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莊子彩圖館
- (春秋)老子 (戰國)莊子著 黃威編
- 1987字
- 2018-11-08 17:11:38
第九章 持而盈之
【原文】
持而盈之[1],不如其已[2];揣而銳之[3],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4];富貴而驕[5],自遺其咎[6]。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釋】
[1]盈:滿的意思。[2]已:動詞,停止的意思。[3]揣:捶打,敲打的意思。[4]莫:代詞,“沒有誰”的意思。[5]而:這一章三個“而”,均為連詞,“而且”、“并且”的意思。[6]咎(jiù):災禍的意思。
【譯文】
保持著盈滿的狀態,不如適可而止。捶打得既尖又利的鐵器,就不能長久保持鋒利。縱然金玉堆滿房屋,誰也不能長久守住。富貴而又驕縱,定會給自己帶來禍害。功成名就之時,要含藏收斂,急流勇退,這才符合自然運行的規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解析】
本章主要是講功成身退之道。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誰不追逐名利、傾慕榮華?而能做到心如止水、超然物外者恐怕寥若辰星。既然我們都無一例外地生活在現實的世界里,就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因為吃、穿、住、用、行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可是,當這些需求在得到滿足之后,人們還會積極地思考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去幻想更多不同層次的需求;當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就會更加迫切追求那些更高層級的事物,這是個既簡單又復雜的道理:說它簡單是因為提到需求,每個人都深有體會,不難理解;說它復雜是因為每個人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這是針對個體而言的。但從整體上來說,人類的貪欲永遠都無法得到滿足。人類的這一弱點就決定了其會一直追名逐利。
可一旦名利雙收,又該如何留住它們,而不致使它們如云煙一般隨風飄零?其實,老子在本章中,就給出了答案:手持杯子,往里加水,當水滿的時候,還不停地往里加,當然會溢出來。換一個說法:當弓被拉滿后仍繼續用力猛拉,結果毫無疑問,弦會最終被拉斷。這兩個小問題系出同源,都是“滿招損”的個案。雖個中道理婦孺皆知,但真要我們與現實生活的欲望掛起鉤來,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明白了,因為“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說,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這是人的本性使然。因此,人類如何克服自身的弱點,是個非常重要而又相當棘手的問題。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鋒利的劍吧,它又尖又銳,鋒芒畢露,然而鋒刃易卷,再磨再損,不久就會被人放棄,因而老子說,越尖銳的東西,越不會長久保存。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用此來比喻人生,乍聽起來不免有些消極,卻不違背常理。其實,人生的短暫和草木的轉眼枯亡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人們在提到年齡時心里往往就會發怵,不禁哀怨日子過得太匆忙。因此,有人在短暫的一生里拼命地撈取金錢,其目的就是試圖通過對財富的占有來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而有的人則一心想出名,想通過名聲來證明自己沒有虛度光陰。于是,人們開始爭名奪利,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有的人不擇手段,不惜出賣靈魂,結果事與愿違,得到的卻沒有付出的代價昂貴,這又何苦呢?當然,我們并不反對采用正當的手段和途徑來獲取金錢和名利,但必須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是赤條條地來,又必將赤條條地去,富貴和名利都是過眼云煙,是一絲一毫也無法帶走的。
因此,老子認為“持而盈之”、“揣而銳之”、“富貴而驕”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的“玄德”的反例。在老子看來,一切具體的存在都是“芻狗”,這也就意味著,要把擁有一定名位、名職的自身也要看成是芻狗。芻狗的結局就是在祭祀過后很自然地變成了雜草,這是芻狗之命運使然。如果一朝為“狗”就自認為永遠是狗而跳梁跋扈,那絕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舉。所以,老子認為“功成身退”是無為的最高境界,是應當奉行的基本行為準則。
事實上,古往今來,沒有人能永久地保持自己的名位或財富,不要說富可敵國、權傾朝野的王公貴族,就是一手遮天的帝王也無法長久地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財富,盡管他們讓后人將珠寶和自己的尸體葬在一起,并安裝上各種防盜機關,以求保全自己生前擁有的財富。可在事實上,自從安葬之時起,危險就已悄悄逼近,盜賊不但會潛入他們的墳墓,將陪葬的金銀財寶洗劫一空,甚至還會把他們的尸首拋棄到荒野,這是多么悲慘的結局!當然,更有甚者,有的帝王連尸體也被偷走,因為他們身上穿的是金縷玉衣,他們不但失去了珠寶,也失去了尸身,其結果慘不忍睹。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因此,老子在本章鄭重告訴人們:物極必反。太滿會溢,太尖利會斷,這就啟發人們不管辦什么事,都要適可而止,進退有度。太露鋒芒就會遭人嫉妒和陷害,不如到一定的時候退而隱之,即“功遂身退”,不可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欲望。退而隱之不是形式上的退居深山,而是要有功不倨傲,有名不恃名,有財不揚財。這就是老子倡導的“大道”理念。
大道就是如此,它滋養萬物而不居功,沒有恩義,也就無所謂報答;萬物接受大道的恩典,不去報答,大道和萬物仿佛毫無關聯,所以也就沒有怨恨和嫉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類只有和大道同步,才能達到收放自如、進退有度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