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9)
- 藝術哲學(傅雷全集)
- (法)丹納
- 3281字
- 2017-04-13 14:24:07
這門藝術勢必產生在兩個天生會歌唱的民族中間,意大利和德國。從巴萊斯德利那到班爾高蘭士,音樂在意大利醞釀了一個半世紀,正如以前從喬多到瑪薩契奧在繪畫方面的情形,一邊摸索一邊發見技術,積累方法。然后,突然在十八世紀,斯卡拉蒂,瑪爾采羅,亨特爾一出,音樂立即蓬勃發展。這個時期非常有意義。繪畫在意大利正好煙消云散,而在政治極端衰替之下,淫靡的風氣給多愁善感與講究花腔的歌劇提供大批的小白臉,彈琴求愛的情人,多情的美女。另一方面,嚴肅而笨重的德國人雖則比別的民族覺醒較晚,終究在克羅卜史托克歌頌福音的史詩出現之前,在賽巴斯蒂安·巴哈的圣樂中流露出他宗教情緒的嚴峻與偉大,學力的深湛,天性的憂郁。古老的意大利和新興的德國都到了一個“感情當令,表現感情”的時代。介乎兩者之間的奧國,半日耳曼半意大利的民族,結合兩者的精神,產生了海頓,格魯克,莫扎特。將近法國革命那個搖撼人心的大震動的時候,音樂成為世界性的普遍的藝術,猶如在文藝復興那個思想大革新的震動之下,繪畫成為世界性的普遍的藝術。這新藝術的出現不足為奇,因為它配合新精神的出現,就是我剛才形容的那種煩躁而熱情的病人,所謂中心人物的精神。過去貝多芬,孟特爾仲,韋白,便是向這個心靈說話;如今邁伊貝爾,裴遼士,凡爾第,便是為這個心靈寫作;音樂的對象便是這個心靈的微妙與過敏的感覺,渺茫而漫無限制的期望。音樂正適合這個任務,沒有一種藝術象它這樣勝任的了——因為一方面,組成音樂的成分多少近于叫喊,而叫喊是情感的天然,直接,完全的表現,能震撼我們的肉體,立刻引起我們不由自主的同情;甚至整個神經系統的靈敏之極的感覺,都能在音樂中找到刺激,共鳴和出路。——另一方面,音樂建筑在各種聲音的關系之上,而這些聲音并不模仿任何活的東西,只象一個沒有形體的心靈所經歷的夢境,尤其在器樂中;所以音樂比別的藝術更宜于表現飄浮不定的思想,沒有定形的夢,無目標無止境的欲望,表現人的惶惶不安,又痛苦又壯烈的混亂的心情,樣樣想要而又覺得一切無聊。——因為這緣故,正當近代的民主制度引起騷亂,不滿和希望的時候,音樂走出它的本鄉,普及于整個歐洲;拿法國來說,至此為止的民族音樂只限于歌謠與輕松的歌舞劇,可是你們看到,現在連最復雜的交響樂也在吸引一般的群眾了。
九
諸位先生,這些都是彰明較著的例子,我認為足以肯定那個支配藝術品的出現及其特點的規律;規律不但由此而肯定,而且更明確了。我在這一講開始的時候說過:藝術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現在可以更進一步,確切指出聯系原始因素與最后結果的全部環節。
在以上考察的各個事例中,你們先看到一個總的形勢,就是普遍存在的禍福,奴役或自由,貧窮或富庶,某種形式的社會,某一類型的宗教;在古希臘是好戰與蓄養奴隸的自由城邦;在中世紀是蠻族的入侵,政治上的壓迫,封建主的劫掠,狂熱的基督教信仰;在十七世紀是宮廷生活;在十九世紀是工業發達,學術昌明的民主制度;總之是人類非順從不可的各種形勢的總和。
這個形勢引起人的相應的“需要”,特殊的“才能”,特殊的“感情”;例如愛好體育或耽于夢想,粗暴或溫和,有時是戰爭的本能,有時是說話的口才,有時是要求享受,還有無數錯綜復雜,種類繁多的傾向:在希臘是肉體的完美與機能的平衡,不曾受到太多的腦力活動或太多的體力活動擾亂;在中世紀是幻想過于活躍,漫無節制,感覺象女性一般敏銳;在十七世紀是專講上流人士的禮法和貴族社會的尊嚴;到近代是一發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不得滿足的苦悶。
這一組感情,需要,才能,倘若全部表現在一個人身上而且表現得很有光彩的話,就構成一個中心人物,成為同時代的人欽佩與同情的典型:這個人物在希臘是血統優良,擅長各種運動的裸體青年;在中世紀是出神入定的僧侶和多情的騎士;在十七世紀是修養完美的侍臣;在我們的時代是不知厭足和憂郁成性的浮士德和維特。
因為這是最重要,最受關切,最時髦的人物,所以藝術家介紹給群眾的就是這個人物,或者集中在一個生動的形象上面,倘是象繪畫,雕塑,小說,史詩,戲劇那樣的模仿藝術;或者分散在藝術的各個成分中,倘是象建筑與音樂一樣不創造人物而只喚起情緒的藝術。藝術家的全部工作可以用兩句話包括:或者表現中心人物,或者訴之于中心人物。貝多芬的交響樂,大教堂中的玫瑰花窗,是向中心人物說話的;古代雕像中的《梅萊阿格爾》和《尼奧勃及其子女》,拉辛悲劇中的阿伽門農和阿喀琉斯,是表現中心人物的。可以說“一切藝術都決定于中心人物”,因為一切藝術只不過竭力要表現他或討好他。
首先是總的形勢;其次是總的形勢產生特殊傾向與特殊才能;其次是這些傾向與才能占了優勢以后造成一個中心人物;最后是聲音,形式,色彩或語言,把中心人物變成形象,或者肯定中心人物的傾向與才能:這是一個體系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帶出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帶出第三階段,第三階段帶出第四階段;一個階段略有變化,就引起以下各個階段相應的變化,同時表明以前的階段也有相應的變化,所以我們單憑推理就能向后追溯或向前推斷。據我判斷,這個公式能包括一切,毫無遺漏。假定在各個階段之間,再插進改變后果的次要原因;假定為了解釋一個時代的思想感情,在考察環境之外再考察種族;假定為了解釋一個時代的藝術品,除了當時的中心傾向以外,再研究那一門藝術進化的特殊階段和每個藝術家的特殊情感;那末不但人類幻想的重大變化和一般的形式,可以從我們的規律中找出來源,并且各個民族流派的區別,各種風格的不斷的變遷,直到每個大師的作品的特色,都能找出本源。采取這樣的步驟,我們的解釋可以完全了,既說明了形成宗派面貌的共同點,也說明了形成個人面貌的特點。我們將要用這個方法研究意大利繪畫;那妄費相當時間,也有不少困難,希望你們宗中注意,使我能完成這件工作。
十
諸位先生,在下一步工作沒有開始之前,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研究中得出一個實用而對個人有幫助的結論。你們已經看到,每個形勢產生一種精神狀態,接著產生一批與精神狀態相適應的藝術品。因為這緣故,每個新形勢都要產生一種新的精神狀態,一批新的作品。也因為這緣故,今日正在醞釀的環境一定會產生它的作品,正如過去的環境產生過去的作品。這不是單憑愿望或希望所作的假定,而是根據一條有歷史證明,有經驗為后盾的規則所得的結論。定律一經證實,既適用于昨天,也適用于明天;將來和過去一樣,事物的關系必然跟著事物一同出現。所以我們不應當說今日的藝術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之境。事實只是某幾個宗派消亡了,不可能復活;某幾種藝術凋謝了,將來的時代不會再供給它們所需要的養料。但藝術是文化的最早而最優秀的成果,藝術的任務在于發現和表達事物的主要特征,藝術的壽命必然和文化一樣長久。至于將來的藝術是什么形式,五大藝術中哪一種能為將來的思想感情提供一個適當的模子,不在我們研究范圍之內。但我們敢斷定新形式必定會出現,模子必定會找到。只消放眼一看,就能發覺今日人的生活情況和精神狀態變化的深刻,普遍,迅速,非任何時代可比。形成近代精神的三個因素繼續在發生作用,力量越來越大。你們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實證科學的發現天天在增加;地質學,有機化學,歷史學,動物學和物理學中的整整幾個部門,都是現代的產物;實驗的進步無窮;新發明的應用也無窮;在一切工作部門,在交通,運輸,種植,手藝,工業各方面,人的威力擴大了,每年都有意想不到的發展。你們還知道政治機構也有所改善,社會變得更合理更有人性,它維持內部的和平,保護有才能的人,幫助弱者和窮人;總之,人在各個方面用各種方法培植他的聰明才智,改善他的環境。所以不能否認,人的生活,風俗,觀念,都在改變;也不能否認,客觀形勢與精神狀態的更新一定能引起藝術的更新。這個發展的第一個時期,在一八三〇年代促成了輝煌的法國派,現在要看第二時期了;這是給你們施展雄心和發憤用功的機會。你們踏上前途的時候,大可對你們的時代和你們自己抱著希望;因為以上的研究已經證明,要創作優秀的作品,唯一的條件就是偉大的歌德早已指出過的,“不論你們的頭腦和心靈多么廣闊,都應當裝滿你們的時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將來自然會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