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把判斷和分析發揮得恰到好處——把握分寸心理學(4)
- 人際交往心理學
- 鄭秀編著
- 4912字
- 2016-11-16 09:32:39
一個年輕的物資銷售員經常與客戶在酒桌上打交道,長此以往,他覺得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喝太多的酒了。可應酬中又是免不了要喝酒的,怎么辦呢?后來他想到一個妙計。每當客戶勸他多喝點的時候,他便詼諧地說:“諸位仁兄還不知道吧,我家里那位可是一個母老虎,我這么酒氣熏天地回去,萬一她河東獅吼起來,我還不得跪搓衣板啊!”
他這么一說,客戶覺得他既誠懇又可愛,自然就不再多勸了。
所以,如果難以開口的話,不妨采取這里所講的方法,找一個人“替”你說“不”,這樣所有的責任都可以推得一干二凈,別人也不會對你有所抱怨。
巧妙繞圈子,輕松說拒絕
實用精要
斷然拒絕別人可以顯得一個人不拖泥帶水,但對遭到拒絕的人來說,卻是很不夠意氣的。聰明人這時會繞個圈子,不直接說出拒絕的話,而讓對方明白意思。
1799年,年輕的拿破侖·波拿巴將軍在意大利戰場取得全勝凱旋。從此,他在巴黎社交界身價倍增。也成為眾多貴婦追逐青睞的對象。
然而,拿破侖對此卻并不熱衷。可是,總有一些人硬是緊追不放,糾纏不休。當時的才女、文學家斯達爾夫人,幾個月一直在給拿破侖寫信,想結識這位風云人物。
在一次舞會上,斯達爾夫人頭上纏著寬大的包頭布,手上拿著桂枝,穿過人群,迎著拿破侖走來。拿破侖躲避不及。于是,斯達爾夫人把一束桂技送給拿破侖,拿破侖說道:“應該把桂枝留給繆斯。”
然而,斯達爾夫人認為這只是一句俏皮語,并不感到尷尬。她繼續有話沒話地與拿破侖糾纏,拿破侖出于禮貌也不好生硬地中斷談話。
“將軍,您最喜歡的女人是誰呢?”
“是我的妻子。”
“這太簡單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誰呢?”
“是最會料理家務的女人。”
“這我想到了,那么,您認為誰是女中豪杰呢?”
“是孩子生得最多的女人,夫人。”
他們這樣一問一答,拿破侖也達到了拒絕的目的。斯達爾夫人也知道了拿破侖并不喜歡自己,于是作罷。
小王畢業以后分到一個小地方打雜,開始很失意,成天和一幫哥們喝酒、打牌。后來逐漸醒悟過來,開始報名參加等級考試。
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埋頭苦讀,突然一個電話打過來叫他去某哥們家集合,一問才知道他們“三缺一”。小王不好意思講大道理來拒絕他們的要求,也不想再像以前沒日沒夜地玩了,便回答說:“哎呀,哥們兒,我的酸手藝你們還不清楚啊,你們成心讓我‘進貢’嘛,我這個月的工資都快見底了,這樣吧,一個小時,就打一個小時,你們答應我就去,不答應就算了。”一陣哄笑后,對方也不好再硬來,后來他們都知道小王已經另有他事,也就不再打擾了。
繞著圈子拒絕別人,是討人喜歡的一種說話方式。但繞圈子必須做到不討人厭,也就是說必須巧妙,三言兩語能夠把拒絕的意見表達出來。如果繞了半天,對方還是一頭霧水,那就弄巧成拙了。
禮貌說拒絕,親密總無間
實用精要
在面對親密之人的無理請求時,拒絕要講求策略,同時要不失禮節,這樣才能維護彼此之間的感情。
與人相處,人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面對愛人、親人、好友等親密之人的請求。許多時候,我們并不愿意答應這些請求,卻又不好意思說“不”,就會使自己陷入十分為難的境地。如果違心地答應下來,是為自己添煩惱;如果假裝答應卻不做,又失信于人。
一般來說,盡可能地幫助自己的親密之人,這是人之常情。但是,面對親密之人的不當要求,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特別是當他們的要求有違國家法律法規、有違社會公共道德或有違家庭倫理時,我們更應堅守自己的原則立場,毫不留情地予以拒絕,還應幫助對方改變那些錯誤思想和行為。
拒絕親密之人的不當要求是一門學問,是一項應變的藝術。要想在拒絕時既消除了自己的尷尬,又不讓對方無臺階可下,這就需要掌握一些巧妙的拒絕方法。
巧用反彈
別人以什么樣的理由向你提出要求,你就用什么樣的理由拒絕,這就是巧用反彈的方法。
敷衍拒絕
敷衍式的拒絕是最常用的一種拒絕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絕的情況下,含糊回絕請托人。拒絕親密之人的不當要求也可采用這一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時,也需對方有比較強的領悟能力,否則難以見效。具體采用這種方法時,我們可以運用推托其辭、答非所問、含糊拒絕等具體方式。
巧妙轉移
面對別人的要求,你不好正面拒絕時,可以采取迂回的戰術,轉移話題也好,另有理由也好,主要是善于利用語氣的轉折——絕不會答應,但也不致撕破臉。比如,先向對方表示同情,或給予贊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絕。由于先前對方在心理上已因為你的同情而對你產生好感,所以對于你的拒絕也能以“可以諒解”的態度接受。
總之,面對親密之人提出的不當要求時,切忌直接拒絕。盡量使用間接拒絕的方法。從對方的立場出發,闡明自己的觀點,就會使對方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此外,拒絕別人時,也要有禮貌。任何人都不愿被拒絕,因為被別人拒絕,會使人感到失望和痛苦。當對方向自己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你可能感到氣憤,甚至根本無法忍受,但你也要沉住氣,千萬不可大發雷霆、出言不遜、惡語傷人。在拒絕對方時,更要表現出你的歉意,多給對方以安慰,多說幾個“對不起”、“請原諒”、“不好意思”、“您別生氣”之類的話。由于你十分有禮貌,即使對方想無理取鬧,也說不出什么,這樣別人也會覺得你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人而愿意與你親近。
第3章 化解他人敵意的示好心理學
即便內心不滿,也要積極去擁抱你的對手
實用精要
放下自私和虛榮,主動接受對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要你誠心接交,對方也會坦誠相待,你就會從對手身上學到長處,從而更有利于自己的發展。
競爭對手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但我們應該如何去對待我們的對手呢?許多人都視對手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
志和文成為對手,是因為穎。也許是命運注定,畢業后,他倆被分配在同一部門工作。他倆的爭斗讓穎生厭,結果誰也沒有得到穎的愛情,得到的,只是彼此的怨恨。這怨恨使他倆留一個心眼去盯對方,一旦發現對方有什么紕漏,就毫不留情地捅出去。他倆的目標很明確。
志無可挑剔地當上科長的時候,文也同樣當上了股長。
他倆就這么相互盯著,相互攀升。
當志當上了處長時,文也當上了科長。
志當處長,有許多人送錢送禮物給他,他不敢要,他覺得文的一雙眼睛盯著他。有一回,他實在忍不住,心動了,收了人家送來的3000元。夜里,他做了個夢,夢見文高興得哈哈大笑,說:“這回你完了,3000元已經夠處罰條件了,你完了。”他嚇出一身冷汗,第二天就把錢送到紀檢部門去了。
文的機會也同樣多。
……
就這樣,他們以無可爭議的清廉和才干,上了更高的職位,且得到了人們的尊敬。
眼下,他倆都到了要退休的年齡。
一天,兩人相見,互望著對方,禁不住緊緊擁抱,且激動得熱淚盈眶。是的,沒有這樣的對手,誰敢說途中會怎樣?!
一生平安,得益于對手的“呵護”。
他們都深深地感激對方。
如果你能當眾擁抱你的敵人,就說明你的心懷已經能容天下所不能容。在你與他人相處時,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無礙,進退自如,這正是成就大事業的本錢。
事實上,要當眾擁抱你的敵人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只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礙,你可以這么做:
在肢體上擁抱你的敵人,例如,擁抱、握手……尤其是握手,這是較普遍的社交動作,你伸出手來,對方好意思縮手嗎?
在言語上擁抱你的敵人,例如,公開稱贊對方、關心對方,表示你的誠懇,但切忌過火,否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一個能容忍對手發展的人,不但是一個胸襟寬廣的人,還是一個具有遠見的人。讓競爭對手時刻在背后激勵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不能有片刻懈怠,努力向前發展,實現雙贏目的,實在是再好不過。
巧用“背后鞠躬”策略,消除對方的敵意
實用精要
在人際心理學中,有一種被稱作“背后鞠躬”的勸說術,讓第三者無意地向對方道出你的善意或友好的想法,往往能夠讓彼此不睦的人際關系來個大轉折。
有一次,有人在林肯總統面前搬弄是非說,外交部長埃德溫·斯坦頓曾罵林肯是個該死的傻瓜。誰知,林肯聽了以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像閑話家常一般地說:“如果斯坦頓說我是個該死的傻瓜,那么我很可能真的是,因為他辦事一向都很認真,他說的十有八九都是正確的。”林肯的這番話很快傳到了斯坦頓的耳朵里,斯坦頓聽到他人轉述過來的這番話的時候,感動極了。他在第一時間內跑到林肯面前,向林肯表示了自己崇高的敬意。
林肯正是利用了“背后鞠躬”的方法使斯坦頓改變了態度。為什么“背后鞠躬”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呢?
心理學家認為,與當面表達善意相比,“背后鞠躬”往往能產生更加顯著的效果,主要原因有3方面:
第一,人際交往遵循“相悅定律”,即誰喜歡你,你往往就會對誰報以同樣的好感。因此,當你向對方“鞠躬”的時候,往往能夠換回對方的“鞠躬”。
第二,采用“背后”的方式,能夠繞過對方的心理防備區。如果你親口向對方表達善意,即使你完全是出于真心的,也很有可能被對方冠以“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之名,進而對你所表達的善意產生排斥,甚至加重心理防備,使得你的善意完全失去效用。相反,如果信息是從第三者口中獲得的,對方就不會懷疑其可信程度,因為對方會想:“什么好處也撈不著,他沒有必要對我說謊。”因此,借由第三者向對方傳遞善意,能夠使你的誠意顯得更加真切、可信。
第三,防止對方的負面自我概念產生消極作用。在人際交往中,對方對你的敵意很有可能是出自于對你的羨慕或者嫉妒。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對自己的自我概念持負面態度,即認為自我形象不好、不值得他人喜愛。如果對方有這樣一種心理,那么當你隨意地向對方說“你很好,我喜歡你”時,對方很有可能認為你在消遣他,進而使關系更加惡劣。如果坦誠地表達出自己對對方的敬仰,會收到積極的效果。
此外,心理學家還指出,當人具有正面或中性的自我概念時,會對他人的善意報以同樣的善意。然而,當人具有負面自我概念時,“相悅定律”的效果會大大降低。
在生活中,如果對方的敵意不是源于彼此間的利害得失,那么,“背后鞠躬”策略通常能有效化解對方的敵意。總之,如果對方是因為討厭你才敵對你,又或者是因為嫉妒你才敵視你,那么,借第三者的口傳遞“喜愛、友善”的信息,告訴對方你“欽佩他、羨慕他、尊敬他”,往往能夠給彼此的關系帶來轉機,有效地化解對方的敵意,其效果定能讓你大吃一驚。
站在對方立場說話,消除對方的戒心
實用精要
當我們和別人商談事情時,我們不應該先自我確定標準和結論,應該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仔細想想,詢問對方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他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講一番大道理來逼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這樣就會消除對方的敵意,更容易讓對方聽你的話。
很多時候,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你會發現,你跟他有了共同語言,他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惡,都變得可以理解甚至顯得可愛。在各種交往中,你都可以從容應對,要么伸出理解的援手,要么防范對方的惡招。許多人不懂得如何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和說話,這是導致很多事情做不成功的一大原因。
你若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說話,能給他人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技巧常常使你的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要做到這一點,“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方能從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成功的人際交往語言,有賴于發現對方的真實需要,并且在實現自我目標的同時給對方指出一條可行的路。
某精密機械工廠生產一種新產品,將其部分部件委托另外一家小型工廠制造,當該小型工廠將零件的半成品呈送總廠時,不料全不合該廠要求。由于新產品上市迫在眉睫,總廠產品負責人讓小廠盡快重新制造,但小廠負責人認為他是完全按總廠的規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雙方僵持了許久。這時總廠廠長在問明原委后,便對小廠負責人說:“我想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設計不周所致,而且還令你吃了虧,實在抱歉。今天幸好有你們幫忙,才讓我們發現了產品的缺點。只是事到如今,產品總是要上市的,你們不妨將它制造得更完美一點,這樣對你我雙方都是有好處的。”那位小廠負責人聽完,欣然應允了。
站在對方立場上說話確實不容易,卻不是不可能。許多口才不錯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因為若不如此做,談話成功的希望就可能是很小的。真正會說話的人,善于從他人的角度來設想,并且樂此不疲。然而,他們也并非一開始就能做得很好,而是從一次次的說服過程中吸收經驗、汲取教訓,不斷培養這種習慣,最后才達到這種境界的。因此,只要你愿意,這并不是件太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