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補腎 女養肝2:老中醫教你補腎養肝怎么吃
- 薛永東
- 1900字
- 2019-01-04 11:49:43
◇黃鱔補腎陽,一身都是寶
中醫學認為:黃鱔味甘,性溫,入肝經、脾經、腎經,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所以將黃鱔入肴,可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效果很棒,值得腎虛患者及普通人養生食用。
黃鱔又名鱔魚,很多人都喜歡吃,雖然這是一種溫熱帶或熱帶地區的淺水魚,但是對于中國這個好食的國家來說,吃到黃鱔不是一件難事。并且黃鱔一年四季均產,但以小暑前后的黃鱔最為肥美,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因為“鱔魚,夏月于淺水中作窟,如蛇,冬蟄夏出,宜食之”,這是《本草拾遺》中的記載,民間經驗對此很是認同。
黃鱔的吃法很多,但最有名氣的應該還是“盤鱔”這道名菜。說它是名菜,那可是有故事佐證的,湖北人都知道,“盤鱔”這道菜發源于湖北宜城縣,歷史上楚國都城在此縣境內。相傳楚國大臣伍子胥逃亡時,躲避到一農夫家中,農婦見是大臣來了,想弄些好東西款待,可是家中只剩下昨天吃黃鱔選剩的小拇指粗的小黃鱔了。她拿出這些小黃鱔用常用的作料干煸,全部盤成蚊香的形狀。伍子胥吃后覺得非常好,取名盤鱔。流傳至今。
我是一個喜食黃鱔的人,尤其是“盤鱔”這道菜,是我的最愛,每年無論是別人送的還是自己買的黃鱔,我總會試著做這道菜。不僅是因為這道菜美味,而且還有很美好的故事,當然最重要的是黃鱔的營養價值更讓我推崇,所以喜食黃鱔自然是享受,也是極愛。
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
中醫臨床食療藥性研究表明:黃鱔味甘,性溫,入肝經、脾經、腎經,可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主治虛勞、疳積、陽痿、腰痛、腰膝酸軟、風寒溫痹等。《滇南本草》中載:鱔魚添精益髓,壯筋骨;《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鱔魚甘熱,補虛助力……善去風寒濕痹,通血脈,利筋骨;《本草綱目》中記載:“鱔魚味甘大溫無毒,主治補中益血、補虛損……血氣不調,羸瘦……”無論是醫學著作研究,還是臨床經驗表明,黃鱔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醫療保健功能。具體細說,則是因為黃鱔性溫,以溫補身體,能歸肝、脾、腎經,所以自然能溫脾腎、養肝,這對益腎陽有好處;能補中益氣,養氣血,則有益于全身的氣通暢充盈,身體強壯,自然身體不虛靡,腎不易虛;能強筋骨,治虛勞、疳積、陽痿、腰痛、腰膝酸軟等,這是臨床經驗,也最能說明黃鱔是補腎壯陽的絕好美食。所以需要補腎壯陽的人,可以多吃黃鱔,煎烤蒸炸樣樣行。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學美味的黃鱔補腎食譜,有條件的朋友,可以經常食用黃鱔。
男人養生堂
盤鱔
食材:每條25克左右的小黃鱔500克,辣椒、蔥、蒜等各種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將活黃鱔置于一盛滿清水的盆中,放入少許植物油,讓其吐出身內污物,2小時后撈起,然后放入燒開的沸水中將其燙死,洗凈外表黏液。炒鍋置火上,鍋熱后放入油,下黃鱔,配上八角、花椒、紅辣椒、姜等作料干炒,直至黃鱔盤曲、味香色濃,再加入蒜、鹽、蔥調味即成。
營養功效:補腎壯陽,治腎虛陽痿、虛勞咳嗽、身筋疲軟等。
紅燒鱔魚
食材:黃鱔500克,大蒜、豆瓣醬、鹽等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黃鱔洗干凈,切成段。獨頭大蒜去外皮、洗凈,放入冷水鍋內煮熟(或蒸熟)。豆瓣醬剁碎。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黃鱔炒至斷生,加豆瓣醬、姜片、蔥段炒香至油呈紅色時,加鮮湯、醬油、鹽、大蒜、糖燒沸入味至軟熟,放味精、淀粉,待收汁后起鍋裝盤即成。
營養功效:補血、補氣、補腎壯陽,對身體諸多虛損、炎癥、風濕等都有益。
這里只講了黃鱔肉的營養功效,其實,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并且民間多用妙招偏方。黃鱔頭煅灰,空腹溫酒送服,能治婦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藥,兼治臁瘡,療效頗顯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別是外用時能治口眼貳斜、顏面神經麻痹等。可以說黃鱔一身都是寶。
另外,黃鱔特別適合現代人吃。黃鱔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黃鱔中的“鱔魚素”,能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對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極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黃鱔含有的維生素A量高得驚人。維生素A有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的作用。所以現代人無論是補腎陽,還是日常保健都可以選食黃鱔。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黃鱔,但黃鱔動風,有瘙癢性皮膚病者忌食;有痼疾宿病者,如支氣管哮喘、淋巴結核、癌癥、紅斑性狼瘡等應謹慎食用;另凡病屬虛熱,或熱證初愈、痢疾、腹脹屬實者不宜食用。黃鱔不宜與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紅棗同食。吃黃鱔一定要煮透,因為黃鱔身上會有寄生蟲,所以煮透食用,可避免細菌、寄生蟲的危害。
本節養生要點
1. 黃鱔入肝腎,可補虛勞、溫補腎陽。
2. 用黃鱔來補腎壯陽需注意正確的食療方法及相關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