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三:腎病蛋白尿、血尿是如何產生的
在正常情況下,由于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僅有少量蛋白質(多指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每日排出量小于150毫克)以及血細胞,尿常規定性檢查時呈陰性反應。
當腎臟病理損傷的情況下,發生局部微循環障礙,導致腎臟缺血、缺氧,進而損傷腎臟組織,此時腎小球濾過膜的功能遭到破壞,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原來不能濾過的蛋白質以及紅細胞被濾過;尿蛋白產生的另一個原因是濾過膜表層覆蓋著帶負電的某種蛋白質,按照同性相斥的原理,它能阻止血液中帶負電的大分子蛋白質通過。因此,患有腎病時,濾過膜上的某種蛋白質減少,白蛋白濾出會增多。另外,在病理情況下,腎臟纖維化由局部逐漸擴大,腎小球損傷也導致腎小管的重吸收障礙,使原來濾過的少量蛋白質、紅細胞不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以上情況都可能造成尿中蛋白質、紅細胞含量過高(每日排出量超過150毫克),形成蛋白尿、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