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酒與污水定律

一條臭魚壞了一鍋湯

但凡有點生活閱歷的人都會知道這個道理:如果把一勺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勺污水倒入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這就是酒與污水定律。它極類似于中國的一句諺語:一條臭魚壞了一鍋湯,或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一勺污水或這條臭魚或這粒老鼠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害群之馬。

“酒與污水定律”的負面影響可謂盡人皆知,因為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事件實在是數不勝數:在黑龍江邊境的對俄貿易中,中方一直以來都占據著絕對優勢。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個別有心計的中國人開始販假賣假,并且真的賺到了不少實惠。其他人見此情形,蜂擁而上,一時間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在各種貿易活動中。俄羅斯人發現事情不妙也多了心眼,有了防范之心??墒牵敹砹_斯人覺得防不勝防的時候,干脆就放棄了和中國人的交易。中國人從俄羅斯身上獲得的實惠也就到此為止了。

類似事件不只出現在對外貿易中,在其他行業也多有此類事件發生。比如說,南京冠生園“陳餡月餅”事件,不但使自己的信譽破產,老字號毀于一旦,還引發了消費者對整個月餅行業的質疑,可謂是一條臭魚壞了一鍋湯。

其實,受利益驅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興風作浪的害群之馬不只上面兩種,賣假藥的、造假酒的、搞虛假報道的、踢假球的、吹黑哨的,等等,不但影響了自己的形象,也破壞了整個行業的風氣,著實成了各個行業的災星。

這不是危言聳聽,害群之馬的破壞力,實在驚人,不容小視,就像“爛蘋果”,如果不及時清理的話,一箱蘋果都會被它的腐敗之氣糟蹋掉。而“爛蘋果”造成的損失不過為一箱蘋果而已,如果一個組織中摻雜進了害群之馬,可能就會陷入危機四伏的被動局面。因為組織系統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是很脆弱的,是經不起小人作亂的。害群之馬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再正直能干的人進入混亂的組織都能很快被淹沒。

“野馬”,還是“害群之馬”

相傳,在遠古黃帝時期,在具茨山中住著一個神仙,名叫大隗,據說能幫人們答疑解惑,于是,黃帝就決定去拜見大隗神,向他求教治理天下的事。在半路上,黃帝迷路了,就問路邊的牧童。牧童一聽說黃帝要去見大隗神,就高興地為他指路,并向黃帝介紹了許多關于大隗神的事。

黃帝感覺牧童很不一般,就問他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牧童說:“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意思是:治理天下的道理和放馬差不多,只要能除去害群之馬就行了。黃帝覺得牧童的話十分有理,遂拜牧童為天師。

黃帝能如此認同牧童的觀點,足見害群之馬的厲害了。

在這里講黃帝的故事,無非是想提醒人們,破壞總比建設容易,害群之馬不能不除,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生活智慧。

不過,在一個組織或企業中,如果領導者將有獨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一概當作害群之馬去清除,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在一個集體中,存在一個或幾個另類人物是完全可以理解,也是應該坦然接受的。作為領導者如果刻意地要求員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的保持一致,那也是不現實的。所以,要清除害群之馬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一定要弄明白他到底是不是害群之馬。

如果是“野馬”,那很簡單,就用對待野馬的辦法來調教他們?!耙榜R”之所以“野”,多半都是因為他們具有非凡之才華,但是某些方面卻有欠缺,以至于不受大多數人歡迎,甚至于與團隊成員界限分明。對于這樣的人,領導者就真的要有容人之量。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有才能的人毛病多,這幾乎是人類的通病。由于我能容忍他們的缺點,所以他們才能在我手下愉快地工作?!?/p>

對待這種另類人才,有幾種方法可以考慮:

* 盡可能地給予他們發揮才能的空間,做到人盡其才。

* 開誠布公地和員工明示“野馬”的才能,讓員工明白人無完人、“野馬”也可以發光發熱的道理。

* 必要的時候可以采用調職的辦法來緩解“野馬”與其他員工的沖突,將“野馬”安排到更適合他并且不容易和其他人發生矛盾沖突的崗位。

但是,有一個標準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要看“野馬”是不是真正能做事的人,如果不是,再有才華也沒用,那也是“害群之馬”。害群之馬的癥狀很明顯:愛給上司出難題;妨礙別人的工作;給整個團體造成損失或者帶來麻煩。組織中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一定要堅決處理,必要的時候可以開除,以絕后患。

“酒與污水定律”告訴企業的管理者:江山是你辛辛苦苦打下的,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糊涂看不清害群之馬的真實嘴臉,養“小人”為患,更不要因為婦人之仁而對“污水”們加以姑息和縱容,以致斷送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破壞者的嘴臉

害群之馬,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小人的嘴臉出現的。且看下面的故事:

老牛在辛苦地耕田,它躬著腰,拖著沉重的犁杖,四蹄使勁地蹬著堅硬的土地,艱難地向前行進。老牛累得吭哧吭哧直喘粗氣,最后竟至口吐鮮血。

站在一邊的老鼠說著怪話:“多么沉重的東西?。±吓_@么賣力氣地拖,說不定是偷來的元寶。因為怕別人看見,才埋在土里拖著走;它頭上的兩把刺刀多么鋒利啊!說不定是為殺害主人準備的;它為什么口吐鮮血?一定是偷吃了鄰居的雞,還沒有完全消化。這么一頭壞老牛,為什么造物主讓它長那么高大?為什么人類那么喜歡它?看我們老鼠,雖然長的小,可我們心地善良,唉!造物主和人類一定是弄錯了!”

這則寓言刻畫的老鼠十足就是一個小人的嘴臉。老鼠攻擊老牛的目的何在?無非是想讓人類不喜歡老牛,老牛不干活,土地沒人耕種,人類沒有下鍋的米,總而言之一句話,天下大亂才好,那樣老鼠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

在現實生活中,“害群之馬”可不像寓言中的小人這么好辨認。高水平的害群之馬偽裝得更深,不但臉上沒有注明,甚至還可能長得很帥很漂亮,不僅口才好,還有內秀,簡直就是一副大將之才的樣子。不過,如果細心觀察還是可以從行為中分辨出來的,大體言之,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一般地說,他們的言行有以下特征:

* 兩面三刀,背地使壞。

* 憑空制造事端,唯恐天下不亂。

* 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更見不得別人過好日子。

* 最愿意刺探別人的隱私,然后借以大做文章。

* 喜歡用自己的所謂不幸喚起別人的同情,以使別人疏于防范。

* 喜歡挑撥離間,其目的無非是從中漁利。

* 喜歡拍馬奉承,陽奉陰違。

* 沒有利害沖突,他也會惡語相向。

* 不達目的不罷休,兩敗俱傷也在所不惜。

* 排擠新人,以顯示自己的地位。

* 貶低他人,以顯示自己比別人優越。

以上還只是一般水平的害群之馬的嘴臉,有一種可以稱為惡人的害群之馬,可以說是邪惡得很。這種人一般都有一個美麗的包裝,充滿善意,富有誠意,還善解人意,樂于關心別人,可是一旦當你和他發生利益沖突的時候,他們就會狠狠地踩你一腳,恨不得讓你永世不得翻身。

可見,把害群之馬稱為“禽獸”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們“無君無父”,根本就達不到人類社會的倫理標準。

拒腐防變

不管是作為領導者,還是普通人,除了能看清害群之馬的真實面目,還要練就一身拒腐防變的本領,也就是說,領導者要明辨是非,不給小人以作亂的空間;普通員工要善分良莠,不與小人為伍。

武則天當政期間天下禁殺。張德的老婆生孩子,為了宴請同僚,就偷殺了一頭羊。當時來赴宴的同僚中有個叫杜肅的,表面上很是親熱,“恭喜”之話不絕于口,可是,散席后卻暗中向武則天告發了張德。武則天立刻派大臣去核實真假。很快,大臣查明了情況。武則天不但沒有責罰張德,還當著眾臣的面對他說:“天下禁殺,紅白喜事不在其中,你無過。不過,你交友不慎,就是你之錯了?!闭f完將杜肅的告密奏章公之于眾。杜肅自然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唾罵。

作為一國之君的武則天,當然可以采取這種強硬手段懲小人之“不義”,可對于平民百姓、普通白丁來說,對付小人可就要講究一點策略了,否則,非讓小人折騰個身敗名裂不可。

大詩人屈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屈原的仕途本來是很順暢的,二十幾歲時就受到楚懷王的信任,先后做過左徒和三閭大夫的官職,地位相當顯赫。他“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對應諸侯”,一度成為楚國內政外交的關鍵人物。可就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和小人之間的關系而遭到讒害,過了二十多年的流浪生活,最后投江自殺。

屈原一生善良正直、光明磊落、潔身自好,可謂優點多多,但有一個弱點也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缺乏與小人斗爭的智慧。大千世界中,像屈原這樣深信“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往往都忘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古訓,所以才遭小人陷害而毀掉了大好前程。

與小人斗爭真的是需要智慧的,因為小人不是仇家,也不是敵手,很讓人防不勝防,而當你發現自己遭遇了小人后,又會感覺無從下手,因為你畢竟不是小人,再有智慧也使不出小人那么卑劣的手段。所以,有人形象地說:“遭遇小人,就像吃了個蒼蠅,不但要咽下去,還得消化了它”,因為“小人難養也”。

有媒體曾就“如果遭遇小人該怎么辦”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24.78%的人選擇了默默忍受,有23.78%的人選擇直接向老板澄清事實;有14.06%的人認為應該對小人進行反擊,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對小人絕不能姑息養奸;更有13.66%的人認為對付小人必須聯合其他人,發揮群體的力量,這樣小人再也沒有他的存身之地了;有12.14%的人認為惹不起躲得起,干脆換個環境,不與小人計較;僅有0.92%的人表示可能會迫于壓力與小人為伍。還有其他態度種種,這里不再細數。

可見,不管結果如何,方法還是有的,完全沒有必要像調查中的某些人那樣一遭遇小人就束手待斃。

◆ 看看智慧之人的高招吧:

* 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小人有機可乘?是自己平時太過相信別人?

* 要提高警覺,不要在人前人后多嘴,讓小人有可乘之機。

* 認真比較一下雙方的實力,再決定采取什么策略。

* 留心小人的弱點和把柄,抓住機會,瞅準他的屁股結結實實來一腳。

* 尋找盟友,記住“團結就是力量”是一個千古不變的革命真理。

* 保持表面云淡風輕的同時,要進一步抬高自己的姿態,抽絲剝繭,博得涉及相關事件的人物的信任。

* 如果遭遇到小人,不能手軟,打得過就要一棍子打死。打不過,就閃,而且要快點閃,盡快脫離小人的勢力范圍;打不過,又跑不了,那就只能磨,用邊打邊閃的戰術,等待轉機。

* 當然,冤冤相報只會讓彼此身心疲憊。故抱著不與小人一較長短的心態,也不失為上策。

* 老板英明,自然云開霧散;老板糊涂,也就不必留戀這個環境,三十六計走為上。

攪渾一潭水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以敵我雙方來論,敵方如有了害群之馬,那對于我方來說則應該是大快人心之事。所以,在某些時候,使個反間計,給對手安插幾個“害群之馬”,攪渾一潭水,以便渾水摸魚,不能說不是一個妙計。

反間計,意指讓敵之間諜為我所用,通俗地說就是在疑陣中再布疑陣,讓敵人內部自生矛盾,以使我方萬無一失。唐代杜牧把反間計解釋得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p>

反間計實際就是從內部瓦解敵人,以便渾水摸魚,實在是妙不可言!

公元前229年,秦大舉進攻趙國。王翦率上黨郡兵直奔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兵進圍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李牧、司馬尚兩將率軍抵抗。趙王寵臣郭開因受秦國賄賂,就中傷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信其言,就改派趙蔥和顏聚取代李牧、司馬尚二將。李牧拒不受命,趙王便派人暗中逮捕李牧、司馬尚。結果,李牧被殺,司馬尚被廢。第二年,王翦破趙,殺趙蔥,顏聚逃走。趙王遷也成了秦國的階下囚。

秦取得這樣的戰績,首功應屬郭開。因為如果沒有郭開在內部瓦解趙國,秦國破趙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林芝县| 奇台县| 行唐县| 蚌埠市| 马龙县| 清水河县| 惠水县| 尼勒克县| 高碑店市| 满洲里市| 鄂尔多斯市| 吴川市| 兰坪| 镇平县| 日照市| 博兴县| 通山县| 霍林郭勒市| 明星| 龙陵县| 保山市| 宾阳县| 海南省| 桑植县| 乌兰察布市| 朔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浦县| 玉林市| 乌兰县| 措勤县| 渑池县| 汾阳市| 建水县| 汪清县| 怀来县| 莱西市| 景泰县| 中江县|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