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蔬菜魚肉類(2)
書名: 名老中醫李乾構親授食療秘方:食物卷作者名: 李乾構本章字數: 4907字更新時間: 2017-07-26 11:16:49
芹菜車前湯(《滇南本草》):芹菜15克,大麥芽15克,車前子10克,加水煎湯服。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可治“小兒發熱,月余不除”。
芹菜酸棗仁湯:芹菜60克,芹菜根60克,酸棗仁15克。水煎服。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主治糖尿病和高血壓病患者失眠多夢等癥。
專家提醒
1.芹菜含有揮發性的芹菜油,烹飪時不宜久煎、久炒。
2.芹菜性涼,有脾胃虛寒、中氣虛弱者不宜食用。
花椰菜
——健脾益胃
主要成分: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糖類、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磷、鐵等。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入脾、胃經。
功效主治:健脾益胃,緩急止痛。主治食欲不振、脘腹脹痛、大便干燥、疲倦乏力等癥。
用法用量:水煎或搗汁服,用量30~60克;做菜用量250~500克。
【成分功效】
菜花營養豐富,菜花的纖維素還有利于防止發生膽結石、糖尿病、肥胖病及便秘。多吃菜花對防治壞血病、貧血、牙科口腔病、外科骨折病均有好處。菜花防癌又養生。
【美味食單】
茄汁拌菜花:菜花250克,西紅柿醬25克,白糖30克,鹽2克。制法:①用手將菜花掰成小朵,清水洗凈,投入開水鍋中焯燙斷生,撈入涼開水盆中浸涼后,控去水,放入盤內,撒鹽拌勻入味。②取碗一個,放入西紅柿醬、白糖和少許涼開水調勻成汁,澆在菜花上,拌勻即成。特點:色澤粉紅,酸甜適度。這道菜具有開胃消食的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
腐乳菜花:菜花500克,紅腐乳(醬豆腐)30克,花生油25克,鹽3克,味精1.5克,香油10克,料酒5克。制法:①將菜花掰成小朵,清水洗凈,投入沸水鍋中焯燙斷生,撈入盤內,撒鹽拌勻,腌漬入味;紅腐乳放入碗內,研碎研細,加料酒拌勻成汁。②鍋架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后,離火晾涼,放入紅腐乳汁、味精,拌勻成為味汁。③把腌漬入味的菜花潷去鹽水,花朵朝上,碼入盤內,擺成花形,澆上紅腐乳味汁,淋上香油即成。特點:白中泛紅,菜形美觀,鮮嫩清香,別有風味。本菜肴具有健脾寬中的作用。適用于食少不香、餐后飽脹等癥。
【藥用驗方】
香砂菜花湯:菜花60克,沸水焯燙后搗爛絞汁;生山楂15克,廣木香10克,砂仁3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將中藥水煎二次,取藥液300毫升,兌入菜花汁,混勻,分三次溫服。本方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餐后飽脹、體乏無力等癥。
專家提醒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做菜須猛火快炒,不宜久煮或久燉。
豬肉
——益氣養血
附:豬血
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鈣、磷、鐵等。
性味歸經:味甘、咸,性微寒,入脾、胃、腎經。
功效主治:補腎滋陰,養血潤燥,益氣消腫。主治溫病熱后熱退津傷、口渴喜飲、肺燥咳嗽、干咳少痰、咽喉干痛、腸道枯燥、大便秘結、氣血虛虧、羸瘦體弱。
用法用量:熟食、煎湯或入丸劑,用量100~500克。
【藥用驗方】
瘦豬肉湯(《隨息居飲食譜》):瘦豬肉100克,加水煮湯,吹去油飲調味即可。
具有益氣養血潤燥的作用。適用于津枯血燥、火灼燥渴、干嗽便秘。
當歸瘦肉湯(《食療本草學》):豬瘦肉500克(切塊),當歸30克。加水適量,以小火煮熟。可加少許食鹽調味,除去藥渣,飲湯食肉。具有益氣養血通乳的功效。
主治貧血或血虛所致的頭昏眼花、疲倦乏力及產婦缺乳。
【傳說趣事】
豬的食療作用:“窮莫丟豬,富莫丟書”是中國老百姓數千年的治家之道。豬是六畜中的瑰寶,全身都有食療作用。豬皮、豬腦、豬心、豬血、豬肺、豬肝、豬膽、豬胰、豬肚、豬腎、豬骨、豬蹄、豬肉、豬腸,各有其用。
豬血
豬血為豬科動物豬的血液。豬血又名血豆腐。宰殺豬時,取流出的血液,加少許鹽拌勻凝固鮮用。豬血性味咸平無毒,入心、肝經。具有補血潤燥的功用。主治頭風眩暈、癲癇驚風、中滿腹脹、大便干燥等癥。豬血煮食用250~500克。
豬血含18.9%的蛋白質,是豬肉蛋白質含量的4倍,雞蛋含量的5倍。豬血中還含有十幾種氨基酸,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組氨酸。此外,豬血還含有葡萄糖、維生素、鈣、磷及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如鉻、鈷、硅和鐵等。
豬血中的鈣含量為豬肝的10倍。豬血中的鉻有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可預防動脈硬化、血管變性和糖尿病等癥。豬血含鐵量極為豐富,而且吸收利用率高。豬血含鐵量比豬肝高2倍,比瘦豬肉高20倍,比雞蛋高18倍,是補血良藥。此外,豬血中脂肪含量極低,是理想的減肥食品。豬血可增強人的免疫力,有抗癌作用。豬血中的鈷能防止人體惡性腫瘤生長。平凡的豬血,對人類的保健有不平凡的功勞。
專家提醒
濕熱、痰滯內蘊者慎食豬肉。
鯽魚
——補中通乳
主要成分:水溶性蛋白質、蛋白酶、脂肪、糖類、煙酸、維生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以及鈣、磷、鐵等。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甘,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健脾利濕,和中開胃,通絡下乳,消腫利尿。主治脾胃虛弱、食少無力、脾虛水腫、心衰、肺病、嘔吐、產后缺乳、潰瘍、腹瀉、便秘、痔瘡等癥。
用法用量:煎食或煮湯食,或入丸、散,用量一般為100~500克。
【美味食單】
鯽魚湯:鯽魚500克,去鰓、鱗、內臟,刮洗干凈,加姜、蔥、酒,以水煮30分鐘,入鹽、味精、胡椒粉,裝入湯碗,即成美味佳肴。具有通絡下乳的作用。適用于產后少乳者。
煨鯽魚:鯽魚4條,去鰓、鱗、內臟,刮洗干凈,裝入十三香10克,用荷葉包裹,以線扎定,放火灰中煨至香熟。取出,隨意食之,亦可蘸油鹽調味食。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適用于久瀉久痢、不思飲食、脾胃虛弱、大便不固等癥。
【藥用驗方】
鯽魚赤小豆湯:鯽魚4條,赤小豆30克。將赤小豆填入魚腹,扎定,用水煮至爛熟,食豆飲湯。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虛水腫等癥。
鯽魚通草湯:鯽魚500克,去鱗和內臟,加通草30克,路路通30克,當歸15克,一同煮熟,連湯帶肉吃下。具有補氣通乳的功效。主治產后無乳汁等癥。
專家提醒
1.鯽魚與雞肉、羊肉、狗肉同食易生熱,故不宜同食。
2.陽盛內熱者不宜食鯽魚。
雞肉
——溫中補虛
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鎂、鉀、鈉、硫等成分。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入脾、胃經。
功效主治:溫中益氣,補脾養血,活血調經,補精填髓,強壯筋骨。主治虛勞羸瘦、病后體虛、食少乏力、反胃腹瀉、頭暈心悸、水腫消渴、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產后乳少、病后體弱。
用法用量:炒食、煮食、蒸食或燉湯,適量食用。
【成分功效】
雞肉含蛋白質高于豬肉,其中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模式接近,營養價值高。脂肪含量偏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每100克雞肉中含水分74克,蛋白質23.3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1.6克,灰分1.1克,鈣11毫克,磷190毫克,鐵1.5毫克,維生素B10.03毫克,維生素B20.09毫克,煙酸8毫克,尚含維生素A(小雞肉特別多)、維生素C及維生素E,另含膽甾醇60~90毫克,并含3-甲基組氨酸。
雞肉為補益食療佳品。平常人食之益力健身,老幼尤宜。
【美味食單】
三米雞飯:母雞1只(1000克),薏米60克,粳米60克,糯米60克。將三種米洗凈后裝入雞腹,縫合,再加姜、鹽、醬油少許,用水煮熟。開腹飲湯食肉吃飯。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主治虛羸少氣、心悸頭昏、食欲不振等癥。
母雞煮團魚:鱉1只(600克),母雞一只(600克),知母15克,貝母15克,地骨皮15克。加水適量,同煮至肉熟。加食鹽少許調味,食肉飲湯。具有補氣滋陰、清退虛熱的作用。主治肺腎陰虛、骨蒸潮熱、手足心熱、盜汗、干咳、咽干等癥。
【藥用驗方】
海馬雄雞湯:雄雞1只(1000克),海馬10克,用米酒、清水各半煮熟,加調料趁熱服食。具有補腎填精的作用。主治腎虛精虧、耳鳴耳聾等癥。
赤小豆燉母雞:母雞1只(約1000克),赤小豆100克,百合30克。雞除毛及內臟,填入百合、赤小豆,縫合雞腹,入水加調料煮熟,分次服食。具有補脾養血的作用。主治產后虛羸少氣乏力、心悸頭昏等癥。
專家提醒
1.肝陽上亢者忌食雞肉。
2.脾胃虛寒、運化無力及時邪未盡者不宜吃雞肉。
3.凡實證、熱證或邪毒未清者慎食雞肉。
菠菜
——清熱滑腸
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灰分、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葉酸、硫胺素、核黃素、氟、蕓香苷、尼克酸和草酸等,還含有多量生育酚、菠菜甾醇等成分。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澀,入肝、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主治:潤燥滑腸,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養血止血,養肝明目。主治肝經有熱、頭昏煩熱、眼目昏花或夜盲癥、痔瘡便血、衄血、壞血病、消渴引飲、慢性便秘、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等癥。
用法用量:涼拌、炒食、煮湯服等,每次用量100~250克。
【美味食單】
涼拌菠菜:鮮菠菜250克,粉絲100克。先將菠菜、粉絲置沸水中焯約3分鐘,冷卻切段,以麻油拌食。本品具有清熱潤腸的作用。適用于高血壓、便秘、頭脹、面紅、目眩等癥。
菠菜骨頭湯:菠菜250克,排骨500克。先將排骨切段,加清水,旺火煮沸,撇沫后加黃酒、蔥姜蒜末,微火煮2小時,瀝出湯汁。另將菠菜用沸水略焯沖冷,剁成泥,倒入湯內,調味即可。本品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適用于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輔助治療。
菠菜鯽魚湯:菠菜100克,鯽魚250克,火腿肉25克,黃酒、蔥、姜、精鹽、味精適量。鯽魚去鱗、腸雜,洗凈切成5毫米厚的薄片,加上鹽、酒,腌漬半小時。豬油燒至五成熟,爆香姜片、蔥段,下魚片略煎,加水煮沸,并用小火燜煮半小時,開蓋投入切碎的菠菜、調味,再撒上火腿末、味精,沸后起鍋。本品具有增乳、通乳、除濕的作用。適用于產后乳少或乳汁不通等癥。
【藥用驗方】
菠菜玉竹飲:鮮菠菜60~120克,玉竹30克。菠菜煎湯,用菠菜湯煮沸玉竹代茶飲。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適用于糖尿病煩渴引飲等癥。
菠菜草決明:新鮮菠菜500克洗凈切段,豬血250克切成塊狀,草決明15克。加清水適量煮湯,調味后佐膳服用,每日1次,連服2~3次。本品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于痔瘡便秘、習慣性便秘、老人腸燥便秘等癥。
菠菜羊肝湯:菠菜500克切段,羊肝200克切片,谷精草30克,密蒙花20克。加水燉煮,吃肝飲湯。每日1劑。若經常食用本品具有補益氣血明目的作用。主治肝血不足、視物不清、夜盲、貧血等癥。
菠菜骨碎補湯:菠菜100克,骨碎補30克,伸筋草20克,雞血藤20克。先將三味中藥用清水煎煮二次,取200毫升,再將菠菜洗凈擠汁150毫升,與黃酒30毫升和藥汁混合服用。每次喝30毫升,每日2~3次。本品具有補血養肝、強筋壯骨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等癥。
專家提醒
1.性冷、滑腸,胃虛寒腹瀉患者不宜食用。
2.含草酸較多,不宜與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豆腐等)共煮,否則會形成草酸鈣,不利于鈣的吸收。食用前宜先用開水略焯一下除去草酸。
3.草酸會腐蝕胃腸黏膜,影響腎臟功能,使腎炎及腎結石患者病情加重,故不宜食用。
辣椒
——溫中開胃
主要成分:維生素C、碳水化合物、脂肪、胡蘿卜素、糖類、鈣、磷、鐵、辣椒堿、紅色素、揮發油、龍葵苷等。
性味歸經:性熱,味辛,入心、脾二經。
功效主治:溫中散寒,開胃消食。主治寒滯腹痛、食欲不振、嘔吐瀉痢等癥。
用法用量:炒菜、煎湯、調味或研細末作蔬菜調味品,每次10~15克。入丸、散,每次1~3克。
【美味食單】
辣椒雞丁:紅辣椒60克切丁,雞肉250克切丁,雞蛋1個,醬油、料酒、淀粉、蔥、姜、蒜頭、醋、精鹽、味精各適量。制法:①將雞肉裝碗內,加入雞蛋清、淀粉、精鹽及料酒、醬油拌勻上漿;蔥切成段,蒜、姜切小片。將以上原料兌成調味汁。②炒勺置旺火上,把雞肉倒入鍋內略炒,立即加辣椒丁,炒拌幾下,然后將生姜、蔥、蒜入勺拌炒,倒入兌好的調味汁,滴入少許醋、味精調味后即可。特點:肉質鮮嫩,酸辣可口。本品具有補益精血的作用。適用于疲乏無力、頭暈眼花、不思飲食等癥。
拌烤二椒:紅辣椒100克,青柿子椒300克,香油20克,醬油30克,白糖15克,醋15克。制法:先將柿子椒、辣椒去蒂和子,洗凈,在爐灶明火上來回地烤,烤至辣椒表皮起皺、溢出香味并發出響聲時,表明已熟,即可停烤,晾至溫熱時用手剝去烤焦煳的皮,掰成小塊,放入盤內,加醬油、醋、白糖、香油,調拌均勻即可。特點:清鮮香濃,別有風味。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適用于口淡乏味、不思飲食、畏寒肢冷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