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保健醫教你療小疾養天年
- 劉曉鴻
- 1204字
- 2019-01-04 16:16:56
八、中風
中風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斜、語言不利,或不經昏仆而僅見不省人事、口眼斜為主癥的一種病證。中風起病急劇,變化迅速,癥見多端,與風性善行而數變的特征相似,故古人稱其為“中風”。本病發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多在內傷積損的基礎上,復因勞欲過度、飲食不節、情志內傷、氣虛邪中等而致病。
中風的病位在腦,涉及心、肝、脾、腎。中醫學把中風分為中經絡、中臟腑及中風后遺癥來分證論治。
現代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腦溢血、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面神經麻痹等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型腦血管疾病、均可參照本證論治。
◆ 風偏枯候通血脈
正身站立式,然后左腳踏地,腳不動;右腳向右橫向身體側面,轉身成斜勢,兩手抬起盡力跟著身體緩緩轉動,如此身體由正面轉向右側面擺動36次。接著回復正身站立式,再換右腳踏地,腳不動;左腳向左橫向身體側面,轉身成斜勢,兩手抬起盡力跟著身體緩緩轉動,如此身體由正面轉向左側面擺動36次。
此功法有舒筋活血之功效,可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適合中風后康復期練習。
◆ 混元開合疏經絡
正身站立式(端坐式或仰臥式),待心定氣和后,兩手自兩邊向中間緩緩抄起,在腹前交叉呈十字重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則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右手拇指第2掌指關節處放在臍上(即神闕穴,任脈之穴位,在腹中部,臍中央),其余指自然放松,手掌成一窩狀,但不接觸體表,左手拇指自然搭在右手陽明經脈的陽溪穴上(在腕橫紋橈側處,拇指向上翹時,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掌心與右手掌背稍有一點距離,左手中指在右掌下成一支撐點。如此形成三點成一線(即雙手勞宮穴,勞宮穴在掌區,握拳時中指尖即是)下丹田(即氣海穴,臍下1.5寸)(此為即下篇中的“乾坤養丹式”)。保持此式,意念在手,默守下丹田,做深呼吸36次,鼻吸口呼。
接著兩手自身體兩側微曲向中間抄起,在腹前丹田處,兩掌心相對,雙手十指朝前,緩緩向中央合掌,似擠壓水流感;再雙手向外翻掌至兩手背相對,仍雙手十指朝前,緩緩向兩邊分掌,似撥開水流感,撥雙掌至肩寬,如此在腹前開合九次。最后雙掌緩緩送氣入丹田成“乾坤養丹式”。
◆ 和營通絡祛頑疾
正身站立式或端坐式,全身放松,調息養心。如果患在右手,以左手緩緩抬起右手,手臂慢慢平抬在身體右側,同時頭部轉向左側,目視左方,鼻吸口呼,做深呼吸36次;若患在左手,以右手緩緩抬起左手,手臂慢慢平抬在身體左側,同時頭部轉向右側,目視右方,鼻吸口呼,做深呼吸36次。
若患在下肢,則取端坐式。如果患在左腿或左腳,以雙手抬起左腳盤曲到右膝旁,左手托腳跟,右手扳腳尖,同時頭部轉向左側,目視左方,鼻吸口呼,做深呼吸36次;如果患在右腿或右腳,以雙手抬起右腳盤曲到左膝旁,右手托腳跟,左手扳腳尖,同時頭部轉向右側,目視右方,鼻吸口呼,做深呼吸36次。
此功法中用力抬患側上肢或扳患側腳趾,可除風、寒、暑、濕之邪。偏癱患者練此功法,有和營通絡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