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鄭珍詩傳(4)
- 戴明賢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 戴明賢
- 4909字
- 2017-05-04 14:33:16
夜讀睡得晚,太陽出山才起床。妻子來說:甕里的米不夠煮早飯了,怎么辦?我聽了大笑:現在才講,就是去偷也來不及了,只好盡米下鍋。不夠八張嘴吃,你我就不端碗,慢慢想辦法罷。算不定會有螺螄仙姑給我們送米來,你記著要隨時去瞅瞅米壇子。
饑寒中不失從容與幽默,杜甫陸游所不能。結句化用螺螄姑娘給窮小伙送米做飯的民間故事。
本年夏天“青黃不接”時,借米無門,子尹一家以當地農戶也不吃的大麥炊飯度日,有《飯麥》詩。
二月二十一日,兒子阿卯滿周歲,按照鄉俗,做了個小小的宴集。子尹思前想后,百感叢集:
貧人養兒女,其苦安可言!計日喜存活,及歲能無歡?我非無大男,夭不與我玄。逾年幸舉汝,吾道方艱難。萬卷不能炊,一錢丐人艱。汝顧生健食,饑啼可勝憐。論升買市米,歸已亭午間。待飽化為乳,乃及供汝餐。??至﹄y活,嗢噢行周年。身中百衲衣,五色花斑斑;頭上紅錦帽,金錢龍鳳盤;涎衣被頸下,文抱當胸前。吾貧那辦此,見汝從母賢。俗情重晬日,烹羊宰肥豚。招要聚三族,喜氣令冬溫。吾此為單家,力又難膻葷。亦復潔蔬食,為兒薦蘋蘩。祝畢抱汝拜,忍涕為笑顏。我族食遵義,八葉當吾身。維昔別子公,鋒冠劉軍。播平不與賞,屯耕水煙田。謀力著新站,氣欲無奢安。鷹鳩起旁掣,郡卒賴以全。定國與捍患,飲井俱忘源。洪柯有榮悴,欲語氣已吞。先世一卷書,今惟吾家存。將復高祖德,未必非蕩遷。想見靈之來,喜添一代孫。子孫不易為,撫首增浩嘆。汝母羅百具,試兒心向先。鱗列圖與書,錯以聿與研。古印大如斗,中央獅伏跧。寸幅我新畫,上有米家山。抱持不可律,爬案隨掀翻。乃左持古籀,右手持天元。大笑真吾子,此意寧非天?我年十七八,逸氣摩空蟠。讀書掃俗說,下筆如奔川。謂當立通籍,一快所欲宣??裰\百不遂,親老家益貧。頭顱近三十,心平無波瀾。窮達知有命,浪走無乃顛。觀海難為水,一藝思專門。幾年費心血,略識書數原。父菑子肯獲,夫豈不愿然。即今盛平世,經術招儒冠。立成具推步,不用暅與蕃。兩闈禁篆體,隸楷須同文。兒亦焉用此,來踵阿爺跟。六經麗日月,義若東溟寬。取汲任其才,將效無鈍頑。小用為帖括,命來即稱官。騰身九霄上,袍笏光且鮮。一生免長餓,親戚分唾殘。世間富貴人,得力文幾篇?兒其速長大,破樓思著鞭。與作鼠銜姜,寧為麥爭秈。(《阿卯晬日作》)
別子公:“別子為祖,繼別為宗?!币姟抖Y記·大傳》。鄭氏以益顯始來黔,故子尹稱之為別子公。
窮人家生兒育女的難處,難以言說。數著日子帶,活一天得一天。居然活到了周歲,能不歡喜僥幸!我不是沒有長子,十四天就夭折了,不能像揚雄的兒子童烏,九歲就與父親論《玄》。幸得一年后又生了你,偏又遇到最艱難的日月。萬卷詩書不能當飯吃,一文錢也別想向人借到手。你生下來胃口大,哭起餓來教人心驚肉跳。煮飯的米只能現買現吃,從市上買回來已是正午了,可憐還要等生米做成飯,等你娘吃下去變成奶水,才能喂你。時時擔憂你活不出來,誆誆哄哄地總算活到了周歲。穿上斑斕的百家衣,戴上繡花盤錢的紅錦帽,脖子系上圍嘴,胸口扎著圍腰。窮家哪能置辦這些,都是疼你的姨母所賜。鄉俗重視辦周歲,殺豬宰羊,邀親招友,喜氣洋洋,把大冷天都鬧暖和了。我們外來的單家獨戶,無力這般操辦,不過是簡單準備些蔬食素飯,替你祭供天地祖宗而已。《左傳》說得好:“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弊6\之后,抱著你磕頭叩謝天地祖宗,一家人忍住眼淚,強顏歡笑。我們鄭氏遷居遵義,到我已經八代。明萬歷年間,入黔始祖益顯公在劉將軍麾下平定播州叛亂,勇冠三軍,立下功勛,未得封賞,屯耕于水煙(地名)。又為建新站耗盡心力,周圍常有匪徒騷亂,地方和百姓都因為他而得到保全。這些開邦定國、捍護地方的功勞,全被忘記了。一棵樹上的枝丫,有繁茂有枯槁,說起來令人氣短。鄭氏一脈,讀書的只剩我們一房了,但祖上的功德,不見得就不能在我們手里恢復?,F在我家又添了一個孫兒,祖宗的神靈也必定歡喜,但兒孫也不容易做啊。想想這些,教人搔首感嘆。你娘搜羅了雜七雜八的物事讓你“抓周”,試你的志向。簸箕里擺有圖書筆硯,有獅鈕的古巨印,有我新畫的一小幅米點山水,等等。剛把你抱近桌子,你就亂掀亂摸,不聽管束,最后是左手抓了本古文,右手抓了本陰陽五行。我禁不住大笑:這真是我的兒子!這真是天意!我十七八歲的時候,豪氣沖天,讀書不盲從俗說,下筆如江河奔瀉,自認為一定能出人頭地,展現自己的見識。誰知種種幻想百不遂一,父母向老,家計日貧。三十歲臨近了,心里也波瀾漸平,相信窮通自有天命,浮躁奔波都是無益的。綜覽各門學問之后,真覺曾經滄海難為水,只想專攻三禮了。幾年來竭精殫慮,大略明白了學術的根本。你抓這本書,真可謂父種子收,順理成章。但如今幸逢盛世,重視的是儒生經世之術;而研求天文歷算的“立成”“推步”之學,又早已遠勝古代祖沖之三代人的水準。而且,春秋兩闈科舉,一律只許寫楷書,禁用篆體。你抓在手里的兩種書,恰恰都是不實用的東西。兒呵,你為什么又要步爹爹的后塵呢?!六經熣燦如日月在天,博大如東海無涯,只要盡力從中汲取,不論天資高低都能受到教益,稍稍運用于科考八股文,如果時運到了,立即可致功名,騰身于九霄之上,穿戴光鮮的官服,自己終生溫飽,親戚故舊還能沾溉一些殘余。世間富貴之人,誰不是得力于幾篇時文呢?兒呵,快快長大,去參與這種競爭吧!
“計日喜存活”之句,讀來令人心悸!全詩從養兒的慨嘆轉到說家史的抑郁,再轉到對兒子抓“無用之學”的既喜既愁。結尾雖是辛辣反諷,又隱約有僥幸之想,畢竟那個時代,讀書人只有科舉這條出路。
生活在農村,勞人的付出與回報的懸殊,時時撥響子尹心中那根詩弦: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后新。獨憐溪左右,十室九家貧。(《晚望》)
傍晚眺望高原,感覺像是從太古到今日都沒有發生過變化。晚霞中歸鳥飛去,綠稻里行人走來。秋天近了,水色澄靜;剛下過雨,群山清新。田間景色賞心悅目,而沿溪人家,都過的是赤貧的日子。
前六句閑適恬淡,結句陡轉,擲地有聲。
另一首《涼夜》有句曰:
斷燈兒誤求爺乳,歉食妻疏到母家。
沒油點燈,嬰兒在黑暗里拱到爹爹懷中索乳。家里缺糧,妻子很少去娘家。南宋陸游《貧嘆》詩說:“弊袍生蟣虱,粗飯雜泥沙?!北绕鹱右鼇恚秦毮烁涣?。
山野農家,不僅要忍饑挨餓,還要擔憂成為同樣饑餓的野獸的食物。子尹家鄉一帶常有豺狼為害,近兩三年中竟愈演愈烈,猖獗到從食豬拖犬到掠舍食人。鄉間人心惶惶,經常傳聞受害人家的慘況。子尹震驚之余,更從獸中之豺聯想到人中之豺,感喟百端:
君不見三四年間豺勢橫,厭食豚犬遂食人。東村埋兒聚肩髀,西求唐子還葬魂。綠箐黃茅去人遠,過者十百須及群。遠道之人不問俗,往往力盡為所吞。烏江東更駭聽聞,爭子母手食且奔。兒啼直與骨肉盡,草剩一條生血痕。時或置幼舉室逐,歸來幼子仍無身。言之酸鼻不忍說,使我髯奮胸輪囷。以人殺人罪且死,即盡族此償寧均!上世冥翨十二氏,掌除民害搜狉榛。靈鼓炮石喪猛怪,日弓月矢殲妖昏。凡害于民物無細,戮及蛙黽非傷恩。圣人吉兇與同患,蹄跡肯容中國存。捕蝗殺虎載金布,此害況酷蝗虎倫。去災捍患竟誰事?責固在官不在民。令眾若從追胥法,一村人足攻一村。大索三日定誅盡,雖有十翼無逃門。百蟲將軍縱靈武,人力不助那由神。傷心村農日賽禱,兒女不足增雞豚。去年賂請獵南里,歸兵獻獲皆米銀。人豺夜行如楦麟,官豺晝聚稱上賓。邑中豺伯縱豺食,群豺飽臥東南堙。民命若彼官若此,豺爾何幸遭此君。方今獷獸頗亂狺,斬決種類須良臣。江華新收西原賊,南越未返樓船軍。書生手無斬馬劍,高冠櫑具徒吟呻。三尺枯柴坐無術,夜指天狼心若焚。安得爾輩野性馴,一化麟鳳之至仁。(《捕豺行》)
西求唐子:唐:失也。典出《莊子·徐無害》。
知道嗎?近三四年鄉間鬧豺狼,成群結隊,吃厭了豬狗,干脆吃起人來了。東村小孩被咬死,掩埋時只剩下幾根骨頭。西村丟了小兒無尋處,只有四方叫魂。深山老箐荒涼僻靜,行人百十成群才敢經過,外地過客不知情況,往往被豺狗吃掉。傳聞烏江以東更駭人,豺狗居然從母親手里奪走小孩,邊跑邊吃,孩子一直哭喊到肉盡骨出,大人追到時,只剩下草叢中一縷鮮血了。還有人把小孩關在家里,全家出去驅趕豺狗,回來卻見孩子已經被吃掉了。這些傳聞,說的人鼻酸落淚,聽的人毛骨悚然,像有車輪在胸膛里翻滾。人殺人尚且要償命,豺狗如此肆虐,把它誅滅九族也不為過!
《周禮》中說,上古設有“冥氏”“翨氏”等十二個官職,為民間翦除獸害:用靈鼓炮石消滅猛獸,用日弓月矢殲除妖異。凡是危害百姓的東西,不分大小,哪怕蛙蠅之類,滅掉都不算傷天理。圣人以民眾的疾苦為疾苦,豈容害獸橫行大地。捕蝗殺虎都見之于政府布告,何況豺狼之烈遠遠超過蝗蟲和老虎。按道理,消災御患的職責,在官不在民,但如果按照古代捕盜的辦法,組織民眾,大搜三日,定能將豺狗誅逐干凈,它們就是生了十只翅膀也逃不掉。民間信奉所謂百蟲之神,它即使真有靈驗,也得要人力相助才能奏效。可憐村農們天天祭祀祝禱,童男童女不夠,外加整雞肥豬,仍然無濟于事。
去年百姓打點官府,請求派官兵圍獵聚殲。來是來了,結果捕獲的不是豺狗而是糧食錢財。今日之世,“人豺”夜里搶劫,像披了麒麟皮的驢馬;“官豺”更是大白天就雄踞百姓家中,儼然貴賓派頭;城里的“人豺”頭目縱容豺狗為害百姓,讓吃飽人肉的豺狗公然睡在城門內外。老百姓命苦如此,官府的態度如此,豺狗們遇上這種官兒,是多大的運氣!試看今日之天下,到處是惡獸狂吠,實在需要有良臣干吏出來加以收拾了:湖南江華趙金龍叛亂剛剛平定,廣東對付英吉利船闖入內洋挑釁的糾紛還未解決。一介寒士,莫說像漢代朱云那樣,向皇帝請賜尚方寶劍誅殺佞臣;連學漢代雋不疑戴高冠、佩櫑具劍,做個學官,都是空想;更沒有執行刑法的“掉柴”之刑,只能望著天狼星憂心若焚。唉唉,要是有辦法把各種形貌的“豺狼”都馴除野性,變成麒麟鳳凰一樣的仁獸,那該多好!
此詩從描述豺群為害的慘狀,繼之議論驅患衛民之責在官府,而腐敗的官府不僅不能承擔此責,甚至利用獸災魚肉百姓,雪上加霜。進而從獸中豺狼引申到豺狼一樣為害國家人民的胥吏、官府,聲色俱厲,令人想起魯迅先生的話:“陶淵明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平常歲月,縈心掛懷的只有母親和家園:
綠樹成陰盡手栽,量枝數葉日徘徊。夜深屢下風婆拜,為有萱花一朵開。(《山中雜詩四首·其一》)
手栽的樹木已經濃蔭籠罩了。每天徘徊其下,觀察它們的成長。每每在月白風清之夜拜謝司風之神,因為她保佑我家的萱花(母親)長盛不衰。
古人稱母親為萱堂,父母為椿萱。
萬事無心早閉關,慈云依映懶云閑。夢中悔送朝暉過,守著斜陽尚山滿。(《其二》)
人間萬事不掛懷,此心已如老僧閉關了。只有母愛如慈云,蔭庇著我這朵不想出岫的懶云。漫不經心地讓母親漸漸向老,我真后悔。幸得母親康健,還有長長的時間,容我守著這滿山的斜陽光輝。
古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詩即此意。
絕憐烏子無朝暮,飛去飛來桂樹間。不似群鴉止貪飽,直須日落始知還。(《其三》)
最愛小烏鴉不分朝暮地繞著桂樹飛翔,不肯遠去。不像貪嘴老鴉成天在遠處覓食,直到太陽落山才知道回巢。
借鳥以抒戀家情懷。但這是詩人的癡話,不講道理:老鳥覓食無遠弗屆,不僅為自己飽腹,也為覓食哺幼鳥;小鳥圍著家轉,其實正是等候母親帶回吃食。
經旬積雨雞不鳴,路斷何人裹飯行?惟有瑤琴伴桑戶,鼓來猶是舊時聲。(《其四》)
桑戶:《莊子·大宗師》:子桑戶死了沒有下葬,孔子叫子貢去看看,發現死者的好友孟子反和子琴張不哀戚,反而在鼓琴唱歌:桑戶你是返璞歸真了,我們還得繼續做人呀!孔子聽了說:他們是超脫于世俗禮教之外的人,我還是世俗禮教之內的人。
頭十天多雨陰濕,雞都懶得打鳴了。道路泥濘,行人斷絕。偶見一人提著飯袋,艱難經過。這是什么人?這樣趕路為的是什么事?難道他是像孔子派去吊唁子桑戶的子貢,聽到死者的朋友鼓琴而歌嗎?
此詩前半和后半接得突兀??计鋵Ρ龋坪跏窃娙丝吹诫u都懶得司打鳴之責的壞天氣,那人卻不顧泥濘趕路,從而聯想起莊子寓言中有比喻不同的人生態度,而隱然把自己列入孟子反、子琴張這種另類之中。無把握,姑作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