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略在反面:以全景戰略抓住工業4.0時代的商機
- (加)鮑勇劍
- 2265字
- 2019-01-04 18:25:05
以色列的“戰士創客”
|時事微評論|
為能夠在強敵環繞下生存,以色列開發出了一系列應對危險而動蕩環境的策略。“戰士創客”代表他們的組織策略。無論是對國家還是企業來說,這個組織策略都有可借鑒的價值。世界越危險,國際環境越惡劣,以色列的經驗越值得效仿。對于走向“一帶一路”的中國企業,應該必修“戰士創客”。
統計學家伯克斯(George Box)說:所有的模型都有誤,但有的更有用。創新創業的模式也是如此。總結全球各國的模式,大約有下面幾種:①以產、學、研、官互利生態為核心,以寬泛政策法律和社會自由文化為“羊水”的硅谷模式;②以國家對外貿易的產業政策為前瞻引導力量的日本筑波模式;③以大公司內生創業、迭代發展的英特爾模式。目前,中國正在推行的“雙創”模式也備受矚目。
在上述廣為傳播的模式之外,以色列的準軍事化創業模式卻鮮為人知。以色列人口只有770萬人,卻擁有4800多個創業公司,總數量之多僅次于美國。它們中不乏具有突破性創新技術的高科技公司,如環保、網絡安全和醫療智能設備等。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有616個上市公司,平均每12500位市民就有一個上市公司,相比之下,美國每4.7萬人才有一個上市公司。納斯達克市場中,來自以色列的科技公司超過來自日本、韓國、印度、中國以及歐洲的公司總和。其中,一個全球投資界關注的現象是IDF Unit 8200(簡稱IDF 8200)。從來沒有過一個軍事小分隊組織能孕育出如此多的創業公司,并且在納斯達克市場成為以色列上市公司的主力軍。IDF 8200就是本文希望解剖的“麻雀”。通過它,我們可以解析以色列的“戰士創客”模式。
IDF 8200,尚未被打破的創客奇跡
為應付中東復雜的戰爭形勢,以色列國防部成立了IDF 8200。從1979年成立開始,它就是一個軍事特種精英組織(對內被稱為Talpiot)。多年來,從IDF 8200退伍的戰士成立了一批又一批高科技創業企業,包括Check Point、Imperva、Nice、Gilat、Waze和Wix等信息技術公司。Palo Alto Networks、Sequoia Capital、PayPal等已經在美國市場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其高管也都有來自IDF 8200的退伍戰士。
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USB就是一位19歲的IDF 8200戰士發明的。它起初的用途是偽裝成鑰匙掛件,以便于間諜下載情報。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能自我銷毀的佩戴式電子設備,IDF 8200也有真實版的樣品。曾有兩位17歲的成員設計過可以接打電話,并可以用脈沖遠程摧毀的手機。退伍后,這批戰士成為以色列每年60億美元出口額的網絡安全業務的生力軍。
除了信息安全行業,IDF 8200的退伍戰士在水處理環保技術、醫療設備、光學儀器和電動車電池等行業都大顯身手。Bio Control Medical、Neurophage、Itamar Medical、Navotek Medical、TaKaDu和CleanTech凈水技術的創立者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這些退伍戰士認為,在IDF 8200的經歷塑造了他們的思維方式。當面臨新問題時,他們已經習慣邊理解問題,邊為解決問題準備新工具。這種思維模式幫助他們跨越行業的技術邊界,在不同領域取得創業成功。此外,個人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合作習慣也讓他們終身受益。
以色列“戰士創客”模式的密碼
“來自IDF 8200的創客”(Shmone-Matayim)已經成為以色列商界的一個人才“名牌”,他們的事業軌跡迥異,但都有如下共 同的成功因素。
(1)從少年抓起。IDF 8200就是一個典型,它從高中生里挑選有天分的學生,每年從1萬人中選60人。招募后,這些少年被集體送到希伯來大學接受三年培訓。他們既是在校大學生,又是有強烈自我角色認同的戰士。大學強化課程結業儀式(Magshimim)后,其中的佼佼者供IDF 8200挑選。IDF 8200類似美國國家安全機構(NSA)的情報分析單位。多年來,從這個單位創業轉型成功的故事激勵了許多優秀的青年人加入,他們把IDF 8200當作另類的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這種正循環機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商業創業骨干。
(2)強調高度沖突和混亂的環境下的解決問題能力。IDF 8200的戰士每天面臨以巴沖突的現實。在混亂的城市游擊戰和巷道戰中,區別平民和敵人,臨場應變,那是家常便飯。長年的以巴軍事和社會沖突帶來一個經典的“極限實驗室”。戰士必須在最苛刻的資源限制條件下迅速找到最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否則就得面對死亡。殘酷的沖突刺激不斷創新,像穿墻透視、醫用膠囊探測、心臟手術探測儀、單胰島素傳輸等20多項發明都來自高度沖突環境下的求生創新。
(3)模擬創業文化的工作環境。成員以小分隊的形式組織在一起,具有極高的自治自主性。小分隊信條包括:崇尚堅韌的心理和生理狀態(chutpah);討論中允許挑戰上級權威(roshgadol);遇到困難先做起來,想辦法自己解決(bitzuist)。
(4)戰友風投互助網絡(Yozma)。在全球的商業界,IDF 8200退伍的戰士/校友網絡聯盟有1500人。他們互相支持,跨國援助。其中先行者還組織了Team 8天使投資,幫助后來的創業者。校友會會長蘭佩特(Nir Lempert)自己就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他是移動通信公司MER集團的總裁。
(5)深刻理解和運用Talpionim。Talpionim是希伯來語,指像IDF 8200這樣的特種精英組織的參與者。可是它包含的意義極其豐富。戈斯特(Martin Gerstel)創立了一家醫療設備企業,兩家電腦公司,都很成功。他認為,Talpionim的思維方式強調邊理解問題,邊準備解決的工具,反對套用既有的方法到新問題上。參與創立IDF 8200的空軍準將伯哈來(Aharon Beth-Halachmi)認為,嚴格挑選少年參與者,進行全面的基礎科學教育,灌輸他們讓以色列更強大的思想,以及進行問題思維訓練,這些綜合因素創造了這些“戰士創客”。
希伯來語中,Talpoit的原意指“一切歌的原曲”,也有“拱衛在中心的塔”之意。1973年后,希伯來大學的兩位教授,多漢(Felix Dothan)和雅茲(Shaul Yatziv)向軍方描繪了一個全新的增強國力的教育計劃,并游說成功。它就是創立了IDF 8200的Talpoit計劃。如今,已有32屆的IDF 8200創客戰士在全球高科技領域中扮演著領導角色。
每個成功模式都各有其歷史,也無法復制,卻一定有其可以效仿之處。放眼遠望三十載,甚至到2046年,深謀遠慮的眼界仍可以作為各種模式的設計原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