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后唐大業,支離破碎“復國”夢(4)

其實,這樣的安排看似合理,實則犯了用人的大忌,打破了權力場上的平衡。崔協入選即讓安重誨覺得皇帝偏向他,又讓任圜頗感不平,這樣只能加劇兩人之間的斗爭。在兩大權臣互相制衡的政治格局中,不能讓一方壓倒另一方,否則勝出的一方便會得寸進尺,最高權力便會受到嚴重挑戰。任圜對此極為不滿,雖然沒敢公開指責李嗣源,但平時還是會流露出不滿的情緒。

有一次,任圜和安重誨在李嗣源面前爭論出差人員的經費問題時,亂發脾氣,讓李嗣源很不高興。李嗣源回到內宮,便有侍妾借機說任圜的壞話:“陛下,剛才在陛下面前與安相議事的是什么人?”李嗣源不知道她要說什么,便說是任圜。侍妾再進言:“臣妾當初在長安時,常見宰輔議事,但從沒見過他們如此意氣用事,可能是他沒把陛下放在眼里吧,不然也不敢這樣?!崩钏迷匆宦犇樕笞?,沒多久便罷免了任圜。無官一身輕,任圜正準備回鄉頤養天年,但安重誨卻不想放過他,硬是勸說李嗣源賜死了任圜。

任圜的才華比較出眾,任平章事兼判三司,任三司使(三司即鹽鐵、戶部、度支)判三司相當于財政大臣。任圜大權在握,初期也能盡力選拔賢能之士,杜絕以人情任命官員的弊端,憂國憂民、盡職盡責,政績也很突出,使國庫充實,軍民富足。

而安重誨出身于內遷的少數民族,有文化但不精通為官之道,對于管理平衡大臣們的關系更是門外漢?!杜f五代史》中說評價安重誨“志大才短,不能回避權貴,親禮士大夫,求周身輔國之遠圖,而自恣胸襟”說的就是他治國有雄心,但治政卻無才,對大臣不能包容,量才使用。作為樞密使他大權在手,就變得日益驕橫,肆意排擠他人,不但和任圜爭奪權力,有時竟當著李嗣源的面和任圜爭執,互相謾罵,更不知在李嗣源面前要顧及皇帝的尊嚴,收斂一些。結果不但自己和任圜都送了命,還讓大展宏圖的李嗣源出現無能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可以說,在李嗣源統治時期,掌權的基本上是安重誨和任圜兩個人。這兩個人雖然對李嗣源很忠貞,辦事也很認真,但兩人之間卻不能互相配合,相反卻互相攻擊,弄得朝政混亂,大臣們也不能團結。當然,引起朋黨之爭,及無能人可用,屬李嗣源用人失策所致,他過分仰仗兩位重臣,同時又缺少相應的制衡之策,導致他們都爭著提拔自己的人馬,而真正有才能的人沒有出頭之日。

平定藩鎮,殺雞須要給猴看

在戰火紛飛的五代時期,雖然百姓對和平求之不得,但是各路軍閥卻害怕和平,唯有戰爭才能助他們獲得榮華富貴,才能成就他們的仕途。所以,和平在軍閥眼里也是災難。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十月,李嗣源準備視察汴州,卻聞坊間有這樣的傳言:有人說皇帝準備東下淮南,還有人說皇帝要征討那些不老實的藩鎮。這些傳言也被守汴州的宣武軍節度使朱守殷聽到了,他夜不能寐,疑心李嗣源會對他動手,越想越覺得是這么回事。再說,他跟隨了李嗣源幾年,既沒撈到戰功,也沒撈到油水,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反了算了。

于是朱守殷頭腦一發熱,便據城自守,不讓李嗣源來汴州“視察”。李嗣源一聽,非常惱火:你眼里還有我這個皇帝沒?于是打算派宣徽使范延光去問個究竟。范延光卻說:“為什么要和他講理”并諫言:“朱守殷想謀反已久,如果陛下不急攻汴州,等其做好防御,再攻就難了。請陛下付臣五百鐵騎,先攻汴城,動搖汴人固守之心?!?

李嗣源覺得有理,便讓范延光先去,隨后再派女婿御營使石敬瑭率兵直進汴梁城。后唐軍四面包圍汴梁,進攻異常猛烈。朱守殷做宣武節度使不過一年,沒培養起什么根系,不少兵將見后唐軍攻勢如此之猛,知道破城是遲早的事,便出城投降。很快,汴梁城就被攻破,朱守殷只好聚族自殺。朱守殷死了,但李嗣源依然怒氣不消,下令對朱守殷鞭尸,砍下人頭懸于洛陽市中七日,這才解氣。李嗣源以石敬瑭為宣武節度使,駐守汴州,率軍回洛陽。

雖然平定了朱守殷,但想讓天下太平,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后唐天成三年(928年)的四月,義武節度使王都在定州也反了,離上次朱守殷叛亂相隔僅半年。王都是前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的義子,義武軍從唐末到李嗣源時期都一直處在半割據狀態,只是表面上臣服于朝廷。

朱守殷造反是純粹的軍閥叛亂,而王都之所以造反,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李嗣源是兩個完全對立的勢力。王都的女兒嫁給了后唐莊宗李存勖的兒子魏王李繼岌,而李嗣源奪取了本應由李繼岌繼承的后唐政權,所以王都沒能成為皇親國戚,于是賬都算在了李嗣源頭上。王都密結于盧龍軍節度使趙德鈞、成德軍節度使王建立、歸德軍節度使王晏球,計劃一起割據河北,組團和李嗣源對抗??上蹶糖蚺c王建立不從,并將王都反叛之事上奏給李嗣源。

李嗣源早就想拔掉這根刺,之前位置不穩,不敢輕易下手,現在當然不愿錯過難得的機會;于是公開和王都翻臉,以王晏球為北面行營招討使,橫海節度使安審通為副使,鄭州防御使張虔釗為都監,出兵討伐叛臣王都。

王都清楚他根本不是李嗣源的對手,便邀請遼國出兵,遼國皇帝耶律德光繼位不久,也想利用這個機會樹立些威望。五月,耶律德光派大將托諾發兵而下。王都在嘉山(今河北曲陽附近)和王晏球短兵相接。這回有遼國軍相助,王都擺出與王晏球決戰的姿態,王晏球果斷應戰。于是兩軍在曲陽城南展開大戰,王晏球舉劍大呼:“王都匹夫不知兵,不足懼!一戰必可擒此賊!……敢退半步者,斬不赦!”

后唐軍士氣大盛,以騎兵做前鋒,沖亂敵陣,后唐軍步兵舞刀挺劍,潮水般殺來,王都與遼國聯軍大潰,被殺得橫尸遍野,遼國軍死傷大半。后唐天成三年(928年)七月,遼國皇帝耶律德光不甘心首次出戰中原就以失敗收場,于是又派梯里已(遼國官名)涅里袞等人率七千輕騎南下。

王晏球聞知消息,便帶兵在唐河(今河北定縣附近)迎擊遼國騎兵,遼國兵沒有防備,死傷慘重,能活命的都調頭就跑;王晏球一直追殺到易州(今河北易縣),最終有幸逃回遼國的人不過幾十人。耶律德光見援軍敗得如此之慘,有些氣急敗壞,沒想到李嗣源這么厲害!打退了遼國援軍,王都困守孤城,如困獸猶斗一般做著最后的掙扎。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二月,王都和托諾準備突圍逃往遼國,還沒收拾好行囊,定州都指揮使馬讓能便打開城門,迎接后唐軍進城。王都知道插翅難逃,只好舉族自焚,托諾被俘獲,后被押到洛陽處斬首。平定朱守殷和王都叛亂以后,各地藩鎮看到了李嗣源平叛的決心與能力,都不敢再出來招搖,對朝廷也是服服帖帖。一時間,李嗣源的威望直線上升。

篡位遭誅,大義滅親續基業

李嗣源繼位時已將近60歲,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他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糾結,該讓誰來接替皇位。李嗣源戎馬一生,有四個親生兒子分別是李從璟(李從審)、李從榮、李從厚、李從益,還有一個養子李從珂。他的長子李從璟被李存勖收為養子,又于926年被元行欽(李紹榮)所殺,所以,次子李從榮便成為了長子。李嗣源的親兒子們卻不曾獲得過半點軍功,論能力,都不如養子李從珂。李從珂雖然是養子,但跟隨李嗣源三十多年,不離不棄,似親生骨肉一般。尤其是在李嗣源最為艱難的那段時期,李從珂外出做苦力、掏馬糞換錢奉養他,每次想到這一幕,李嗣源都頗為感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弥勒县| 上杭县| 太湖县| 德阳市| 休宁县| 东平县| 遂平县| 宜都市| 抚远县| 乌什县| 伊金霍洛旗| 淅川县| 乌鲁木齐市| 福海县| 禄劝| 岳阳县| 璧山县| 江都市| 石柱| 宜阳县| 如东县| 芜湖县| 淮阳县| 吴桥县| 融水| 民丰县| 内黄县| 沁水县| 新龙县| 长乐市| 清徐县| 江都市| 邵东县| 肃南| 吉林市| 唐山市| 商城县| 余庆县| 含山县|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