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第一年要考慮的16件事
- 王承業
- 1381字
- 2019-01-04 19:51:50
創業融資應注意的十個細節
融資是一件較為復雜的事情,事關很多細節,某一個方面做不到位,都可能導致融資失敗。創業第一年,創業者要想融資成功,需要注意以下十個細節。
1.過度包裝或不包裝
有些創業者為了融資,不惜一切代價粉飾財務報表,甚至造假,財務數據嚴重脫離了企業的基本經營狀況。而有些創業者認為自己經營效益好,應該很容易取得融資,不愿意花時間及精力去包裝企業,殊不知,投資方看重的不只是企業短期的利潤,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及企業面臨的風險是投資方更為重視的方面。
2.缺乏長期規劃
多數創業者都是在企業面臨資金困難時才想到去融資,不了解資本的本性。資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在創業之初,創業者就應該考慮融資策略,和資金方建立廣泛聯系。
3.忽視企業內部整合
創業者融資時只想到要錢,卻忽視了企業內部的基本工作,結果造成融資困難。因此,在融資前,企業者應該先將企業梳理一遍,理清企業的產權關系、資產權屬關系、關聯企業間的關系,把企業及企業業務清晰地展示在投資者面前,讓投資者放心。
4.融資視野狹窄
在為創業融資時,有些人只看到銀行貸款或股權融資。企業融資的方式很多,不只是銀行貸款或股權融資,租賃、擔保、合作、并購等方式都可以達到融資目的。在創業之初,創業者要想融到足夠的資金,需要放開思維,采用各種可行的辦法去融資。
5.只認錢,不認人
在創業之初,有些創業者急于融資,沒有考慮融資后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這樣的融資往往會給企業帶來很多后遺癥。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融資時除了考慮資金問題外,還應考慮投資方在企業經營、企業發展方面對企業是否有幫助。只有充分考慮了這些,才能使融資更有利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6.缺乏企業規范化管理
企業融資是企業成長的過程,也是企業走向規范化的過程。在創業之初,創業者應不斷促進企業走向規范化,通過企業規范化來提升企業融資的能力。
7.只顧擴張,忽視企業文化的塑造
企業文化是提高企業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有些創業者在融資過程中,只顧企業擴張,忽視企業文化塑造,最終導致企業規模做大了,但企業卻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業內部或各部門之間缺乏共同的價值觀,沒有協同能力,最后導致融資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
8.不建立合理的企業治理結構
很多創業者通過融資不斷擴張自己的規模,而企業管理卻越來越粗放、松散。隨著企業的擴張,企業應不斷完善自身的治理結構,使企業決策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通過規范化的決策和管理來規避企業擴張過程中的經營風險。
9.低估融資難度
不要認為僅靠自己的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資金,如果低估了融資的難度,對出現在面前的個別資金方期望過大,也往往以為靠企業主或內部管理人員的私人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資金,就會很容易在融資過程中碰壁。
10.不請專業的融資顧問
每一個創業者都有很強的融資欲望,但往往缺乏對融資的透徹理解。不要希望打個電話就能讓投資人把資金送到你的手中。把融資簡單化,不愿意花錢聘請專業的融資顧問。不少人認為融資只需寫個創業計劃書,圖便宜隨便找個機構或個人,甚至學生來寫,也不管他是否有融資的經驗和融資的渠道,只要價格低就好。這樣做,往往不利于企業融資。企業融資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活動,融資顧問要有豐富的融資經驗,有廣泛的融資渠道,對資本市場和投資人要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要有很強的專業策劃能力,要考慮到企業融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