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BAT三巨頭的互聯網金融布局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別看只調換了一下文字的順序,但內在的含義——“互聯網”屬性卻有了顯著的區別。前者注重人才,后者注重錢財;前者核心為用戶,后者核心為組織;前者依靠金融技術與數據,后者依靠資金與牌照;前者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金融產品進行包裝,后者只講利率、收益率、年限方案;前者信息對稱、交易公平,后者信息不對等、交易環節不透明。

而將這些屬性集于一身的企業就是我們要講的主角——BAT三巨頭。它們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想要在金融領域大展拳腳,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格局也將隨之而變(見圖1-9)。

圖1-9 BAT三巨頭的互聯網金融布局對比

1.3.1 百度:積極布局PC+移動端入口優勢

2013年10月底百度金融中心推出的首款金融理財產品“百發”正式亮相,隨后而來的一系列金融產品表明了百度布局金融的野心。以下是百度推出的幾款主要金融產品(見圖1-10)。

圖1-10 百度的主要金融產品

百度2008年便己經推出與多家銀行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同時也是百度金融牌照的主體。

百度錢包:百度于2014年4月15日推出了手機支付業務品牌“百度錢包”,這不得不讓我們想起另一個搜索巨頭谷歌推出的“Google Wallet”。

百度金融中心:支持用戶的信用卡申請業務,著力打造消費者與傳統金融的入口平臺。

百度理財:首發項目為“百發”,以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打響了百度進軍互聯網金融的首戰。目前支持百度理財B、百發、百賺、百賺180天、百賺365天、中證500、滬深300等眾多理財產品。

除這幾項個人金融理財產品之外,百度還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百度小貸”、針對金融客戶的“金融知心”。前者類似于阿里推出的面向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阿里小貸;后者下分理財、貸款、保險三種業務,實現了用戶流量與金融機構的無縫對接。

2013年7月10日百度獲得支付牌照,相比于阿里在電商領域的霸主地位,百度的互聯網金融將如何突圍?其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底牌又將是什么?

百度依靠搜索引擎在PC端與移動客戶端的流量入口優勢以及龐大的用戶規模支撐,使百度金融業務得以輕松展開,也相對容易地獲得了組織機構的流入。百度為用戶推出的云存儲服務“百度云”使得百度錢包API獲得巨大優勢。百度推廣平臺上80多萬的中小企業用戶則是百度金融小貸業務的重點對象。

不同于阿里借助收購天弘基金實現流量閉環的方式,百度更開放地為金融機構提供售賣基金產品的平臺,直接面向消費者。欲將信息流轉換為商流的百度電商沒有獲得明顯成效,這次想要由信息流轉換為金融流的互聯網金融是否能夠成功?從大的層面上講,相對容易實現。

電商需要營銷、倉儲、物流、售后等環節,還要承擔賣家分散化的成本消耗,考慮用戶形成的消費習慣等,這些問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被很大程度地削弱。阿里的余額寶雖然在短時間內吸收了大量資金但是并未形成足夠的品牌優勢,百度還有很大的機會迎頭趕上。鑒于此,百度金融的成功機會很大,而且百度還有兩個領先的優勢(見圖1-11)。

圖1-11 百度做金融的兩個主要優勢

①移動端的優勢

騰訊在移動端的領先地位由來已久,阿里在這方面則顯得弱一些。百度在移動端可以借助搜索引擎以及開發新應用工具的優勢,而且百度還有其他兩家所沒有的重要底牌——百度地圖。

截至2014年10月,百度地圖的用戶量達到3.7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2015年1月份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討報告》顯示:百度地圖在手機地圖用戶市場份額中以63.7%的比例牢牢占據榜首。這方面的優勢可以讓百度獲得寶貴的大數據戰略資源。

地圖與支付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本地生活服務的兩個核心點,微信使騰訊在支付上領先了一小步,但是百度在地圖上卻是領先了一大步。騰訊地圖就目前看來很難有起色,百度通過入股糯米網加緊O2O布局,當下移動支付成為百度的主攻方向。

在本地化生活服務方面,手機支付寶是阿里的核心優勢,其他一些零散的投資阿里并沒有取得多大成效。百度在本地生活服務上還有很多機會,百度錢包與百度金融將會成為百度進軍本地生活服務的兩大重要武器。

②數據與技術優勢

在阿里的金融戰略中,“大數據”分析是重要的一環,大數據應用是完成信用評估及余額寶資金動態調整的重要依據。百度(全網搜索引擎)與騰訊(QQ、微信)在數據方面也擁有巨大的優勢。借助于用戶的搜索信息發掘出有用價值,搜索引擎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阿里擁有的數據是最直接的交易信息,百度和騰訊也通過各自的渠道能夠獲得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可以使用的數據,最終鹿死誰手還要看誰能把這些數據用好。

1.3.2 阿里巴巴:從服務企業到個人,數據是核心資產

發出“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豪言的馬云,短短兩年時間打造出了阿里互聯網金融寬廣渾厚的布局(見圖1-12)。馬云的“金融+平臺+數據”戰略,用實際行動展示著阿里金融的發展思路。

圖1-12 阿里的主要金融產品

支付寶:2004年建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主要為用戶提供支付及理財服務。2014年第二季度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

余額寶:支付寶打造的年化收益率在4%~5%之間的余額增值服務。開創了以互聯網技術封裝貨幣基金的先河。截至2014年12月31日,余額寶規模達到了5789.36億元。

基金業務:控股天弘基金。

小額貸款:重慶阿里小貸、浙江阿里小貨。當前有30多萬家小微企業從中受益,累積貸款超過1000億元。

擔保公司:重慶商城融資擔保,其服務對象主要為重慶中小企業。

保險業務:三馬(馬化騰、馬云、馬明哲)聯合創建的中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

淘寶理財:與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建信基金等將近50個合作伙伴合作的理財產品交易平臺。

阿里崛起于中小企業的B2B服務,這些企業對信貸也有著很大的需求,如果能夠滿足中小企業的這部分需求將會為阿里帶來巨大的收益,因為阿里擁有足夠的資本。相關統計顯示:2013年3月底,阿里的流動資金就有50多億美元,騰訊有40多億美元;百度在收購完91無線后流動資金降至30億美元。小額信貸將會增加現金流的經濟附加值。

阿里的金融業務戰線很長,千億級別的規模涉及了證券、基金、保險、信托、銀行等金融業融資渠道。而百度首發的小貸業務總規模也就幾億元。

但是阿里的金融重心逐漸由企業向個人轉移。余額寶未推出之前,其信用支付就于2013年3月下旬開始內測,在這期間主要解決的是優化業務流程、改善信用評估、加強風險控制及相關法律等方面的問題。

最終阿里的信用支付沒有獲得成功,但余額寶卻出人意料地打開了局面,直接改變了人們的理財方式。其實阿里的初衷并非是收購天弘基金,也沒想到余額寶會有如此大的能量。阿里的初衷在于借余額寶增加支付寶的賬戶價值,進一步吸引用戶流量,提高支付寶在移動終端的使用率。

阿里給余額寶的定位是產品的運營需要,而當今業界主流開發產品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支付寶在安全、便捷、體驗等方面有著其他同類產品無法比擬的優勢,而且它給了金融領域的企業一個啟示——那些理財領域的小白群體對于理財有著巨大的熱情。

阿里下一步將會圍繞滿足用戶的需求來開發產品,這一戰略實施過程中阿里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見圖1-13)。

圖1-13 阿里做金融的三大主要優勢

①電商+支付寡頭

具體包括由阿里角色帶來的用戶流量、資金流、金融背景、企業用戶資源、口碑等。

②信用數據

收集企業的交易信息并對小微貸款的信用進行評估;對客戶的數據進行動態監控,規避風險:利用用戶信用記錄進行金融支付等。阿里一貫沿用的信用體系在金融中也必將大放異彩。

以往收集信用評估資料要耗費巨大成本,當然偽造信用評估資料的代價也很高昂;互聯網的信用評估成本相對低一些,相對應的偽造成本也低,這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比如淘寶商家利用漏洞所進行的刷鉆行為。

③消費數據

通過收集消費者的交易數據,運用云算法對用戶的消費行為進行預測,從而為余額寶的資金配置進行指導。利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推出淘寶基金指數,從而實現用戶與金融產品的無縫對接。

當然阿里還可以借助之前投資的新浪微博進行推廣運營,比如微博上微博達人的信息傳播能力、用戶的動態變化收集、社會化數據發掘等。

在PC端阿里可以說是占盡了優勢,本地化生活服務的移動端則充滿了變數,能否像在PC端那樣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還要看下面這個移動端“大佬”是否會失誤。

1.3.3 騰訊:“廣撒網多撈魚”戰略

騰訊的“廣撒網多撈魚”戰略使得我們在許多行業都能見到騰訊的身影,在互聯網金融浪潮襲來時,騰訊更是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更何況騰訊還有排名第二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財付通。以下為騰訊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戰略布局(見圖1-14)。

圖1-14 騰訊的主要金融產品

財付通:開發目的是為了服務騰訊拍拍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騰訊支付的基礎。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統計中,處于絕對優勢的是支付寶,占市場份額的50%,第二名為占據市場份額20%的財付通。

微信支付:移動財富通APP應用,基于財付通的微信支付。

保險業務:作為“三馬”之一,自然少不了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另外財付通與中民保險網共同建立的“保險超市”,依托騰訊移動端的入口優勢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

基金業務:富國中證50、泰達中證50、華泰柏瑞量化基金等一系列指數產品。

股票領域:收購益盟操盤手后不久,又推出了騰訊操盤手,開發炒股軟件等。

其他業務:騰訊與華夏、廣發、易方達等基金公司展開深入合作,推出了多款理財產品。

如今的騰訊更顯穩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雖然做了一番布局,但目前觀望的態度居多。互聯網金融領域尚屬一片藍海,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企業都躍躍欲試,尋找機遇。目前互聯網金融業務中P2P當屬對企業挑戰最大的業務,涉及面復雜、風險難以控制,不過P2P業務具有的社交屬性使騰訊在社交上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這是騰訊進軍P2P領域過程中阿里與百度所不具備的一大優勢。

在中小企業的小貸業務上騰訊沒有多大優勢可言,主要是缺乏這方面的企業資源及相應渠道,在小貸業務的市場運營上騰訊也尚屬“小白”級別。但是在個人支付產品、金融理財產品、企業客戶服務上,騰訊有幾張競爭對手頗為忌憚的底牌(見圖1-15)。

圖1-15 騰訊做金融的三大優勢

①用戶基礎及渠道

這給騰訊帶來社會化支付、金融理財產品的開發、產品的推廣營銷以及客戶的維護等方面的優勢,為騰訊在未來發展成一個對接消費者與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交易平臺奠定了基礎。

②社交數據

將QQ、微信等產品中的海量數據加以利用,可以發掘出潛在價值從而完成預測,騰訊的基金指數便是代表之作。

③微信

如果說微信為騰訊打下了移動支付的江山,那么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微信也將會大放異彩。

騰訊成功的經驗在于讓一些人先去試水,一旦有可操作性騰訊便迅速出擊。“臨大事而懼,陳立而后就列”,騰訊以謹慎的態度、充足的準備和嚴謹的思考實現了在完美復制基礎上趕超前者的壯舉。哪怕是騰訊對互聯網金融尚處于觀望態度中,騰訊的步伐也沒有停下來,“三馬聯合”“指數基金”“參股民營銀行”等行動有條不紊、準備十足。

如今再看馬云所說的“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個“我們”實際上是包含了騰訊、百度還有其他相關領域的企業。互聯網金融如果發展起來勢必會影響到傳統金融企業的利益,顯然這些傳統金融行業也不會坐以待斃。

目前傳統金融企業也都在尋找合伙伴,當然這個選擇是多樣化的。這樣也可以形成良性競爭,防止出現壟斷行為,消費者從中可以獲益。隨后而來的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的深度合作將會為互聯網金融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城口县| 贵州省| 永清县| 兴安县| 颍上县| 清原| 巫溪县| 西青区| 崇明县| 平潭县| 信阳市| 青神县| 岑巩县| 岳池县| 陇川县| 融水| 凉山| 兰考县| 通江县| 尉氏县| 广德县| 和龙市| 滁州市| 淅川县| 临海市| 富锦市| 桓仁| 益阳市| 刚察县| 格尔木市| 隆昌县| 泰和县| 克什克腾旗| 泰兴市| 平山县| 彭州市| 敖汉旗| 紫云| 柘城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