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快樂的原始動力(1)

有沒有人欣賞,并不是一朵花要綻放的理由;

有沒有人鼓掌,并不是一棵樹要矗立的理由;

有沒有人關(guān)注,并不是一片海要湛藍(lán)的理由;

有沒有人歡呼,并不是天空要放晴的理由。

有沒有人記得,并不是你不快樂的理由。

快樂來自心底,彌漫周身,

那是屬于你自己的理由。

別那么輕易就不滿

與其對別人處處不滿,不如先問問自己:“哪里來的那么多不滿?”

有一棵非常漂亮的幼苗,比其他兄弟姐妹都長得高,而且長得很快。看它那嫩嫩的葉冠高傲地昂首向天,就知道它也為自己的茁壯成長而感到驕傲。

可是在幼苗的身邊,卻有一根又干又直而且破舊不堪的木棍站立著,這簡直叫幼苗無法忍受。于是它傲慢地對木棍說:“喂,我說棍子,你難道沒發(fā)覺你挨我太近了嗎?我們之間的差別那么大,你和我在一起,只會顯得你更丑,你就不能離我遠(yuǎn)一點兒嗎?”

木棍看了它一眼,默不作聲,一動不動。幼苗火氣躥上來了,它環(huán)視一周,發(fā)現(xiàn)圍繞著自己的籬笆也是那么難看,于是更加不滿地嚷道:“籬笆,你就不能也走遠(yuǎn)些嗎?你可真讓我感到討厭!”

籬笆同樣也只是看了它一眼,沒有作出任何回答,也沒有挪動身體。幼苗暴躁得要跳起來了。

這個時候,一只蜥蜴路過這里,剛好聽見了幼苗的叫囂。它抬起頭看著幼苗,嘲諷地說:“我說這棵長得又高又漂亮的幼苗呀,你漂亮的外表真是蒙蔽了你的眼睛,你難道從來沒有低頭看看,如果沒有木棍,你靠什么站立?說到籬笆,難道你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是為了保護(hù)你不受到壞蛋的侵襲嗎?”

高傲的幼苗只顧自己心情的好壞,根本意識不到引起自己不滿的木棍、籬笆,恰恰是在生活中無私扶持,保護(hù)自己的伙伴。不能平靜下來弄清事情的真相,一味沖動,只會傷到對方的心。茶餐廳里,一位顧客憤怒地指著面前的杯子,對服務(wù)員大聲喊道:“這是什么牛奶?變質(zhì)了,把我的整杯紅茶都糟蹋了!”服務(wù)員慌忙賠禮道歉說:“先生,真是太抱歉了,我立刻給您換一杯。”

新的紅茶很快就端上來了,茶碟里放著新鮮的牛乳和檸檬。服務(wù)員把托盤小心地放到顧客面前,然后微笑著輕聲說:“先生,我能不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的話,就不要放牛奶了,因為有的時候,檸檬里所含的檸檬酸有可能會造成牛奶結(jié)塊。”顧客霎時間紅了臉,他匆匆喝完茶,結(jié)賬走人。旁邊的一位顧客看到了這一幕,他好奇地問服務(wù)員:“這件事情分明是他的錯,你為什么都不解釋,而是給他換了一杯茶呢?”服務(wù)員笑著說:“有理并不一定需要聲高,道理其實一說就明白。”

服務(wù)員的寬容換得了雙方的相安無事,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客人遇上的是別的服務(wù)員呢?不是客氣地給他換一杯茶,而是直接告訴他紅茶之所以被毀和檸檬有關(guān),這位客人又會有什么反應(yīng)?恐怕就算客人內(nèi)心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是由于服務(wù)員生硬的口氣讓他感到很沒面子,他很可能完全不自我反省,而是直接發(fā)火,那么局面將會變得很難收拾。

可是如果在他發(fā)現(xiàn)紅茶已經(jīng)變味之后,不是直接責(zé)問服務(wù)員,而是語氣平和地詢問一下原因,相信每個服務(wù)員都會客氣地向他解答,而他自己在知道了一些關(guān)于飲用紅茶的小竅門時,也不會覺得沒有面子。

心靈悟語

生活中,我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應(yīng)該那么快就表達(dá)自己的不滿。

拆掉郁悶的墻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將會過去。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普希金

音樂大師貝多芬出生在一個并不溫暖的家庭,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樂手,可是父親嗜酒,而且脾氣暴躁,經(jīng)常打人。貝多芬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一些音樂天賦,這讓爺爺感到很歡喜,并且把自己的名字給了他。可惜爺爺?shù)暮亲o(hù)并沒有讓這個孩子平安地長大,因為老人家在貝多芬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父親顯然也意識到了貝多芬的音樂才能,可是他想的并不是如何好好培養(yǎng)這個孩子,讓其成才,而是如何利用他為自己賺來更多的酒錢。所以貝多芬在練琴的過程當(dāng)中,只要出現(xiàn)一點兒差錯,就會招來父親那雨點般的耳光。鄰居們經(jīng)常見到這個可憐的孩子在被打之后,又累又困地蜷縮在墻角睡著了。這樣的童年毫無幸福感可言。

盡管沒有成為父親想象中的神童,但是貝多芬的才華也在一天天顯露。12歲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受聘為宮廷古鋼琴和風(fēng)琴樂師,挑起了生活的重?fù)?dān)。可是由于從小沒有感受過多少溫情,貝多芬的性情并不溫和,甚至有時候顯得粗魯乖張,不懂人事。

出于對音樂的熱愛,貝多芬并不滿足只是在宮廷里奏樂,他期待有更大的發(fā)展。十多歲時,他獨自離開家,拜在了莫扎特、海頓門下,學(xué)習(xí)作曲。天賦、興趣,再加上世界上一流的好老師,貝多芬很快就成才了。

正當(dāng)他的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噩耗傳來,他那一生受苦受難的母親與世長辭了。這對貝多芬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盡管父親從未給過他多少疼愛,可是母親卻一直在用自己不算堅強(qiáng)的身軀呵護(hù)著他,可是現(xiàn)在,這個世上唯一疼愛他的人也離開了。貝多芬?guī)缀醣槐瘋麚舻埂?

是對音樂的激情挽救了他。無論如何,應(yīng)該在自己喜愛的領(lǐng)域有一番作為,昂首挺胸才對,這不也是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嗎?這個時期,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不少名曲,離開了幾位栽培自己的老師,繼續(xù)努力地生活。

不久,一個女子闖入了他的世界,她是那么的美麗,目光清澈,貝多芬?guī)缀跤X得這就是自己一生所愛了。他對生活的激情又回來了,獲得愛情的欲望激勵著他,使得他這段時間的作品充滿了溫婉如水的甜蜜。然而命運又跟他開起了玩笑,這個女子并非像貝多芬期待的那樣懂他,相反,與貝多芬那“不能拿來吃”的才華相比,女子更需要的是物質(zhì)上的富足。她嫁給了一位男爵。

初浴愛河的貝多芬那么快就遭到了拋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這時候,更可怕的事情發(fā)生了,他意識到自己的聽覺出了問題,在欣賞交響樂的時候,他甚至要坐到音樂廳的第一排才能夠聽清。耳聾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他完全被命運打垮了,離群索居,不再和人交往,悲傷到了極點。這時,貝多芬想到了死。他從容提筆,用一封長長的遺書講述了自己的生平,遭人唾棄的感受,失去愛情的心痛,身體殘缺的遺憾……

寫完絕筆之后,他突然感到一陣輕松,所有郁結(jié)都已釋放,厭世的念頭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微笑著對自己說:“嘿,我又回來了。”

再一次經(jīng)受住命運的打擊之后,貝多芬迎來了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第三個高峰,也是最成功的時期。生命中最輝煌的10年,他在完全耳聾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幾首鋼琴奏鳴曲和一些弦樂四重奏相繼問世。直到辭世,他仍然面帶微笑。

心靈悟語

當(dāng)不幸就在眼前,如果你敢于推倒郁悶的墻,就會發(fā)現(xiàn)美好的未來已然不遠(yuǎn),與其停在原地抱怨,甚至輕生,不如勇往直前。

如果不想悲傷,就應(yīng)該盡情快樂。

不要好心辦壞事

想幫助別人,讓別人得到快樂,最真實的證據(jù)是別人真心快樂,而非你想象中的快樂。

有個木匠擁有高超的手藝,他做的家具不但質(zhì)量上乘,而且外觀耐看,十里八鄉(xiāng)聲名遠(yuǎn)播。可是木匠老了,眼睛花了,釘東西的時候常常瞄不準(zhǔn);力氣也不夠了,刨子、鋸子,使一會兒就累了。

木匠意識到自己是真的干不動了,可是一身好手藝得找個傳人吧。最好的選擇就是自己的兒子,然而讓人苦惱的事情恰恰就在這里。

木匠雖然有兩個兒子,可惜都對他精湛的手藝不感興趣。木匠硬逼著兩個兒子和自己學(xué)木匠活,但由于缺乏興趣和耐心,兒子們做出來的家具都歪歪扭扭,根本用不了,更不要說繼承自己的衣缽了。

木匠整天唉聲嘆氣,逢人便說自己養(yǎng)了兩個不孝的兒子,不懂得體會做父親的心意,都不肯用心去學(xué)手藝。

一天,寺廟里的住持請木匠去做一些桌椅板凳。完工之后,住持請木匠喝茶。木匠坐下后不久,又忍不住對住持抱怨起自己的兒子來。

住持聽了之后并沒有接話,只是微笑著問木匠:“您是喜歡喝茶,還是喜歡喝白開水?”

木匠說:“茶能解渴,白開水也能解渴,但白開水無味,我更喜歡喝茶。”

木匠說完后,卻見住持揚(yáng)手將木匠的一杯茶倒在地上,又重新給他續(xù)上一杯白開水。

木匠滿臉不悅,問:“大師這是為何?我明明告訴您我喜歡喝茶而不是白開水,可是您為什么還要讓我喝白開水?”

住持反問:“施主既然知道白開水不好喝,為什么還要勉強(qiáng)別人去喝白開水呢?”

木匠突然明白大師說的絕非茶和白開水那么簡單,可是他仍然想不通,“如果不勉強(qiáng),那我的手藝豈不是要失傳,那樣多么可惜呀。”

這時,住持叫住旁邊走過的一個小和尚,問道:“你是喜歡喝茶呢,還是喜歡喝白開水?”

只聽小和尚恭敬地回答:“回住持師父的話,我更加喜歡喝白開水。”這番問話搞得木匠一頭霧水,住持卻笑著對他說:“人各有所好,你何不把手藝傳給和你一樣喜歡茶的人呢?”木匠這才恍然大悟。

自己喜歡茶,就認(rèn)為別人也喜歡茶,甚至有時候連問都不問,就直接招待別人喝茶,可有的人偏偏只喜歡白開水。于是喜歡喝白開水的人認(rèn)為對方太無理,勉強(qiáng)自己;而招待茶的人又會認(rèn)為這個人不知好歹,自己把最喜歡的東西拿出來招待人,卻換來一通抱怨,真是氣人。

心理學(xué)上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叫作“虛假同感偏差”。簡單地說,就是人們通常會認(rèn)為大多數(shù)人的愛好和自己是相同的。舉個淺顯的例子,某人喜歡喝咖啡,就會覺得大多數(shù)人都應(yīng)該喜歡喝咖啡才對。

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人們會覺得判斷別人的所思所想,推測別人的喜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可是事實上,并非所有人都具備這種高超而準(zhǔn)確的能力。

為此,心理學(xué)家曾經(jīng)做了一個實驗。他們組織了一些被試,要求大家去閱讀一份有關(guān)沖突的材料。閱讀完畢之后,要求大家回答三個問題:第一是說出自己支持哪一方;第二是猜測其他人會支持哪一方;最后對做出不同選擇的兩類人進(jìn)行一個粗略的特征總結(jié)。

實驗結(jié)果表明,不管被試選擇的是A還是B,大多數(shù)被試都認(rèn)為自己的選擇應(yīng)該也是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而在對選擇A或者B的人群進(jìn)行描述之時,意外的情況發(fā)生了,人們在描述和自己做出同樣選擇的人時,語氣是客觀積極的,但對另一組的描述卻是充滿了極端的偏見。

沒有任何根據(jù)的偏見,就像沒有任何理由的自信一樣,這種現(xiàn)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但它于我們無益。

心靈悟語

如果總是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別人的喜好,哪怕出于好心,也可能將事情辦砸。在思考事情或者需要給別人意見或建議的時候,最好的做法是換位思考,而不是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想就去決定。

給“敵人”一個機(jī)會

給敵人一個同自己成為朋友的機(jī)會,也就是給了自己一個快樂的機(jī)會。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老禪師非常喜歡在月色中散步,抬頭望望頭頂?shù)拿髟拢粑迈r而微涼的空氣,欣賞在潔白月光籠罩下的山間風(fēng)景,一切寧靜而美好。

一天夜里,他和往常一樣出門去散步,回來后卻發(fā)現(xiàn)屋子里竟然來了一個小偷。老禪師怕驚動了小偷,就停住了腳步,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待。

小偷把屋子翻了個遍,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值錢的東西。他失望地走了出來,迎面看到等在門外的老禪師。

小偷很驚慌,不想老禪師卻溫和地說:“你大半夜走那么遠(yuǎn)的山路來看我,我不忍心讓你空手而歸呢。”說完就脫下自己身上的袈裟,披在了小偷身上。“晚上山里涼,這件衣服就給你御寒吧。”

小偷感到不知所措,沒有多停留,就灰溜溜地走了。老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輕嘆道:“可憐的人哪,但愿我能送給你一輪明月。”第二天是個艷陽天,老禪師早早起床,剛開門,就看見昨天晚上送給小偷的那件袈裟整齊地疊放在門口。他高興地說:“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小偷的行為顯然是冒犯了老禪師,然而老禪師的做法卻讓小偷感到驚訝。老禪師沒有恫嚇小偷要將其送官,甚至沒有責(zé)備小偷的行為,而是站在小偷的立場上,體諒他空手而歸的失落心情,這樣的胸懷怎能不令人感動?

試想如果老禪師當(dāng)時激憤地斥責(zé)了小偷,也許小偷會懷恨在心,伺機(jī)再對老禪師下手。或者小偷根本就不理會老禪師說了什么,這家無財走那家,反正他就是干這行的。

然而老禪師原諒了小偷的行為,不但如此,他還主動與小偷和解,這就給了小偷充分的余地去反省自己,最終讓他收獲了那輪明月。

海頓太太獨居,在城里開了一家很小的雜貨鋪,賣些日常生活用品。

這天夜里,外面下了很大的雪,客人很少,她收拾一下就準(zhǔn)備關(guān)門了。這時,雜貨鋪里突然進(jìn)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人,臉被凍得通紅。他遞給海頓太太一張50元的鈔票,要求買一份熱狗。

海頓太太一眼就看出那是一張假鈔,她問年輕人是否能付給她零錢,年輕人猶豫了一下,說:“我沒有零錢,請給我一份熱狗。”

海頓太太沒有再多說,接過錢,遞給他一個熱狗以及要找回的零錢。

年輕人狼吞虎咽地吃下了熱狗,轉(zhuǎn)身準(zhǔn)備離開,突然聽見海頓太太慘叫了一聲。他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海頓太太已經(jīng)倒在了地上。

“快,快點兒,去對面的藥鋪給我買藥,告訴他們,是海頓太太需要的藥。”海頓太太一邊費力地說,一邊顫抖地將那50元錢遞給年輕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县| 靖江市| 蒙阴县| 闽侯县| 湟中县| 淅川县| 靖远县| 泰顺县| 广州市| 大理市| 高尔夫| 获嘉县| 城固县| 柏乡县| 洪雅县| 霍城县| 武乡县| 巢湖市| 海南省| 新乡市| 长宁县| 衡阳县| 怀来县| 根河市| 米泉市| 渭源县| 云南省| 陇南市| 永德县| 仁怀市| 会同县| 安阳市| 弋阳县| 灯塔市| 绥德县| 依安县| 永仁县| 湾仔区| 汉川市| 马公市|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