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憶往談舊錄
  • 梁漱溟
  • 1331字
  • 2019-01-04 10:46:50

民國初年的見聞雜記

清末我在順天中學讀書時,即與同班同學甄亮甫(元熙)等參加革命運動。清廷退位,拋棄暴力,改業宣傳,創辦《民國報》于天津(嗣后移北京),我任外勤記者,往來京津間,出入于國務院臨時參議院以及各黨派總部從事采訪,所見所聞可資記錄者甚多。茲隨筆寫出一些如次——

1912年,袁世凱到臨時參議院作為臨時大總統宣誓就職之日,我在樓上記者旁聽席。袁就職誓詞宣讀,純用其河南地方音調。誓詞不長,旋即由議長林森引導走出議場,將在一廣闊場地同全體議員(約百人左右)照相。此時我適亦走出議場,站在一穿行路上,面向廣場瞻望。出我不意,袁即從我身右側走過,其身量似若短于我者,而寬闊過于我,頭發斑白,既不蓄須,亦不修面,著軍人舊服裝,殊欠整潔,顯然蔑視此一重大典禮。

我看到政府各部總長均著西式大禮服,先候立于照相場中。陸軍總長段祺瑞軍裝整齊,神態嚴肅,則顯然鄭重其事者。后來袁賊公然叛國稱帝,其左右親信堅決反對于事先者二人,段其一,另一人則為張一麐。張原為機要局局長,即被調教育總長,由近而疏。段芝貴、雷震春等軍人曾宴請張,威脅其勿得反對帝制,張不為所動,堅決反對。段之反對最力,堅辭陸軍總長,不得請,即稱病離職,去西山閉門休養。及帝制撤銷(1916年),西南猶不肯罷兵。袁病重自知不起,乃交出政柄于段手,正為段不附和袁之稱帝。于是政事堂改回國務院,段為國務總理。同時北洋軍人勢力又不可侮,西南各省顧全大局,遂同意于黎、段下組成南北統一內閣。其后漸漸發展出府(總統府)院(國務院)之爭時,黎倚重西南以抗段,亦不得不然之勢也。

黎、段之間初無不和情事,其卒演為府院之爭者,始不過府秘書長丁世嶧(佛言)、院秘書長徐樹錚(又錚)兩人斗氣而已。徐之為人橫霸弄權,而段又一意信任之,恣其所為。丁素有山東大漢之稱(丁身量高大,且有長髯),不能相讓,且黎左右又有哈漢章、饒漢祥等鄂省人士出謀劃策,馴致黎、段相惡,政局頓翻矣。張勛領兵入京,擁宣統廢帝復辟之一幕即由此引出來。

復辟之一幕(1917年)系在一后半夜即黎明時進行。先兩年張勛在宣武門大街路東建有江西會館,館中有大演劇場。張特于是日(1917年7月1日)大宴賓客、演劇。張于演劇正熱鬧時,忽爾抽身退出,進入清宮而行復辟焉。此事當然是早有安排布置,故爾天明后官吏著舊衣冠入賀者紛紛。康有為、沈曾植等且從遠道趕來參加,不誤時機(當時有上諭發表康為“弼德院院長”)。

張勛原于清末駐軍南京,辛亥革命被迫北撤,止于徐州,所部士兵蓄發辮,不改清制,其意不承認民國,殆不可掩。既與皖督倪嗣沖等聯絡一氣,屢次通電指摘中央,及黎以抗段之故而竟許其領兵入京,以致黎自己傾覆,幾乎亦敗壞國家大事。此時幸賴段于馬廠誓師聲討張勛,一舉而撲滅辮兵,蓋當時馬廠駐有李長泰一師軍隊,段偕同梁啟超馳入其軍中,率以西進抵京也。于是康、梁師徒二人在現實政治上遂爾一時敵對起來。

敘事至此,頓然回憶及民國十三年(1924年)我曾親見梁任公為慶祝康壽而撰寫祝壽序文于四條屏幅之情景,屏幅先經裝裱區劃字格而后填寫之。其時康似是寓居青島,而任公方講學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因我不時造訪請教,故此偶爾相值也。觀于此事則康、梁師徒間已恢復情誼,是蓋出于任公忠厚念舊之情,康之為人無足取也(康之為人行事愈到后來愈惡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霍州市| 贵州省| 丰都县| 阿拉善左旗| 惠东县| 确山县| 洪泽县| 于都县| 林西县| 南乐县| 五常市| 仁怀市| 蓬溪县| 安徽省| 东兰县| 辽阳县| 肃宁县| 六安市| 东至县| 英吉沙县| 高淳县| 理塘县| 南涧| 乐平市| 木里| 射阳县| 闽侯县| 马鞍山市| 宿迁市| 黄冈市| 永仁县| 富锦市| 蛟河市| 永仁县| 三穗县| 阳曲县| 抚顺县| 江西省| 孟津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