯科特突然表現出的讓商業老手沃克都自愧不如的商業天賦,確實打了哈里曼家族一個措手不及。哈里曼家族那時就已經預感到沃克在自己家族這艘船上不可能待太久,在與沃克以及普雷斯科特合作的過程中,除獲取利益以外,自己只能幫助沃克把普雷斯科特培養起來。雖然開始希望通過普雷斯科特加強與沃克的聯系的期望已經成為泡影,但是一個成熟的商人以及龐大家族的領袖不可能因此就直接斷絕與沃克家族以及布什家族的友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哈里曼家族開始尋覓親自進入政壇的機會。
1925年以后,普雷斯科特在沃克的教導下,在商業才能以及公司管理才能上都有了十足的進展。同時,哈里曼家族、沃克家族,甚至布什家族都從當時三家聯合合作的國際貿易事務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普雷斯科特不僅在沃克的幫助下逐漸接替了沃克的領導者位置,而且借著這個機會,讓自己的家族與家族企業逐漸成長起來。
1927年,沃克逐步削減自己在哈里曼家族銀行的影響力,把自己的位子讓給普雷斯科特,哈里曼家族的族長埃夫里爾·哈里曼也讓自己的弟弟進入那家銀行,讓他代替自己主持銀行事務,自己則好從單純的商業事務中抽身出來,如果有機會,埃夫里爾·哈里曼希望自己能親自涉足政治。
1928年,埃夫里爾·哈里曼借好友哈里·勞埃德·霍普金斯邀請的機會,把自己的黨籍從共和黨轉換成民主黨,而后進入小羅斯福總統帶領的美國政府,在為推行羅斯福新政設立的國家復興署中擔任職務,同時還擔任商業部企業顧問委員會主席。那時,埃夫里爾·哈里曼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布什家族、哈里曼家族以及沃克家族的整個利益集團里,除與沃克家族有血緣關系的戴維斯家族以外,更有自己利益集團內部的人員進入政壇,開始了整個利益集團在政治上的初次嘗試。
自此,哈里曼家族就打上了明顯的民主黨的標志——羅斯福是民主黨黨員。在美國正式宣布介入第二世界大戰之前,埃夫里爾·哈里曼更是憑借出色的商業才能以及家族在歐洲龐大的投資和商業關系(哈里曼家族與沃克家族合作的銀行主要做的就是對戰敗后德國的投資以及扶持工作),就備受總統羅斯福的重視,并且為美國與歐洲在商業領域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那段時間,雖然埃夫里爾·哈里曼因為家族的利益,曾經支持過德國軍國主義的復興,甚至還參與了德國對于集中營囚犯的迫害活動,而美國宣布參戰后,自己的一家公司更是直接被美國相關部門以“資敵”的理由查封。但是,哈里曼以及在他領導下的沃克家族、布什家族作為美國參與歐洲經濟調控的中間人角色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充分體現了自己在國際間商業經濟交往的溝通能力之后,埃夫里爾·哈里曼更是發揮了他被商業才能一直掩蓋的外交天賦。
1941年,埃夫里爾·哈里曼作為羅斯福總統的特使,到歐洲參與了美國對歐洲借貸計劃的調整。而后,出席了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關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談。緊接著,還被美國政府派遣到蘇聯商討美國對于蘇聯的借貸計劃。
1942年,埃夫里爾·哈里曼甚至代表美國同英國首相丘吉爾一起到莫斯科去向斯大林解釋把北非作為法國第二戰場的重要性,這次會談也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至關重要的“北非登陸”的實現。
因為在丘吉爾與斯大林會面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給斯大林留下的良好印象,1943年,埃夫里爾·哈里曼直接被美國與蘇聯指定為美國駐蘇聯大使,代表美國政府與斯大林進行相關問題的協商。在駐蘇聯大使的位置上,埃夫里爾·哈里曼一直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回到美國以后,埃夫里爾·哈里曼更是直接擔任了美國商務部部長,并在此期間參與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制訂。可以說,那個計劃是美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格局重新劃分制訂的一個總體策略。
當時,埃夫里爾·哈里曼在外交等政治領域可謂如魚得水,即便在羅斯福卸任之后,他對美國政府的很多舉措仍有重大的影響力,他對待戰后蘇聯的強硬態度,甚至間接導致了美蘇之間冷戰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