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蔬菜魚肉類(3)
書名: 名老中醫李乾構親授食療秘方:食物卷作者名: 李乾構本章字數: 4994字更新時間: 2017-07-26 11:16:49
熗柿子椒:柿子椒500克,花生油25克,干紅辣椒15克,鹽5克,味精2克,花椒5克。制法:①將柿子椒去蒂和子,擇洗干凈,切成象眼塊,投入開水鍋中焯燙斷生,撈入涼水盆中過涼,控凈水;干辣椒去蒂和子,洗凈,泡軟,切成長1厘米的段。②鍋架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先下入紅辣椒段炸至深紅色后,再下入花椒稍炸一下,一出香味(不可炸焦)即將柿子椒塊下鍋,加鹽和味精拌勻。特點:色澤素雅,清香鮮嫩。具有開胃消食的作用。適用于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等癥。
辣椒炒肉絲:辣椒100克,豬肉250克,花生油500克(實耗約50克),鹽3.5克,料酒10克,醬油10克,味精1.5克,蔥絲8克,姜絲4克,淀粉15克,濕淀粉20克,香油10克。制法:①將柿子椒去蒂和子,擇洗干凈,放在案板上用手壓扁,切成長3~4厘米、粗0.3厘米的絲;豬肉洗凈也切成絲,放入碗內,加部分鹽、料酒、醬油、淀粉和少許水,抓勻上漿;另取一碗,放入蔥絲、姜絲、濕淀粉和余下的料酒、醬油、鹽及味精,調成味汁。②鍋架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五六成熱,下入漿好的肉絲,用鐵筷劃開滑散,滑至斷生,撈出控油;再把柿子椒絲下入,過一下油,立即倒入漏勺內,控凈余油;鍋留少許底油,燒至七成熱,倒入調好的味汁,見汁變稠轉濃,放入滑過油的肉絲和柿子椒絲,顛翻均勻,淋入香油即可。特點:咸鮮微辣,清鮮爽口。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適用于不思飲食、餐后飽脹、體乏無力等癥。
炸青翠柿子椒:柿子椒50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約50克),鹽5克,料酒15克,姜末4克,白糖10克,味精2克。制法:①將柿子椒去蒂和子,清水洗凈,瀝干水,一切兩半,大的一切為四。②鍋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時,立即投入柿子椒,不斷攪動,一見柿子椒發挺、斷生成翠綠色,快速用漏勺撈起,瀝干油,倒入盤中,趁熱沖入料酒,撒上鹽、白糖、味精、姜末,攪拌均勻即可。特點:色澤翠綠悅目,鮮咸脆嫩清口。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適用于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等癥。
【藥用驗方】
我國藥典記載的辣椒制劑有辣椒酊和辣椒軟膏等。辣椒酊內服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辣椒軟膏用于風濕痛、神經痛和凍瘡等癥。
辣椒風濕膏主要成分:辣椒,薄荷腦,冰片。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關節疼痛、腰背酸痛、扭傷瘀腫及慢性關節炎和未潰破的凍瘡等癥。用法:外用,貼于患處。注意事項:①皮膚表面有破口的患處及潰破的凍瘡不宜使用。②敷貼后若有不適,應停止敷貼。
專家提醒
1.適量吃些辣椒對人體健康有益;大量貪吃辣椒容易引起胃痛或誘發痔瘡。
2.陰虛火旺、陽熱亢盛者,不宜吃辣椒。
3.患有咽喉炎、肺結核、高血壓、食道炎、胃潰瘍、目疾、牙痛、痔瘡、癤腫等病都不宜吃辣椒。
4.辣椒外用時,用量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久,否則可引起紅腫,甚至起皰等不良反應。
洋蔥
——健胃降脂
主要成分:維生素(A、B、C)、鈣、磷、鐵、硒、胡蘿卜素、咖啡酸、檸檬酸、槲皮素、蘋果酸、多種氨基酸、糖類、蒜素、揮發油、前列腺素等。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入肺經。
功效主治:溫肺化痰,理氣寬中,健胃,解毒殺蟲,療瘡消腫。主治腹中冷痛、宿食不消等癥。現代又用于治療高血壓病、高血脂癥、冠心病、糖尿病及陰道滴蟲等病癥。
用法用量:生食或烹食,30~100克。搗爛敷患處或搗汁涂、搗汁飲,適量。
【美味食單】
炒蔥頭:洋蔥200克,切條,素油炒食。具有健胃降脂的作用。適用于胃腸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等癥。
洋蔥汁:洋蔥頭200克,洗凈,搗爛取汁,加入蜂蜜60克,調勻服。具有理氣寬中的作用。適用于胃脘脹滿、大便干少等癥。
炸蔥頭絲:蔥頭500克,面粉150克,花生油500克(實耗約40克),鹽2克,味精1克。制法:①將蔥頭剝去老皮,洗凈,放在案板上,用刀先一切兩半,再順長切成粗0.2厘米的細絲,放入盤內,撒上面粉,拌和均勻。②鍋架火上,放油燒至六七成熟,將蔥頭絲抖去浮粉,分散下入鍋中,改用中小火炸,炸時要不斷地用手勺推動翻拌,見蔥頭絲的大部分水分被炸干時,改用旺火升高油溫稍炸一下,成深黃色時撈出控油,盛入盤內,撒上鹽和味精,拌勻即可。特點:色澤深黃,松脆香濃,鮮咸微甜。具有健胃理氣的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胸脘痞滿等癥。
洋蔥炒雞蛋:洋蔥250克,雞蛋3個,花生油60克,醬油15克,鹽2.5克,香油10克,花椒1克,鮮湯少許。制法:先將洋蔥去掉老皮和根,洗凈,切成細絲;另將雞蛋磕入碗內,放鹽少許,用筷子使勁攪打,打勻、打透,成為泡沫液(炒時才能松軟)。再將鍋架火上,放入較多的花生油(雞蛋吃油,油少粘鍋,也不松軟),燒至七八成熱,倒入蛋液快速翻炒,炒至蛋液凝結,再鏟開成為小塊,盛出;原鍋回到火上,放入余下的花生油燒至七成熱,先下入花椒炸出香味,撈出不要,隨即加入洋蔥絲,快速煸炒幾下,洋蔥絲成透明狀時,放入余下的鹽和醬油、鮮湯少許,再煸炒幾下,汁燒開,放入炒熟的雞蛋,淋入香油,顛翻均勻即可。特點:洋蔥脆嫩,雞蛋軟香,清鮮適口。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適用于產后體弱、不思飲食等癥。
洋蔥炒豬肝:洋蔥200克,豬肝250克。豬肝洗凈,切成2毫米的薄片,加酒、鹽、水、生粉拌勻,腌漬10分鐘。洋蔥切絲,油熱投入,煸炒至透明色盛起。另用油燒至五成熱,爆香姜片,倒入肝片滑散,待變色加入洋蔥絲,調味,淋上麻油。具有養血補肝的作用。適用于肝虛浮腫、血虛萎黃、虛勞羸瘦等癥。
洋蔥炒蚌肉:洋蔥250克,凈鮮河蚌肉250克,料酒、精鹽、味精、蒜茸、姜絲、植物油各適量。制法:先將蚌肉去雜質洗凈,切成片,放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瀝水;洋蔥洗凈切成絲,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然后炒勺點火,加油燒熱,放入蒜、姜熗勺,倒入蚌肉、料酒、精鹽炒入味,再放入洋蔥絲、味精炒至入味即可。特點:脆嫩香濃。具有滋陰清熱、降壓降脂的作用。適用于五心煩熱、高血壓、高血脂等癥。
蔥頭炒牛肉絲:蔥頭250克,牛肉250克,花生油500克(實耗約50克),醬油25克,鹽2克,味精1克,料酒10克,濕淀粉15克,小蘇打少許,鮮湯適量。制法:①將蔥頭剝去老皮,切去老根,洗凈,先切兩半,再橫切成粗約0.3厘米的絲;牛肉剔筋,洗凈,先片成薄片,再按橫紋切成與蔥頭粗細相同的絲(即頂著肉紋切斷,不要順肉紋切,否則,不易炒嫩),放入碗內,加少許濕淀粉和小蘇打,抓勻上漿(加小蘇打可使牛肉變嫩)。②鍋架火上,放油燒至六七成熱,將漿好的牛肉絲下入,用鐵筷子滑開,滑約2~3分鐘,滑至牛肉絲八成熟時,撈出控油。原鍋留適量油,燒至七八成熱,下入蔥頭絲快速煸炒,見蔥頭絲變色、呈透明狀時,隨即加入料酒、醬油、鹽和少許鮮湯,湯汁一燒開,放入滑好的牛肉絲,放進味精,用余下的濕淀粉勾芡,顛翻均勻即可。特點:滑嫩爽脆,鮮咸清香。具有補虛健胃的作用。適用于產后體弱、手足肢冷、食欲不振等癥。
紅燜蔥頭(西式菜):蔥頭(選小個的)500克,熟豬油50克,鮮奶油100克,鹽3克,胡椒粉2克,香葉1片。制法:①將蔥頭剝去老皮,洗凈,瀝干水,整個待用(不用刀切)。②鍋架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六七成熱,放入蔥頭,改用中小火煎,煎時逐個翻動,把整個蔥頭都煎成黃色時,加入紅沙司、奶油、鹽、胡椒粉、香葉,拌勻,加蓋,改用小火燜約8~10分鐘,燜至蔥頭酥爛入味即可。特點:色澤深黃,綿糯肥爛,鮮香適口。具有寬中健胃的作用。適用于脘腹脹滿、納食不香等癥。
【藥用驗方】
洋蔥降脂湯:洋蔥60克搗爛取汁,制首烏20克,虎杖15克,澤瀉20克。將首烏、虎杖、澤瀉水煎二次,取藥液300毫升,兌入洋蔥汁,拌勻,分3次溫服。具有健胃降脂的功效。主治高血脂癥。
專家提醒
1.洋蔥不可多食,食之過量會產生脹氣、辣眼等不良反應。
2.洋蔥性溫辛辣,多食易致熱,故肺、胃有熱者不宜食用。
空心菜
——清涼解毒
主要成分:糖、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入胃、脾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健脾利濕,解毒消腫,止血利小便。主治血熱鼻衄、便血、熱淋、小便不利、便秘、痔瘡、瘡癰腫毒、婦女濕熱帶下、蛇蟲咬傷、毒蕈中毒等癥。
用法用量:煎湯、煮食或絞汁服,每次用100~500克。
【成分功效】
空心菜嫩梢中的蛋白質含量比等量的西紅柿高4倍多,鈣含量比西紅柿要高12倍多,各種維生素也比西紅柿和大白菜要高。從空心菜中分離出的阿魏酰基酪胺,是體外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劑。紫色空心菜中含胰島素樣成分,能降低血糖,可用于治療糖尿病。
【美味食單】
空心菜炒肉絲:空心菜500克,豬瘦肉100克,雞蛋清2個,蔥花、姜絲各10克,醬油15克,精鹽5克,料酒5克,味精2克,鮮湯適量,花椒油10克,植物油500克(約耗40克),水淀粉25克。制法:將空心菜擇洗凈,切成段,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瀝凈水分;豬瘦肉洗凈切成絲,放入碗內,加精鹽(2克)、料酒(3克)、水淀粉(15克)、雞蛋清抓勻。炒勺上火,放花生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肉絲滑散,撈出瀝油。勺內留余油,放入蔥、姜煸香,再放入肉絲煸炒,烹入料酒、醬油、鮮湯燒沸,倒入空心菜翻炒,加精鹽、味精炒勻,用水淀粉勾芡,淋少許花椒油即成。特點:滑爽脆嫩,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適用于熱淋、小便不利等癥。
蒜茸空心菜:空心菜500克。用開水焯,切段,加適量食鹽、味精、香油拌勻,另將大蒜15克搗碎成蒜末,撒入調勻即可。本品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適用于夏天食欲不振等癥。
空心菜湯:鮮空心菜100克,蔥白30克。將空心菜洗凈,與蔥白一起煮湯,食鹽調味即成。可經常食用。本品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適用于維生素B2缺乏癥(口角炎、舌炎、唇炎)。
【藥用驗方】
空心菜蘿卜汁:空心菜200克,白蘿卜200克,一同搗爛取汁,加蜂蜜30克調服。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適用于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癥。
空心菜銀花甘草飲:空心菜20克搗汁;甘草30克,銀花30克,水煎成濃汁,和空心菜汁一起灌服。本品具有解毒的功效。主治野菌等食物中毒癥。
專家提醒
空心菜性寒滑利,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
大白菜
——養胃生津
主要成分:纖維素、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A、B、C、D)和鈣、磷、鐵等礦物質。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入胃、肝、腎、腸經。
功效主治:養胃生津,寬胸除煩,利尿通便,消食解毒。主治肺胃蘊熱、口燥減食、咳嗽多痰、小便不利、消化性潰瘍出血、燥熱咳嗽、咽炎聲嘶等癥。
用法用量:炒菜或煎湯、絞汁服,每次用白菜干品30~60克,鮮白菜100~500克。
【美味食單】
繡球白菜:白菜250克,豬肉100克,雞蛋2個,胡蘿卜100克,植物油、精鹽、醬油、淀粉、香油、味精、蔥花、姜末各適量。制法:先將豬肉剁成細泥;胡蘿卜洗凈切成細絲;白菜去老幫洗凈,切去根,去掉菜頭,取中段切成2厘米長的段,用開水燙一下,取出控凈水,立刻放盤內,撒上少許精鹽。肉泥放碗內,加精鹽、味精、醬油、蔥花、姜末、香油、淀粉和水,攪拌均勻。再將雞蛋磕入碗內,加少許淀粉攪勻,攤成蛋皮,切成細絲。然后將肉餡擠成丸子,放盤內白菜段上,擺成圓形,將蛋皮絲、胡蘿卜絲調勻后,均勻地撒在丸子上,上屜蒸熟取出即可。本品具有滋陰潤膚、利尿通便的作用。適用于大便不通、小便短黃、口干舌燥無苔等癥。
白菜炒豆腐:白菜200克,豆腐100克,豬瘦肉60克,黑木耳10克,醬油30克,植物油10克,蔥花3克,姜末、精鹽各2克。制法:將豆腐和豬肉切成片,豬肉片浸泡在部分醬油中,5分鐘后取出,與蔥、姜一同放入燒至七成熱的油勺中炒熟;再將切好的白菜片放入勺內;再將豆腐、水發黑木耳及余下的醬油、鹽放入勺內,炒熟起勺裝盤即可。本品具有補脾益氣、利尿止血的作用。適用于不思飲食、疲乏無力、小便不利等癥。
【藥用驗方】
白菜姜蔥湯:白菜心250克,白蘿卜60克,生姜15克,蔥白5根。共煎湯400毫升。加適量白糖趁熱飲下即可。本品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主治感冒風寒、發熱無汗等癥。
白菜醒酒飲:大白菜心500克,搗爛絞汁,加適量醋、糖拌勻頻飲。本品具有解毒醒酒的功效。主治飲酒過量而醉者。
白菜止咳湯:白菜100克搗爛取汁,杏仁10克,百合10克,麥冬10克。加水煎2次,取300毫升,分兩次溫服。本品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干咳痰少、咽喉不利等癥。
專家提醒
1.肺氣虛寒、咳嗽痰白而多者不宜吃白菜。
2.脾胃虛寒、腹瀉、腹痛者不宜吃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