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冷知熱治感冒——感冒發熱應辨證用藥
- 只有中醫知道:中成藥這樣用才有效
- 肖彩蘭
- 10579字
- 2016-09-21 16:40:10
感冒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盡管它只是一種小病,但是,很多患者在治療的時候,常常難以藥到病除,究其原因就在于沒有對癥下藥。其實感冒也分為好幾種,而且每一種都具有不同的病癥。患者在治療時,必須針對不同的癥狀使用相應的中成藥,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風寒感冒低熱怕冷無汗全身酸痛,感冒清熱顆粒辛溫解表效果好
典型癥狀:輕微發熱、怕冷明顯、頭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等。
代表中成藥:感冒清熱顆粒。
主要功效: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同類中成藥:九味羌活丸(顆粒)、小青龍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沖劑、重感靈片、雙黃連口服液等。
感冒很常見,有的人一年中要得好幾次感冒。因此,很多家庭都會常備一些感冒藥,有人感冒了就拿出來吃點。但中醫治療感冒的藥種類很多,要真正選對也不容易。所以,就有人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藥有時吃三五次就好了,有時候卻不管用,這是怎么回事呢?問題就在于沒有辨清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如果弄反了,藥效肯定不好。
那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怎么辨別呢?并不難,因為它們的癥狀大多都是相反的。比如,風熱感冒的患者發高燒卻不怕冷,身體也會微微有點汗,口干口渴,嗓子腫痛,鼻涕又黃又濃。而風寒感冒,患者通常是低燒,但很怕冷,身上沒有汗,口不干,嗓子不疼不紅腫,鼻涕清稀或稍微帶點黃。我們只要抓住這些關鍵點就很容易分清自己得的是哪種感冒了,然后,再對癥選藥,就能有效緩解感冒癥狀。關于風熱感冒如何選藥用藥的問題我們放在下一節來講,這里先重點講一下風寒感冒怎么選藥、用藥。
風寒感冒是人體感受寒涼之氣所致,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著涼了。這種感冒多發生在秋冬春季,因為秋天寒氣漸重,早晚溫差比較大,如果增減衣物不及時,就很容易著涼而誘發這種類型的感冒。這種感冒的典型癥狀就是渾身發冷,沒有汗。正是由于沒有汗,所以,患者渾身都緊繃繃的,肌肉關節也酸疼,連頭后部和脖子都疼,都難受,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厚被子發點汗才會覺得舒服點。這樣的一組癥狀,用中醫的術語講叫“風寒束表”,就是寒氣把人體表的衛氣給束縛住了。衛氣本來是幫助人體防御外邪、溫養身體的。這樣一來,人體就失去了保護和溫煦,自然就會覺得冷。所以,中醫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要出點汗,通過汗來把體內的寒邪排出去。那么,我們在選擇藥物的時候,就要選那些吃下去能發汗的藥,專業的說法就是辛溫解表藥。在臨床上最常用的辛溫解表中成藥就是感冒清熱顆粒。
這個藥是目前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藥中為數不多的偏溫一點的感冒藥,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一共有11味。其中荊芥穗和防風都是解表的藥。荊芥穗有比較強的發汗作用,它是入血分的,擅長清血中之外邪。而防風雖然發汗的作用沒有荊芥穗強,但它擅長驅散骨肉中的風邪。所以,臨床上經常將兩者一起使用,可以起到互補和加強藥效的作用。紫蘇葉、白芷可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葛根具有發表解肌、清散伏熱的功效,這五味藥可加強荊芥穗和防風解表退熱的作用。蘆根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清肺胃之熱。苦地丁能清熱解毒。桔梗可開宣肺氣,載藥上行。苦杏仁能降氣止咳平喘。這11味藥配伍使用,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的作用。在風寒感冒初起時,若能及時服用感冒清熱顆粒,就能有效緩解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癥狀。
不過,在服藥前,一定要認真地閱讀說明書,看清楚后才能服用。比如,感冒清熱顆粒有含糖型和無糖型兩種。我們一般人可選含糖型,而糖尿病患者就應該選用無糖型。這個藥不能與滋補性的藥物同時吃,因為補藥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另外,如果你容易過敏,那就要慎重了。因為柴胡、葛根等都可以導致過敏,而荊芥穗、防風、白芷都具有光敏性,服用后能夠增加對光的敏感性,容易引發日光性皮炎等癥。
感冒清熱顆粒每袋6克,每次吃1袋,用開水沖服即可,每天早晚各服1次。喝完藥后可喝些熱粥或熱湯,讓身體微微出汗,來協助藥力驅散風寒。當然,在服藥期間,還要注意多喝開水,即使不感覺到渴也要喝,以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還要注意忌口,生冷、油膩、辛辣、甜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因為患病期間腸胃功能比較弱,這些食物會刺激腸胃,且不容易消化,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喜歡抽煙、喝酒的人,在服藥期間最好都戒了,因為煙、酒都會降低藥效。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感冒清熱顆粒對風寒感冒的輕癥有效。如果患者的感冒癥狀比較嚴重,就需要搭配一些其他藥物。如重感靈片、雙黃連口服液等,這兩種藥都有清熱解毒解表的作用,任選一種配合感冒清熱顆粒服用,對重感冒患者療效會更好。
另外,除了感冒清熱顆粒,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藥還有很多。而且,每個患者的具體癥狀也不盡相同。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的藥。比如,有的患者感染了風寒之后,頭痛、肢體酸痛的很厲害,那就適合選擇那些既能散寒,止痛效果又好的藥,比較常用的就是正柴胡飲沖劑。有的患者鼻塞嚴重,堵得特別難受,一擤鼻涕連耳朵里都疼,這說明體內有濕邪。這樣的患者就適合選擇那些既能散寒又能祛濕的藥,如荊防顆粒、荊防敗毒散等。有的患者剛感染了風寒時沒有及時驅寒,結果寒氣入里,引起了內熱,出現了口苦微渴的癥狀。這時候再用單一的驅寒藥就不合適了,最好是選擇既能驅寒又能清熱的藥,像九味羌活丸(顆粒)效果就不錯。還有的風寒感冒患者會出現咳喘的癥狀,吐白色的稀痰,而且痰量很多。這時候就要選擇那些既能解表散寒又能化飲止咳的藥,如小青龍顆粒,就是比較常用的成藥。
風熱感冒高熱有汗舌紅嗓子疼,銀翹解毒片可清熱解毒
典型癥狀:發熱重,輕微怕冷,有汗,口干舌燥,嗓子疼、鼻塞流黃涕等。
代表中成藥:銀翹解毒片。
主要功效: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同類中成藥:桑菊感冒片、防風通圣丸、羚翹解毒片、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感冒退熱顆粒、利咽解毒顆粒、千柏鼻炎片等。
風熱感冒是一種與風寒感冒相反的感冒類型,是由于風熱之邪侵犯體表,使肺氣失和所致的,這在中醫里稱為“風熱犯表證”。風熱感冒在春夏秋季比較常見。比如,春季氣候漸暖,是陽氣逐漸升發的季節,人體的陽氣順應自然規律,也從冬天的閉藏逐漸強壯起來。這個時候的感冒往往是偏熱的。這在中醫里屬于“春瘟”的范疇,也就是春季流行的瘟疫、傳染病。而在夏秋季節,氣候非常炎熱,人體最容易受到風熱之邪的侵襲,稍不注意就會感冒。
風熱感冒的主要癥狀就是發熱比較嚴重,而且,患者一般都微微有點汗,但是,體溫并不會因為出汗而降低,也就是說在有汗的同時還會發熱。衛氣光忙著抵御外邪了,根本沒工夫溫煦體表,所以,患者會感覺到有點怕冷,但不像風寒感冒那么嚴重。此外,患者還會感覺口干舌燥,總想喝水,嗓子疼;鼻塞,流黃色的濃鼻涕,即使鼻子通氣,鼻腔里也會有一種噴火的感覺。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咳嗽、咯黃痰、便秘、尿黃等癥狀。總之,風熱感冒患者的熱象非常明顯。如果一個人出現了這些癥狀,就說明侵襲他體表的是風熱之邪。所以,中醫治療風熱感冒的關鍵就是要清熱,把熱邪從體內清除出去。那么,我們在選擇藥物的時候,就要選那些涼性、能驅熱邪的感冒藥,專業說法就是辛涼解表藥,像銀翹解毒片就比較合適。
銀翹解毒片這個藥方是從“銀翹散”發展而來的,最早是出自清代著名的溫病學家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是治療風熱感冒療效卓著的名方。它的主要成分是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葉和甘草,一共9味。其中金銀花和連翹都是清熱解表藥,氣味芬芳,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熱解毒消除病因。由于它倆功效很相近,所以在臨床上常常一起用,有“姐妹藥”之稱,可以起到相輔相成,互相增強藥效的作用。薄荷、牛蒡子能夠疏散風熱、清理頭目、解毒利咽。荊芥、淡豆豉雖然都是辛溫的藥物,但是,它們解表散邪的功效比金銀花和連翹等寒涼藥還要強。辛溫藥與辛涼藥配伍使用,溫而不燥,涼而能散,能大大增強全方的解表透邪之力。桔梗既可宣肺祛痰止咳,搭配牛蒡子還能清利咽喉。淡竹葉可清熱除煩,生津止渴,與連翹相配,還可清心利尿,引熱下行。甘草既能清熱解毒,又可以調和諸藥。這個方子里既有清熱藥也兼顧到了退燒。在風熱感冒初起時,如果發高燒,且咽喉不是干而是腫痛,咳嗽得也不明顯,這時若及時服用銀翹解毒片就能夠取得非常好的療效。
不過,我們在買藥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包裝上的藥名。因為現在市場上還有一種藥叫精制銀翹解毒片。這個藥屬于復方中藥,除了含有與銀翹解毒片相同的中藥成分外,還含有撲熱息痛等西藥成分,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燒。如果你想使用純中藥治療風熱感冒,就要特別注意區分了。
在服藥前,還要認真閱讀說明書,特別是注意事項這一塊。比如,風寒感冒的患者不適合吃這個藥,所以,在服藥前一定要確定自己是受了風熱而不是風寒。這個藥不能與滋補性的藥物或食物同時吃,因為補藥或補品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另外,如果你是過敏體質,特別是對花粉過敏的,就要慎重服藥了。因為這個藥里金銀花的含量很高,容易導致過敏,而荊芥具有光敏性,患者服用后對光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引發日光性皮炎等癥。
銀翹解毒片每次吃4片,每日2~3次,用溫開水送服即可。在服藥期間,一定要注意多喝開水,也可以用白蘿卜或梨煮水喝,再加點百合、冰糖,既能補水,又可以清肺化痰。在飲食上一定要清淡,還要注意忌口,辛辣的東西,如辣椒、胡椒、花椒、香辛料等堅決不能吃了。因為患者本身就有熱,口燥咽干,咽喉腫痛,如果再吃這些辛溫助熱的東西,不僅不能減輕癥狀,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吃再好的藥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當然,生冷、油膩的食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也最好不要吃了。因為患病期間腸胃功能比較弱,這些食物會刺激腸胃,且不容易消化,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喜歡抽煙、喝酒的人,在服藥期間最好都戒了,因為煙、酒都會降低藥效。
最后,還要說明一點,因為感受熱邪的程度不同,個人體質也不同,所以,每個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在選擇藥物的時候,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癥狀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來對癥治療。比如,有的患者稍微有點兒發熱,有點兒咳嗽,口干甚至有點口苦。這說明風熱之邪雖不嚴重,但已經進入了氣管。這時就需要吃些既能疏散風熱,又能宣肺止咳的藥,最常用的就是桑菊感冒片。有的患者發熱比較重,咽喉腫痛得也非常厲害。這說明他體內的風熱之邪已經郁結成毒了,屬于風熱感冒的重癥。這時就必須加大清熱解毒的力度,才能把熱毒從體內清出去,臨床上像防風通圣丸、羚翹解毒片、感冒退熱顆粒、雙黃連口服液、利咽解毒顆粒、清熱解毒口服液等,都是比較常用的成藥,效果也不錯。有的患者會有鼻塞的癥狀,可能是持續的鼻塞,嗅覺也變得遲鈍了,也可能是時輕時重,鼻腔發癢,像噴火一樣,還流黃稠的鼻涕。這些癥狀都是風熱犯肺,內郁化火,氣血凝滯導致的。所以,這樣的患者最適合選擇那些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活血祛風、宣肺通竅的藥物,如千柏鼻炎片效果就不錯。
表寒里熱感冒發熱怕冷口干苦,防風通圣丸可解表清里
典型癥狀:發熱、怕冷、口干苦、大便干、嗓子疼、鼻腔熱等。
代表中成藥:防風通圣丸。
主要功效:解表通里,清熱解毒。
同類中成藥:感冒清熱顆粒或通宣理肺丸+黃連上清丸或雙黃連口服液。
除了風寒、風熱感冒,還有一種很常見、但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感冒,就是表寒里熱型感冒,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寒包火”,多發生在冬季或夏季。這種感冒的起因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外感寒邪,如果沒有及時疏散風寒,風寒入里,引起內熱,而引發此種類型的感冒。比如,有些人著涼了,開始流清鼻涕,過了幾天卻流黃鼻涕了,這時就要考慮“寒包火”感冒了。二是身體內熱,又外感了寒邪。比如,夏季天氣炎熱,人體的內熱也比較盛,可是有些人過于貪涼,長時間吹空調、電扇,汗腺關閉,內熱出不去,又著了涼,就會引發這種外寒內熱的感冒。
當然,不管哪種原因引起的,這種感冒的癥狀都是呈現寒熱并見、表寒里熱的特點。比如,患者會發熱,怕冷,全身的皮膚發緊,汗很少,這些就是表寒的癥狀。大便干、嗓子疼、鼻腔熱、痰和鼻涕發黃甚至發紅、舌紅苔黃、口干苦,這些都是內里有火的癥狀。所以,對“寒包火”的治療,比單純的風寒、風熱感冒要復雜。如果用治療風寒或者風熱感冒的藥物治療“寒包火”型感冒,非但無效,有時還會加重病情。那么,這種類型的感冒要怎么治呢?中醫講:“病在表者汗之,病在里者清之。”所以,對表、里都有的病證就必須既散表寒,又清里熱。我們在選擇藥物的時候,就要選擇那些能解表清里的藥,防風通圣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表里雙解的中成藥。
防風通圣丸出自于金代名醫劉完素的《宣明論方》,處方由防風、當歸、芒硝、薄荷、大黃、川芎、連翹、麻黃、白芍、桔梗、黃芩、石膏、梔子、滑石、白術、荊芥穗、甘草17味藥物組成。藥物雖多,但我們可以分組來了解:第一組是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它們都是解表藥,可疏風散表,通過讓身體出汗來疏散外感的風邪,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汗”法。第二組是石膏、連翹、黃芩、桔梗,它們都是治里藥,可以清利頭目,清除上焦風熱,即中醫所說的“清”法。第三組是大黃、芒硝,這兩味都是瀉藥,能夠瀉熱通便,使體內的實熱從大便排出去,這就是中醫的“下”法。第四組是梔子、滑石,這兩味都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可以清三焦之熱,并使熱邪從小便排出,此為“利”法。以上用汗、清、下、利四法來攻除實邪,使上中下三焦、表里并治,以達到疏風解表、清熱通便的功效。但是,如果一味地攻伐,必定會加重氣血的耗傷,所以,方中還用了兩組補藥:第一組是當歸、白芍、川芎,這3味都是補血藥,能夠養血活血。第二組是白術、甘草,這2味都是補氣藥。其中白術可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二者相配,可以健脾和胃,加強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全方如此配伍下來,有攻有補,使祛邪而不傷正,扶正又不礙邪,具有表里雙解、上下分消、氣血兩調的功效,對外感風邪、內有蘊熱所致的感冒療效顯著。
當然,防風通圣丸再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比如,陰血虛證、體虛便溏的患者就不適合。因為這個藥是治療表里俱實證的,如果虛證患者吃了,會使病情更加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要慎用,因為方中的麻黃、甘草會導致血壓升高,血鉀水平降低。運動員也要慎重服用,因為麻黃中的麻黃堿能夠加快心跳、擴張支氣管,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是國際奧委會禁止使用的興奮劑類藥物。過敏體質的人同樣要慎重,因為桔梗可以導致過敏,而荊芥穗、防風都具有光敏性,服用后能夠增加對光的敏感性,容易引發日光性皮炎等癥。孕婦堅決不能用,因為方中苦寒、瀉下的藥較多,對胎兒不利。
防風通圣丸每袋6克,每次吃1袋,用開水沖服即可,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藥后,患者如果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而且不成形的情況,就應酌情減量。在服藥期間,不能同時服用滋補性的藥物,因為補藥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還要注意忌口,辛辣、油膩、魚蝦海鮮類食物最好不要吃了,辛辣、油膩的食物會加重胃腸負擔,而海鮮是發物,而且大多性寒涼,不利于病情的恢復。煙、酒最好都戒了,否則,會降低藥效。另外,還要提醒大家,防風通圣丸的攻下力較強,所以,不宜久服,以免損傷中氣。
治療表寒里熱感冒,除了用防風通圣丸外,還可以用一些組合藥物。比如,感冒清熱顆粒或者通宣理肺丸,這兩個都是溫性的解表藥,可以發散體表的寒氣。同時,再搭配黃連上清丸或雙黃連口服液等清熱解毒的藥,來清內里的熱,這樣能夠達到表里雙解的目的。
暑濕感冒發熱汗少肢體酸重,藿香正氣系列藥是首選
典型癥狀:發熱、頭昏重脹痛、肢體酸重、胸悶惡心、嘔吐腹瀉等。
代表中成藥:藿香正氣系列成藥。
主要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同類中成藥:保濟丸、甘露消毒丸等。
暑濕感冒是夏季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熱傷風。夏季悶熱,濕度比較大,人體代謝旺盛,出汗多,正氣不足。這時候,如果再過于貪涼,就很容易感受風寒之邪,人體內的暑濕之氣被外來的風寒之邪阻擋,不能順利地疏泄出去,就會導致傷風感冒,中醫稱為“暑濕感冒”。
暑濕感冒的癥狀主要體現在肌表和脾胃上,肌表的癥狀就是發熱,即使出了汗熱也不退,頭昏重脹痛,身重疲憊等;脾胃的癥狀主要有胸悶、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心煩口渴等。如果暑濕之氣侵犯到了肺,還會出現咳嗽痰黏、鼻塞、鼻涕黏稠等癥狀。所以,對于暑濕感冒的治療,中醫主張采用清暑祛濕的方法,把暑濕之氣從體內除去了,各種感冒癥狀就會緩解。
治療暑濕感冒的中成藥比較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藿香為君配伍的一系列成藥,如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口服液、藿香正氣軟膠囊、藿香正氣滴丸等。另外,還有片劑、膠囊、丸劑、顆粒劑、合劑等多種劑型。這個方子原本是出自宋代的《和劑局方》,由藿香、白芷、紫蘇、半夏、陳皮、蒼術、茯苓、厚樸、大腹皮、甘草10味藥組成。方中重用藿香為君藥,氣味芳香,可以發散風寒、解暑化濕、和胃止嘔。紫蘇、白芷辛香發散,作為臣藥,不僅能助藿香外散風寒,還可以祛暑化濕。半夏有燥濕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厚樸、陳皮、大腹皮能夠行氣化濕,暢中除滿;蒼術、茯苓除濕健脾,和中止瀉,這6味藥均為佐藥。甘草為使,健脾和中,調和諸藥。這10味藥配伍使用,能發揮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對暑濕感冒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胃痛、胸滿惡心、嘔吐腹瀉等癥都有很好的療效。
雖然藿香正氣系列成藥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由于劑型的不同,也有各自的一些特點,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劑型。比如,藿香正氣水口感差,很難喝,藥效比較猛烈,所以,兒童、年老體虛及高血壓的患者要慎用。而且,藿香正氣水中還含有一定量的乙醇,所以,對酒精過敏的人和正在服用頭孢類藥物的人都不宜選用這種劑型。因為頭孢類藥物會與乙醇發生化學反應,導致體內乙醇蓄積。藿香正氣口服液不含酒精,而且口感好,便于兒童服用。但是,這種劑型大多含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藿香正氣丸的藥效比較持久,但吸收較慢,服藥量相對較大,臨床上多用于成人。藿香正氣顆粒劑或沖劑的口感也不錯,作用比較迅速,服用方便,而且其抗病毒能力優于丸劑。藿香正氣片雖然用量準確,體積小,易于服用,但由于其中含有揮發性成分,儲存時間長了有效成分含量會下降,從而影響治療效果。藿香正氣軟膠囊的療效比丸劑、片劑要好,而且含油量高,穩定性好,劑量也很準確,比較適合兒童服用。藿香正氣滴丸是一種新劑型,不含乙醇,不含糖,而且起效快,口感舒適,對胃腸道沒有刺激,相比其他傳統劑型來說有顯著的優勢。
當然,不論是哪一種劑型,在服藥后,都最好喝一些熱水,來幫助身體發汗,促進藥效的發揮。而且,在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甜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有生痰生濕的作用,而藿香正氣劑卻是解表化濕,兩者作用相抵,會使藥效降低。最后,要提醒大家,藿香正氣類藥物的療效通常是立竿見影,所以,當暑濕感冒的癥狀消失后就可以停藥了,不宜過多服用。
在臨床上,除了藿香正氣劑之外,保濟丸、甘露消毒丸等與藿香正氣作用相似,也可用于暑濕感冒。只是大家在選擇的時候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有的患者腹痛泄瀉、惡心嘔吐、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胃腸癥狀比較嚴重,吃保濟丸效果會更好。有的患者倦怠感比較重,口渴得厲害,小便短赤,就說明患者體內濕熱蘊結比較嚴重,這時候吃清熱化濕的甘露消毒丸最合適了。
體虛感冒低熱怕冷身倦乏力,益氣解表的參蘇丸最適宜
典型癥狀:發熱、怕冷、頭痛、鼻塞、咳嗽、痰多、乏力、氣短等。
代表中成藥:參蘇丸。
主要功效: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同類中成藥:人參敗毒膠囊等。
臨床上,除了風寒、風熱、暑濕等常見的感冒類型之外,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感冒類型,就是體虛感冒。這種感冒最主要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反復發作,感冒次數多;二是感冒持續時間長,得了就不容易好,少則10天,多則在1個月以上,纏綿難愈。像體弱的幼兒、婦女和老人,或者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以及工作過于緊張、勞累,而又長期缺乏運動的人,都比較容易得這種感冒。因為這些人平時體質都比較虛弱,用中醫的說法就是正氣不足或正氣虛,而又以衛氣最為虛弱,衛氣虛則不能固表,皮膚腠理疏松,就容易感受外邪而引發感冒。比如,有些患者本來感冒好些了,卻又因為冷天外出受寒,或在洗頭、洗澡、換衣服時不小心受涼而加重或復發感冒。
體虛感冒的患者除了會有發熱、怕冷、頭痛、鼻塞、咳嗽痰多等常見的感冒癥狀外,通常還伴有某些“正氣虛弱”的表現,如少氣懶言、倦怠乏力、咯痰無力、脈軟弱無力等。所以,中醫對體虛感冒的治療,不是單純地祛邪解表,而要兼用補法,也就是扶正氣。只有正氣充足了,才能從根本上治愈體虛感冒。
在扶正解表的中成藥中,參蘇丸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來源于著名的中藥方劑“參蘇飲”,是臨床上治療氣虛所致感冒的常用成藥。參蘇丸的主要成分是紫蘇葉、葛根、前胡、半夏(制)、桔梗、陳皮、枳殼(炒)、黨參、茯苓、木香、甘草11味藥物。方中紫蘇葉辛溫發散,既能解表散寒,還有理氣寬中的作用,為君藥。葛根發散風寒、解肌透表,黨參益氣補虛、助正祛邪,二者共為臣藥。前胡、半夏、桔梗止咳化痰,宣肺降氣;陳皮、枳殼、木香理氣醒脾,燥濕化痰;茯苓健脾補中,滲濕祛痰,這7味共為佐藥。甘草為使藥,可以補氣安中,調和諸藥。這11味藥配伍使用,可以起到益氣解表、理氣化痰的作用。對氣虛感冒患者來說,本藥不僅可以扶正祛邪,更重要的是它在驅邪的同時還不損傷正氣,使元氣充足,從而達到徹底治愈感冒的目的。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參蘇丸是治療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證的常用成藥。如果你是外感風熱或陰虛外感,那就不適合了。另外,因為葛根能導致過敏,所以過敏體質的人也要慎重服用。
參蘇丸每袋6克,每次吃6~9克,每天可以吃2~3次。在服藥期間忌服滋補性中藥,因為補藥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在飲食上,一定要清淡一些,像辛辣、生冷、油膩、甜食等食物都最好不要吃了。因為這些食物都不容易消化,會增加患者的胃腸負擔,對恢復病情很不利。另外,煙、酒也要戒掉,因為煙、酒都會降低藥效。
由于體虛感冒的病因是患者的正氣虛弱,所以,患者在痊愈后,可以服用一些具有補益正氣作用的藥物或藥膳,如玉屏風顆粒、黃芪粥等,以幫助身體提高抗病能力。在生活起居上,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不要使室內外環境的溫差過大,并注意及時增減衣服。還要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防止再次發生感冒。
臨床上,有一種藥與參蘇飲的功效很相似,就是人參敗毒膠囊,二者都有益氣解表、扶正祛邪的作用。但參蘇丸偏重于理氣化痰,咳嗽有痰的體虛感冒患者適合吃。而人參敗毒膠囊則偏重于解表,解毒力更強一些,肢體酸痛沉重的表證嚴重的患者吃這個藥更適合。
流行性感冒體溫會驟然升高,喝板藍根顆粒可抗病毒
典型癥狀:體溫突然升高、頭痛、渾身酸痛、全身乏力、咽喉腫痛、兩眼脹痛、劇烈咳嗽等。
代表中成藥:板藍根顆粒。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
同類中成藥:抗病毒顆粒、牛黃清宮丸、清熱解毒口服液等。
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像前面我們講過的四種感冒都屬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中醫稱為“時疫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強,可以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病毒,而且,傳播速度很快。那怎么辨別自己得的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呢?其實我們只要抓住患感冒時的主要癥狀就可以了。比如,普通感冒一般都是從嗓子不舒服、流鼻涕、打噴嚏開始,如果有發熱的,體溫也不會太高。而流感正相反,通常是體溫突然升高,渾身不對勁,而其他的感冒癥狀還沒有出來,當體溫升到39℃~40℃時,才開始出現全身性的癥狀,而且很嚴重,如劇烈頭痛、渾身酸痛、全身乏力、咽喉腫痛、兩眼脹痛、劇烈咳嗽等。
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一般沒藥可治,但流感病毒一般有自限性,等病毒的生命周期結束了,流感也就自愈了。比如,沒有并發癥的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但如果是重癥感染或引起了并發癥就需要住院治療了。因此,臨床上用于治療流感的藥物通常只是幫助改善癥狀,等熬過病毒猖獗的那幾天就好了。
臨床上,用于預防流感、抗病毒的中成藥不少,最常用、最有名的就是板藍根顆粒。這個藥的主要成分就是板藍根。板藍根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現代研究也表明,板藍根有良好的抗病毒和解毒作用,并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流感。板藍根顆粒就是從板藍根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現代制劑。2003年“非典”時,板藍根顆粒曾一度脫銷。這既讓人們認識了它的抗病毒作用,也讓很多人產生了誤解。有些人甚至一感冒就喝板藍根顆粒,這其實是不科學的。板藍根性寒,所以只能對由熱毒引起的流感、咽喉腫痛有療效。如果是風寒引起的感冒,用板藍根就會適得其反。而且,苦寒之物都會損傷脾胃,影響消化功能,所以,脾胃虛寒、腸胃不好的人都最好少用或不用板藍根。另外,對板藍根過敏的人,也不能服用此藥。
目前,市場上的板藍根顆粒有含糖型和無糖型兩種。一般人可以選擇含糖型,口感好一些。血糖高的患者最好選用無糖型。服用時,每次1袋,每日2次,小兒減半,用開水沖服即可。服藥期間,飲食要清淡,生冷、辛辣、肥甘厚味、燒烤煎炸等食物都不能吃,煙、酒也要戒掉,以免助火盛痰,加重病情。還要注意多喝水,來幫助散熱、排毒。如果連續服用3次以上癥狀沒有緩解,就必須去醫院了。
當然,每個患者的臨床癥狀都不盡相同,所以,大家不能一味地認準了板藍根顆粒,還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癥狀有針對性地選擇抗病毒藥物。比如,有的患者發熱重,燒得頭昏腦脹、說胡話、狂躁不安,這時候就需要配合服用一些清熱鎮驚的藥來幫助退熱,像紫雪散、清開靈口服液、新雪丹、牛黃清熱散(膠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有的患者咽痛,咳吐黃痰,四肢酸痛嚴重,說明體內有濕熱,單用清熱解毒的板藍根就不合適了,最好是選擇抗病毒顆粒,既能解毒又能祛濕熱。有的患者咳嗽得厲害,而且痰很多,就最好選擇能解毒化痰的牛黃清宮丸,用淡姜湯或溫開水送服,效果最好。有的患者心情煩躁,口渴的厲害,臉頰、眼睛都紅了,還有口腔潰瘍,大便也干,這說明體內的熱毒非常厲害了,光清熱解毒不行了,還要養陰生津,清熱解毒口服液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