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全員持股激發進取意識

眾所周知,華為是中國較早實施全員持股的企業之一。全員持股屬于股權激勵的范疇。股權激勵是指企業以股權的形式給予相關員工一定的經濟權利,使他們以股東的身份參與到企業決策中來,同時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和持久動力的一種激勵方法。

全員持股是股權激勵中風險較大的一種,但其收益也是顯著的。當時,華為推動全員持股的行為,可以說是“敢為天下先”。它直接成為華為崛起的支柱,時至今日,華為仍然奉行著全員持股這一舉措。華為內部股權激勵始于1990年,至今已進行了四次大的股權激勵。

創業期股票激勵

1987年華為起步,雖然經過幾年的發展,但由于公司需要拓展市場、搞研發,資金周轉依然非常困難,因此任正非決定推行內部股權和高分紅制度。1990年,華為提出內部員工持股,每股10元,以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稅后)。員工進入公司一年后,依據員工的職級、季度績效等進行分配,采用員工的年度獎金購買。如果年度獎金不夠參股股票額,公司會幫助員工從銀行貸款購買股權。

華為采取這種全員持股方式,帶來了以下兩個好處:


① 減少公司現金流風險,且內部融資無須支付利息,降低了財務風險,也不需要向外部股東支付高額分紅。

② 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全員持股等于給員工描述了一幅愿景——在未來會有高額的回報。同時,由于全員持股,員工有了一種主人翁的意識,責任感和歸屬感也隨之而來。


在股權激勵和主人翁意識的驅動下,華為人夜以繼日地奮斗著,即使拿著微薄的薪水、住著簡易的農村房,他們始終保持高昂的戰斗狀態,期望著年底的獎金、分紅,以及股權。

全員持股是一種絕佳的績效激勵措施,它以利益均沾的形式,讓每個員工都心系公司命運,并為之努力提升個人和團隊的績效。當時,華為員工自嘲道:“這些躺在紙面上的‘數字’不知何時能兌現?!钡麄兦逍训匾庾R到,如果不努力,這些數字永遠不會“復活”。

隨著華為人的不斷努力,市場越來越好,研發技術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公司的財富積累得越來越多。2000年年底,華為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0億元大關。

我們看到華為采取全員持股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應注意到全員持股不是萬能藥,它存在的巨大風險,即無法兌現。任正非沒有在推行全員持股后,就高枕無憂。


① 重視精神激勵。任正非通過慷慨激昂的演說、親力親為的行動激勵著每一個員工。全員持股屬于長期績效激勵目標,員工的斗志、熱情很容易在漫長的工作中消磨殆盡,如此一來,全員持股就失去了激勵的作用。任正非在平日的工作中十分重視員工的精神激勵,使得員工始終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

② 信守承諾。任正非在每年的分紅上,從來沒有“爽約”過,這也讓員工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信守承諾,是實施全員持股的基礎,基礎不在,對員工而言,高額的回報只是“畫餅”。


華為初創期全員持股的激勵措施,以滿足員工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為導向,積極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穩定和改善了公司的績效。

“華為冬天”時期的股權激勵

以全員持股作為績效激勵手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更好地達成績效。

受2000年IT泡沫破滅的影響,華為迎來了發展歷程中的第一個“冬天”,為了保證充足的現金流和改善人浮于事的弊端,華為開始實行“虛擬受限股”的期權改革。

虛擬股票借用了股票的名義和內容,實際上并不存在股東,更多的只是一種承諾。但授予激勵對象可以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權。

華為還出臺了一些新的股權激勵政策:


? 新員工不再分配一元一股的股票。

? 老員工的股票逐漸向期股轉化。

? 取消固定的分紅,從期股所對應的公司凈資產增值部分獲取。


依據公司的評價體系,向員工分配一定額度的期權,期權期限為4年,每年兌現1/4的額度。同時為了保證期權的可行性,以及不影響正常的經營活動,華為確定了以下四種兌現方式:


① 兌現差價。

② 以1元/股的價格購買股票。

③ 以后兌現。

④ 放棄(保持現狀)。


期權比股票的方式更為合理。它在保證員工收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競爭。以往只要持有股票,即使不干活,也能獲得分紅,久而久之,破壞了公司內部公平的競爭環境,不利于個人和公司績效的提升。而期權則需要個人奮斗,達到怎樣的績效標準才能獲得相應額度的期股,它拉開了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效激活了內部競爭。

對于期權的行駛華為還規定了一些約束措施:


? 持股較多的核心員工每年兌現比例不超過1/10。

? 股權額度向骨干員工傾斜。

? 配股鎖定期線,幾年內不允許兌現,期間離開所配股票無效。


其中原因不言而喻。華為建立的集競爭、開放、約束于一體期的權激勵機制,使公司的整面貌煥然一新,銷售業績和凈利潤也大幅攀升。

經濟危機時期的期權激勵

2008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華為再次推出新的一輪期權激勵措施。當年,華為開始了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配股。

本次配股屬于“飽和配股”,依據職位級別分配不同的期股額度。飽和配股模型如圖1-3所示。

圖1-3 飽和配股模型

從模型中可以看出,不同職位級別匹配不同的期股量。例如,職位級別為13級的員工,持股上限為2萬股,14級為5萬股;其中收益呈波浪線,是因購買/分配數量不同而形成的。此外,持股已達到其級別持股量上限的,不參與配股。

華為此次配股一方面緩解了資金壓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員工收益,同時使績效(期股)與職位等級掛鉤,進一步完善了績效分配機制,促使員工更加努力工作。

到現在華為仍在積極謀求利于公司發展的股權激勵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桓仁| 西峡县| 德安县| 子洲县| 临洮县| 丰都县| 长海县| 三台县| 定结县| 南漳县| 霍山县| 阆中市| 墨玉县| 长沙县| 霍州市| 许昌县| 泸水县| 高唐县| 岑巩县| 榆树市| 三明市| 南丹县| 景东| 汝州市| 雷波县| 安陆市| 资兴市| 普定县| 光山县| 荣成市| 德兴市| 会同县| 团风县| 揭西县| 绥滨县| 遵义县| 汪清县| 定边县| 定襄县|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