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以家庭為社會單位

如果孔子只是一個教人做君子、做賢者的道德哲學家,他永遠不能有他現在所有的遍及整個中國社會的影響力。但孔子同時還是一個社會哲學家,以他所獲得的永久性的效果而論,他可能是在一切歷史進程中最成功的社會哲學家。他有一個關于社會秩序的夢想,而這個社會秩序被中國人民接受了差不多兩千五百年,對他們的禮儀、風俗、家庭生活、社會習慣及宗教崇拜,都有影響。孔子代表道德的中國,他就是道德的中國,使中國社會及中國社會機構定出形態,自政府以至夫妻間的關系、成人與孩童間的關系。自希臘以來,曾出現過許多社會哲學家與許多想設計一個較好的社會的社會主義者,例如圣西門、傅立葉,但沒有一個人成功。有些人的思想甚至在極短時間內就已顯出荒謬,勉強保留了一個,但因為頑固而無視人類心理,就成為對人類有害的,回歸暴虐與獨裁,否定了社會主義的目標。反之,孔子關于社會秩序的夢想不涉及經濟,但是掌握了人類的心理,特別是男女之愛、父母與子女之愛。不論誰藐視這些公例,即使有尖槍與獄墻,必然很快滅亡。甚至今天,孔子仍是中國最可怕的幕后領導者。誰若說儒家在中國已死,就等于說一個母親對她子女的愛是可以死的。而且,在時間的巨流中,當深藏的人類情操如洪水暴發時,將不是帶來政治性或經濟性的口號,而只是簡單地說,“我們給每個男人妻子,給每個母親子女。我們還給你一個家庭”。

孔子無疑做過一個關于社會的夢。他反復地夢見周公,因為在老年的時候,他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曾負責制定周朝的文化、社會及宗教制度,如詩篇及祭祀禮儀,官階及禮儀,鄉村的節期,社交的禮節及規律。周公當然沒有親自做這一切,但在孔子的心中,他代表著一個因舞蹈、音樂、服飾、車輛與崇拜的廟宇而令人神往的社會秩序。這個周公時代是孔子的“黃金時代”,是他理想社會實現的時代,社會是安定的,每個人都知道他的權利與責任。孔子鑒于當時社會崩潰的可怕,希望能看見社會秩序恢復成這樣。所以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儒家常被它的說明者稱為對人倫的教訓,特別是對基本的人類關系的教訓。基本的人類關系有五種,每一種都有特殊的德行:君臣之間是忠,父子之間是愛與敬,夫婦之間是愛,兄弟之間是悌,朋友之間是信。所有這些都概括為一個人在行為上要有好教養,在社交上要有好儀式。廣義上可以說,儒家是成功的。中國人中可能有說謊者、小偷、貪官污吏,但很少發現中國勞工、農夫不把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及禮貌視為第一重要,或是能被稱為粗暴或缺乏家教的。我主張用禮貌來潤滑社會的摩擦。無論你怎樣不喜歡被搶,但如果那個搶匪說“我求你寬恕,但我必須向你借用這張毯子”,你會覺得舒服一點。在這個富有的毛毯主人看來,那個賊是“梁上君子”。

儒家經常說他們擁有永恒的真理,因為孔子把握住了某些人性的真實心理。只要人類的心理、人類的情操一天不改變,這些真理就是永恒的。讓其他的學派教他們所喜歡教的,反正遲早他們都要回到這些人類所共有的愛慕家庭這一事實。因此家庭的系統成為儒家教訓的核心。社會活動自然地循著這種良好的家教。在家里學習做一個好孩子,一個好兒子,一個好兄弟,其他的一切善行都會加在你身上。

我認為讀者先熟悉原文比依賴我的任何意譯會更好。我在這里摘錄一段孔子和他的國君哀公的對話。魯哀公關心那個非常廣泛的原則——禮,即在社會中要有好儀式的原則。儒家常被認為是“禮的宗教”。


哀公問于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

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禮。”

公曰:“否!吾子言之也。”

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廢其會節。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其順之,然后言其喪筭,備其鼎俎,設其豕臘,修其宗廟,歲時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節丑其衣服,卑其宮室,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禮者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

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實無厭,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盡,午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為禮也。”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問人道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無辭而對?人道政為大。”

公曰:“敢問何謂為政?”

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


這里隨后是一段最出人意料但最具儒家特色的對話,說明政府與男女關系之間的聯系。


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

孔子對曰:“夫婦別,男女親,君臣信,三者正則庶物從之矣。”

公曰:“寡人雖無似也,愿聞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聞乎?”

孔子對曰:“古之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迎,親之也。親之也者,親之也。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是遺親也。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其政之本與?”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

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圣之后,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

(魯周公之后得郊天故言以為天下之主也)公曰:“寡人固。不固,安得聞此言也?寡人欲問不得其為辭,請少進。”

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已重焉?”

孔子遂言曰:“內以治宗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與?”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也者,親之后也,敢不敬與?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

公曰:“敢問何謂成親?”

孔子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其親之名也已。”

公曰:“敢問何謂成身?”

孔子對曰:“不過乎物。”

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

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

公曰:“寡人蠢愚冥煩,子志之心也。”

孔子蹴然辟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親。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身。”

公曰:“寡人既聞此言也,無如后罪何?”

孔子對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心理學上認為,家庭作為社會單位是愉快地勝任的。它甚至在半宗教的意義上也是令人滿意的。因為沒有人能孤獨地在世上生活,而一切宗教必須克服人類靈魂的孤獨問題。人類靈魂的孤獨,是一切宗教,一切俱樂部、社會、教會及國家等組織存在的理由。當楊朱教人“為我”或自我主義,而墨翟教人“兼愛”的時候,孟子向他們二者挑戰,說人類的愛有它自然的“差等”或側重點,且愛如果要真誠,就必須以敬與愛的自然聯系為基礎。因此儒家認為,人如果必須生活在一個社會單位中并學習行為上的好模式,最好、最自然的單位是家庭,因為它是合乎生物天性的社會單位。

當然,家庭生活的基礎是生物學范疇的。如孔子所說,家庭建立在男女的基本關系之上——換句話說,建立在性之上。性,不論男人對女人的愛或女人對男人的愛,都是美妙的東西。這是我的看法,因為一個人的出生,是依賴他的父母的,但當他長到十多歲的時候,他發展出一種個體感,而覺得自足。十二三歲的男孩子覺得和同齡的女孩子幾乎完全不同,反過來也是一樣。然后在成熟期,男男女女突然覺得自己不完整而且寂寞,于是互相追求,這不過是一個靈魂找尋一個異性靈魂而已。結婚以后,男人在女人身上完成他的自我,女人也在男人身上完成她的自我。然后一種奇怪的事情出現:男人和女人都有獨立的人格,有他們各自的意志,雖然生理迥異,卻可以在愉快的婚姻中互相彌補而成為完全的一體。這就是我所謂的性關系。在愉快的婚姻中,有一種人格的融合。兩個意志的融合,由于各有一個自己,由于互相彌補,這兩個完美地成為一體。他們互相彌補彼此的缺點,好像人生了一顆特別的頭或一雙特別的眼,一個看不見,一個能看見,這種互相彌補的過程在趣味上、好惡上,在改變思想的方向及開辟情感與想象的前線上,天天持續進行,彼此想法的相同處多于不同處。因此,結婚的人好像在他的靈魂中開了一扇特別的窗,有一種外加的心能使他對危險更為敏感,更能從生命的恩賜與愉快中獲益。

男人和女人想法不同,而這就是兩性思想交換的全部價值所在。男人對女人的要求是她女性的完整,而女人對男人的要求是他男性的完整。在許多老年夫婦的身上可以看見完全融合與完全相屬之感。但在女人身上,甚至在少女身上,比在男人身上更能感到這種相屬之感和“愛”的密切相關,這意味著女人是更直接的,所以更能把握性的全部意義。這樣,人可以在憂愁時獲得安慰,成功時與別人分享快樂。這種甚至連部分融合也不能發生的地方,及當兩人中的一個倦于這種融合,或傾向于強使別人服從他或她的意志,或根本沒有值得融合的東西可提供的時候,就免不了不和諧與沖突。但人類靈魂的孤獨及在異性的補足中尋求成功的規律,仍在發生作用,正如孔子所謂“無所逃”。而這種生而具有的孤獨感,這種免于一己的不完全的需要,會改取別的形態。這就是我所謂男性與女性的完整意義。讀了某些流行的關于婚姻的書籍,人可能以為戀愛的肉體滿足就是性的完全滿足。這是西方思想的危險所在,他們把生活切為分離的片段,只注視其中的一片,而不能在不可見的無限本質中測量任何事物的整體(例如把母愛孤立,把它釘在乳腺的激素上,且甚至用試驗來證明它)。

家庭的體制成為人在其中成長、學習人生第一課,且繼續在一生中運用的社會團體。家庭提供安全感。如果一個女人成為寡婦,家庭照顧她;如果一個孩子成為孤兒,家庭把他扶養成人;如果一個男人失業,家庭給他食物和居所;最重要的,當一個人老邁的時候,他可以安慰地享受一種舒閑及受尊敬的生活,而不必顧慮經濟上的匱乏。

因此儒家極力表示孝道的重要性。我不知道“孝道”在英語里為什么譯得這樣累贅,其實“孝”的意思是做一個好兒子或好女兒而已。儒家提供生存的動機,不是使人在抽象上成為一個好人,寧愿用具體的名詞要人成為好兒子、好兄弟、好叔伯及好祖父。但最重要的,人開始生活時是一個孩子,因此在家里做一個好兒子是非常重要的。人習性的形成是在童年,故他對待同伴的一般態度是在此時建立的。他或是叛逆或不體恤別人,沒有好的社交禮儀,或已學習關懷別人及愛敬那些應當愛敬的人。儒家的理論是,好兒子自會成為好公民,因為秩序、服從、負責及忠誠感在童年即已奠定。這些在家里的習性和態度向一般社會延伸,一再在儒家哲學中被強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道,簡單地說,就是好家教。少時有好家教,在社交中即有好禮儀;習性與習俗的形成;側重某些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構成儒家社會哲學經緯自始至終的三條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吉安市| 新郑市| 华池县| 梅州市| 藁城市| 孟津县| 朝阳县| 奈曼旗| 陇南市| 和顺县| 紫金县| 东台市| 玉林市| 都江堰市| 安图县| 哈密市| 西乌珠穆沁旗| 遂川县| 定兴县| 讷河市| 唐河县| 红河县| 宁阳县| 乌什县| 柘荣县| 休宁县| 贡嘎县| 天台县| 武功县| 左贡县| 和林格尔县| 湟中县| 榆树市| 克什克腾旗| 新丰县| 郑州市| 辉县市| 当阳市| 浦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