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杜思成:家有小女初長成
- 轉身遇見你的寂寞
- 曉夢
- 2363字
- 2017-02-16 14:49:06
One
我,杜思成,杜鵑的爸爸,也是杜紅雨的大哥,在部隊里扛過二十幾年槍。我比杜紅雨大了二十歲,跟她肯定是有代溝的,這一點我不想否認。事實上,我沒太多機會管這個在我們家族里習慣我行我素的小妹。
這段時間我心里窩火得不行,讓我窩火的是杜鵑這丫頭,真是被我慣壞了,也被杜紅雨熏染得不成樣子。
唉,為了讓杜鵑進法院,我找老戰友張愛國幫忙,費了多大的勁啊!沒辦法,他在省高院當副院長,找他幫忙的人多了去了,人家還是看在當年我們一起扛過槍、在越南蹲過同一條戰壕的面子上,才答應幫這個忙的。加上杜鵑這丫頭也還爭氣,從北大法學院畢業,已經通過了全國司法統一考試,要進高院的話,只要有張愛國這個關鍵人物肯幫忙,那問題是不大的。
讓我生氣的是,這丫頭橫豎不肯進法院。她說當法官雖然威風,可是規矩太多,她要的是自由,像她姑姑一樣,又成功又自由。
我是三十多歲才有杜鵑這個孩子的,以前一直寵著她,一直任由她自己決定自己的事。現在,她不肯聽話,我也無可奈何,只能跟自己生氣。
畢竟時代不同了。
確實我已經老了,老了就喜歡懷舊。
杜鵑小時候就是個美人胚子,不管帶她走到哪里,幾乎所有見到她的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都要驚嘆一句:“哎呀,這個小姑娘好漂亮!”
她媽媽怕她從小就只知道臭美,幾乎不讓她照鏡子。杜鵑小時候,她房間里是沒有鏡子的。她媽媽可能也是經驗之談,她說她自己年輕的時候一天到晚老捧著鏡子看,老看不夠,耽誤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我跟杜鵑媽媽之間的故事倒是很簡單,就是我在部隊慢慢混成了團長,還一直是個單身漢,后來我回家探親,別人做介紹,把家鄉小鎮上最漂亮的姑娘帶到我面前,我們彼此一看就都喜歡對方,第三天就扯了結婚證,就這么簡單。這么些年來,我們也磕磕碰碰過,但,都過來了。加上有了杜鵑,我們這個家就更幸福了。
老伴兒知道我最近心里憋著一股氣,常常勸我:“小孩子大了,你讓她自己做主不就得了嗎?當律師也沒什么不好。”
“你懂什么?我們這個國家當官多吃香啊!當法官多好,我們不圖吃了原告吃被告,起碼不用去求人吧?”
“當律師又怎么要去求人了?現在不是在說以法治國嗎?我們丫頭懂法律,不就行了?”
“真是個婦道人家,那法律不也是人制定的嗎?不管什么事,歸根結底,還是要找人!唉,這丫頭不聽話,你也不和我一起勸勸她。”
“她連你的話都不聽,我勸哪有用啊?”
“唉,算了算了,讓她自己碰壁去吧,到時候頭破血流了,再后悔也沒用了。進高院的事,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這丫頭,一直是個聰明孩子,怎么突然就糊涂起來了呢?”
Two
杜鵑確實很聰明,從小就很出眾。八歲那一年,她在學校的速算比賽中,得過全校第一名;她的作文常常被老師當成范文在班上朗讀;英語更不用說,見到老外,她為了練習口語,常常主動跟老外對話,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她的英語水平已經足夠成為業余翻譯。她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們特別欣慰。
只不過在閨女成長過程中,也有過一段小插曲。那時我從部隊轉業來到地方,她們母女倆一直跟隨我南征北戰的,吃了不少苦頭。來到地方之后,我在一家機關謀了個閑職,享受副廳級待遇,那一段時間,杜鵑的理科成績嚴重下滑。
我們起初還以為是杜鵑人大心大,心思不在學習上,警告了她幾次,也就算了。就這么一個閨女,她能考上大學是她的造化,考不上,也犯不著逼她。后來,她讀高一的時候,她的數學老師上門家訪,我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從外地搬家回來耽誤了杜鵑的課,又沒及時找老師給她補上來,這才導致她成績下滑。
那個數學老師,韓斌,上我們家里來的時候,我對他印象是很好的。小伙子人很誠懇,又一門心思為學生著想,我們非常感激他。
沒想到杜鵑這個丫頭居然愛上了她的老師,這個秘密是她的媽媽偷看了她的日記才發現的。
杜鵑當時很生氣,為了她媽媽不經允許就偷看她日記的事,她一整天不肯吃飯,絕食抗議。直到我們跟她道歉,并保證下不為例,她才原諒她媽媽。她也向我們保證,不考上大學,絕對不談戀愛。
就杜鵑愛上老師這件事,我們試過很多辦法勸說杜鵑,因為我們覺得杜鵑還太小,還不能對自己的感情負責。
我給杜鵑打了個比喻,我說,杜鵑,你現在還這么年輕,非要在林邑買個房子毫無意義;如果以后你畢業留在北京,當然就會在北京買房子,北京的房子說不定好得多,那林邑這座房子怎么辦?
杜鵑嘴硬得不得了,她說她就只要林邑的這座房子。后來,她心里果然只有她老師一個人。
這孩子,心眼兒太實了,希望那個老師一直對得起她也配得上她,希望她以后不要吃虧才好。
其實杜鵑讀大學的時候,追她的人很多,一些小伙子節假日總把電話打到家里來,還有一個北京高干的孩子,趁暑假一直追到林邑來,杜鵑還真就一直客客氣氣地對那個人,不斷申明她已經有男朋友了,他們之間只可能是朋友關系。那個小伙子帶來許多禮物,希望打動杜鵑,也希望我做杜鵑的工作,可是,我也明白感情這回事無法勉強。小伙子在林邑最好的天合賓館硬是住了十幾天,覺得沒趣,也就回北京了。
我在親人們身上花的心思比較少,畢竟我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外地,顧不上他們。我的父母一共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我是長子,杜紅雨是我最小的妹妹。除了我和她,其余的兄弟姐妹都在農村,我是通過當兵這條途徑跳出了農門,而杜紅雨是通過考大學。以前在鄉下,想要進城,基本上就只有這兩條路。
在杜紅雨的成長歲月中,我一直待在部隊里,一兩年才回家探親一次,見面的機會很少,但我經常給她寫信,鼓勵她要用功,沒想到紅雨會這么有出息,成為我們全家人的驕傲。
杜鵑一直是杜紅雨的跟屁蟲,姑姑說一,她從不說二,還說長大了就要像姑姑那樣。
像她姑姑,倒也沒什么不好。
我只能衷心希望,杜鵑要盡早變得成熟些,自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愛情也好,事業也好,她既然一定要按自己的心愿去做,我們只能曉以利害,沒辦法硬逼著她做出違反她自己本意的改變。
作為父母,我們已經盡力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隨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