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VS中國: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 姚耀
- 1919字
- 2019-01-04 17:26:49
二 世界老二的女人的追求
1.從GDP開始的數字游戲
2010年5月的數據表明,2009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了近12%,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7.5%,其中50%的奢侈品消費是送禮。中國奢侈品消費已超越美國占據世界第二,預計5年后攀升到世界第一,達到2480億元人民幣。
奢侈品消費世界第一是誰?日本。
2009年,日本的GDP勉強超越中國維持世界老二的地位。
繞來繞去真麻煩,簡單概括:

2010年,GDP和奢侈品消費中國都可能成為老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奢侈品消費成為世界老大的速度絕對快于GDP的增長!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其實對海外品牌和商品的貢獻最大。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的這兩項數據似乎非常扎眼。還有雷人的消息,趁著2010年世博會的春風,路易威登在上海的陸家嘴和淮海中路紛紛開出碩大面積的專賣店——包括原來南京西路的總店外,似乎每個新開的地點都被業主宣傳為“旗艦店”。同時,杭州、沈陽的路易威登專賣店的營業額,也一直在與上海的較勁。在法國、意大利、英國等世界奢侈品牌的大本營,很多品牌店和百貨店只要遇到大批中國游客,便堂而皇之地關門“謝客”、對舉辦“中國游客專場”樂此不疲。
奢侈品,在中國和GDP一樣,徹頭徹尾地“被文化”了。在中國,原來代表個人品味和身份的品牌,已經成為一種“全民裝備”了。其實,大可不必對高檔住宅小區里遛狗的保姆所提的PRADA包說三道四,借用一位意大利食品出口商的話:“按照我所見識的中國朋友的喝酒方式和經營網點,XO這樣的白蘭地早在5年前就沒庫存了……”。同樣,德國也是世界上最不應該對中國指手畫腳的國家之一,寶馬在慕尼黑和美國工廠的工人們,為中國陡然增長的訂單加班加點——別忘了,這是在德國加班!
從GDP說起,是2010年之前中國人特別喜歡的方式,2010年之后,因為和諧社會的理念無數次的被強調、因為富士康自殺事件和中國本田工廠工人罷工事件,中國人開始更注重人均的概念了。
2009年,日本GDP 50500億美元,人均40725美元;中國49000億美元,人均3770美元。
2009年,日本GDP僅超我國0.16萬億美元,勉強保住了老二的位置。海外媒體一致認為日本要感謝中國經濟拉動,日本保住第二沾了中國不少光。2009年中國對日本的進出口總額為2288.49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為979.11億美元,進口總額為1309.38億美元。“日本還是第二”,這句話迅速成為日本以及各國媒體報道日本GDP數據時用得最多的話。
日本雖保住了“老二”的位置,但與中國的差距再也拉不開了。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日本內閣表示,目前可以基本肯定,2010年日本將被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超越,讓出保持了約40年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顯得更為客觀、實際。該報發表的題為《雙重擔憂困擾日本經濟》的文章稱,剛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持續緩慢復蘇,但是并不能說明日本經濟增長勢頭強勁,日本經濟“孤芳自賞”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中國這一“對手兼朋友”在2010年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超越日本。
同時,日本網友這樣評論:
1.中國經濟強勁也會在一定意義上對日本經濟有正面影響,我對其發展很樂觀。
2.看來中國明年肯定超過日本,中國那么大,超過日本是必然的事情。
3.就算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按人口平均值算,與日本還差得遠呢。
4.我對日本經濟很有信心,現在大背景這么差,還能居第二,很了不起。
5.日本表現真的很不賴啊,居然還能保住第二,了不起。
事實上,與中國漸漸偃旗息鼓的GDP論相對應的是,日本國內,除了政客和大企業的經營層,絕大多數民眾對世界老二地位之爭的態度是非常冷淡和平靜的。日本也經歷過夢幻般的經濟騰飛、經歷過農民到海外旅游時狂掃歐美名牌的風光、經歷過在美國好萊塢和紐約大手筆抄底的狂喜、經歷過房地產泡沫無限膨脹后的破裂,其國民在對待“國家數字”和“國家排名”的時候,更多地選擇了與大和民族團隊精神完全相左的個人主義的靜默方式。
2.日本女人的要求真的不高
眾多的數據中,例舉一項:東京某銀行在2009年春天實施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未婚女性中,

日本30歲前后的男性的年收入一般為400萬日元左右(人民幣約30萬元)。這就意味著,日本40%左右的女性只希望男友有年收入一半的存款就可以了。這項名為《男女的金錢感覺調查》還顯示,未婚男性中,對于女友的存款問題,有36%的人認為:“沒有負債的話,沒有存款也問題不大”,位居第一位。同時,有相當一部分日本男性認為,結婚的話沒有存款也不是什么問題。

▲上世紀紅遍中國的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中小鹿純子的扮演者荒木由美子,在事業當紅之時出嫁。婚后婆婆病倒,她決然放棄明星的地位,數十年悉心照料婆婆、擔負起家務的重擔,這在當今的中國是不可想象的。
很難想象,一個人均GDP高達中國10倍以上的國家的女性,對待婚配對象的要求竟然那么“低”!借用周立波海派清口的“腔調”和說法:“作為世界老二的日本,女人怎么這么沒有腔調!”。在中國,《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為愛向前沖》這些電視相親節目中,女性的拜金程度絕對是日本女性的十倍以上。
日本父母一般生育2到3個孩子,孩子一旦踏上工作崗位,除非家庭條件特別優越的大戶人家,父母給予孩子經濟上的支持幾乎為零。中國的情況呢?根據中國結婚產業調查統計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在我國城鎮,如果算上購置新房和新車的費用,每對新人用于結婚的花費平均高達56萬元。請注意,這是2006年的統計數字,同年,上海平均每對新人的結婚花費約18.7萬元(不包括購置新房和新車),超前消費年數達到7年。日本女性對男性的存款要求最高僅僅為22萬人民幣,這22萬人民幣,在上海,只夠安排一次婚禮。
實際上,據日本結婚信息雜志針對4600名讀者進行的調查顯示,日本新人一般花費在婚禮、婚宴聚會的平均費用約為293萬日元(人民幣22萬元)。另外,將訂婚、結婚戒指、蜜月旅行費用等都包含在內的話,總額達382萬日元(人民幣近29萬元)。與此相對,賀禮的金額平均為217萬日元(人民幣16萬多元)。一般關西地區比關東地區、地方比大城市花錢要多。

▲荒木由美子應邀參加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欄目。她的復出會和中國結緣嗎?
根據日本政府2009年12月發布的最新數據,日本年齡在2029歲之間的年輕人(絕大多數為80后)大約有1439萬,他們的平均月收入男性為25萬日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女性約為22.2萬日元(約合1.7萬元人民幣)。
不少比較有獨立意識的日本80后喜歡與別人合租。日本房屋租賃行業管理規范,大至設備齊全的獨立別墅,小至只有一張雙層床的單間,都可以與人合租。很多事業剛起步的80后,特別是那些背井離鄉從農村到城市尋找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在找到工作前,捉襟見肘,特別喜歡這種居住。而世界聞名的膠囊酒店的洞穴式鋪位,更是日本的一大發明。統計數據顯示,日本29歲以下戶主平均每月花費的租金為2.5萬日元(約合1900多人民幣)。很多日本80后在結婚后要么選擇租房子,要么住在集體宿舍。大公司或者政府機關都為自己的職員提供住宿設施,這種設施在日本被稱為“社員寮”。此外,日本政府還向民眾推出一種無需要中介費和保證人的“公團住宅”,而且房租相對便宜。公團的出租住宅一般通過公開募集并以抽簽的方式決定承租者。
根據日本政府去年12月發布的最新數據,日本年齡在2029歲之間的年輕人(絕大多數為80后)大約有1439萬,他們的平均月收入男性為25.萬日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女性約為22.2萬日元(約合1.7萬元人民幣)。
在買房和租房的比例上,總體而言,日本約有62.1%的房子為私人所有。日本29歲以下戶主擁有房子的比例為5.6%,租房率為85.9%。這個群體平均每個月的開銷約為16.3萬日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其中用在住房上的花費比例最大,比例在14.1%左右。
在年齡3039歲的群體中,有房比例迅速上升到42%,租房比例下降到51%。
日本國民的收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但至少比我們合理。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所占GDP的比例僅為35.3%,日本是57%;而同時,美國高達70.1%,而我們中國人“最看不上眼”的印度,也達到54.7%。在中國百姓區區35.3%里面,有多少是“被房產”的水分呢?
中國人的消費熱情無論如何也高不起來,這是埋在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一顆惱人的“地雷”。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女性的要求的確不高,這是建立在平均收入比中國高十多倍、婚宴婚禮開銷與中國相差不大的基礎上的。最重要的是,即便在30-39歲事業穩定的群體中,租房的比例仍然很大。日本人問一個人住在哪里,從來不會對對象所住的房子是買來的還是租來的繼續深究下去,他們對此似乎也沒有什么興趣。你住的地段好、住的房子高檔,那就說明你有這個身價和實力,與房子是買的還是租的沒有直接關系。在日本,房屋價值與租賃價格是非常合拍的。既然沒有了一定要買房的壓力,日本女性在愛情方面,就有了比金錢之外更重要的追求了。
3.民族自豪感的本末之間
日本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2008年對1780人展開當面調查。結果發現,大約93%的受訪者認為,他們以身為日本人而感自豪,只有5.6%的受訪者說他們不為此感到自豪。受訪者列出他們感到自豪的原因,選擇日本歷史、傳統和文化的人最多,占72%,這一比例比1986年一項類似調查增加19個百分點;因日本的國土和自然環境而感自豪者占43%;排在第三位的原因是社會穩定和安全,占28%;而出于日本經濟繁榮而感自豪的僅有19%,比1986年的調查下降了17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如果把類似調查放在中國,估計排在自豪感理由第一位的,肯定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類的內容。房地產大鱷或暴發新貴這樣說姑且能夠理解,但如果因為新勞動法頒布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欠薪、同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買到返鄉車票的農民工也這樣回答,就不得不感到一絲酸楚,甚至是諷刺了。
中國人總喜歡把自己的發展軌跡進行縱向比較,太多的小品和電視劇中,把“現在日子好過了”這句新“八股文”,配上農民兄弟咧著大嘴、露出板牙的憨厚笑容當作一種弘揚民族自豪感的標志。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發展,現在的日子當然應該比以前好過,唐朝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的光輝朝代了吧?可盛唐時候的皇帝還使不上電燈和汽車呢!縱向的比較,好比是井底之蛙,永遠就這么點能耐和空間。
除了井底之蛙式的縱向比較,自欺欺人的以強比弱也是一種普遍現象,魯迅先生稱之為“阿Q精神”。和經濟比我們發達的比,我們就愛把燦爛悠久的文明和歷史擺出來;和經濟比我們落后的比,我們就愛把GDP統計數字和近年來犧牲環境、犧牲一部分勞動力公平收入的“經濟成果”拿出來顯擺……
就像在幼兒園里,小A和小B吵架,小A說:我爸爸是廳長,比你當局長的爸爸強!
小B反唇道:我媽媽是炒股大戶,比你當警察的媽媽有錢!
這種永遠缺失正確答案和比較標準的爭論,說好聽點,反映著我們孩子般的純真和幼稚,說嚴重點就是帶有自尊的自卑(不自信)!
我們曾一度嘲笑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或經濟發達國家的人缺乏愛國精神和精神寄托,同時也嘲笑印度的國民住在貧民窟里還照樣虔誠地信教念佛。事實是,日本人即便對自己的經濟評價達到歷史最低點,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中,排在最末位的恰恰是經濟因素;印度的國民收入比我們低不少,但他們低收入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同樣比我們高很多倍(即便他們都會說英語,即便他們比我們更容易融入歐美)……
意大利一個風景如畫的小鎮,當地居民對外國人十分友好,但談到租住房屋,普遍不愿意出租給兩種亞洲人:韓國人和中國人,為什么?因為韓國人和中國人完成租約離開時,房東面臨的往往不僅僅是清潔打掃的問題,還得搞一次大修才能恢復出租前的原貌。當地居民最愿意出租的對象,是“暫時的老二”——日本人。道理很簡單,日本人完成租約離開后,房子不僅保持原貌、而且地板被清潔打蠟、窗簾被洗凈熨平、窗明幾凈……
我們正憋足勁頭向老二甚至老大的地位沖擊,我們準備好了嗎?當你坐上老二或老大交椅的時候,你的素質和品位必須是要與老二或老大身份相匹配的。
經濟繁榮和高速發展,其最終目的是什么?還不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踏實安穩的好日子。排在日本國民自豪感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別是“國土和自然環境”、“社會穩定和安全”,換成我們當下流行的說法,就是“綠色低碳”、“和諧社會”。
永動機發明之前(但愿能發明出來),任何引擎都需要休息和保養,三十年來,已經習慣高速不停的中國,字典里已經沒有了“慢”的概念。我們問一個馬拉松冠軍:“你跑馬拉松是為了什么?”,為了拿冠軍也好、為國爭光也好、為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好,想必沒有一個回答是“為了跑而跑”吧。再快、再敬業的田徑選手,不見得雙手捧著獎杯還在跑道上飛奔向前吧。本末之間,我們真該歇一歇,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