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橋藝術史:17世紀藝術
- (英)瑪德琳·梅因斯通 羅蘭德·梅因斯通
- 501字
- 2019-01-04 09:40:50
1 導言
17世紀是藝術活動蓬勃向上的時期,這是個偉人輩出的時代,產生了像伯爾尼尼和魯本斯、克勞德和普桑、倫勃朗和委拉斯開茲這樣一些巨匠,以及在今天知名度雖較小,但實際上是處于相同級次上的其他許多大師。這也是個充滿信心和樂觀精神的時代,至少在成果最豐碩的幾個中心是這樣。藝術贊助人和藝術家有廣闊的行動和思考天地。今天我們因直接迎合觀眾的感情而不時會有的那種畏懼,在當時卻幾乎不存在。
我們給這時期的藝術一個正式的名稱叫“巴羅克”。巴羅克藝術并不是鐵板一塊,每一個巨匠都有他自己的風格,個人風格上的差異又反映在國與國之間更大的差別上——比如說,反映在17世紀初羅馬的藝術和后來法國或荷蘭的藝術之間。但法國和荷蘭及其他地區的藝術家始終與羅馬保持聯系,他們都對文藝復興時期和古羅馬藝術有濃厚興趣,而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文藝復興藝術起源于佛羅倫薩,巴羅克藝術則起源于羅馬,它是在為天主教會和富裕的宗教貴族效勞時產生的。在弄清楚如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后,我們就可以把其中一些作品和前一個時期的作品做比較,這將使我們初步認識巴羅克藝術的某些典型特征。再往后一點,我們還要看看在17世紀發展起來的某些風格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