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長城、貿易和戰爭
我出生在杭州,我是百分之百的“杭州制造”。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么G20峰會的舉辦城市是杭州,而不是其他更著名的大城市?我的回答是:早在44年前,杭州就已經非常著名了。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了杭州。中美兩國領導人認為,兩國應當共建世界美好的未來。而杭州如此幸運,因為正是在杭州,兩位未來世界重量級的領袖達成了全面的一致。杭州這座城市改寫了歷史。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后來“中美聯合公報”被稱為“上海公報”,而不是“杭州公報”。如果44年前我們把“中美聯合公報”叫作“杭州公報”,那么杭州早就比今天還要出名了。
那時候我8歲,是一個小男孩。尼克松的訪華使杭州成為開放社會的一部分。杭州有一些著名的賓館飯店,有很多外國旅游者來杭州旅游。正是通過這些機會,我學會了英語,打開了我的眼界。
在過去的44年里,中國改變了,杭州改變了,我自己也改變了。17年前還沒有阿里巴巴,如今我的公司也改變了。
我們是開放的,是對整個世界開放的,而開放就意味著繁榮,開放就意味著增長。
我不是代表阿里巴巴,也不是代表中國,而是代表世界工商界的一員。我想說,全球需要更自由的貿易,需要更多的就業機會,需要更加包容增長的全球化。
但是,現在世界上有一種聲音,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貿易。有人覺得全球化是壞事情,我并不這樣認為。全球化是過去30年里發生的最好的一件事情,現在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只不過是全球化貿易成長過程中的陣痛而已。在過去的20~30年里,全球化是為全球20%的大公司服務的,是為發達國家服務的,未來有沒有可能讓全球化為80%的中小企業服務呢?
這是我們接下來可以做的事情。
2000多年前,中國建造了長城,那是因為擔心外敵入侵。今天,在全球貿易領域,還有人主張要建立新的或保持已有的貿易壁壘,來阻止自由貿易。我們不能再用2000多年前的辦法來解決今天的問題。
在我看來,貿易全球化不是對經濟的威脅,不是對就業的威脅,貿易全球化本身就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的工作崗位,只要我們能夠讓全球化進行得更加順暢。
我們需要貿易。
幾百年前,世界貿易由幾個皇帝和國王控制著。過去50年里,世界貿易由世界上6萬家左右的大公司控制著。這就意味著沒有機會留給那些小公司,沒有機會留給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們不應該反對自由貿易,而是應該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讓自由貿易能夠惠及80%的中小企業。
自由貿易已經存在。有人說貿易是不平等的,但我覺得貿易一定是自愿平等的,你不能強迫人家來買你的東西。
貿易是創造工作崗位的途徑,貿易是溝通的方式,但貿易不是武器。貿易是用來解決商業問題的,不是用來解決政治問題的。
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有人不喜歡全球化,不喜歡自由貿易,但作為商人,作為有責任感的商人,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堅持讓世界走向貿易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未來——因為我們正處于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進入新技術的時代。
現在全球60億人口中,已經有20億網民。我們的孩子們、我們的下一代就出生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世界正在發生從未有過的變化。
我們需要全球各國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幫助我們制定更加適合的政策,為中小企業、為年輕人創造更加適合的政策和環境,讓那些已經對世界貿易準則失去信心的人重振信心。我們需要更簡單的貿易準則,我們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如果我們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大的經濟增長,就需要更加簡單的規則。我們需要創造性地思考這些問題。
我們還需要行動。沒有一個政府不說支持中小企業,但光是嘴上說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行動。
在阿里巴巴,有一句話:If not me, then who? If not now, then when?意思是:如果不是我,那是誰?如果不是現在,那是什么時候?
我們需要行動,我們需要現在就行動,來推動貿易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我們需要改變貿易規則,我們需要創造就業機會。而我堅信,一旦貿易停止,戰爭就來了,只有貿易才能阻止戰爭的發生。
我們不能用戰爭來取代自由貿易。
編者注:
2016年9月3日,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在杭州舉行,馬云作為B20中小企業組主席致辭。
3.DT時代[4]要讓別人更加強大
目前,我們正在進入從IT時代到DT時代的轉型階段。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DT,即Data Technology。IT時代和DT時代巨大的差異在于思想上的差異。DT時代的宗旨在于,成功者必須有利他的思想。只有讓你的員工、客戶、合作伙伴比你強大,只有讓你的競爭對手比你強大,社會才會進步,你才有可能成功。
未來30年是關鍵的30年
我聽說很多線下小店都在打折、關店。有人說,這都是馬云惹的禍,都是淘寶惹的禍。這讓我想起13年前,我們剛開始推廣電子商務時的情景。當時我們提出,互聯網將會影響未來的生產、制造以及銷售,將會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電子商務將會給很多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但當時很多人都不以為然。我覺得,任何事情都要試著站在未來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僅僅以你今天具備的能力去看。這個世界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我相信,未來30年是人類社會最精彩的30年,是令人期待的30年,也是令人恐懼的30年!如果你不參與大數據的建設,不把自己的企業真正變成一家互聯網環境下的企業,我相信你以后還會像我今天說的那樣抱怨。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糾結的年代,但另一方面,又會發現很多企業欣欣向榮地發展起來。之前湖畔大學招生,我面試了6個年輕人之后,倒吸了一口涼氣:幸好我是15年前創業的,要是今天創業,肯定被這幫小子活活搞死。因為他們用的是大數據,用的是互聯網模式,他們說的很多東西我都不是很理解,而且我相信,一旦我理解了,我會越來越恐慌。
這是一個政府試圖轉型創新的時代。盡管很多人說我們期待轉型升級,但轉型升級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個代價正開始呈現。這是我最近考慮得最多的問題。我的結論就是:任何一次技術變革,在很多年以后,都一定會變成商業和整個社會的變革。我們身處其中的這次技術革命會產生什么東西?這次技術革命釋放的是人的智慧,解放的是人的腦袋。人們幾乎無法想象,這次技術革命將來會使整個人類社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因為整個技術的巨變,因為數據的產生、發現和應用,人類社會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從而會帶來經濟、政治乃至整個社會的變化。
每一次技術革命對商業形態造成的影響都非常巨大,因而必須從組織上去思考。我們未來的組織應該是什么樣的?未來的組織不再僅僅是公司雇用員工,員工也可以雇用公司。因此,我們要提前思考,什么樣的組織才適合未來?什么樣的團隊才適合未來?
DT時代把IT企業變成傳統企業
我想重點談談從IT到DT的變革。我們一直認為,從IT到DT不過是技術的提升,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時代,DT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從社會學的角度思考,IT時代是讓自己更加強大,而DT時代是讓別人更加強大;IT時代是讓別人為自己服務,而DT時代是讓自己去服務好別人,是以競爭對手服務競爭對手;IT時代是通過對昨天信息的分析去掌控未來,而DT時代是去創造未來;IT時代是讓20%的企業越來越強大,80%的企業可能無所適從,而DT時代是釋放80%企業的能力。IT時代把人變成了機器,而DT時代把機器變成了智能人,這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一個新型的時代。未來的制造業不僅會生產產品,未來的制造業制造出來的機器還必須會思考、會交流。未來,所有的制造業都將會成為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終端企業。驅動未來制造業的最大能源不是石油,而是數據!
無數企業在發現、追逐和參與大數據時代,我相信未來的競爭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看到很多IT企業變成了傳統企業,很多互聯網公司淪落成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因為很多人還沒有搞清楚IT時代,世界就進入了DT時代。假如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DT時代,那么我們的技術終將無所憑借,我們仍然生活在昨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建造了一艘全世界最強大的軍艦,叫作“大和”艦,它擁有堅固的鋼甲和最強大的火炮,自認為可以摧毀一切。然而,它出航想去找航母對抗,結果航母還沒找到,就被飛機擊沉了。因為航母只是一個平臺,它沒有進攻能力,但它上面的艦載機具備強大的進攻能力,可以說,它是一個生態系統。因此,不管你自己有多強大,都要時刻思考怎樣讓你的員工更強大,讓你的客戶更強大,讓你的合作伙伴更強大,這樣整合起來的系統才能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今天的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讓人們看新聞、購物、玩游戲、聊天了,互聯網企業正在參與社會變革,參與經濟發展,推動教育進步,讓經濟更繁榮,讓人類更幸福,讓整個社會的各方面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所有互聯網大企業的歷史責任。過去,我們曾經把自己發明的火藥當作制造煙火的原料,別人卻把它當作武器。因此,我們不能再把互聯網僅僅當成一種工具,互聯網必須成為整個中國和世界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能源和動力。
我們處在一個巨變的時代,這是一個可以共同展望未來的時代,不是去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在十年以后說這是大數據惹的禍。我們應該共同把大數據變成人類未來的巨大能源所在。
編者注:
2015年5月26日,2015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在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次博覽會的主題為“大數據時代的變革、機遇和挑戰”。“云上貴州”是全國第一家省級政務云平臺,由阿里云協助搭建。“貴州-阿里”這一政企合作共建大數據模式有望被復制。馬云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重點指出DT時代的步伐在加速。
4.DT時代是真正的智慧時代
曾經有一個外國駐華大使問我一個問題,說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以后,你們的夢想已經實現,那么你們的下一個夢想是什么?其實我覺得,阿里巴巴的夢想遠遠沒有實現。我們希望做一家102年的公司,現在剛剛過去16年,還有86年要走。我們真正的夢想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的夢想成真——我們要成為別人夢想的支撐。我們要把阿里云的整個思想,把阿里巴巴積累的數據、計算能力分享給無數追夢者、無數創業者,讓他們的夢想能夠成真!
DT的思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人覺得,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傳統企業沒有了機會。誰說傳統企業沒有機會?就看你是不是能夠行動,是不是有這樣的速度,是不是有這樣的夢想,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夢想變成現實!
很多東西我們可能都不懂,但我們尊重“不懂”。很多事情,正因為我們不懂,才讓我們好奇,才讓我們探索。這幾年,我在網上看到大家說得最多的話就是,BA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把中國所有的創新、創意、創業的機會拿走了。這讓我想起20年以前,我怪比爾·蓋茨,我怪IBM,我認為這些公司把我們的機會拿走了。但事實上,這20年來,還是有無數的創業者把握住了機會。
有人說,有BAT這樣的三座大山在,我們怎么會有機會?我認為,不是把村里的地主斗死了,農民才會富起來。三座大山也好,七座大山也好,BAT依舊會繼續發展,但你們還是有機會贏的。因為今天的創業環境、基礎設施、融資環境要比15年以前好很多,你們每個人的素質、創業的能力,也是我們當年不敢想象的。
大家把阿里巴巴的18位創始人傳說得非常了不起。其實,阿里巴巴的18位創始人在16年前都是因為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才去創業的。我們沒有很好的文憑,沒有很好的資歷和關系,我們聚在一起就是因為對未來的夢想。我們相信只要努力,未來有一天我們的夢想就會成真!
真正的機會不是被奪走了,而是來了
只有我們每個人相信自己所說的,相信自己所認為的,相信自己所做的,我們才會有未來。機會無處不在。從現在往前推20年,實際上是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的20年,未來的30年將是互聯網技術融入全社會方方面面的30年,這30年才真正蘊含著創業的巨大機會。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資源整合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核心資源已經不僅僅是石油,還包括大數據的管理、分析和應用。中國現在是一個計算機大國,而不是一個計算大國,但我相信,中國一定會成為一個計算大國。
現在,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資料,而未來的生產力就是大數據的分析應用能力和所有創業者的創新能力、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