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有條件的愛:我是別人口中的我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約翰·鮑比(John Bowlby)及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等先驅領導的嬰兒發育研究一再表明,我們年幼時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與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旧希绻覀儽灰暈榭蓯鄣?、寶貴的和值得付出的,那么我們長大后也(通常)會覺得自己是可愛的、寶貴的和值得付出的。我們對自己的核心觀念很大程度上也是積極的。

愛可以是有條件的,也可以是無條件的?!盁o條件的愛”意味著沒有附加條件,即“純粹是因為那個人是你而愛你”;而“有條件的愛”是有附加條件的,“我只在你做某些事情或不做某些事情時愛你 ”。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區別他們自己的本性和習性是件很難的事情。以一個小女孩兒為例,如果周圍人不停地因為她搶了弟弟的玩具車、拽了貓尾巴或對著祖母吐舌頭這類事情而指責她是個“壞女孩兒”,那么,久而久之,她真的會開始認為自己是個“壞女孩兒”。相反,如果她有某些表現和行為的時候得到的是寵愛、表揚或關注,那么,她長大后再有同樣的表現和行為時,她只會覺得那是值得的。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Carl Rogers)稱之為培養“價值條件”。然而,更有效的方法是,告訴孩子你愛她,她是你的寶貝,但她的那些行為不好,請她以后不要再那么做。這種形式的教育(及教導)是在區別對待習性與本性,前者是可以習得和忘記的,而后者卻是很難改變的。

大多數被“可愛的詛咒”折磨的人都在幼年時培養了一些(或很多)無用的“價值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北安市| 兴业县| 商水县| 罗甸县| 财经| 满洲里市| 淄博市| 德昌县| 垦利县| 柳州市| 保靖县| 新营市| 探索| 洛扎县| 大邑县| 萍乡市| 探索| 理塘县| 木里| 望江县| 昔阳县| 定陶县| 洛扎县| 和平县| 襄城县| 房山区| 建始县| 安达市| 凤山县| 奈曼旗| 延长县| 闸北区| 延庆县| 秭归县| 孝感市| 太谷县| 马尔康县| 抚州市| 鄂托克前旗|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