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打官司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孫靜
- 18008字
- 2019-01-04 04:01:39
第四節 離婚財產分割官司
離婚時按揭房產如何分配
【案情介紹】
潘某與張某為夫妻關系。結婚前,張某在近郊一處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按揭買了一套三居室的商品房。房產證上登記的房產所有者的名字是張某,準備結婚的時候用作新房。潘某和張某兩人拿到房產證的時候還未登記結婚。等拿到結婚證時已比拿到房產證時晚了一個月?;楹髢扇藨摴餐Ц哆@套房子的按揭貸款共計10萬元,而這部分錢都是從張某的工資里扣除的?;楹笠荒辏瑑扇诵愿癫缓?,吵架頻繁,矛盾重重,于是,潘某想與張某離婚。但是,就此房屋的所有權歸屬產生了分歧。不得已,便起訴到法院,讓法院來進行財產分割。法院審理認為,因為用來償還按揭貸款的工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房子也屬于共同財產,雙方都享有平等的處理權。
【案件分析】
本案涉及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關于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在法院判決離婚案件時的財產分配中一直是一個難點。我國法律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等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對共同的財產,雙方均有處理權。此外,關于夫妻的共同財產,夫妻還可約定婚姻期間所得財產及婚前所得財產的歸屬。
本案中,潘某與張某沒有關于財產的約定,因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工資為夫妻共同財產。雖然張某是該房產證上房屋的所有者,而該房子也購買于結婚之前,但是,這套房子的大部分按揭貸款是由婚后張某的工資償還,所以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
【操作指南】
房產證下的名字只是判定房屋歸屬的依據之一,而并非唯一標準。所以,即將結婚的人,不必對房產證的署名過于在意。尤其是按揭房,還要考慮還款資金的性質。不要單純地以為,自己婚前買的房,署名是自己,用自己的工資還貸款,房子的所有權就只屬于自己了?;橐鲫P系的存在,同時也是配偶權利的存在,因此,很多事都是雙方分享的,只是沒有時刻提醒罷了。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一方的婚前財產,婚后未作特別約定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離婚后仍歸一方所有。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合資公司,配偶可否要求股份
【案例介紹】
黎某與王某于2003年登記結婚?;楹?,王某與好朋友一起,共同投資創辦了某有限責任公司。王某擔任公司經理,享有該公司20%的股份。自從公司創辦以來,王某經常出去應酬,或者出差談生意,出入各種娛樂場所已經是家常便飯,所以,漸漸地對家庭也就疏于照顧。而此時,在某醫院做護士長的黎某,對丈夫的行為越來越不滿,終于在2004年底,與王某提出離婚,同時要求獲得王某所在公司個人股份的一半。王某認為公司是他和朋友一手創辦的,其妻黎某從未插手過公司事務。因此,其在有限責任公司所享有的股份為其個人財產,不同意妻子黎某的請求。黎某因此起訴到法院。
【案件分析】
本案中,由于該有限責任公司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丈夫王某與好友一起投資創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生產和經營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所以該股份為夫妻共同財產,而非丈夫所稱的為其個人財產。在離婚案件時,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額,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有明確規定。將此規定與本案結合分析,王某之妻要獲得該股份的一半必須經過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的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否則只能將股份轉讓出資后就所得財產進行分割。
【操作指南】
除非在婚前訂立了財產協議,明確寫明,個人工資和股票收益為個人財產。否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上述物品都屬于共同財產。雙方對其具有同等的處置權。當需要被分割的財產涉及公有利益時,要在不侵害第三方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進行處置。而且,在要求獲得自身金額的同時,也要依據現實形勢,給予對方一定的時限。合法合情合理的要求,才容易獲得最大的滿足。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額,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的,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二)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后,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配偶生前債務,另一方是否需要代償
【案情介紹】
在外務工的黃某認識了老鄉祝某,戀愛了一段時間后便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但二人的婚后生活相當拮據,同為在外務工人員,二人所掙的微薄薪金除供自己吃喝外,還要寄回家供養父母。結婚后一年,二人還是隨工地遷移,住工地的簡易帳篷。后妻子祝某懷孕,為讓妻子和孩子過上安定一點的生活,丈夫黃某經常對外借錢?;楹蟮谒哪?,丈夫黃某所借的錢還沒有還清,卻在一次外出中,遭遇車禍,救治無效后死亡。債權人前來要賬,祝某沒有錢,不知所措。結果,債權人為保障自己的權益,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祝某替亡夫黃某償還債務。法院審理后認為,雖然祝某的經濟狀況值得人同情,但依據相關法律,配偶之間對共同債務具有連帶償還責任。鑒于祝某懷有身孕,不便勞動清償,原告應放寬償還期限,或者分期、分批償還。
【案件分析】
我國司法解釋中對夫妻雙方的債務認定問題是這樣解釋的: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通常以時間點界定,發生在婚前的債務通常屬于個人債務,但有證據表明該債務用于婚后二人共同生活的除外;對于婚后一方所欠債務,通常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在本案中,丈夫黃某婚后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狀態而欠債,理應認定為夫妻二人共同債務。對于共同債務,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應當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因此,丈夫黃某雖然不幸死于交通意外,但對于其生前所欠的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債務,妻子祝某應該繼續承擔償還責任。
【操作指南】
當債務人清償債務期間,遇到不可抗力或不能預知的事件,可能會影響還款時,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做出詳細的說明。雙方協商,找到都可以接受的還款方式。一旦出現類似上述案件里祝某的特殊情況時,債權人應當給予尊重和理解。
【法條跟進】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私自取用夫妻共有存款的法律后果
【案情介紹】
杜某與丈夫于2002年3登記結婚,婚后二人感情并不好,嚴重的時候還相互大打出手。剛結婚的時候,杜某的丈夫還會每月按時將所領到的工資交給鄭某保管。但隨著二人爭吵次數的增加,感情狀態滑坡,杜某的丈夫再也不給杜某錢。同時,杜某經常在鄰居嘴里聽到自己丈夫與他的女同事之間的曖昧傳言。杜某覺得丈夫越來越靠不住了,遂在2008年6月16日,拿著戶口簿、結婚證、身份證到某銀行,將丈夫存下的有10萬元存款的存折辦理了掛失手續。一星期后,杜某又到該行辦理了領走該存款的手續。之后,丈夫發現杜某的行為,將銀行告上了法院,要求返還存款10萬元及利息,銀行則申請將杜某追加為案件第三人。
法院審理認為,杜某私自拿走的存款在性質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所以杜某的行為并不違法。但是,財產的分割應該依法由法院進行,而不是杜某一人獨占。
【案件分析】
關于本案,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國法律上規定的,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經營和收益,獎金與工資都為夫妻二人共同財產,對于共同財產,夫妻二人有同等的處理權。在這件案件中,杜某在處理丈夫名下的存款時方式雖然不夠妥當,但并沒有違反法律規定,銀行也完全是按章辦事,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存款既是丈夫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當然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對于夫妻共同財產,二人之間有同等的處理權,因此,無論賬戶上記載的是誰的名字,都屬雙方共同所有。妻子杜某對共同財產當然可以有權處理。因此,杜某帶齊了證件,在掛失期限屆滿后,將存款取走是合法的,銀行也沒有過失之處。
【操作指南】
如果生活中出現了案件中的問題,首先要客觀地看待配偶取款的行為。問明原由,澄清誤會。如果不是誤會,所有的流言都屬實,那么,過錯方也可以從取款中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作為補償。如果,雙方確已無法一起生活了,提起離婚訴訟,也要依法進行財產分割,損害賠償的數額可以申請,但還要由法院來審定,當然不能自己想當然地任意取用。
【法條跟進】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執行〈儲蓄管理條例〉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七條規定:“如儲戶本人不能前往辦理,可委托他人代為辦理掛失手續,但被委托人要出示其身份證明?!?/p>
離婚后,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怎么分配
【案情介紹】
丈夫熊某與妻子陽某在大學相識。大學畢業后,二人繼續留在大學所在的城市工作,并登記結婚?;楹?,二人都有各自的事業。其中,丈夫經商有道,逐漸在買賣中積累了一定的財產。之后,丈夫用這筆錢以自己的名義開辦了一家獨資企業。在做獨資企業的老板后,丈夫熊某經常在外出差,常常一個月也不回家幾次,而妻子楊某任一家銀行的區域主管,事業也是蒸蒸日上。二人都認為彼此感情不在,遂決定離婚。但對該獨資企業的處理問題,熊某不愿再辛苦地經營,而妻子也想專心于自己的事業不愿管理。請問,這種情況下,要如何處理?
【案件分析】
對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所得的生產、經營和收益為夫妻共同所有,因此,該獨資企業為夫妻二人共同所有毋庸置疑。當熊某與妻子陽某決定解除婚姻關系后,該企業也就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參與離婚財產分配。但是,雙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不愿去經營這個獨資企業。依據我國《婚姻法解釋(二)》規定,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有關規定辦理。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中關于企業解散的規定,其中,包括投資人決定解散的。既然無人再愿意經營,該企業自當由其投資人決定解散,所得利潤作為共同財產予以分配。因而,本案中夫妻二人不必為該企業如何分配擔心,將其解散后,其利潤仍可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參與分配。
【操作指南】
在有經商背景的婚姻關系中,經營資產與夫妻共同財產之間的界定不能是模糊的。什么收益是共同財產,什么收益是個人財產,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在這樣的婚姻關系中,最好提前訂立財產協議,對今后的收益和離婚時可能發生的財產糾紛做初步的估計。
此外,對于個人獨資企業,在雙方有子女的情況下,可以交由子女處理。在無子女或子女尚且年幼的情況,也可以協商出資聘請高級管理人員管理。
【法條跟進】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八條 夫妻以一方名義投資設立獨資企業的,人民法院分割夫妻在該獨資企業中的共同財產時,應當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一方主張經營該企業的,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后,由取得企業一方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二)雙方均主張經營該企業的,在雙方競價基礎上,由取得企業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三)雙方均不愿意經營該企業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有關規定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第二十六條 個人獨資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解散:
(一)投資人決定解散;
(二)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決定放棄繼承;
(三)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復婚后又離婚的,如何認定夫妻共有財產
【案情介紹】
2005年1月,張某因與其妻黎某不合,感情確已破裂而起訴離婚。經過法庭的調解,雙方自愿離婚,婚后10萬元的共同存款歸黎某一人所有。離婚后,張某與黎某仍共同居住在婚姻關系期間所購買的一套房屋內,日夜相處后,二人發現對于對方,都還存在感情,離婚更像是一時沖動。于是,在離婚后的第5個月,兩人又辦理了復婚手續。但復婚后,以前的矛盾仍然存在,而且依舊是不可調和的,因而二人又開始重復以前的爭吵,完全沒了離婚期間那種對彼此的好感。就這樣,復婚兩個月后,張某又以夫妻感情再次破裂,無法共同生活為由起訴離婚。但這次,張某主張平分10萬元存款。黎某對此不同意,認為上次離婚的時候10萬元是判給自己的,這次也沒有理由與張某平分。
協調不成,訴至法院后,法院認為,復婚后的這10萬元屬于黎某的個人財產,不參與離婚財產分割。所以,不支持張某的主張。
【案件分析】
在本案例中,看張某是否能夠分得這10萬元財產的一半。主要是看這10萬元是否屬于第二次婚姻關系期間二人的共同財產,如果是第二次婚姻關系期間二人的共同財產,則在離婚時應該作為共同共有的財產予以分割,否則的話,張某無權享有對這10萬元的處理權?!吨腥A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規定,對于一方婚前所有的財產,婚后未作特別約定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在本案中,盡管張某與黎某離婚僅5個月又復合了,仍然與原配偶結為夫妻,但從法律的視角來看,這10萬元在二人第一次離婚時作為夫妻二人共同財產全部分割給了黎某,那么黎某享有這10萬元的所有權,無論他們離婚多久又復婚,該10萬元都是黎某第二次結婚前的個人財產。同時,二人第二次結婚時,也沒有約定該10萬元財產的歸屬。
【操作指南】
不管兩個人復婚多少次,又離婚多少次,每一次婚姻關系的建立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橐鲫P系建立之初的財產都需要重新界定。所以,在現實操作中,如果想避免反復分割財產帶來的糾紛和困擾,就要在新婚姻關系建立之初重新約定財產范圍。這樣不僅有利于減少財務糾紛,也利于維護夫妻感情。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一方的婚前財產,婚后未作特別約定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離婚后仍歸一方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九條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離婚后發現一方隱藏共有財產,可否再次分割
【案情介紹】
柯某與任某3年前因感情破裂起訴離婚,法院經審理認為,二人感情確已破裂,遂判決二人離婚。在處理離婚財產時,將二人婚后共同財產在適當照顧女方的利益上予以分割。但事后,任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知前夫柯某在當初與自己離婚時,提前將一部分婚后取得的夫妻共同財產轉移到其兄弟的名下。任某經過多方調查,取得證據證實確有此事后,向法院起訴,要求重新分配被丈夫柯某轉移的原夫妻共有財產。
法院經審理認為,此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七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四條第一款的規定,應對任某的訴求給予支持,對被柯某轉移的財產進行重新分割。
【案件分析】
我國在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時,其立法精神內涵即是平等自由、公平誠實,其中誠實即要開誠布公,不以任何手段欺騙對方,這些原則作為調整婚姻關系的最基本原則,應適用于婚姻的整個過程中,包括婚姻訂立前、婚姻存續中、離婚時財務及相關問題的處理。
在本案中,任某將本該屬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轉移到兄弟名下,從而使這部分財產的性質發生變化,逃避了在離婚財產分割時被作為共同財產分配的命運,侵害了柯某的合法權益,是非常不公平的。
【操作指南】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具有同等的處置權。即使在離婚財產分割的時候也是一樣。如果出于私心,藏匿了部分共同財產,就是對另一方的二次傷害。一旦被發覺和查出,無疑會使彼此關系雪上加霜。而且,法律本著公正、公平的原則,也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繼續存在。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四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離婚時的公房如何處理
【案情介紹】
2003年陸某與羅某登記結婚,婚后二人一直居住在陸某所在的工商局分配給他們的公房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二人經常因為一點小事爭吵,弄得家無寧日,鄰居勸說他們有事好商量,也沒有任何作用,終于在2006年,羅某因夫妻感情破裂為由起訴離婚。同時,二人育有一女,法院判決該女孩的撫養權歸其母親羅某所有,但羅某擔心婚后領孩子生活,沒有一個安定的居所,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影響,但其存款又不夠其買一套房子,其所在單位也不給分房,左右為難下,羅某想請求法院將陸某單位分配給他們的房子判歸給她。請問,法院是否會支持這樣的請求?
【案件分析】
公房,是指各個單位為了解決本單位職工的住房困難,從自己的經費中抽出部分錢來蓋房,然后分給職工居住的房屋。對于接受單位分配公房的職工,他們只有承租權沒有所有權,所以在本案中,羅某即使是為了照顧孩子的合理原因,法院也沒有權力強制性地將職工沒有所有權的公房分配給職工所有。但法律為了保護配偶雙方的利益,規定了在一定情形下,當夫妻雙方離婚后,二者均可承租。但對于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二者沒有共同承租權的情形下,如果沒有承租權的一方在解決住房問題上確實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調解或判決其暫時居住,但暫住期限一般不超過兩年。暫住期間,暫住方應交納與房屋租金等額的使用費。因而在本案中,羅某離婚后帶有一女,自己的單位又不分配公房,在解決住房問題上確有困難,可在法院的調解下與陸某協商,允許其在一定期限內居住,若協商不成,也可請求法院判決,但女方必須交納與租金等額的使用費給男方。
【操作指南】
離婚時,對居住的公房應如何處理,一直是處理離婚案件中很棘手的一個問題。對公房的分配、分戶或緊縮等,都是單位房管部門的行政管理職權范圍,它不涉及法院的強制判決問題。因此,法院是無權以判決的形式將公房判歸一方居住的。如果法院作出這樣的判決,一則分割了該房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合法的承租關系,二則也侵害了房產所有權人的所有權。因此,離婚訴訟中,一方是無權要求法院將對方單位分給的住房強制判歸自己居住的。
【法條跟進】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關于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有規定:離婚時,一方對另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無權承租而解決住房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調節或判決其暫時居住,暫住期限一般不超過兩年。暫住期間,暫住方應交納與房屋租金等額的房屋使用費及其他必要費用。
如何分配夫妻共同債務的清償責任
【案情介紹】
5年前,宋某和丈夫孔某在當地民政部門登記結婚?;楹髢扇艘恢迸ぷ鳎嶅X。兩年后,二人經過詳細的考察,準備開一家飯店,但啟動資金是現在的他們無法承擔的。自己的儲蓄不夠,只好多方找人借錢。此時,他們的一個朋友正好收回一筆投資金,因暫時沒找到更好的投資方向,便決定將該筆資金總計10萬元借給夫婦倆開飯店。宋某和孔某十分感謝這位朋友,立馬寫下了借條,并在借條上簽上了夫妻雙方的名字,又用宋父母的房子作了抵押擔保。宋某父母也同意宋某的做法,在抵押擔保上簽了字。但飯店辦起來后,夫妻二人感情卻日益冷淡,導致最后感情破裂,無法挽回,最終雙方都同意離婚。但離婚時,二人為辦飯店所欠下的10萬元借款尚未還清。
宋某認為自己的父母抵押了房子給兩人做生意,自己家這邊已經出了力,所以還款義務應該由孔某承擔。孔某則認為,共同債務應該共同償還,雙方爭執不下,訴至法院。
【案件分析】
在夫妻關系存在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所欠債務,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除特殊情形外均為夫妻共負的債務,更何況在本案中,夫妻二人均在借條上簽了字,而借款的收益也歸兩人共同所有,不管從哪方面來說,二人都應共同償還10萬元的借款。所以,即使是雙方離婚,兩人依然對該筆債務負共同責任。此外,宋某和孔某在借款時用宋某父母的房子辦理了抵押登記,宋某的父母也同意將房子抵押出去,為女兒借來這10萬元錢。那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關于抵押物代為償還欠款的規定,當宋某和孔某在規定的期限內均不能償還欠款時,債權人可以將宋某父母用來抵押的房子折價、拍賣、變賣,并就折價、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另,宋某父母可享有適索權。
【操作指南】
離婚行為發生后,只有夫妻關系結束了,但債務關系依然存在。抵押行為仍舊有效。所以,即使離婚了,兩人仍舊對還款負有等同的責任和義務。這一點,也是現實離婚糾紛中最為常見的一點。很多人認為離婚了,就互不相干。因此,欠債盡消。很顯然,這樣是行不通的。這樣會侵害到第三方的合法權益。
所以,在決定離婚的時候,要對未處理完畢的債務做出合理的安排?;蛘呦嗷f商一個償還比例、時間,這種類似于協同合作的還款方式才是處理財產糾紛的積極作為。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五條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
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
抵押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
如何追回配偶贈與情人的巨額款項
【案情介紹】
向某(男)與郭某(女)在2002年2月14日的情人節這天結婚。但自結婚以來,二人爭吵不斷,夫妻感情越來越差。2004年8月,向某以未婚的身份與在酒店工作的年輕服務員羅某交往。很快,向某與羅某便發展成了情人關系。在成為情人之后,向某從自己名下的賬戶里取了15萬元送給羅某,希望她買套房子,以方便二人相會。不料,此事被向某妻子郭某知道。郭某找到羅某后,要求她返還15萬元。理由是該15萬元是夫妻共同財產,丈夫向某無權單獨處分。而羅某卻認為這是向某自愿送給她的,而且她從來不知道向某已婚的事實,況且該錢送給她后,她便取得了所有權,因而拒絕返還。幾番爭執無果后,向某將羅某訴至法院,要求其償還向某贈送的15萬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15萬元的夫妻共同財產,是在郭某不知情的情況下向某任意處分的,其行為屬于無效行為。雖然羅某不知向某已婚,但也不滿足善意第三人的認定,所以,法院判決,羅某歸還15萬元給郭某。
【案件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婚后取得財產如無約定,且無證據證明該財產確屬個人所有,應當屬于夫妻共有財產。對于夫妻共有的財產,夫妻雙方享有同等的處分權。對于法律規定的夫妻雙方“同等的處理權”不能理解為任何一方都能擅自處理財產,無須對方同意,而是包括對日常生活需要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情形,和因生活需要對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的情形,前者夫妻雙方均有權自主決定,后者則需要二人平等協商,達成一致。
在本案中,15萬元屬于數額巨大的夫妻共同財產。在對該筆財產進行處理時,應按照夫妻協商一致的處理原則。任何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或不同意的前提下單獨處分都是無效的。向某隱瞞妻子,擅自將數額巨大的夫妻共同財產贈送他人,其行為嚴重損害了郭某對夫妻共同財產行使的權利,應將向某的私自贈與行為認定無效,郭某對向某無效贈與的財產有權追回。
【操作指南】
生活中,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置方式可以通過雙方的協商來約定。但是,在無聲明和約定的狀態下,任何一方都無權將財產轉贈他人。如果確有必要轉贈的,也要經過雙方的認可,轉贈行為方可生效。如果,雙方事先有約定,可以自由處置各自收益的情況除外。
【法條跟進】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八十九條在共同共有關系存在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四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知識產權收益在離婚時如何分配
【案情介紹】
賀軍與周霞在2003年年底登記結婚?;楹蟛痪?,二人發現彼此生活習慣完全相反。一個喜靜,一個愛熱鬧,所以,兩個人經常因為難以容忍對方的生活習慣而發生爭執。時間一久,矛盾愈發加深,二人都覺得已經不能再繼續一起生活了,遂決定結束雙方的夫妻關系。
2005年,賀軍與周霞協議離婚,但在賀軍稿費的分割問題上產生了爭執。原來,賀軍曾在婚前向某雜志社投稿,被采用后,該雜志社在2004年將稿酬打入賀軍賬戶。2005年,賀軍將其連載的作品出版成書,出版社與賀軍約定一次性支付賀軍人民幣10萬元。雙方對賀軍獲得的這兩筆著作權的收益爭執如下:賀軍主張前4萬元稿費在婚前取得的,應屬個人財產,后10萬元稿費還沒有實際匯入賬戶,因而不能進行分割;而周霞則認為這兩部分財產應屬于夫妻共有財產,雙方享有同等處理權。就此,多次協商未果,兩人就此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認為,對4萬元的著作權收益應屬創作者賀軍個人所有,對10萬元的著作權收益,屬賀軍所有,但在財產分割時,給予妻子周霞一定補償。
【案件分析】
本案涉及知識產權收益在離婚時如何進行分割的問題。知識產權具有人身權和財產權的雙重屬性。一方面它是創造者享有的以人身利益為內容的權利,只能由創作者自己行使,如著作權中的署名權;另一方面它是創作人基于其智力成果獲得收益的權利,該項權利可以進行合法的轉讓,如專利權中的使用權。正是因為知識產權的兩面性,使其成為離婚案件中較難處理的一個問題。
在處理知識產權時,首先應明確知識產權的屬性問題,只有具有財產屬性的知識產權即知識產權所獲收益才能進行分割,由夫妻雙方中的另一方享有。對于知識產權所獲收益分割辦法應為:對婚前已取得的知識產權,婚后獲得收益,該收益應歸創作者個人所有;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知識產權,其所獲得的收益為夫妻共同共有;對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知識產權的期待利益,根據相關規定,該期待利益歸一方所有,但在財產分割時,視具體情況對另一方給予適當照顧。
【操作指南】
因為作品的創作和出版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又是相對較長的。所以,對知識產權的收益歸屬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如果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受到另一方的支持和鼓勵,即使是婚前的個人收益,也可以酌情與其分享。至于分享的比例,可以協商確定。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一方的婚前財產,婚后未作特別約定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離婚后仍歸一方所有。
離婚時,股票該如何分配
【案情介紹】
2006年,高欣與馬建軍登記結婚。結婚前,高欣曾用父母出資的6萬元炒股。結婚之后,高欣仍舊拿父母的這部分出資買股票。但在2006年所買股票發生虧損,為填補虧空,高欣用家里的儲蓄來補倉。2007年,高欣所購買的股票行情很好,市值翻了兩番。雖然股市得意,但是婚姻生活卻越來越不平靜。高欣與馬建軍在生活中摩擦不斷。最后,馬建軍不堪忍受,遂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同時對股票予以分割。經過一審和二審的審理,均認為馬建軍與高欣感情破裂,調解無效,遂判決準予離婚。但一審認為高欣炒股時本金為父母婚前所給,屬個人財產,因此,僅就增值部分按共同共有分割。而二審則認為,貨幣是種類物,無法區分在股市中的那一部分本金是原先高欣父母所給還是后來高欣用婚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儲蓄所支付,因此,本金與增值部分均被當做共同共有予以分割。
【案件分析】
本案涉及的是夫妻離婚時對股票進行分割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一方婚前財產應屬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但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規定來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為夫妻雙方共同財產,基于此,一審法院才做出6萬元本金為高欣個人所有,增值部分為夫妻共同共有的判決。但實際上,股票有其自身的特性,其市值時刻在變化著。誰也無法斷定其虧空的部分是本金還是后面新注入的資金。
在夫妻財產分割中,也就難以判斷所產生的增值部分是來源于個人財產還是后來注入的共同財產。對于本案來說,同樣,高欣在投入6萬元本金后,該本金即時刻變化著,與后來投入的共同財產一同進入股票市場,無法斷定是否已經虧空,或在繼續升值。根據法律規定,無法斷定財產為夫妻個人所有還是共同所有的情形下,推定為夫妻共同所有。
【操作指南】
股票的本金歸屬不會因為增值的多少而發生變化。如果本金屬于個人財產,那不管虧損還是收益,都仍舊屬于個人財產。而財產分割的糾紛多發生在對于股票增值部分的分割上。這部分的收益在沒有事先約定的情況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如果提出離婚時,股票還在增值中,那么因為無法準確定出一個計算點,所以,仍舊按照共同財產分割處置。
【法條跟進】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于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一方的婚前財產,婚后未作特別約定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離婚后仍歸一方所有。
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所有權歸誰
【案情介紹】
郭明與吳月是大學同學,畢業時,兩人覺得上海房價一直在上漲,遂決定提前把房子買了。于是郭明和父母商量,父母拿出70萬元付清了全款,兩人便在婚前買好了房子。由于兩人感情一直很好,郭明便在房產證上同時寫上了兩個人的名字。三年過去了,郭明成了蘇州一家外資企業的老總,而當初買的房子現也翻了一倍。由于郭明經常不在家,吳月背著郭明出軌,郭明遂要求離婚,但吳月提出房產自己也有一半時,郭明堅決不同意,認為該房產的首付款是自己的個人財產,但由于房產證上是兩個人的名字,因此缺乏證據證明郭明的主張。后來,吳月父母認為女兒太過分了,遂主動寫了一份首付款是郭明所出的證明。法官審理后認為,依據國家最新的司法解釋,該房產應當屬于郭明的個人財產,且吳月有出軌行為,是婚姻中的過錯方,所以,其要求不予支持。
【案件分析】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將兩個人的名字一起簽署房產,但是這并不是判斷其所有權的全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了婚前財產一般屬于個人所有財產,因而本案中郭明提出房產的全款是其在婚前從父母那拿出70萬元付清的,而吳月承擔舉證責任時,也無法證明是夫妻共同財產所支付,因而該房屋應被認定為郭明的個人財產,不參加離婚時的共有財產分割。而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的相關內容,該房產也應當被認定是郭明的個人財產。
【操作指南】
這種案例在目前非常普遍,要避免這種矛盾,有兩條途徑可供選擇。一是在購房時,雙方各自按照一定的比例出資,這樣房屋就是夫妻共同財產。萬一離婚,雙方可以依照出資比例分割財產以及房屋的增值收益。另一條途徑是雙方對房屋做個婚前個人財產公證,明確房屋的歸屬。
【法條跟進】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離婚前擅自轉移財產,另一方可否追回
【案情介紹】
朱瑞與梁明系夫妻,2006年10月,二人以梁明的名義,借款45萬元買下了所在市河東區的一家飯店,并相互約定不能將該飯店轉讓。
2007年7月,二人所購買的飯店裝修好后,為了還清購買該飯店時所欠的債和經營酒店,朱瑞和梁明將一處房產賣掉。2008年,朱瑞與梁明因生活矛盾加深,感情破裂而辦理了離婚手續,但沒有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兩個人也依然共同經營飯店,并在飯店里居住。后來朱瑞發現,就在二人離婚前,梁明隱瞞朱瑞將該飯店轉讓給了自己的父親,并簽訂了轉讓協議,使得飯店的經營權、設備都劃到了梁明父親的名下。朱瑞對梁明違背約定的行為很生氣,將梁明告上法院,要求對該飯店進行分割。
法院經審理認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的相關規定,該飯店系夫妻共同財產,梁明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便擅自轉讓,侵犯了朱瑞的合法權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案件分析】
對于夫妻共同財產,夫或妻在處理該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對于設計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獨立自主的處理權;而對于非因生活需要而對財產作出的重大處理決定,夫妻必須協商取得一致方可處理。
在上面的案件中,梁明夫婦倆共同籌款購買了飯店,并約定不可轉讓,而梁明在婚姻存續期間內便擅自做決定,將該飯店轉自父親名下,嚴重侵犯了朱瑞對夫妻共同財產享有的同等處理權。此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一條的規定,朱瑞雖然離婚后才發現梁明在離婚前便將飯店私自轉讓給其父親,但仍然可以請求法院獲得相應的賠償。
【操作指南】
在這種離婚案例中就可以看出,現如今,離婚賠償中的一個顯著問題就是對財產的隱瞞和轉移,那應該如何面對這種財產轉移情況呢?這就要求利益受侵害的一方平時多注意收集證據,而在發現有異常情況時,要依照國家法律規定采取有效措施維護自身權益。只要能夠證明自身對財產的共同所有權,爭取相應的賠償是十分合理的。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一條 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并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婚后不滿一年,離婚時可否獲得拆遷補償
【案情介紹】
2003年,家住上海市區南部的小楊與住在北區的小靜相識,并于同年12月份,二人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正式確立了夫妻關系。同時,小靜也從北區自己的家中搬到南區小楊的家中共同居住,與夫妻倆一起生活的還有小楊的父母。2004年6月,小楊居住的南區因要建地鐵而被批準拆遷,根據拆遷補償的相關政策,小楊家可在本次拆遷中共拿到拆遷補償費70萬元。同年8月,小楊與和妻子因感情不和而離婚,妻子小靜要求其應該分得20萬元的拆遷費,丈夫小楊拒絕給予妻子小靜20萬元的拆遷補償費,因為小靜與自己在該處生活還未滿一年,不屬同住。
【案件分析】
根據相關規定,在離婚時處理公有房屋拆遷時的貨幣補償額的分割糾紛時,一般要以是否同住為切入點進行處理。同住人指的是在拆遷許可證核發之日,在被拆遷居住房屋所在地擁有常住戶口,并已經實際居住一年以上,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同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房屋動拆遷補償款分割民事案例若干問題的解答》里的另外一項規定:因結婚而在被拆遷公有住房內居住的,即使居住未滿一年,也視為同住人,可以取得拆遷補償款。
本案中,小楊以妻子小靜在其獲得拆遷補償金的房屋中共同居住不滿一年,不屬于同住為由,拒絕分給妻子20萬元的拆遷補償費是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小靜因婚后搬去與小楊一起居住,即使未滿一年,也是為同住,那么,在同住房屋拆遷時,小靜也享有拆遷費的請求權。
【操作指南】
如果你估計未來婚姻一旦出現裂痕,而財產方面的糾紛無法避免,或者你根本不想在離婚時與對方就財產的問題糾纏不清,簡單的方法只有一個,進行財產約定或公證?!吨腥A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約定屬于共同所有的財產為約定的夫妻共同財產。約定夫妻共同財產既可以是法定共同財產,也可以是法定個人財產。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得,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受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老年人再婚后又離婚,如何分割財產
【案情介紹】
老趙早年喪妻,現已年過中旬,經親戚介紹認識了老劉,老劉和老趙年紀相仿,且二人都各有一個子女。兩人在老伴去世之后一直獨自生活,很是孤單。相識后因為談得來而決定結婚共同生活。2008年,兩人再婚后還不到一年,老趙便發現彼此因為不認同對方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很難融合到一起,遂決定離婚,兒女親戚百般勸阻,兩位老人還是要離婚。但對雙方婚前財產如何分配的問題,產生了糾紛。
兩人結婚后共同居住在老趙之前一直生活的房屋內,房產證上的房屋所有人一欄的名字一直都寫的是老趙。而老劉婚后就把自己的房子給老趙的兒子用作結婚時的新房了。所以,兩人都在爭取自己房屋的所有權,協商達不成一致的情況下,遂決定起訴。
【案件分析】
本來離婚時財產分割問題就是離婚官司中的一個難點,對于那些老年夫婦離婚時要求分割財產,更是離婚訴訟中的一個難中之難。多數情況下,婚姻期間夫妻二人的共同財產不僅僅包括婚后二人的共同財產,還包括前夫或前妻及子女的財產,而不能簡單地將二人所有財產做共有財產的認定,有時雙方子女的財產也會牽涉其中。因而,必須謹慎處理此類財產分割的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規定,婚前一方的財產屬于個人財產。
本案中,老趙婚前自己居住的房屋雖然在婚后用于兩人共同生活,但還應該屬于老趙的個人財產。至于老劉的房子其雖然贈送給了老趙的兒子,但如果并未辦理過戶手續,在離婚后,仍可要求其歸還。
【操作指南】
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對人生的價值觀和婚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老年人離婚是很難得到社會與公眾認可的,所以老年人雙方即使有很大的矛盾也很難到法院訴訟離婚,而且人民法院也不會輕易判決雙方離婚。
但是現在公眾對于老年人的離婚有了很大的寬容與理解,對于一些原本婚姻基礎不好,由于歷史原因,婚姻并不如意,湊合型的家庭在生活上一旦有了摩擦,就容易成為導火索,引發雙方離婚。
還有的老年夫婦由于長期性格不合,經常吵架打罵,日久積怨成仇,孩子年幼時為了撫養孩子只得勉強湊合過日子,待子女長大后,以為責任已盡而發生離婚,這種情形下起訴離婚一方的決心相當大,態度相當堅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重新組合成家庭后卻發現婚姻并沒有像其想象的那樣,最終還是選擇了走上法庭,其中不乏因為性格不合、難以溝通與磨合等原因,但絕大部分還是由于財產問題造成的。
再婚老年人的婚姻關系不穩定的原因有很多,感情相對比較脆弱,來自于子女的干涉比較多,過多地考慮各自的經濟利益,而且大多數是“搭伙”過日子,生活中稍有矛盾就會導致雙方分開。
【法條跟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