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莊子彩圖館
- (春秋)老子 (戰國)莊子著 黃威編
- 2098字
- 2018-11-08 17:11:39
第十章 明白四達
【原文】
載營魄抱一[1],能無離乎?專氣致柔[2],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3],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4],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5]?生之畜之[6]。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7]。
【注釋】
[1]營魄:即魂魄。魂屬靈,魄屬血,在此連用,指靈肉相連。抱一:合抱為一。[2]專氣:志氣專一。致柔:調合到柔和的境地。[3]滌除:清除。玄鑒:形容心地如寬廣的明鏡。玄,形容人心的深邃靈妙。鑒,鏡子。[4]天門:這里指耳目口鼻等感官。闔(hé):關閉。[5]無知:即不用智謀。知,作“智”講。[6]生之畜之:使它生,使它繁殖。[7]玄德:極大極深遠的“德”。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譯文】
靈魂與肉體融為一體,能永不分離嗎?聚集精氣達到柔和,能像初生的嬰兒一樣嗎?洗盡思想上的塵垢,能讓心地寬廣得如一塵不染的明鏡嗎?熱愛百姓,按照道的法則來治國,能保持“無為”的境地嗎?口鼻自然地開閉,呼吸吐納,能綿綿細靜地雌守嗎?通達四方,能不玩弄權術和心智嗎?生養撫育了萬物卻并不據為己有,為世間立下了卓越功勛但并不自恃有功,滋養了萬物但并不居于主宰地位,這就是最高深的“德”。
【解析】
本章是講修道育樸的方法和過程,從“載營魄抱一”到“明白四達”,境界是逐步提高的。“道”的境界和自我之德是同步的,“玄德”表明自我之德與道合一,是德的最高境界,并透過六個問句,把道在修身治國方面的作用作了幾條總結,對一般人和統治者提出了要求。從字面上看,每句的后半句,似乎都是疑問,其實疑問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認為,人們無論是形體還是精神,無論是主觀努力還是客觀實際,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將精神和形體合一而不偏離,即使肉體生活與精神生活保持和諧,這樣就必須做到心境淡定,洗清雜念,摒除妄見,懂得自然規律,提高自身修養,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愛民治國”。
人類之所以被稱為“大自然的精品”、“造物主的杰作”、“萬物之靈長”,主要就是因為人類擁有精神和意志,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這樣一來,人類對周圍的事物便有了自己的評判標準,人的主觀意識便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能動作用,并通過這種主觀對客觀的思索,以自己的喜好標注,來改造周圍的世界。然而,人的靈魂和意識所能發揮的作用,畢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難免會犯錯,甚至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人們也常常因此而懊悔和痛苦。
應當說,擁有情感體驗是人類區別于其他生物的最顯著標志之一。人和其他生物為什么會有這種區別呢?原因在哪里?其他生物為什么沒有痛苦和煩惱呢?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人類的靈魂和肉體經常處于分離的狀態,無法從根本上達到合二為一的境界。靈魂是長翅膀的,它總能飛躍到夢想中的高度,與之相比,人們的肉體則顯得比較笨重,它無法和靈魂一起飛翔,于是出現了靈魂在一處、肉體在一處的情況;人們也可以把靈魂比喻成理想,將肉體比喻成現實,事實上,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有很遠的距離,而且美麗的理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往往會變得不堪一擊。理想和現實常常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因而會令人們痛苦、無奈和彷徨。
其實,人之所以有痛苦、懊悔的情感體驗,是因為人有七情六欲,當我們的情感需求和自身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感到迷茫和失落、困惑和傷懷,這種情感獲得的根源還在于人的肉體和靈魂的不統一。而其他生物則不同,它們的身體和心理是合一的,它們不具備完整的心理精神體系,也不會獨立思考,也無法進行意識判斷,它們對任何事物都不會敏感,因而也不會感到失落或痛苦。
可我們人類,經常用“庸人自擾”來形容無端的痛苦和煩惱。因為平庸,所以會無端地感到痛苦,無端其實是有端,只是這個端微乎其微、不值得去計較罷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不被瑣事所困擾呢?說白了,能不被平凡瑣事所困擾者,世上只有兩種人,一是圣人,一是嬰孩。嬰孩不諳世事,萬事皆清,頭腦混沌,不知何物為何物,也不知何事為何事,只知餓了吃,困就睡,不去思考,一切順應人的自然本性,當然不會有煩惱和痛苦,因為他的靈魂和肉體是合二為一的。而圣人也不是天生的,他也必然經過了庸人的階段,也感受過痛苦和煩惱的滋味,但他不想讓自己再受煎熬,就明智地選擇了和“大道”同步:做到了靈魂和肉體的高度和諧統一,做到了“專氣致柔”如嬰孩,做到了心境明凈無瑕疵,做到了不受知識的局限而透悟真理的品性。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專氣致柔”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和元氣凝聚起來。如果我們能夠聚集自己體內精氣而長久保持嬰兒般的柔軟體態,就能長盛不衰。我們必須經過心靈的活動才能達到精神和元氣相合,心靈就像一面鏡子,宇宙萬象通過鏡面盡覽無余,鏡面必須經常擦洗,去其污垢才能明察世間百態。作為統治者,治理國家也是如此,要像嬰兒一樣無欲無為,順應自然本性,而不加任何人為的因素,只有無為而治,才是真治。采取強硬措施不但不利于安定民心,反而會導致天下大亂。所以,要順應百姓自身的自然規律,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當一個人心性豁達、徹底覺悟的時候,一切順應自然、順應規律,這就是“玄德”。就像宇宙一樣有深邃的內涵,包容一切,而且自己不去主宰別人,這才是老子專氣致柔的精髓所在。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