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景文《法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2版)
- 圣才考研網
- 4740字
- 2019-01-04 23:34:49
第五章 社會主義法的產生和發展
5.1 復習筆記
一、社會主義法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1.無產階級專政與社會主義法的產生
(1)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與社會主義法
①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中包含著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思想。
②根據無產階級專政的原理,在我們認識社會主義法的產生的必然性、必要性時,主要應把握以下幾點:
a.無產階級專政必然代替資產階級專政,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b.在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從階級對立社會到無階級社會之間,必然有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就其本質來看只能是無產階級專政。
c.法與國家是緊密聯系的,有國家就得有法,有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就得有體現這個國家意志、實現這個國家的職能的社會主義法。
d.工人階級最終要消滅階級,也消滅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的國家、政黨與體現國家意志的法這類現象。但消滅階級、消滅政黨、消滅國家權力和體現國家意志的法律需要條件。而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權力,就是創設這些條件的最基本的條件。
(2)社會主義法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武器
按照列寧的思想,沒有社會主義法制,無產階級專政就無法鞏固,社會主義民主也就無法實現。社會主義法與無產階級專政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維護社會主義法的權威,也就是維護無產階級專政的權威。
2.社會主義法產生的一般規律和特點
(1)社會主義法產生的一般規律
①法的歷史類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
②從法的歷史類型更替的方式上看,新的歷史類型的法取代舊的歷史類型的法都是在社會革命的過程中實現的。
(2)社會主義法的產生的特點
①社會主義法的產生必須以無產階級取得政權為前提。
②摧毀舊法體系是社會主義法產生的必然要求。
3.社會主義法的繼承性
(1)社會主義法同樣也具有繼承性,它應當也有必要繼承以往的一切優秀法律文化成果。
(2)馬克思主義法學原理中所謂摧毀舊法體系是指從本質上、整體上對舊法加以根本否定,但并不是說對舊法必須全盤拋棄,而是把舊法當做一種文化遺產來看待,對舊法進行辯證的“揚棄”,去粗取精,使其為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服務。
二、人民民主專政和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的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的雛形
中國社會主義法是從革命根據地的法制發展起來的。雖然革命根據地的法制很簡略,在內容和形式上也不完備,但是它對鞏固和發展根據地政權,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發展生產,維護革命和社會秩序,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2.人民民主專政與我國社會主義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一直是我國的國體。
(2)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所創造的適合我國情況和革命傳統的一種專政形式,包括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建立,是我國社會主義法產生的前提。
(3)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必須對人民實行民主。
(4)人民民主專政除了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的一面,還有全體人民對人民的敵人實行專政的一面。所以,我國社會主義法還要能夠保證,從實體法和程序法等方面,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
三、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發展階段
1.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期間的法制建設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革命根據地的法經過繼承和改造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法,并由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法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性質的法。起臨時憲法作用的1949年《共同綱領》和1954年憲法是這一時期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件。
2.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期間的法制建設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黨和國家遭受過嚴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是主導方面。但是在指導方針上也有嚴重失誤,“左”傾錯誤開始出現并發展,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也產生了嚴重影響。
3.“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間對法制的破壞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國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在“文化大革命”中,嚴重破壞民主與法制、廢棄憲法、踐踏公民權利的情況遍及全國。
4.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大召開前對法制的恢復和健全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全國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各項革命和建設工作。經過鄧小平倡導和支持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全黨和全國人民不僅從真理標準上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也開始了對中國走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探索。
5.“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的確立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和貫徹鄧小平理論,并且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在黨的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和目標。
5.2 課后習題詳解
1.為什么說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中包含著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思想?
答: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中包含著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思想。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既然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而無產階級專政實際也是無產階級民主,那么,無產階級民主必然要求實現人民主權和人民當家做主,人民掌權的國家也必然要求由無產階級專政或人民民主專政來保障,同時還必然要求真正實現全體人民在形式和法律上的平等并逐步做到事實上的平等。這些都要求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同時還必須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因為,在現代社會,民主政治的所有內容,都是要由法律來確認、體現和保證的。社會主義國家也不例外。當全體人民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事實上都能夠充分實現民主權利的時候,階級對階級的專政就消亡了,而作為國家形態的民主和統治階級共同意志體現的法律也就消亡了。這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發展的辯證法。
2.社會主義法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有哪些特點?
答:社會主義法在中國產生的特點如下: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的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的雛形。
中國社會主義法也是從革命根據地的法制發展起來的。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革命根據地的法制很簡略,在內容和形式上也不完備,但是它對鞏固和發展根據地政權,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發展生產,維護革命和社會秩序,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2)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建立,是我國社會主義法產生的前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一直是我國的國體,也是我國是社會主義法產生的前提。
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所創造的適合我國情況和革命傳統的一種專政形式,包括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
(3)中國社會主義法是在徹底廢除舊法的基礎上產生的。
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有條件在建國的開始就宣布徹底地、無保留地廢除國民黨政府的舊法。在建國前夕徹底廢除一切國民黨政府法律的效力,對于建立新的政權和法制是有一益的,同時也反映了剛剛翻身解放的勞苦大眾的迫切要求。
(4)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發展經歷了曲折的過程,與當時的政治、社會、經濟條件有關。
①社會主義改造階段,革命根據地的法經過繼承和改造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法,并由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法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性質的法。
②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期間的法制建設階段。
“左”傾錯誤開始出現并發展,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制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和健全,反而被忽視,甚至有很大程度的削弱。在這一時期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令和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發布的法規性文件的數量也呈大幅下降的趨勢。
③“文化大革命”十年階段。在“文化大革命”中,嚴重破壞民主與法制、廢棄憲法、踐踏公民權利的情況遍及全國。
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不斷提高,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⑤當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也開始了新的更大發展。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在21世紀的新發展有哪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答: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
(1)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3)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
(4)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這些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對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在21世紀的新發展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4.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基本上是空白。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進步、文化事業繁榮、國際貿易發展以及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內在需要,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國認真研究、比較各發達國家和某些發展中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國內立法和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成熟技術和先進經驗,并大膽引進,在此基礎上制定和不斷完善了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及其配套法規和實施細則,使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在較短的時間內跨人世界先進行列。請結合法的繼承性的原理論證社會主義法對其他國家的法的移植問題。
答:(1)社會主義法的繼承性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法律作為社會意識或者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其產生和發展決定于社會存在或者經濟基礎,但同時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正是由于法律的這種相對獨立性,使得社會主義法在取代舊法時,可以批判吸收舊法中適合新的社會主義社會需要的某些因素。所以,社會主義法同樣也具有繼承性,它應當也有必要繼承以往的一切優秀法律文化成果。
馬克思主義法學原理中所謂摧毀舊法體系是指從本質上、整體上對舊法加以根本否定,但并不是說對舊法必須全盤拋棄,一筆勾銷,而是把舊法當做一種文化遺產來看待,對舊法進行辯證的“揚棄”,即在否定其本質,摧毀其體系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吸收舊法中某些合理的、有用的因素,或者說批判吸收舊法中積累的有關法律調整的經驗、知識和思想資料,使其為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服務。
(2)社會主義法對其他國家的法的移植
法的繼承性原理表明,社會主義法是可以移植其他國家的法律的。這種移植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選擇地、批判地移植,選擇其他國家法中適合于實現社會主義法發展需要的成分,要考慮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法律文化成果,要注意與本國實際狀況的結合。
對資本主義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移植具有特殊意義。應當移植的資本主義法的合理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調整由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社會關系的一系列法律,可以移植到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來,以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方面的法律有環保法、專利法、交通法規、能源法等。
②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律。在市場經濟關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法律規范。
③調整國家權力的組織和行使、完善民主政治的法律規范。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盡管在本質上是維護剝削制度的民主,有其虛偽性、狹隘性的一面,但經幾百年經驗的積累,其形式方面的法律規定已相當完備,這也是社會主義法應當吸取和借鑒的方面。
④維護社會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規范。
⑤借鑒資本主義國家長期法律實踐中所積累起來的立法技術、法律解釋技術、司法技術、法學研究的學術成果等法律文化因素,也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有積極意義。
- 李彬《傳播學引論》(增補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闞建全《食品化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2版)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大綱及指南》(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丁玉美《數字信號處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劉燕《園林花卉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2版)
- 黃達《金融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804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管理學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 南開大學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專業碩士]歷年真題及詳解
- 2015年法律碩士聯考模擬試卷(7套仿真3套提高)
- 張國慶《公共行政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3版)
- 賈春增《外國社會學史》(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贈5套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
- 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