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t1

7.寶貝,對不起

很多人持有一個奇怪的觀點,甚至我們從小到大接觸的很多觀點都是這樣的:通過養育一個孩子,就能成為合格的父母。

這是不對的。成為合格的父母,往往要走很長的路,在這條路上父母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孩子快點成長,快點成熟,能夠獨立;另一方面卻不信任、不尊重孩子,認為孩子始終是孩子,現在行為有問題,以后進了社會就更糟糕。

父母常常以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但是又常常用孩子的標準去看待孩子。在教育子女方面,父母又何嘗不是持著孩子的態度呢?

不許哭,不許發脾氣,不許交壞朋友,不許撒謊,不許不聽話,不許違反紀律,不許和別人不一樣……

這些“不許”,往往貫穿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全過程。

太多爸爸媽媽對孩子所謂的教育,只是一個“不許”跟著“不許”,一個“聽話”跟著一個“聽話”。

“不許”還有一個變化形式,那就是“不行。”


“我想去A大學,不是B大學。”

“不行。”

“我想看完電視再學習。”

“不行。”

“今天是星期日。為什么不行?”

“不行就是不行!我數到三,你把電視機關上回到你的房間去學習。”

“我想學藝術,不想學理科。”

“不行。”

“我能不去這個興趣班嗎?”

“不行。”

“那我可以換個興趣班嗎?比如街舞。”

“不行。誰家的孩子學那個?”


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常常聽到的話是“小孩就像樹一樣,必須由大人不斷矯正,不然會長歪;必須由大人不斷修整,不然長不高。”

幾乎每個孩子都在被大人不斷地限制、改造,不斷地被矯正和修整各種行為,但是孩子長大以后,不照樣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嗎?

幸福的孩子并沒有變得更多,犯罪率也沒有變得更少,盡管幾乎每個孩子都經過了父母的悉心教導,但還是有很多孩子在長大后成了平庸而不快樂的人。

為什么人長大后會變得平庸?因為沒有發揮出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發揮得當,變成社會意義上的“出色”的人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為什么有些人長大后會變得不快樂?往往是在他們童年時,就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既沒有幫助孩子認識、發揮、專注于自己的長處,也沒有幫助孩子養成快樂的習慣和心態,那么這種教育無疑是失敗的。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是不是該反思下自己的教育?

我們本不應該對孩子進行過多的限制和干擾,因為孩子本來可以自主成長,父母只需要給個大致的方向,并在孩子迷茫的時候搭把手。

限制一個生命的自由成長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學會了解你的孩子。有的人說孩子就是孩子,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只要學著教育他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費心思去了解他。

但是假如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在他需求最為簡單、表達感情最為直接的幼兒階段都不了解他,又如何在他長大以后需求變得更復雜、不再輕易表達感情時了解他?

如果你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陪伴他面對快樂悲傷,了解他的心事,了解他生命中的每件小事對他的影響,當孩子長大以后,你又如何和他相處得親密無間?

有一個孩子,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了偷媽媽的錢去買零食的行為。爸爸媽媽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孩子。每次發現孩子偷錢,爸爸媽媽都會使勁地打孩子,還讓他跪在地上寫保證書。

但這個孩子偷錢的習慣并未改掉。

有一天,孩子的媽媽發現兜里的50塊錢不見了。在多年以前,50塊錢可不是個小數。家里只有媽媽、孩子和爸爸。

首先這個錢肯定不是爸爸偷的,那除了孩子還有誰呢?

于是這位媽媽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爸爸,爸爸追問孩子錢去哪兒了。

孩子說他沒拿。

于是這位爸爸在外面撿了一根棍子就開始抽打孩子,一邊打一邊問:“到底是不是你拿的?”

最后棍子都打折了,孩子還是說沒拿錢。

這時候爸爸媽媽更生氣了,明明之前錢還在,一轉眼的功夫就不見了,不是他拿的是誰拿的?

媽媽氣得大聲喊:“難道這錢自己長腳了嗎?”

然后這位媽媽也上來踢孩子屁股,開始和爸爸一起打孩子。孩子見狀只能哭著說:“是我拿的。我錯了,別打了!”

結果孩子“承認”是自己拿了錢以后,爸爸媽媽更生氣了,打得更狠了:“就知道是你拿的。為什么一開始你不承認?為什么非要爸爸媽媽打你你才承認?”

就這樣,兩個大人打一個小孩,打了足足半個小時。這個孩子心中充滿了委屈。

一個小時后,媽媽才發現:原來錢沒有丟,自己的衣服口袋破了,錢從口袋的破洞掉進了衣服的縫兒里。

但是父母對這個孩子造成的傷害,已經無法挽回了。

多年過去了,這個孩子成了一名詐騙犯。

雖然他詐騙的金額不大,15萬元,但對一個農民家庭來說,這是個需要整個家庭勞累很多年才能還清的數字。

這個故事從表面上來看,是孩子的父母可憐,事實上他們的孩子更可憐。

有多少父母和故事中的父母一樣,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有多少父母,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有多少父母,在誤會了孩子、對不起孩子之后,不跟孩子道歉?

有多少父母,從來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行為?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當孩子長大之后,我們再想好好教育他,再想彌補他小時候我們犯的錯誤,再想和孩子說對不起,已經來不及了。

寶貝,對不起

在我的教育課程中,很多家長往往課上到一半,就開始對自己的孩子升起愧疚之心。因為這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意識到如果能早點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許孩子現在的情況會好很多。

孩子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家長的問題。孩子不優秀、不聰明、不聽話,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不懂教育造成的。

作為爸爸媽媽,如果能夠在孩子青春期以前,上學以前,3歲以前,甚至更早,就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成功的,自己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問題,那么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道路是不是會順利很多?

在江西九江市有一個媽媽,她有3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只有4歲。這位媽媽對自己的小女兒管得比較嚴,當孩子不聽話,比如不按時吃飯的時候,就會打她。

每次媽媽打完孩子,孩子就會沉默,不和媽媽說話,最長的一次,一個星期都沒有和媽媽說話。

她媽媽想不明白:一個4歲的孩子為什么會這么決絕?

當這位媽媽聽了我的課程之后,她才知道打孩子是多么不應該犯的錯。

于是她回去,把孩子叫到跟前,認真地對孩子說:“寶貝,媽媽其實想向你道個歉。媽媽錯了,媽媽不應該因為你不吃飯就打你,媽媽知道你這幾天心情不好。所以媽媽想跟你說對不起,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原諒媽媽。”

當媽媽把話說完,你知道這個4歲的孩子說了什么嗎?

她認真地說:“媽媽,哪怕你打我一萬次,我也會原諒你,因為我知道你是愛我的。”

一個4歲的孩子能夠說出這樣的話,這背后體現了什么?

我們很多時候,輕視了自己的孩子。雖然他們還是孩子,但是他們有時不止是個孩子。他們雖然很多事情還是依賴你,但是他們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以及感知父母內心世界的能力。

所以當父母改變自己的時候,孩子就能發生更大的改變。父母進步一寸,孩子能進步一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甘肃省| 揭西县| 南昌县| 池州市| 宁陕县| 镇安县| 彝良县| 阿瓦提县| 河源市| 翼城县| 灵石县| 讷河市| 临泉县| 佛山市| 普安县| 津市市| 凤凰县| 巢湖市| 利辛县| 锡林郭勒盟| 安庆市| 江华| 工布江达县| 土默特右旗| 开远市| 吐鲁番市| 莫力| 丰城市| 平武县| 湟源县| 呼图壁县| 伊金霍洛旗| 禹城市| 大连市| 宁城县| 朝阳市| 天祝| 鹿泉市| 门源|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