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大融通
- (美)愛德華·威爾遜
- 1374字
- 2019-01-04 14:03:47
化約主義的運作
科學上最銳利的工具是化約主義,它會把自然現象拆解成自然的成分。“化約主義”這個用詞的確像手術刀和導尿管那樣,帶有某種枯燥乏味和侵略性的意味。科學評論家有時會把化約主義看作一種強迫性失調,并且會逐漸墜落到某種終結狀態,最近一位作家把這種終結狀態戲稱為“化約性夸大狂”(reductive megalomania)。我們可以控訴這種描述是一種“誤診”。實際從事研究的科學家,主要任務是尋找一些可以接受驗證的新發現,他們對化約主義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化約主義是科學研究上的一種策略,目的是在尋找入口,以便進入一個我們一無所知的復雜系統。科學家最終的興趣在于復雜的系統,不在于簡單性,而化約主義只是了解復雜系統的途徑。喜愛復雜性但不采用化約主義的是藝術,喜愛復雜性同時也采用化約主義的,就成了科學。
下面記載的是化約主義大多時候的運作方式,就好比出現在使用手冊上的描述:
首先,讓你的心智在系統中漫游,提出關于這個系統的重要問題,然后拆解這個問題,觀察暗藏其中的元素與疑問。猜想有沒有其他可能的答案,并把這些答案陳述出來,以便證據累積到合理的數量時,才可能明確地決定答案。如果碰到太多觀念上的困難,就倒退一步,尋找另一個問題。當你終于找到可以探討的問題時,嘗試尋找模型系統,例如在粒子物理學中采用控制性發射系統,或在遺傳學中采用快速繁衍的物種。有了模型,就可以輕易進行決定性的實驗。讓自己徹底熟悉系統——不,若能沉迷于系統更好,不問任何原因地熱愛所有細節,以及熱愛自己對系統每一部分的感受。實驗的設計必須讓問題的解答在任何結果下都叫人信服,之后,再把結果運用到新問題及新系統上。在這條研究途徑上,你可以從任何一點開始,要視別人已經在這條前后有序的道路上行進了多遠而定。(你還得常常記住,給他們充分的信任。)
化約主義多少會遵循上述的方法,是一種基本而必要的科學活動。但是科學并不只是解剖和分析;由于受到哲學對重要性和價值的看法的影響,綜合或整合也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就連研究主題最狹窄的研究人員,包括致力于找尋基本單位的學者,也隨時都在思考復雜性這個問題。為了在研究上有所進展,研究人員除了自己研究的組織層次之外,也必須思考該層次與相鄰層次之間交織的因果關系,比方說由小于原子的粒子想到原子,或由生物體想到物種。同時,他們必須考慮隱藏在這個因果網絡背后的設計和推動力。因此,量子物理學可以介入化學物理學當中,來解釋原子鍵結的形成和化學反應的發生。這些知識接著構成分子生物學的基礎,于是去除了細胞生物學的神秘感。
把聚合物敲成小碎塊的背后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就是將某個組織層內的定律和原理,融入更普遍也更基本的層次內,這也稱為化約主義。其中最強而有力的表現形態是完全地融會貫通,也就是相信大自然是由簡單而具有普遍性的物理定律所組成,而且,其他所有的定律和原理最終都可以化簡為這些物理定律。這個先驗的世界觀,是許多科學唯物主義者(我承認自己也包括在內)的指路明燈和道路,但是它也可能是錯的,至少肯定是一個過于簡單的想法。在每一個組織層次中,尤其是活細胞及其以上的層次,都存在某些現象需要新定律和新原理來做詮釋,而無法借由較普遍的定律來做預測。其中也許有些現象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掌握的,我們也許永遠無法從較普遍的層次預測最復雜的系統。但這并不那么糟,科學研究中抽象的激奮感,正是來自這種如履薄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