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心態叫舍得(珍藏版)
- 黃亞男 若谷
- 787字
- 2019-01-03 02:11:42
睜一眼閉一眼,對小事不予計較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是一位處理人際關系的“老手”,然而早年時,也曾犯過小錯誤。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和自己的一個朋友應邀去參加一個宴會。宴席中,坐在他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談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圣經》。然而,卡耐基發現他說錯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
出于一種認真的態度,卡耐基又很小心地糾正了過來。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譏:“什么?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時下不來臺,不禁有些惱怒。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弗蘭克就坐在他的身邊。弗蘭克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證。弗蘭克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腳,然后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出自《圣經》。”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對弗蘭克說:“弗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是的,當然。”弗蘭克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么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他并沒有征求你的意見,為什么不圓滑一些,保留他的臉面,非要說出實話而得罪他呢?”
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放過去,無傷大局,那就沒有必要去糾正它。這不僅是為了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煩惱和人事糾紛,也顧到了別人的名譽,不致給別人帶來無謂的煩惱。這樣做,并非只是明哲保身,更體現了你處世的度量。
人們常說:“凡事不能不認真,凡事不能太認真。”一件事情是否該認真,這要視場合而定。鉆研學問更要講究認真,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要講究認真。但是,在不忘大原則的同時,我們要做適時的變通,對于一些無關大局的瑣事,不必太認真。不看對象,不分地點刻板地認真,往往使自己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處處被動受阻。每當在這種時候,如果能理智地后退一步,淡然處之,不失為一種追求至簡生活的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