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卑心理調節:欣賞自己的閃光點
- 心理調節學
- 葉舟
- 5370字
- 2017-01-11 11:24:53
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一截;內心總是擔心有什么意外發生;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心生不平;總覺得有人在議論自己的不是;一味逃避壓力和競爭,把明天變為逃避今天的心靈寄托;斤斤計較,為一點小事耿耿于懷;追求完美,對人對物百般挑剔……注意!你的心理失衡了。
心理失衡有損于健康,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面對這些心病,如果學會自我調節,學會適應多變的人生,學會自助、自救、自信、自強,那么,一切煩惱、困惑、憂慮都會隨風而逝,生活就會充滿陽光,充滿快樂。
自卑藏在人心里
上帝想和人類玩個捉迷藏的游戲。
上帝想把一種叫做“自卑”的東西藏在人身上。于是他和天使們商量:“你們給我出個主意,我該把它放在人的哪個部位最為隱秘。”
有的天使回答說,藏在人的眼睛里;有的說,藏在人的牙縫里;還有的說藏在人的腋窩里。
但一個聰明的天使笑著說:“上面這些地方,人們都很容易找到。他們馬上會把自卑還給上帝。您最好把它藏在人們的心里,那里是他們最后才能想到的地方。”
在現代社會變化劇烈而競爭殘酷的狀況下,任何人都會不斷地遭到自卑感的沖擊,尤其是當以往在許多方面遜于自己的人,如今卻優越地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的心理會嚴重地失衡,那種自卑感更是難以忍受。
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但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選擇——第一種人自慚形穢,被自卑所壓倒,在消沉中委靡不振,在憂郁的情緒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形成惡性的“自卑情結”。第二種人由于刺激產生了相當強烈的反抗心理,急于改變自卑的地位,不顧他人的利益,極端的自私,形成專注于自我的狂熱的“優越情結”。這是和極端的自卑者完全相反的人格類型,由于他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合作精神,同時過分妨礙他人,往往也遭到失敗的結局。第三種人是上述兩者的中間型。他既正視自己的自卑,注重克服和超越,更清楚人是社會的動物,人與人之間既有沖突,也有合作,而自我的成功就需要在合作中達成,需要兼顧他人的利益。這是一種理性的健康的優越人格。看看當今的社會,這樣的人才會如魚得水,無往不勝。因此對于一個自卑者,如何改良他的自卑心理對于他的人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低人一等”的情結
自卑,就是自己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嚴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種缺陷或者短處,而是不能悅意容納自己,自慚形穢,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類都有自卑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小的時候,看到別人長大而自卑;長大后,發現別人比自己有錢自卑;有錢的時候,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年輕力壯也自卑。這樣看來,自卑其實是不可怕的。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卑也是推動一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但是,如果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意去進行自我突破的話,那么自卑對你來講就是非常有害的。”
自卑的人,總哀嘆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點比別人的強處,越比越氣餒,甚至比到自己無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臉紅耳赤,說不出話;有的人遇上重要的會面就口吃結巴;有的人認為大家都欺負自己因而厭惡他人。因此,若對自卑感處置不妥,無法解脫,將會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墮入犯罪的深淵,或走上自殺的道路。不良少年為了逃避自卑感會加入不良集團。
與此同時,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人,不僅自己的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會引起變化,最敏感的是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將會受到損害。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心理變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總是習慣于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越比越覺得不如別人,越比越覺得自卑。內心的自卑,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最要命的,因而,如果你發現自己自卑,就要用理性的態度把它鏟除掉。
你的自卑心從哪里來
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郁郁寡歡,常因為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意與別人來往,只想和人疏遠,缺少朋友,甚至內疚、自責;他們做事缺乏信心,沒有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因而感到疲勞,心灰意懶。
一般來說,自卑感的產生與主客觀因素及自我評價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其表現有三:
1.膽怯封閉
一些人由于深感自己不如別人,在與人交往或者從事某項事業中必敗無疑,于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參與競爭,不干有風險的事,堅信“安全第一”。越是封閉自己,就越是對自己沒有自信,造成不良循環。事實上,我們發現自卑的人很少會主動與人交往,在一些有激烈競爭的事業中更難覓蹤影。
2.自傲逼人
即人們常說的過分的自卑以過分的自尊表現出來,尤其當屈從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時,就采用好斗方式。有自卑感的人,比任何人更注意到不讓自己被別人發現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當他認為別人可能會發現時,便采用這種好斗的方式阻止別人的了解。人們常發現這種人動輒就會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尋找借口釁事。其實,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反而暴露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3.跟隨大流
喪失信心之人,常對自己的決定缺乏自信,便隨大流以求與他人保持一致,去應驗一句“人隨大流不挨罰,羊隨大群不挨打”的古訓。自卑者害怕表明自己的觀點,努力尋找他人的認可。我們發現自卑者的一個“規律”,他們在做某事之前想:別人是不是這樣的看法?我這樣做會讓人笑嗎?會不會被認為是出風頭?在做了事之后,又想:不知會不會得罪人,如果剛才不那么做就會更好等等。總而言之,求同心理極強。
自卑心理面面觀
下面一些想法是自卑者的典型心理:
(1)消極地看待問題,凡事總往壞處想。自卑者最難忘懷的便是失望與厄運。他們整天想著消極的事情。
(2)總是自怨自艾與自責。
(3)意志消沉。自卑者的意志是消沉的。他們心情沉重的原因之一是“背負情感包袱”。他們像負重的牲畜一樣,把沒有解決的老問題、老矛盾背在身上,天天翻來覆去地念叨那些煩惱的事情。長期被自卑情緒籠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處處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逐漸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膽小孤僻等不良的個性特征。自卑使他們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場合發言,消極應付工作和學習,不思進取。因為自認是弱者,所以無意爭取成功,只是被動服從并盡力逃避責任。
(4)多疑,對別人和自己的信心都不足。
(5)高興不起來。如果你對于生活前景的看法是消極的,你就不可能快樂。對于情緒消極的自卑者來說,幾乎根本沒有過歡笑愉快的經歷。他們把現實可能享受的歡樂也失去了,因為他們還在回味昨日不愉快的經歷,沉溺于痛苦之中。
(6)老是想著掃興的事情,一旦看到別人熱情地去做某件事,會覺得不可思議。
(7)不愿意改變,不愿意嘗試新鮮事物。
認識自我,戰勝自卑
戰勝自卑,首先要承認,自卑情緒人皆有之。實質上,一個人并非在每個方面都能出類拔萃,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在某些時候的某些方面有不如意的感覺,產生自卑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為恥而自暴自棄,更犯不著用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去掩飾。那只是自欺欺人。
戰勝自卑就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我們以己之長去比別人之短,就能發掘出自信,可以在客觀地認識短處和劣勢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與優勢。可以將自己最滿意的事情、最引以為榮的優點和令人矚目的成績,炫耀于心中的“榮耀室”,從而反復地刺激和暗示自己“我還可以”“我能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斯威爾說:“人的所有行為、感情和舉止,甚至才能,與其自我意向是一致的。”如果能將“我還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滲透到自己人生的各個方面,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養出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份自信。
1.要正確地評價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所謂“自知之明”,就是不僅能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別人之處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處和過人之處,這才是正確的與人比較。馬克思曾說過,偉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為你自己跪著。
2.要正確地表現自己
心理學家建議: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棄爭取成功的機會。任何成功都能增強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蘊積于小的成功之中。換言之,要通過在小的成功中表現自己,確立自信心,循序漸進地克服自卑心理。
3.設法正確地補償自己
盲人尤聰,瞽者尤明。這是生理上的補償。人的心理也同樣具有補償能力。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采用兩種積極的補償:其一是勤能補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決心和最頑強的毅力去克服這些缺陷,這是積極的、有效的補償。華羅庚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其二是揚長避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讀達爾文、濟慈、歌德、拜倫、培根、亞里斯多德的傳記,就不難明白,他們的優秀品質和一生的輝煌成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促成于人的缺陷。缺陷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關鍵是自己愿不愿意改變。只要下定決心,講究科學方法,因勢利導,就會使自己擺脫自卑,逐漸成熟起來。
告訴自己:我一定能行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極暗示,從而愈發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確對待自身缺點,把壓力變動力,奮發向上,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從而增強自信,擺脫自卑。
有個小男孩名叫湯姆·鄧普西。他生下來就只有半只右腳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他父母親常會告訴他:“湯姆,其他男孩能做的事情你都能做。為什么不能呢?你沒有任何比別人差勁的地方,別的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你一樣能做到!”
后來湯姆要玩橄欖球。他發現自己比在一起玩的其他男孩踢得遠多了。為了能實現這個愿望并發揮出這種能力,他找人為他訂做了一雙鞋子。
他參加了踢球測驗,并且得到了一份衛鋒隊的合約。但教練卻婉轉地告訴他:“你不具有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去試試其他的事業吧!”最后他申請進入新奧爾良圣徒隊。教練看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收了他。兩星期后,教練完全改變了想法。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因踢出55碼遠的好成績而得分。這使他獲得圣徒隊職業球員的身份。在那一個賽季中湯姆為他的球隊踢得了99分。
最偉大的一天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滿了六萬多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只剩下幾分鐘,球隊把球已經推進到35碼線上,但是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時間了。“湯姆·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當湯姆走進場的時候,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這也等于說他要踢出63碼遠。在正式比賽中踢得最遠的記錄是55碼,由巴爾第摩雄馬隊畢特·瑞奇查踢出來的。湯姆閉上眼睛對自己說道:“我一定能行!”只見他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六萬多球迷屏氣觀看,然后看見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橫桿之上幾寸的地方越過,湯姆所在的球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瘋狂呼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真是難以相信!”有人大聲叫道。這居然是由只有半只右腳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員踢出來的!但湯姆只微微一笑,他想起了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能創造出如此了不起的記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從來不知道我有什么不能做的,也沒人這樣告訴過我!”
愛迪生說:“如果我們能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自己大吃一驚。”你一生中有沒有為自己的潛能大吃一驚過?事實上,人通常比自己認為的要好得多。對你的能力抱著肯定的想法,這樣就能發揮出心智的力量,并且會產生有效的行動。
心理調節術:打敗自卑5法寶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沒有受到過這些消極因素的干擾,而他們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們能夠用意志和適當的科學方法擺脫它們的干擾,跳出陰影地帶。
戰勝自卑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五種:
1.實事求是地評價自我
擺脫完美主義的束縛,不要妄想十全十美,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對待自己,承認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任何人都無法做到沒有一絲缺陷。或許你在這方面不如別人,但別人或許在另一方面不如你。所以,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在過高的要求無法實現的時候,失敗感自然就會產生,自卑心理也不可避免。
2.轉移注意力
在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后,就不要把注意力始終停留在自己的短處上。你停留的時間越長,黑色的陰影就越重。發揮你的長處,體現你的人生價值,更能讓你肯定自我,從而克服自卑。
3.心理治療
自卑感太強則成為一種心理疾病,一般的自我心理調節可能作用不是很大,需要通過心理醫生進行治療。具體的步驟是先通過對往事的回憶,找出產生自卑的原因,其目的是讓自卑者自己突然意識到自卑的原因并不是情況很糟,而是由于潛意識中出現的心理障礙產生癥結。
4.用行動找回自信
具體而言,主動找一些簡單并且比較容易成功的事情做,逐漸增強自信心。一個人產生自卑的另一個原因,是遭受挫折和失敗,所以,通過逐步獲得成功找回自信。自信多一點兒,自卑就相應地減少一點兒。
5.補償法
這是一種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通過自己努力奮斗,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在聽覺完全喪失的情況下,他仍克服困難創作了著名的《第九交響曲》。
戰勝自卑的過程,其實也就是磨煉心態、挑戰自我的過程。人們常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自卑卻是自己為自己設置的障礙,只有跨越這道門檻,你才能集中精力和斗志從事別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