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施佩爾的多重身份:建筑師 軍備部長 行政官員
- 真實的阿爾貝特·施佩爾:希特勒的千面建筑師
- 吉坦加里·慕克吉
- 914字
- 2017-06-06 16:28:56
阿爾貝特·施佩爾1905年出生于德國曼海姆,父親和祖父都是建筑師。他排行老二,有兩個兄弟,一個叫赫爾曼,一個叫恩斯特。1927年,他獲得了建筑師執(zhí)照。也正是在這一年,他在大學的一個集會上和同學一起聽了希特勒的演講。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希特勒。希特勒的講話和他那沉著冷靜、充滿思辨的風度深深打動了施佩爾,數(shù)月之后他便成為了納粹黨的一員。施佩爾的運氣不錯,希特勒注意到了這個為納粹工作的小伙子,并很快把他納入了自己的麾下,讓他成為了自己小圈子里的一員。(施佩爾,1970)
漸漸地,施佩爾與希特勒關系密切起來,他們常常一起用餐,也會花上好幾個小時一起討論希特勒的宏偉計劃在德意志帝國實現(xiàn)后將要實施的建筑規(guī)劃。(施佩爾,1970)這一時期,施佩爾還為希特勒設計、建造了大量宏偉的建筑,總而言之,他成了第三帝國的官方建筑師。
1942年,軍備部長弗里茨·托德死于飛機失事。好運又一次降臨在施佩爾頭上,恰巧在這場事故發(fā)生的前一個晚上到達指揮部的他接任了托德的位置(施佩爾,1970)。他成為了德國軍備部長,兼任建筑監(jiān)督和托德組織首領,德國全境的大規(guī)模工程都由他負責。接下來的三年里,他不僅接管了海軍和空軍的軍備工作,還負責監(jiān)管一千四百萬工人,這些工人很多都是強迫勞工。施佩爾充分發(fā)揮了他的管理才能,提升了延滯的軍備生產(chǎn)產(chǎn)量,給了當時戰(zhàn)場上的德國軍隊以有力的支援和急需的鼓舞。他是一個有力的管理者,在軍備和軍工生產(chǎn)上比托德做得更好。他“盡可能地不采用高壓手段管理工廠,而是讓當?shù)毓芾碚邅砣珯嘭撠煿S的工作效率……”(泰勒,1992,第483頁)。有報告稱正是由于施佩爾這個人,德國軍隊才得以將二戰(zhàn)多拖延了兩年。
1945年,阿爾貝特·施佩爾被美軍逮捕,就德軍相關問題遭到了問詢。同年6月20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以憲章中所有4條量罪原則向施佩爾提出起訴。最終判決其中2項得以成立,施佩爾因戰(zhàn)爭罪與危害人類罪[1]被判20年監(jiān)禁,于1966年獲釋。施佩爾出版過三本書,其中有兩本可以說是他的自傳,還有一本則是關于納粹黨衛(wèi)軍的。他于1981年死于英國。
注釋:
[1]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又譯作反人類罪,舊譯違反人道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