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內科疾病(7)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與激動次序的異常。心律失常按發生原理可分為沖動發生異常、傳導異常以及沖動發生與傳導聯合異常;按發生時心率的快慢,可分為快速性心律失常與緩慢性心律失常兩大類;按其性質不同可分為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及異位心律等。心律失常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十分復雜。常見癥狀有心悸、乏力、頭暈、暈厥等,亦可無癥狀。心律失常種類很多,心房顫動是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

本病相當于中醫“心動悸”范疇。由諸種原因導致心臟氣機紊亂,心動異常,以陣發心悸,胸悶氣短為主要表現的心系疾病。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龍眼核(去黑皮)、大棗肉各500克。

[主治]心悸亢進,怔忡不寧,頭昏失眠,唇白血虛。

[用法]先將龍眼核煮爛,再加大棗肉,共搗為丸。每日早晨以鹽開水送服10克。

偏方二

[組成]酸棗(不去核)20克,白米50克。

[主治]心血不足心悸。

[用法]煮粥服,每日1次。

偏方三

[組成]蓮子、龍眼、大棗各20克,糯米50克。

[主治]心血不足心悸。

[用法]共煮粥服,每日1劑。

偏方四

[組成]西洋參6克,蓮子15克,冰糖20克。

[主治]慢性心律失常。

[用法]將西洋參切薄片,蓮子不去心,與冰糖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小火煎熬至蓮子軟爛即成。分3次空腹,每日1劑,連服10~15日。

偏方五

[組成]黃連9克,半夏、竹茹各10克,生姜6克,大棗12克。

[主治]心律失常。

[用法]將上述藥一起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熬2次,濾去渣,取兩濾液合并即可。分3次或當飲料飲用,每日1劑。

【名醫指導】

1.心律失常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緊,尤其呼吸困難時,應將紐扣松開。

2.盡量保持環境清靜,禁止喧嘩、嘈雜,招引刺激會加重心律失常的病情。

3.避免喜怒憂思等精神刺激,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和,有利于康復。

4.心律失常患者中喘息不能平臥者,應用被褥墊高背部或采用半臥位。

5.注意休息,輕者可做適當活動,嚴重者需絕對臥床靜養。

6.室內光線一般不宜過強。

心臟瓣膜病

心臟瓣膜病是指各種原因,包括炎癥粘連和纖維化、黏液瘤樣變性、缺血壞死、鈣質沉著或先天發育畸形,引起心臟瓣膜(瓣葉、腱索及乳頭肌)解剖結構或功能上的異常,造成單個或多個瓣膜急性或慢性狹窄和(或)關閉不全,導致心臟血流動力學顯著變化,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綜合征。我國的心臟瓣膜病主要是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風濕性炎癥過程所致瓣膜損害,主要累及40歲以下人群。臨床上以單純二尖瓣病變最常見,二尖瓣合并主動脈瓣病變次之。

風心病相當于中醫“心痹”、“心悸”、“水腫”、“咳喘”等范疇。中醫學認為風濕性心臟病的發生,是由于外感病邪侵入人體,留而不去,或反復感受外邪的侵襲,損害心臟,痹阻心脈而致。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腎。病性多屬虛實夾雜。是以心悸、喘促、咯血、水腫或伴有關節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癥。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萬年青20~30克,紅糖適量。

[主治]氣滯血瘀型心臟瓣膜病。

[用法]加水150毫升,煎至50毫升,濾出;原藥再加水120毫升,煎至40毫升,混合兩次煎液成90毫升,加紅糖調味。分3次服,每日1劑,連服7日為1個療程。

偏方二

[組成]豬心1個,琥珀粉、黨參粉各5克。

[主治]心脾兩虛型心臟瓣膜病。

[用法]原料放置沙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燒熟。食肉喝湯,隔日1次,連服數劑。

偏方三

[組成]豬腎1個,黨參、當歸各15克。

[主治]心腎陰陽虧虛型心臟瓣膜病。

[用法]將豬腎臊腺剔凈,切片,黨參、當歸用紗布包好,同放沙鍋內,加水適量煮湯,熟后去藥渣調味服食。隔日1次,連服數劑。

偏方四

[組成]茯苓、葶藶子、澤瀉、丹參各15克,桂枝、白術、大棗各10克,甘草6克。

[主治]水氣凌心射肺型心臟瓣膜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偏方五

[組成]制附片、白術、白芍、桂枝、防己(漢防己)各10克,澤瀉、茯苓、黃芪各15克。

[主治]心腎陽虛型心臟瓣膜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名醫指導】

1.給予高熱量易消化飲食,如魚、肉、蛋、奶等,少量多餐,多給蔬菜和水果。心功能不全者給低鹽飲食,并限制水分攝入。

2.注意休息,包括體力和精力兩個方面。患者癥狀不明顯時可適當做些輕工作,但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以免增加心臟負擔。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風濕活動期應絕對臥床休息,一切生活均應由家人協助。

3.預防呼吸道感染。病室要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溫度適宜,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風濕活動、加重病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它和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一起,統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本病可分為5種臨床類型:無癥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上述5種臨床類型可以合并出現,現僅就心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予以闡述。

心絞痛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95%由冠心病所致。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或伴有其他癥狀,常發生于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持續數分鐘,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劑后消失。心絞痛可分為三大類:勞累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和混合性心絞痛。心絞痛的直接原因是發作性心肌缺血,冠狀動脈狹窄是發作性心肌缺血的直接原因。心絞痛的發病機制是冠狀動脈的供血與心肌的需血之間發生矛盾,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時,即產生心絞痛。本病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以腦力勞動者為多。

本病相當于中醫“胸痹(心痛)”范疇,亦屬“心痛”、“厥心痛”、“胸痹”、“胸痹心痛”、“心脾痛”等范疇。多因胸陽不足,痰濁留踞胸位,或心氣不足,鼓動無力,使氣血痹阻,心失所養所致,以胸悶及發作性心胸疼痛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痹病類疾病。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郁金、青皮各10克。

[主治]氣郁胸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偏方二

[組成]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

[主治]氣郁胸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偏方三

[組成]桃仁、粳米各60克。

[主治]心絞痛。癥見胸痛如刺,痛處不移。

[用法]桃仁煮熟,去皮尖,取汁和粳米同煮粥食,每日1劑。

偏方四

[組成]制附片10克,薏苡仁20克,生姜15克,粳米100克。

[主治]心絞痛。

[用法]先將附片水煎1小時后下生姜,再煎半小時取汁與薏苡仁、粳米煮稀粥。溫服,每日1劑。

偏方五

[組成]薤白15克,粳米500克。

[主治]心絞痛。癥見心氣不振,心陽欲脫。

[用法]一同煮粥服,每日1劑。

【名醫指導】

1.戒煙限酒,低脂低鹽飲食。

2.適當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3.使用藥物治療,包括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藥、抗凝血藥),減輕心肌氧耗(β受體阻滯藥),緩解心絞痛(硝酸酯類),調脂穩定斑塊(他汀類調脂藥)等。隨時準備緩解心絞痛藥物,如速效救心丸。

4.對同一患者來說,處于疾病的某一個階段時可用藥物理想地控制,而在另一階段時單用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佳,需要將藥物與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合用。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持久缺血而發生的局部壞死。臨床上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發熱、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改變,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90%以上的心肌梗死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絕大多數心肌梗死患者受累的冠狀動脈皆有嚴重粥樣硬化病變,而受該支動脈供血的心肌側支循環形成又比較差,因此,一旦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后,其遠端所供血的心肌即因嚴重缺血而發生壞死。按心肌壞死累及的范圍可分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按心肌梗死發生的時間又可將病程分為急性和陳舊性心肌梗死。本病歐美國家常見,我國發病率遠低于歐美國家,城市高于農村,男性多于女性。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極端危險的并發癥,病死率至今仍在70%以上。

本病相當于中醫“厥(真)心痛”。因胸陽虛損,或氣陰不足,或瘀痰阻痹,心脈閉塞所致。以心胸劇痛,甚至持續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青、脈微欲絕為主要表現的痛病類疾病。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當歸60克,米酒1000毫升。

[主治]預防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

[用法]當歸浸于米酒內,7日后飲。

偏方二

[組成]烏豆、大棗各50克,龍眼肉15克。

[主治]預防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偏方三

[組成]丹參、山楂各10克,麥冬5克。

[主治]預防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

[用法]沸水浸泡燜30分鐘,待溫服。

偏方四

[組成]靈芝30克,丹參50克,三七15克,白酒500毫升。

[主治]心肌梗死。

[用法]將前3味浸入白酒中,7日后即可服用。每次20~30毫升,每日2次。

偏方五

[組成]銀耳(白木耳)、黑木耳各15克,冰糖適量。

[主治]心肌梗死。

[用法]將前2味泡發洗凈,放于碗中,加入冰糖及適量清水,上籠蒸至木耳熟爛即可。吃木耳喝湯,每日1小碗。

【名醫指導】

1.避免過度勞累,尤其避免搬抬過重的物品。

2.放松精神,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

3.洗澡時要特別注意,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洗澡時,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4.氣候變化時要當心,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適當防護。

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可引起心臟、血管、腦及腎臟等器官損害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在我國其總患病率高達7.73%,是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多發于40歲以后,男女兩性患病率差別不大,女性患者一般病情較輕。其發病與遺傳、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年齡增長、過多攝入鈉鹽、吸煙、肥胖等因素有關。

本病相當于中醫“風眩”、“眩暈”范疇。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車前草、薺菜各15克。

[主治]原發性高血壓。

[用法]切碎,水煎服,每日1劑。

偏方二

[組成]黃連60克,杜仲120克,酒500毫升。

[主治]原發性高血壓。

[用法]以酒泡藥,每日1湯匙。

偏方三

[組成]牡丹皮45~60克。

[主治]原發性高血壓。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偏方四

[組成]草決明15克。

[主治]原發性高血壓。

[用法]研粉,開水沖泡,當茶喝。

偏方五

[組成]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

[主治]原發性高血壓。癥見眩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名醫指導】

1.保持身心愉悅,提高機體活力。

2.合理膳食,給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

3.維持樂觀而穩定的情緒對控制高血壓極為重要。

4.保持環境安靜舒適,情緒穩定,避免激動、緊張。

5.避免大寒、高熱、酷暑刺激。

6.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的細胞變性壞死和心肌非特異性間質炎性改變為特征的一種疾病。它可以原發于心肌,也可以在全身性疾病的同時或先、后侵犯心肌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以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或隱痛等為主癥,某些病例無典型的臨床癥狀;臨床上診斷的病毒性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為主訴或首見癥狀。其多見于兒童和青壯年,一般以20~30歲最為多見,男性多于女性,發病以夏、秋季節為高。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與生命。

本病相當于中醫“心癉”范疇。根據本病臨床表現,一般將其歸類于中醫“心悸”、“胸痹”、“怔忡”、“虛勞”、“溫病”、“汗證”、“猝死”等范疇。多因外感溫熱病邪,或因手術等創傷,溫毒之邪乘虛侵入,內舍于心,損傷心之肌肉、內膜導致的以發熱、心悸、胸悶等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瘴病類疾病。

【必備偏方】

偏方一

[組成]附片10克,茯苓15克,粳米50克。

[主治]心悸自汗,形寒肢冷,下肢浮腫或伴胸腔積液。

[用法]先將附片、茯苓用水煎熬1小時以上,連煎熬2次,去渣,取煎液與粳米煮成粥即可。早、晚佐餐食用,每日1劑。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后可每周服2劑,以鞏固療效。

偏方二

[組成]紅參6克,核桃仁、蜂蜜各50克。

[主治]氣急喘促,不能平臥,煩躁不安,大汗淋漓,手足厥冷等陽虛脫癥。

[用法]先將紅參用水蒸2次,去渣,合并2次藥液300毫升,與核桃乳(核桃磨成乳汁狀),蜂蜜調煮成飲料即可。少量頻飲或鼻飼,每日1劑,必要時每日可服2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江| 昌宁县| 赣州市| 金乡县| 行唐县| 黄冈市| 剑河县| 灌云县| 洪江市| 普格县| 静宁县| 宾川县| 永靖县| 和政县| 宁强县| 青田县| 霍州市| 兴仁县| 泗阳县| 治多县| 四会市| 商洛市| 化德县| 远安县| 揭阳市| 西峡县| 资阳市| 通城县| 三明市| 温泉县| 井冈山市| 洪洞县| 来宾市| 满城县| 临高县| 长春市| 冕宁县| 五原县| 山阳县| 南华县|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