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某段時間內,最偉大的成就不過是一個夢想。”
“每棵橡樹都是由種子長成的,小鳥也是從蛋里孵出來的,覺醒的天使也是從人類靈魂最高處產生的。而夢想,就是成就現實的基礎。”
世界上所有的夢想者們,清醒起來吧,確定自己想要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產生這種強烈的欲望吧!你就像那冉冉升起的太陽,全世界的經濟蕭條可能正為你提供了大量機遇。它教人們學會了忍耐、幽默以及開放思想。
世界上有無數機會,而過去的夢想家卻不得而知。產生“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做什么樣的事”的強烈欲望,是夢想家起飛的基礎。夢想不會來源于冷漠麻木、游手好閑和不思進取。
人們不再嘲笑夢想者,也不再說他們不切實際。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去一趟田納西州,親自去見證一個有夢想的美國總統如何利用生產力,如何利用美國水利發電。在幾十年前,這樣一個夢想簡直就是愚蠢的行為。
你可能會比較失望,在經銷蕭條時期你也嘗過失敗的滋味,你已感受到那顆偉大的心慢慢粉碎,最后血流不止。現在請鼓足勇氣,這些經驗已經被冶煉成你所擁有的精神氣質——它們才是無價之寶。
請記住,那些在生活上取得成功的人最初并不順利,也是經歷了無數次艱苦卓絕的奮斗才走到今天。那些成功人士的生活轉折點通常發生在某個危急時刻,在危機中,他們發現了“另一個自我”。
約翰·班揚由于宗教上的不同觀點而被關進監獄,在獄中遭受了嚴刑拷打之后,寫出了英國文學史上的佳作《天路歷程》。歐·亨利曾經遭遇過巨大的不幸,被關進了俄亥俄州的哥倫布監獄,在那之后,他發現了沉浸于腦海中多年的智慧。出于被迫,他在不幸中發現了自己的“另一個自我”,在豐富的想象力幫助下,他終于發現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而不是眼下這個可憐的罪犯和流浪者。人類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不熟悉的形態和方式往往是發掘“無窮智慧”的渠道,在這個發掘的過程中,人們常常要經受一些磨難才能發現大腦中蘊藏的潛力,才能通過想象去創造有用的新思想。
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經是一個兼職電報員,在最終發現大腦中沉睡已久的才華之前,他也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
查爾斯·狄更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往黑色鞋油罐上貼標簽。初戀失敗的經歷刺傷了他的靈魂,使其脫胎換骨,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這次失敗的戀愛成就了他的巨著《大衛·科波菲爾》,之后又給喜愛他的讀者帶來了一系列其他作品,豐富并完善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失戀的經歷通常會導致男人酗酒買醉,讓女人從此消沉;而這些都是因為人們并不了解將熾熱的情感轉變成新奇夢想的轉化藝術。
海倫·凱勒剛出生后不久就成了一個殘疾人,又聾、又瞎、有啞。盡管如此不幸,但她卻將自己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了偉大歷史的鴻篇偉著中。她的一生告訴我們,能讓人崩潰的,只有接受失敗現實的心態,除此之外,什么也無法將人類擊跨。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是個目不識丁的鄉下人,他飽受貧窮之苦,長大后還成了個酒鬼。但是,因為有他的存在,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因為他用華麗的詩句給思想穿上了外衣,由此鋤掉了生活中的荊棘,種上了芬芳的玫瑰。
布克爾·T·華盛頓出身卑微,由于種族和膚色的緣故飽受歧視。由于他的堅韌豁達,由于他的開朗不羈,由于他還是一個夢想家,于是,他成了整個民族仰視的人物。
貝多芬有著聽力上的障礙,彌爾頓有著視力上的殘疾,但是他們的名字卻與世長存,因為他們有夢想,并且將自己的夢想變成了有條理的思想。
在開始下一章內容前,請先點燃你心中希望、信仰、勇氣、忍耐的火種。如果你已擁有這樣的思想狀態,充分了解了如何運用上述原則,那么,當你為想要的東西做好準備時,一切都會讓你順心如意!愛默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有助于你、適用于你的每一句格言、每一本好書、每一個諺語都經過公開或曲折的過程才能被你接受。雖然并非幻想,但在你靈魂深處埋藏著的那個朋友,也一定會擁你入懷。”
希望得到一件東西與準備好接受一件東西有著本質的區別。除非相信自己一定能擁有,否則沒有人會做好接受準備。這種心態就是信念,不僅僅是希望和渴望。只有胸懷寬廣才能讓人產生信念,自我封閉永遠不會激發人們的信心、勇氣和信念。
請記住,制定遠大的人生目標和追求生活富足,并不比接受貧窮和不幸更困難。一位偉大的詩人曾經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了不朽的真理:
我向生活祈求一個銅板,它卻給得極不情愿,無論我在黑夜如何乞求,只能對著微薄的收入無言。生活如同一個雇主,給你所有你想要的,然而,一旦拿到酬勞,你就必須要將重任抗在肩。
我的追求不高,卻驚詫地明了,原來我所有的要求,生活都將慷慨地給予回報。
欲望戰勝一切
作為本章最后一部分內容,我想在此介紹一個我所認識的人中最不尋常的一位。24年前我初次見到他時,他才剛出生幾分鐘。他天生就沒有耳朵,我們馬上詢問了醫生,醫生也坦言,這個孩子或許將終生聾啞。
我對醫生的觀點產生了質疑,也絕對有反駁的權利,因為我就是那個孩子的父親。我作出了一個決定,得出了一個看法,卻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埋在了自己心里。我認為兒子一定能聽見,也一定會像常人一樣說話。雖然我們注定要有一個天生沒有耳朵的兒子,但不能就這樣默默接受這個痛苦的現實。
在心中,我知道兒子終能聽見,終會說話。怎樣才能實現這個愿望呢?我肯定能找到方法,我知道自己肯定能找出辦法。我始終想著愛默生的不朽名言:“事情的發展過程會告訴我們真理,我們只需要遵循它,它會給每個人指引,只要能悉心聆聽,我們一定能得到真諦。”真諦是什么?是欲望!除此之外,我強烈渴望不讓兒子做個聾啞人。我從未對這個欲望三心二意過,哪怕一秒鐘也沒有過。很多年前,我曾經寫過這樣的句子:“我們唯一的局限,是自己在頭腦中設定的界限。”我平生第一次懷疑這句話是否正確。我面前的床上躺著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天生沒有耳朵。即使他能聽見,也能說話,但他那天生與眾不同的外貌卻終生無法改變。不用說,這就是一個孩子心中不曾設想的局限。我該怎么辦呢?我要盡力在兒子沒有耳朵的現實狀況下,想方設法將尋求改變現狀的途徑和方法的強烈欲望灌輸到他的大腦中。
孩子一到懂事的年齡,我就拼命向他灌輸聽的強烈欲望,希望上天用特有的方式把這種欲望變成實實在在的現實。所有這些想法都在腦海里留存著,我從未對任何人講過。每天我都在心里重溫自己許下的諾言,一定不讓兒子做個聾啞人。
待他長大一些,能開始注意到周圍發生的事情時,我們發現他有著微弱的聽力。等他到了其他同齡孩子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他還沒有想說話的跡象,但我們卻從他的行為表現看出,他能輕微地聽到一些聲音。這正是我所期望知道的事情。我相信,如果他能聽到哪怕一點點聲音,那就表明他有可能培養出更好的聽力來。隨之發生的一件事給了我極大的希望,這完全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我們買了一部留聲機,兒子第一次聽見音樂時就無比欣喜,立即將其據為己有。不久,他就表現出對某張唱片的青睞,其中一張是“蒂珀雷里,長途漫漫”。有一段時間,他會反復播放這張唱片,在留聲機前駐足兩個小時,用他的小牙齒緊緊咬住機器邊緣。直到多年之后,我們才明白他那自發形成的習慣是什么意思,因為當時我們從未聽說過“骨骼傳導聲音”的理論。
在他占有留聲機后不久,我發現,當我將嘴唇接觸到他耳朵后面的乳突骨或大腦下方基部說話時,他能清楚地聽到我的聲音。這些發現促使我立即開始借助必要媒介,將我那強烈希望兒子學會聽說的欲望注入他的大腦。那時,他正努力想說出某些詞語。雖然前景遠未達到令人樂觀的程度,但是由信念支持的欲望告訴我——他可以說出任何話來。
確切知道孩子能聽清聲音之后,我立即開始把聽和說的欲望灌輸給他。很快,我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在臨睡覺前躺在床上聽故事。于是,我開始著手精心編造一些故事,希望能培養他的自立能力、想象力,以及“能聽”的欲望、“能做一個正常人”的思想。
每次在講某個故事時,我都會特意加進去一些新鮮的、戲劇性的色彩。我精心設計了這個故事,以便在他心中種下一個思想種子——不幸并非負債,而是無價的財富。雖然我檢驗過的一切哲理都清楚地表明——“每一種逆境都隱藏著相同的優勢”,但我也必須承認,自己當時根本不知道如何將這種逆境轉化為一筆財富。不過,我仍然在給兒子睡覺前講故事的時候,巧妙地灌輸這種哲理,希望終有一天能找出辦法,讓其天生的障礙也能發揮一定作用。
理智清晰地告訴我,耳朵和天生的聽覺器官是無法得到充分彌補的。但是,在信念支持下的欲望讓我排除萬難,鼓足勇氣繼續前行。
現在回顧分析這些經驗時,我能看出兒子對我的信心,和那些令人驚嘆的故事結局有很大的關系。我從不質疑告訴他的一切事情。我讓他深信,自己比年長的哥哥更有明顯優勢,這個優勢將會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學校里的老師會發現他沒有耳朵,從而特別關心照顧他,態度上也會更加和藹。的確,學校里的老師們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他的媽媽去學校拜訪老師且與其探討如何特別關照這個孩子時,親眼目睹了這樣的現狀。我還給他灌輸了另一種觀念,等他長大能夠去賣報紙的時候(他的哥哥現在已經是報業商人了),就會擁有另外一個超過哥哥的優勢。因為,人們如果看到這樣一個雖然沒有耳朵,卻依然聰明勤奮的年輕人在努力工作時,會付給他更多的錢。
逐漸地,我們注意到,兒子的聽力水平在一步步提高。此外,他一點兒也沒有因為自身缺陷而顯露出難為情的跡象。大概在他七歲時,第一次證明了我們的教育方法開始生效。幾個月來,他一直央求媽媽允許他去賣報紙,但他媽媽卻沒有同意。她擔心這個天生有缺陷的孩子一個人出門不安全。
最終,兒子自作主張溜了出去。一天下午,他和保姆單獨留在家里時,從廚房的窗戶爬了出去,跳到地上后就一個人跑了出去。他向附近的鞋店借了6分錢,開始投資做報紙生意,賣出去后又進新的,然后再賣出去,再投資,如此反復多次,直到天黑。最后清算了帳目,在還完從債主那里借來的6分錢后,他還凈賺4毛2分錢。那天晚上我們回家時,發現他已在臥室里睡著了,手里緊緊攥著掙來的那些錢。
媽媽掰開他的小手,拿出那些零錢,哭了起來。人生百味就這樣悄然涌上心頭,她為兒子第一次勝利而哭泣。我的反應則正與她相反。我開心地笑了,因為我知道,我在兒子心中種下的自信種子已經開始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