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祛火也要分門別類——上火的辨證用藥

中醫喜歡將各種病癥的性質進行劃分。比如,寒熱之分,上火就是一種熱證,通常和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在治療的時候,應該仔細觀察病癥,了解病因,看看是哪一個器官出現了問題,然后,再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祛火的時候,不注意分門別類,就可能會導致藥物失效,甚至加重癥狀。

舌尖紅、長口瘡、小便短赤是心有實火,吃導赤丸可瀉心火

典型癥狀:舌尖紅、長口瘡,心煩易怒,口渴,小便短赤等。

代表中成藥:導赤丸。

主要功效:清熱瀉火,利尿通便。

同類中成藥: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紫雪散、牛黃上清丸等。

“上火”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比如,出現嘴角起泡、口苦、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腫痛、便秘等情況時,人們都會說那是上火了。上火了怎么辦?很多人都是隨便吃幾顆祛火藥,有時管用,有時不管用,為什么會出現不管用的情況呢?那是因為你沒吃對藥。在中醫理論中,“火”有虛實之分、臟腑之分。比如,心實火、心虛火、胃實火、胃虛火、肝膽實火等。總之,每個臟腑都可能會出現虛火或實火,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祛火時,如果不論虛實,不分臟腑,盲目用藥,不僅火下不去,還很有可能會越吃藥火越旺。

那怎么判斷自己到底是什么火呢?抓住主要癥狀就行了。這一節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心臟有實火時如何選藥、用藥。心臟有沒有實火怎么判斷呢?看舌尖。《黃帝內經》中講:“心開竅于舌,在色為赤。”意思是說,心的病癥,可以從舌象上顯露出來,而心所主的顏色是紅色。所以,一個人如果舌尖紅,而且在舌尖上長口瘡,很疼,那一定是心臟有實火了。有人要問了:“為什么非得是舌尖啊?”因為中醫將舌按部位分屬五臟:舌尖屬心肺、舌邊屬肝膽、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所以,只有長在舌尖上的口瘡才是心火上炎導致的。另外,心煩、失眠、愛忘事兒、口渴、小便短赤等,也是心有實火的常見癥狀。

要祛除心臟實火,必須要清心瀉火。怎么瀉呢?通過利小便來達到瀉火的效果。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中醫理論中,心與小腸相表里。中醫認為,小腸是負責泌尿功能,所以,心火旺盛了,只有小便利了,癥狀才能緩解。因此,我們在選擇去心臟實火的藥物時,要選擇那些具有清熱利尿功能的藥物,導赤丸就是一個療效很好的成藥。

導赤丸來源于《小兒藥證直訣》中的名方“導赤散”,“赤”就是紅,紅色是入心經的,所以“導赤”就是“清心”的意思。導赤丸的處方是由連翹、黃連、梔子(姜炒)、木通、玄參、天花粉、赤芍、大黃、黃芩、滑石10味藥組成。方中以黃芩、黃連、梔子都是苦寒之物,可以清心火,為君藥。連翹能清心,宣散上焦之熱;玄參、赤芍可以清熱涼血解毒;木通入心、小腸經,能清熱利水,引熱下行,使心經之熱從小便排出;大黃清熱解毒、瀉下通便,它們共為臣藥。滑石能夠幫助木通發揮利水通淋的作用;天花粉能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用它可以防止火熱傷津,這兩味共為佐藥。如此配伍,清心、利水、養陰三法結合,可以起到清熱瀉火、利尿通便的作用,對心有實火所致的口瘡、口渴面赤、心胸煩熱、小便短赤等癥都有很顯著的療效。

不過,在選擇此藥時,有兩類人要特別慎重:一是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這些人脾胃都比較虛弱,而方中苦寒藥居多,對脾胃不利,所以,能不能服用此藥要聽專業醫生的意見。二是容易過敏的人,方中的大黃、天花粉都可能會導致過敏,所以,過敏體質者一定要慎重。

導赤丸是大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吃1丸,每日2次,可以嚼著吃,也可以分成小份用溫水送服。要提醒大家的是,導赤丸寒性較大,如果服藥后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就應酌情減少用量。當心火旺的癥狀消除后,應立即停藥,不宜長期服用。在服藥期間,還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不能吃滋補性的食物及藥物,導赤丸是清火的,如果同時吃補品的話,會與藥效相抵;其次,辛辣、肥甘厚膩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這些食物都能助熱生痰,對清火無益;第三,一定要忌煙、酒,它們都會影響藥效的發揮,況且,酒也是熱性的,喝酒會讓火氣更盛。

導赤丸清火的力量相對緩和一些,對心臟實火不是特別盛的患者最適宜。但是,如果心經熱很盛,出現了頭暈目眩、失眠、煩躁、健忘、中風前兆、言語不清等癥狀時,再吃導赤丸藥力就不夠了,必須加大清火的力度。這時,吃牛黃清心丸,可以起到清心化痰、鎮驚熄風、調養氣血的作用。如果心火沒控制住,繼續亢盛,就會影響到神志了。當出現高熱不退、昏迷、抽風、胡言亂語等癥狀時,牛黃清心丸的力度也不夠了。這時,可以吃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能夠起到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作用。還有的人因為心中有火,影響到了脾胃,胃口變得特別好,飯量大增。這時,就要心火、胃火一起清,牛黃上清丸就是一味不錯的成藥。

舌尖紅、失眠多夢、手腳心熱是心有虛火,吃天王補心丹可養陰安神

典型癥狀:舌尖紅、少苔或無苔、口干、手腳心發熱或有汗、失眠多夢等。

代表中成藥:天王補心丹。

主要功效: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心臟不僅會有實火,還會有虛火,比如口唇、舌尖都很紅,但不會起泡,也沒有潰瘍;舌很干,舌苔很少或是沒有;口干、手腳心發熱、出汗;心煩、入睡困難,而且夢多,晚上稍微有點動靜就能受影響等,這些都是心陰虛有熱的癥狀表現。對于心的虛火來講,不能清熱解毒,更不能泄火,因為虛火越泄越旺。那怎么辦呢?補。怎么補?滋陰養心。所以,當我們心有虛火的時候,就應選擇那些具有滋陰清熱、補心養血作用的藥物,天王補心丹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味成藥。

天王補心丹的主要成分是生地黃、玄參、麥冬、天冬、酸棗仁、柏子仁、當歸、丹參、黨參、茯苓、遠志、五味子、石菖蒲、朱砂、桔梗、甘草16味藥物。方中重用生地黃,可以滋陰養血;玄參滋陰潤燥,養陰生津;麥冬、天冬可以滋陰清熱,這4味藥合用,可以滋補腎水,用腎水來制心火,從而達到滋補心腎陰血、清心安神的功效。酸棗仁、柏子仁能養心安神,其中酸棗仁還能養肝血,而柏子仁能補脾,也能養心安神;當歸可以補血潤燥,丹參能清心活血,這樣一來就使全方養陰、補血相結合了。黨參益氣健脾;茯苓可以健脾寧心;遠志、五味子能斂心氣,安心神;石菖蒲可以化痰開竅,寧心安神;朱砂可以鎮心安神。桔梗能夠載藥上行,因為病位是以心為主,用桔梗能使藥力緩留于上部心經;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全方偏于補,所以,養陰的力量是比較大的,既兼顧心脾腎,又兼顧氣血,滋陰補血可以治本,養心安神可以治標,標本兼顧而又以治本為主,所以,它祛心臟虛火的作用才會如此明顯。

不過,在服藥之前,有幾點要注意:一是方中的滋陰之品比較多,對脾胃有妨礙,所以,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不實的人,不宜長期服用。二是方中含有朱砂,所以,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即使肝腎功能正常,也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對肝腎造成損傷。三是服用此藥時,不能同時服用溴化物和碘化物類藥物,如溴化鉀、溴化鈉、碘化鉀、碘化鈉等,以免發生化學反應,導致中毒;也不能與酶類制劑同時服用,以避免抑制酶活性。

天王補心丹是大蜜丸,一般每次吃1丸,每天2次。可以直接嚼著吃,也可以分成小份用溫開水送服。在服藥期間,應注意限制食鹽的攝入量,因為鹽會與朱砂中的硫化汞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有毒物質,加重腎臟負擔。

天王補心丹除了可以用于祛除心臟虛火,還可以用于治療因陰虛血少、心神失養所致的失眠。患者除了有心煩、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等失眠癥狀,還會伴有神疲健忘、口干渴、手足心熱、大便干結等陰虛癥狀。只要是具備這樣特征的失眠患者都可以服用天王養心丹來調治。

目赤腫痛是肝火太旺,瀉青丸專瀉肝臟實火

典型癥狀:目赤腫痛、頭痛、煩躁易怒、肋骨痛、口苦、尿赤澀痛、大便干燥等。

代表中成藥:瀉青丸。

主要功效:清肝瀉火。

同類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當歸龍薈丸。

肝火同心火一樣,也有實火和虛火之分。這一節我們先講肝臟的實火,就是肝火旺。我們知道了心火是從舌頭看,那肝火從哪看呢?眼睛。《黃帝內經》中講:“肝藏血,開竅于目。”意思是說,肝的精氣與眼睛相通,肝臟的經絡又上聯目系,所以,肝的病證可以從眼睛反映出來,而眼睛的視力,則要依靠肝血的濡養。那肝火旺的人眼睛會有什么癥狀呢?首先,眼睛發紅,嚴重點兒的還會腫,再重一點兒的還會疼,用中醫術語說就是“目赤腫痛”。除了眼睛紅、腫、疼以外,肝火旺的人還會感覺很煩躁,容易發火,自己控制不住。有的人還會感覺肋骨這個地方串著疼,頭痛、嘴里發苦。更嚴重的患者還會小便赤澀痛,大便干燥等。這些都是是肝火旺盛的典型癥狀。

肝的實火太旺了,就要清肝瀉火。所以,我們在選擇藥物的時候,就要選擇那些具有清肝瀉火作用的藥,比如瀉青丸。

瀉青丸是中醫臨床常用的瀉火劑。在中醫理論中,肝主青色,所以“瀉青”就是“瀉肝”的意思。瀉青丸出自宋代醫學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它的主要成分是龍膽草、大黃(酒炒)、青黛、防風、羌活、梔子、川芎、當歸8味藥材。方中龍膽草、大黃都是苦寒藥,專瀉肝火。青黛性味咸寒,入肝經,能清瀉肝火、涼血解毒。梔子可以瀉火除煩、清熱利濕,能散三焦郁火,使邪熱從小便排出去。羌活、防風辛溫發散,能祛肝風,散肝火,止痛。當歸、川芎都是補血藥,能養肝血、潤肝燥,起到補血活血的作用。同時,它們辛溫發散,有濃郁的香氣,所以,這2味藥又都是血中之氣藥,既能行氣開郁、活血祛瘀,又能祛風止痛。全方諸藥配伍,可以起到清瀉肝火的作用,而且作用比較緩和,能有效緩解肝火旺所導致的目赤腫痛、易驚多怒、不能安臥、尿赤便秘、耳鳴耳聾等癥。

臨床上,瀉青丸還常被用作緊急瀉肝火的藥。比如,有的人因為情緒暴怒而得了突發性耳聾,舌頭、小便都紅,口苦,這個時候就可以吃瀉青丸來瀉火救急。

不過,因為方中的龍膽草寒性很大,對脾胃、腎臟都會產生一定的損害,所以,年老體弱、脾虛便溏及脾腎兩虛寒者要慎重用藥。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的人則不宜服用。另外,平時容易過敏的人也要慎重。因為大黃可能會導致過敏,而防風具有光敏性,服用后能夠增加對光的敏感性,容易引發日光性皮炎等癥。

瀉青丸是黑褐色的水蜜丸,每袋7克,每次吃1袋,每天早晚各1次。因為這個藥物苦寒,所以不能過量服用,當肝火祛除后,就必須停藥,否則,會對臟腑造成損傷。在服藥期間,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能同時服用溫補性的食物及藥物。因為瀉青丸是瀉火的,溫補性的東西會抵消藥效。在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辛辣、肥甘厚味、煎烤、油炸等容易助熱化火的食物就不要吃了,魚腥海鮮等發物也不能吃,酒就更不能喝了,否則,會使肝火更旺。

臨床上,用于肝火實證的成藥,除了瀉青丸外,還有龍膽瀉肝丸和當歸龍薈丸。它們也都是用苦寒瀉火的方法來清瀉肝火,只是三個方子瀉火的力度不一樣。瀉青丸瀉火作用比較緩和,適用于肝火初起,還不太旺的時候。龍膽瀉肝丸的瀉火力度比瀉青丸要強,適合肝膽濕熱的患者,就是患者不僅有頭暈目赤、耳聾耳鳴、脅痛口苦等肝火上炎的癥狀,還出現了小便淋濁、陰腫、陰癢、囊癰、婦女帶下腥臭等肝經濕熱下注的癥狀。如果這兩類癥狀都有的話,吃龍膽瀉肝丸最好。當歸龍薈丸的瀉火力度最強,但這個藥沒有清濕熱的作用,主要就是瀉肝火。像有的患者不僅脅肋脹痛、頭暈耳聾,還出現了便秘的癥狀,其實肝火引起的便秘在臨床上并不多見,但這也說明患者的肝火太旺了,而吃當歸龍薈丸就能瀉肝火通大便。

眼睛干澀是肝臟虛火,杞菊地黃丸可滋陰降火

典型癥狀:眼睛干澀、口干、舌干、咽燥、脅肋隱隱灼痛、五心煩熱、心煩失眠、盜汗等。

代表中成藥:杞菊地黃丸。

主要功效:滋陰補腎,養肝明目。

同類中成藥:明目地黃丸。

有些人上火了,眼睛也不舒服,但不是紅腫疼那種不舒服,而是干,還發澀,甚至會覺得眼睛里面像有沙子似的。尤其是到了下午或晚上,勞累了一天后感覺更澀,恨不得用一根棍把眼皮撐起來。這其實就是肝臟虛火的一種癥狀表現。肝的虛火是因肝臟陰液虧虛,虛熱內擾所表現的證候。除了眼睛干澀外,肝臟有虛火的人還會覺得口干、舌干、咽燥,肋骨會隱隱地灼痛,手腳心發熱,心里也會煩躁,晚上還會失眠、多夢,甚至盜汗等。這些都是肝臟陰虛火旺的典型癥狀。

我們前面講了,虛火不能瀉,而是要補。怎么補?滋陰補腎,養肝明目。凡是具有這些作用的藥物都能夠從根本上清除肝臟虛火,杞菊地黃丸就是一味療效很好的成藥。

看到杞菊地黃丸這個名字,大家是不是就會想,這個藥是不是和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黃丸有什么聯系?沒錯,杞菊地黃丸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再加上枸杞子、菊花組成的。六味地黃丸是治療腎虧陰虛的名方,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6味藥組成,滋陰補腎的效果非常好。而枸杞子甘平質潤,入肝、腎經,能夠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菊花味辛、苦、甘,性微寒,這些特性使它能夠宣散肝經之熱,有很好的清肝明目降肝火之功。因此,杞菊地黃丸除了滋陰補腎,還能夠降火養肝明目。凡是肝腎陰虛火旺所致的眼睛干澀、口干咽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癥狀的患者,都可以選用杞菊地黃丸來進行調治,可以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不過,這個藥補藥居多,藥性滋膩,所以,感冒發燒、濕邪較重、大便溏瀉的人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另外,方中有菊花,所以,對花粉過敏的人要特別慎重。

杞菊地黃丸是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酸,每丸重9克,每次吃1丸,每天早晚各1次。在服藥期間,最好不要吃肥甘厚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因為這個藥本身就是補藥,如果再吃這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會使脾胃的負擔過重,不利于病情的恢復。

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滋補肝腎,改善陰虛火旺的癥狀,那肝腎陰虧的情況會進一步發展。那時,患者不僅會感覺眼睛特別干澀,還會怕見光,迎風流淚,風一吹,眼淚就嘩嘩往下流。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尤為多見。如果發展到這一步,就說明肝腎陰虧很嚴重了,再吃杞菊地黃丸就不合適了,最好是服用滋補肝腎藥效更強的藥,像明目地黃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牙齦腫痛或出血、口臭都是胃實火惹的禍,清胃黃連丸可瀉胃火

典型癥狀:口臭、口苦、口渴、牙齦腫痛或出血、口腔潰瘍、小便黃短、大便秘結等。

代表中成藥:清胃黃連丸。

主要功效:清胃瀉火,解毒消腫。

同類中成藥:黃連清胃丸、大黃清胃丸、牛黃清胃丸、梔子金花丸、黃連上清丸、牛黃清火丸、左金丸等。

胃火,即是胃熱,是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也分虛實兩種。引起胃實火的原因很多,比如過食肥甘厚膩或辛辣的食物、嗜酒、情緒緊張急躁、睡眠質量差、邪熱犯胃、濕熱或食滯等。那胃的實火有什么癥狀表現呢?我們怎么判斷自己是不是胃實火呢?這要從口來看,中醫講,“脾開竅于口”,也就是說,脾胃的病證都可以從口部反映出來。所以,當有了胃火,往往就會有口臭、口苦、口渴等癥狀,特別喜歡吃涼的,牙疼,嚴重的牙齦還會腫痛或出血,以及口腔潰瘍等口腔問題。前面講心有實火時也會長口瘡,但心實火的口瘡是長在舌尖上的,而胃火導致的口瘡是長在舌邊或口腔黏膜上的,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區分。此外,胃有實火的人還會出現脘腹灼熱、總想吃東西或者什么也吃不下、小便黃短、大便秘結等癥狀。

那胃有實火了怎么辦呢?那就要清胃瀉火。我們在選藥的時候,就要選擇具有清胃瀉火作用的藥,比如比較常用的成藥就是清胃黃連丸或者黃連清胃丸。這兩個藥的主要成分、功效及主治都是一樣的,只是由于生產廠家不同,所以名字略有不同。因此,患者在選藥的時候,任選一種即可。

清胃黃連丸的主要成分是黃連、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參、地黃、牡丹皮、天花粉、連翹、梔子、黃柏、黃芩、赤芍14味藥材。方中黃連大苦大寒,專瀉中焦胃火;石膏清熱瀉火,可以清肺胃實熱;黃芩清泄上焦肺經之熱;黃柏苦寒可清下焦之濕熱;梔子可以通瀉三焦實火,導熱下行,使熱從小便排出;地黃、丹皮、赤芍涼血清熱;連翹、桔梗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玄參、知母、天花粉能夠清火、養陰、生津;甘草清熱解毒,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這14味藥配伍使用,可以起到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胃火上炎所導致的牙痛、牙齦腫脹或潰爛、口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癥。

不過,有些人在服藥之前要特別慎重。比如,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年老體弱的人,脾胃都比較虛弱,而方中苦寒藥居多,尤其黃連大苦大寒之品,很容易傷胃,所以,能不能服用此藥要聽專業醫生的意見,而脾胃虛寒的患者是堅決不能服用的。此外,黃連苦燥傷津,所以,陰虛津傷的人也要慎重。方中的石膏、天花粉都可能會導致過敏,所以,過敏體質者一定要慎重。

清胃黃連丸是黃色至深黃色的水丸,味道稍微有點苦,之所以不做成蜜丸就是為了防止藥物的苦寒之性被蜜減弱,降低清胃瀉火的力量。這個藥每小袋9克,每次吃1袋,每天早晚各1次。記住一定要在飯后吃,以免苦寒傷胃,而且不能長期吃。當胃火消除之后,就要停藥,否則,會造成脾胃虛寒。在服藥期間,要注意飲食清淡,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就不要吃了,酒也要戒了,因為這些東西都會助熱化火,正是胃實火的罪魁禍首。煙最好戒掉,以免降低藥效。另外,還要注意不要熬夜,因為睡眠不好同樣會引起胃火。如果服藥后大便次數增多,如每日2~3次,就要減少藥量。倘若達到3次以上,就需停藥,向醫生咨詢后再決定是不是繼續吃,或者換成別的藥。

目前,市場上用于清胃瀉火的成藥品種比較多,只不過每種藥的側重點不同。這就需要患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比如,有的患者口燥舌干、大便燥結的癥狀很嚴重,而且,還頭痛、眼花,舌苔黃膩。這說明他的胃火太旺盛了,已經形成了積滯。這時就需要服用瀉火力度更強的藥,比如大黃清胃丸。有的患者除了口臭、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癥狀,還感覺到頭暈目眩,二便也不正常,小便發紅,大便干結。那就說明他不僅胃火盛,而且心火也很旺盛。這時就要吃能同時清胃火和心火的藥,比如牛黃清胃丸的效果就很好。有的患者除了常見的胃火癥狀,眼睛也紅,還流鼻血,就說明他不僅有胃火,還有肺火,這時候最合適吃清熱涼血的梔子金花丸。有的患者頭昏腦脹,不僅牙齦腫痛,連眼睛、嗓子、耳朵都疼,這說明他不僅胃火、肺火很盛,而且受了風熱。這時候就適合服用具有散風清熱、瀉火止痛作用的藥,比如黃連上清丸就可以。有的患者不僅長口瘡,連鼻子里都長瘡,牙疼,而且遇風、遇熱疼得更厲害,嗓子又腫又疼,嚴重的兩腮都腫了。這種情況就說明患者的肝、胃、肺都有積熱,只服清胃火的藥肯定是起不到作用了,只有三臟的火都清了,病才能好。建議吃牛黃清火丸試一試,效果是很不錯的。有的患者會感到胃部灼熱,胃內嘈雜,泛酸水,惡心,甚至有嘔吐等癥狀。這說明他的胃火是由肝火反胃所導致的。所以,光清胃火是不能治本的,必須先清肝瀉火,才能降逆止嘔,左金丸的效果就很好。

胃疼、口渴、饑餓卻吃得少是胃有虛火,陰虛胃痛顆粒可養陰益胃

典型癥狀:胃脘隱隱灼痛、口渴、總覺得餓卻吃得少、干嘔、消瘦乏力等。

代表中成藥:陰虛胃痛顆粒。

主要功效:養陰益胃,緩急止痛。

同類中成藥:養胃舒膠囊(沖劑)。

中醫認為,胃虛火是由胃陰虧虛,虛火上炎所致的。那胃有虛火時的主要癥狀是什么呢?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胃不舒服或者胃疼,這個疼不是疼得直不起腰來了,而是隱隱地灼痛。什么叫“灼痛”?就是胃部伴隨著疼痛還有一種灼熱之感。而且總覺得餓,像沒吃飽一樣,可是到吃飯的時候卻又不想吃,吃不進去。此外,還會感覺口渴,總想喝水,干嘔,消瘦乏力,小便短少,大便有的時候也會干。這些都是胃虛火旺的癥狀表現。

既然是胃陰虛引起的火旺,那就必須要養陰,才能從根本上祛虛火。所以,胃虛火旺的患者在選藥時就要選擇那些具有養陰益胃的藥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陰虛胃痛顆粒。

陰虛胃痛顆粒是由北沙參、麥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炙甘草7味藥組成。方中的北沙參、麥冬、石斛味甘,性微寒,都是補胃陰、清虛熱的良藥,能夠清熱養陰、益胃生津;川楝子性味苦寒,能夠清肝火、除濕熱、行氣止痛;玉竹性味甘平,具有養陰、潤燥、除煩、止渴的功效,對熱病傷陰、咳嗽煩渴、虛勞發熱、消谷易饑等癥療效很好;白芍可以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炙甘草溫而補中,主治胃虛口渴。這7味藥配伍使用,可以起到養陰益胃、緩急止痛的作用,對胃陰不足所致的胃脘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等癥都有很好的療效。

當然,在服藥之前,有些人要注意了,比如這個藥是治療陰虛胃痛的,所以,脾胃陽虛引起的胃痛就不適用了。陽虛胃痛主要表現為一遇到寒涼的東西胃脘部就疼痛,喜歡吃熱的東西,大家一定要注意區分。方中的藥物基本都是甘味、微寒的,對血糖和脾胃功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糖尿病患者及脾胃功能不佳的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服藥前一定要向專業醫生咨詢,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方中的北沙參具有光敏性,服用后能夠增加對光的敏感性,容易引發日光性皮炎等癥。所以,容易過敏的人要慎重服藥。

陰虛胃痛顆粒每袋裝10克,每次吃1袋,每天3次,用開水沖服即可。在服藥期間,飲食要清淡,生冷、油膩、甜黏的食物都不能吃了,以免刺激脾胃或增加脾胃的負擔。性質辛辣、溫熱的食物也最好不要吃,如辣椒、姜、蒜、蔥、韭菜、荔枝、茴香、狗肉、羊肉、蝦、海參、草魚、鰱魚等,這些食物會助熱傷陰、耗陰,與藥效相抵,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喜歡抽煙、喝酒的人,也最好能戒掉,煙酒不僅會降低藥效,而且酒是熱性的,同樣會助熱傷陰,加重病情。另外,患者還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憤怒、憂郁等不良情緒,否則,對病情恢復不利。

臨床上,能夠滋補胃陰的成藥,除了陰虛胃痛顆粒,還有養胃舒膠囊(沖劑)。這個藥不僅能滋陰養胃,還能健脾益氣、行氣消導,所以適合氣陰兩虛的患者服用,主要表現為胃部灼熱脹痛、喜涼怕熱、手足心發熱、口干、口苦、納差消瘦等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服用。

鼻腔干燥、咽喉腫痛、咳黃痰是肺有實火,雙黃連口服液可清熱解毒

典型癥狀:鼻腔干燥熱烘、口干渴、咽喉腫痛、咳黃痰、大便秘結、痤瘡等。

代表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

主要功效: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同類中成藥:板藍根沖劑、羚羊清肺丸、夏桑菊沖劑等。

肺火,也叫肺熱,中醫認為肺為嬌臟,最容易受外邪感染而生熱化火,而且很容易引發氣管及肺部疾病。所以,當肺有火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治療。但是,在清肺火時首先要分清自己是肺實火還是虛火。

肺實火多是由于外感風熱所致,所以,它通常是和感冒同時發生的。比如,有些人感冒了會咳嗽、咳痰,也有些人是先嗓子疼,然后才流鼻涕。那么,肺的實火都有哪些癥狀表現呢?肺有實火的人通常會感覺鼻腔干燥,出氣的時候覺得熱烘烘的,嚴重的人還會流鼻血;咽喉腫痛、口干、口渴、咳黃痰;有些人還會大便干燥或長痤瘡,尤其是在鼻子上長,這也是肺實火的一個表現。

對于肺的實火,中醫通常采用清熱宣肺的方法,臨床上用于清肺火的成藥很多。如果剛剛外感了風熱,肺火還不嚴重,可以選擇板藍根沖劑或者雙黃連口服液。板藍根沖劑我們在第一章講流行性感冒的時候介紹過了,這個藥對肺胃熱盛導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有很好的療效。所以說,咽喉腫痛厲害的人吃板藍根沖劑是比較合適的。如果不光是咽喉腫痛,還咳嗽,那么,可以選擇雙黃連口服液。

雙黃連口服液是由金銀花、黃芩、連翹3味藥組成。方中的金銀花性味甘寒,連翹性味苦寒,它倆都是清熱解表藥,氣味芬芳,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黃芩性味苦寒,可以清利頭目,清除上焦風熱,瀉肺經實火,對肺熱咳嗽有顯著的療效。這3味藥配伍使用,藥少而力專,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非常好,對外感風熱導致的肺實火癥狀,如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不過,要提醒大家,雙黃連口服液的輔料是蔗糖,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慎重。這個藥的寒性比較大,所以,外感風寒的人不能吃,脾胃虛寒或便溏的人、兒童、孕婦、年老體弱者最好事先向專業醫生咨詢后再服用。另外,金銀花容易引起過敏,所以,對花粉過敏的人也要特別慎重。

服用時,每次喝20毫升,每天3次。注意不要過量,也不能長期服用。當肺火清除后就必須停藥,以免藥的寒性損傷脾胃。在服藥期間,不能同時服用滋補性的中藥,因為補藥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在飲食上,要注意忌口,辛辣溫熱的東西,如辣椒、胡椒、花椒、香辛料、羊肉、狗肉、韭菜、酒等都不能吃了,這些東西都會助熱生火,不僅不能減輕肺火癥狀,反而會使肺火更旺。另外,喜歡抽煙的人要把煙戒掉,因為煙中的有毒物質不僅會直接對肺造成損害,還會降低藥效。還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活動。保持愉快的情緒,切忌焦慮、煩躁,以免加重病情。

當然,每個患者肺火的表現癥狀和嚴重程度都不一樣,這就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比如,有的患者流鼻血,痰很多,又黃又稠又黏,有時還帶血絲。這說明他的肺實火里的痰火很盛了,而且已經入里了。這時候再吃板藍根沖劑或者雙黃連口服液就顯得藥力不夠了。這時吃羚羊清肺丸,能起到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的作用。有的患者咳嗽得厲害,咳嗽聲特別頻繁,咳聲很粗、很響。有的患者不光咽喉腫痛,眼睛也紅腫疼痛,頭也疼,甚至頭暈耳鳴。這說明他的肝火和肺火都很盛,就需要吃具有清肝火作用的藥,比如夏桑菊沖劑就不錯。

口燥咽干、干咳無痰或少痰是肺有虛火,養陰清肺丸可滋陰潤燥

典型癥狀:口燥咽干、干咳無痰或少痰、皮膚干燥、手足心熱、盜汗等。

代表中成藥:養陰清肺丸。

主要功效:養陰潤燥,清肺利咽。

同類中成藥:鐵笛丸、二冬膏、百合固金丸等。

肺的虛火癥狀與實火癥狀有很大不同。比如,肺有虛火的人也會咳嗽,但只是干咳嗽,沒有痰,即便有痰的話,也很少,而且特別黏,很不容易咳出來,有時還會帶血;鼻腔、嘴里、舌頭、咽喉都很干,嗓子也疼,聲音嘶啞,舌頭是紅的;皮膚很干燥,有的人會得魚鱗病,皮膚干裂得都要出血,還掉頭發;手腳心發熱、心胸煩熱,有時候到了下午,臉會紅,而且夜里會出汗,這些都是肺熱的典型癥狀。

治療肺的虛火,就不能只一味地清火了,而要在清火的基礎上滋陰,用中醫的術語說就是養陰清肺。我們在選藥的時候就要選擇具有養陰清肺作用的藥物,比如養陰清肺丸就是一味常用的成藥。

養陰清肺丸是一味比較柔和的祛火藥,它出自清代鄭梅澗撰寫的著名醫書《重樓玉鑰》,由地黃、玄參、麥冬、川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8味藥組成。方中重用地黃,性味甘寒,入腎經,能夠滋腎潤肺,涼血清熱;玄參滋陰降火,解毒利咽;麥冬養陰清肺,同時幫助地黃滋陰清熱;白芍可以斂陰泄熱柔肝;牡丹皮善入陰分,能清透伏火,涼血消腫;川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薄荷辛涼散邪,可以宣肺利咽;甘草可以解毒利咽,化痰止咳,調和諸藥。全方以“潤”為主,滋陰、清火兼顧,可以起到很好的養陰潤燥、清肺利咽之功,對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疼痛等癥都有很好的療效。比如,有些人感冒好了,咳嗽卻總也不好,干咳無痰,甚至有的咳一個多月,到醫院看了也說沒事,只是氣管有點肺紋理增粗。這個時候就可以服用養陰清肺丸來滋陰潤燥止咳。

養陰清肺丸有大蜜丸、水蜜丸,但不論哪種,都是甜味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再強調一遍,這個藥是針對干咳無痰的癥狀,如果是咳嗽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塊、舌苔厚膩的患者則不宜服用。因為方中寒涼藥居多,所以,風寒咳嗽患者不宜服用,脾胃虛寒的患者、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年老體弱者則要慎重服藥,必要時需事先咨詢醫生。方中的川貝母可能會引起過敏,所以,容易過敏的人在服藥前要特別慎重。

在服用時,大蜜丸每次吃1丸,每天早晚各1次;水蜜丸每100粒重10克,每次吃6克,也是每天2次。現在養陰清肺丸做成糖漿或口服液的比較多,可以適當加量,一般情況下,應該在一天內喝完一瓶糖漿才有效果。可以定時喝,也可以把糖漿溶化在水里隨時喝,這樣藥效更持續。在服藥期間,有些注意事項大家一定要牢記。比如,這個藥不能和滋補性的中藥同時吃,以免與藥效相抵。辛辣、煎炸、燒烤、油膩等食物都不能吃了,酒也不能喝了,因為這些食物都會助熱傷陰,對病情恢復不利。煙一定要戒掉,因為煙會直接損害氣管、肺,耗傷肺陰,加重咳嗽和咽干等癥狀。

臨床上,有的患者除了干咳,嗓子還紅腫得厲害。這說明他的火比較大,可以搭配雙黃連口服液,在滋陰的基礎上清熱,效果會更好。有的患者聲音嘶啞、咽干、咽喉腫痛、口渴得厲害。這是肺熱傷津造成的,所以,吃些潤肺利咽的藥,鐵笛丸的功效就不錯。有的患者咳聲嘶啞,痰很少,但是帶血,咽干喉痛。這說明他是燥咳,也就是肺陰不足引起的咳嗽,需要養陰潤肺。這時候吃二冬膏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患者除了久咳、干咳,還兼有頭暈耳鳴、下午潮熱、腰膝酸軟等癥狀,就說明他不光肺陰虛,腎陰也虛,這時吃百合固金丸是最適宜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业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东源县| 交口县| 怀集县| 垣曲县| 沂南县| 班玛县| 黔东| 宁波市| 嘉禾县| 普定县| 咸阳市| 东阳市| 通化县| 开江县| 大姚县| 福泉市| 仙游县| 延边| 汉沽区| 六枝特区| 沅陵县| 中卫市| 开化县| 两当县| 全椒县| 玉树县| 贵州省| 峡江县| 南安市| 留坝县| 普洱| 连南| 大英县| 垫江县| 印江| 普兰县| 剑川县| 应城市|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