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歷史之源(中文版)
- (英國)約翰·H.阿諾德
- 755字
- 2019-01-04 07:27:58
前言和致謝
一般說來,人們就“歷史”學科也許可以撰寫三種著作。一種是關(guān)于實踐的入門指南。另一種是關(guān)于知識理論的哲學考察。第三種是支持某種獨特研究方法的辯論文。本書是一本歷史導論,盡管上述特征都有一些,卻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中任何一種。但總體而言,本書有意愿成為一本飽含熱情的著作。書中所寫,代表了我在歷史是什么、如何研究歷史、歷史為了什么等方面的看法。不過我總是試圖說明,存在著可以遵循的其他研究方法和有待發(fā)現(xiàn)的其他觀點;我希望能吸引讀者去做進一步的探索。
本書被松散地安排成三個部分。前三章旨在提出特定的問題,引起讀者的興趣,并(用簡略的術(shù)語)描述在過去歷史是什么。第四、第五章試圖展現(xiàn)人們怎樣著手“干”歷史,首先是處理資料,然后是要考慮該如何解釋這些資料。最后兩章提出了某些想法,包括歷史與真相的現(xiàn)狀和意義,以及歷史何以重要。
本書各章在定稿前有過許多讀者,許多幫助我弄清不同主題的人讓我受益良多。我尤其要感謝研究前往新世界的東盎格魯移民的專家芭芭拉·麥卡倫,是她首先促使我去追尋喬治·伯德特的足跡。沒有她的極度慷慨,第四章是不會寫出來的。在該領(lǐng)域或任何其他領(lǐng)域存在的任何謬誤,都完全由我本人負責。無須承擔責任但值得感激的人還包括:愛德華·阿克頓、凱瑟琳·本森、彼得·比勒、斯蒂芬·丘奇、謝利·考克斯、西蒙·克拉布特里、理查德·克羅克特、杰夫·丘比特、西蒙·迪奇菲爾德、維多利亞·豪厄爾、克里斯·漢弗萊、馬克·奈茨、彼得·馬丁、西蒙·米德爾頓、喬治·米勒、卡羅爾·羅克利夫、安迪·伍德,以及牛津大學出版社的諸多不知名的讀者。我必須感謝約克大學歷史系和中世紀研究中心、東盎格魯大學歷史學院和英美研究學院的教師和學生,感謝他們教給我歷史知識。最后,讓我受益最久的是我的父親,他總是樂于和我談論歷史,并告訴我為什么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