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導讀
- 你真的不會做父親:好父親就該這樣做
- 鄧國弘 張美英
- 1323字
- 2017-05-27 15:24:34
◆父親,對于孩子究竟意味著什么?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則認為,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自傳《無畏的希望》中曾這樣寫道:“人不是完其父愿,就是繕其父過……”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父親的巨大影響里,這種影響往往超越生死,超越時間與空間!
◆父教缺失,將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根據美國權威機構數據調查顯示:美國70%的少年犯來自單親家庭;60%的少年兇殺犯來自無父家庭;70%的長期服刑犯人來自無父家庭;90%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這組冷冰冰的數據告訴了我們什么?父親就如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氧氣一樣重要。父愛缺失,將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無法彌補的遺憾!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教育理念依舊根深蒂固,許多父親以工作繁忙、掙錢養家為由,忽視對孩子的教育,以致父親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越來越模糊,而由此產生出大量的社會問題——叛逆、暴力、犯罪、性問題、網癮……已然演變成社會之殤!父親教育的缺失,不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的幸福和諧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對社會的破壞性影響也是不容置疑的!
◆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父親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將來的成就。如果將母親比作一片綠草地,那么父親就是一棵大樹。母親給孩子提供的更多的是溫暖、依戀和舒適感;而父親在孩子心目中則代表著無窮的力量和強大的依靠。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品格培養、智力發展、社會心理以及堅強、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確立上,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所不能替代的。
◆本書創作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喚醒父親角色回歸家庭教育,讓孩子在父愛下成長。本書作者既是一位父親,也是一名教育心理學專家。作者立足于現代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踐,從父教理念、教育定位、親子溝通、性格塑造、逆商教育、品格培養、男孩教育、女孩教育8個方面入手,結合中國傳統教育和西式教育的優點,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親子教育方法,系統闡述了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及教育方法。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于,緊貼當下現代家庭教育現狀和熱點話題,深刻指出父親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的偏見和盲區,對父親教育進行了客觀翔實、系統全面地分析和講解。這是一次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在本書中,作者直面家長最關心的人格教育、成才教育與溝通教育等教育問題,并根據自己的專業與經驗,給出了許多簡單有效的操作方法,讓父親在教育孩子時能夠有章可循。
◆本書將重點闡述:如何讓家長對父教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讓父親承擔起在家庭教育中的職責;如何走出家庭教育誤區,重塑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形象;如何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架起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橋梁;如何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幫助孩子塑造出完美的性格;如何對孩子進行逆商教育,讓孩子在挫折和逆境中學會堅強;如何在孩子面前樹立“父親權威”,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高貴人格;如何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桎梏,在男孩的成長道路上給予科學的引導和幫助;如何在女孩不同的成長階段施以不同的教育,培養和塑造出氣質優雅、心智成熟、性格完美的“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