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領工資就該知道的理財常識(全四本)
- 力哥
- 3036字
- 2019-01-04 19:16:29
第5章
錢越來越薄?都是通脹惹的禍!
前幾章,小伙伴們認識了金錢君和理財君。接下去我要介紹他們的兩位好朋友:一位是金錢君的損友——通脹君;一位是理財君的益友——復利君。今天先來聊聊通脹君,撒旦的化身。
跑不過劉翔,跑得過王二小?
記得有一次給年輕白領做理財講座時,我說:“有一句關于理財的流行語叫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你一定要跑過誰啊?”臺下一大群理財小白朝我眨巴著天真無邪的小瞇眼,大概在想:除了劉翔,我能跑過誰,難道是放牛的王二小,把鬼子帶進了埋伏圈,然后撒腿就跑?
突然我耳邊傳來一個弱弱的聲音:“好像是什么……呃……GDP”?
力哥瞬間石化……
我發現好多年輕人對GDP、CPI這些基本經濟學概念真叫一個傻傻分不清楚。反正在他們眼里都是P,不是叫“及第屁”嗎?
其實GDP和CPI是對個人理財影響最大的兩個宏觀經濟指標。GDP意思是國民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個國家過去一年內新生產出來的全部財富總和,不管是掃大街的阿姨還是在臺上揮揮手的歌星,他們賺到的錢,只要合法交稅都算在里面。在歐洲很多國家,連賣淫女賺的錢也算在GDP里。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牛不牛,國力強不強最關鍵的指標。
CPI意思是消費者價格指數,俗稱物價指數。CPI去年漲了5%,意味著去年所有商品平均漲了5%。原本賣1 RMB的包子,今年得賣1.05 RMB。
名正言順的打劫
說這些概念沒勁,還是給大家說段子吧。年紀比較大的朋友可能聽說過《三毛學生意》這部電影。這是上海電影制片廠根據同名上海滑稽戲在1957年改編拍攝的電影,其中有許多經典橋段,至今還經常被拿出來重新演繹。
電影中有個關于通脹的橋段很有意思:三毛去剃頭店學生意,正好有個客人來修胡子。老板發現肥皂用完了,就讓老板娘去買。沒過多久,只見老板娘慌慌張張地跑回來說:“不好啦,不好啦,肥皂價格漲了兩成!”老板趕緊在價目表上原本剃頭價格的邊上加了四個小字“另加兩成”。
這時老板又發現開水沒了,又讓老板娘去開水房泡開水,結果老板娘又氣急敗壞地跑回來大喊:“不得了啦,開水也漲了兩成!”老板趕緊把“另加兩成”的“兩”改成“四”。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材料成本上漲只能轉嫁給消費者。結果客人不干了:乖乖隆地洞,韭菜炒大蔥,MLGBZ,老子這頭不剃了!
這個橋段非常生動地描繪了民國末年底層百姓被通脹所苦的景象。可當時物價怎么會瘋狂到分分鐘都在漲價的節奏呢?
原來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叫法幣。但是抗戰一開打,東部沿海大量富庶地區淪陷,政府財源吃緊,加上打仗就是燒錢,政府也木有辦法,既不能說沒錢老子就不抗戰了,又不能明著搶老百姓的錢,就只能通過發行超額貨幣來稀釋財富。
比如說原來社會上總共有100元,對應的商品是100個蘋果,1個蘋果就賣1元。通過收稅,政府手里握有20元,百姓手里有80元,所以政府擁有20個蘋果,老百姓擁有80個蘋果。
但一夜之間,政府新發行了100元紙幣,但蘋果不可能一夜間多出來100個,所以1個蘋果就要賣2元。政府突然有了120元,就名正言順擁有了60個蘋果,而老百姓還是只有80元,所以老百姓手里的蘋果就莫名其妙變成了40個。你看,政府只要變個戲法,神不知鬼不覺就把老百姓手里的40個蘋果搶走了。
所以在經濟學上有一種說法叫“通脹稅”。政府通過發行過多貨幣來操縱物價上漲,這本質上和直接搜刮民脂民膏,問老百姓征稅沒什么兩樣,就是一種變相的沒有法律依據的打劫。
金圓券夢魘
國民政府當年這么干的理由是抗戰。至于這錢搜刮來后,到底多少拿去真抗戰了,多少被官員中飽私囊了,看看馮小剛的《1942》,你就懂了。
抗戰8年,法幣總共貶值了8萬多倍!別以為故事就這么結束了,亮點總是在最后。
我勒個去,天曉得抗戰勝利后中國又陷入了規模更大的國共內戰。用韓寒的話說,這物價突然就“像少年啦飛馳”。單單從1947年底到1948年7月底,7個月里物價就漲了55倍!
“英明神武”的蔣委員長實在Hold不住了,就在1948年8月啟動了幣制改革,宣布每300萬元法幣折合1元金圓券,強迫老百姓必須把家里的金銀外匯拿去兌換。但是隨著1948年4季度到1949年1季度,三大戰役上國軍全線潰敗,國民政府大勢已去,國統區經濟也徹底崩潰。
到了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作為中國金融中心和金圓券發行地的上海,物價已漲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抗戰勝利后4年多時間里,上海物價累計上漲了400多億倍!
《三毛學生意》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投機倒把都是政府逼的
記得電影《建國大業》里,陳坤扮演的蔣經國和馮小剛扮演的杜月笙在上海有一段很精彩的關于整治物價的對話。
陳坤說:“經國此番前來只打老虎,不拍蒼蠅。”這就是今天打大老虎的典故出處。
馮小剛應道:“老虎好打,冰山只怕小蔣先生搬不動吧。”
小蔣當時年輕氣盛,想救黨國于水火,就說:“還請杜先生把冰山指出來,經國必定給一個交代。”
杜月笙就讓小弟報出一系列囤積物資的倉庫名號,說真正的大老虎乃是“揚子公司,孔家”。孔祥熙這個大老虎,小蔣能打得動嗎?
所以不要說人家資本家投機倒把,擾亂市場價格,搞得民不聊生,真正搞得民不聊生的是政府。正因為政府不守信用,說話不算數,你發行的貨幣靠不住,所以不管是資本家還是小老百姓都千方百計把物資藏在手里,死了也不賣。區別只是老板姓錢少只能在家里藏一點,資本家錢多可以租倉庫囤著。
歷史上面值最大的鈔票
放眼世界,金圓券神話還不是最絕的。人類歷史上發行過面值最大的鈔票是一戰后的德國馬克——500萬億元!
一戰后,德意志帝國滅亡,在希特勒上臺前,德國處于一個叫魏瑪共和國的時期。從1913年一戰開打之前,到1923年通脹最高峰,德國物價10年間上漲了1.4萬億倍!如果從1918年德國戰敗開始算起,5年間物價也上漲了66億倍。
所以那時德國出現了很多非常滑稽的事。比如我們都知道德國人喜歡喝啤酒,那時顧客跑到酒吧叫啤酒一般直接要兩瓶。因為擔心等喝完第1瓶再叫第2瓶時啤酒又漲價了!
還有人用手推車裝了一大捆錢想去超市買東西。沒想到小偷乘他不注意,把錢扔地上,把手推車偷走了!為啥?因為這錢實在太重,和廢紙幾乎沒啥區別,搬回家擦屁股還嫌臟呢!
到了1923年,工人一天要發兩次薪水。工人一拿到錢馬上交給在工廠門口等著的老婆。老婆像劉翔跑110米欄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如破竹,沖到大街上搶購一切能搶到的東西!
聽錢哭的聲音
你可別以為這種神話般的通貨膨脹都是上世紀的事了。進入21世紀后,這種奇葩般的事居然又發生了……
在非洲有個小國叫津巴布韋,是2010年世界杯舉辦國南非的鄰居。它在2008年北京開奧運會這年很不給我們天朝面子,居然1年內物價上漲了1000多萬倍!如果從2001年惡性通脹開始抬頭算起,8年時間津巴布韋物價上漲了幾千億倍!
哎呀我的媽呀,要是張惠妹生活在津巴布韋的話,一定會邊哭邊唱:“聽,錢哭的聲音,嘆惜著誰又被搶了錢,卻無能為力……”
人類歷史上,惡性通脹往往是由戰爭、戰爭后的巨額賠款、改朝換代或者過于激進的經濟改革造成的。你可能會說這都是極端情況,今天和平年代,在黨和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下,物價怎么可能漲成這樣呢?
沒錯,今天天朝物價的確不太可能再年年翻倍漲,就算是房價1年翻1倍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但你這一輩子注定逃不出通脹幽靈的魔爪,你的財富注定會年復一年被通脹所侵蝕。
為什么?因為今天世界各國的政府,本質上說都是不守信用的。這不是道德問題,不是法律問題,也不是經濟問題,而是人性決定的。
力哥理財物語:
通脹問題上,全世界的政府都是不守信用的
思考:
未來30年,中國CPI年均漲幅可能有多高?
力哥推薦:電影《三毛學生意》
看點:1947—1949年國統區物價飛漲,底層百姓民不聊生。這部電影能讓你一邊笑,一邊了解當時黎民百姓的悲催日子。笑聲過后,卻又會一聲嘆息,百感交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