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昆蟲記彩圖館
  • (法)法布爾
  • 6616字
  • 2019-01-03 23:03:19

第五章

蝗蟲的角色和發(fā)音器

蝗蟲如同扇子般突然展開的藍色翅膀、紅色翅膀;在我們的手心亂蹦亂踢的天藍色,或者玫瑰紅的帶鋸齒的長腿——我的那些孩子們在夢里見到的大概就是這些可愛有趣的小昆蟲吧。與他們借助魔燈看到的東西一樣,我也常在夢中與它們相遇。它們所帶來的無邪與天真,時刻撫慰著孩子們和老年人柔軟的內(nèi)心。

捕捉蝗蟲,可以被視作一種沒有多大威脅,男女老幼皆宜的狩獵活動。蝗蟲就是這樣給我們帶來了無比愉快的上午。我的助手能輕易地抓住那些已經(jīng)老邁的蝗蟲,然后與我在被太陽曬硬的草地上漫步,這種感覺是多么美妙啊!

身手敏捷的小保爾,具有一雙極具觀察力的眼睛。當(dāng)他要捕捉蝗蟲時,會先在灌木叢中仔細查看,這時候,被他驚到的灰蝗蟲會像小鳥一樣從那里飛出來。作為捕獵者,小保爾會拼命地追上去,隨即失望地停下來——蝗蟲已經(jīng)逃之夭夭了,有了這次的經(jīng)驗,下一次他無疑會成為一個幸運的捕獵者。

☉蝗蟲

瑪麗·波利娜,年齡比小保爾更小些。與細心觀察意大利蝗蟲相比,背部有四條白色斜線,看上去像極了圣安德烈十字架的另一種蝗蟲讓這個小姑娘更為著迷。

這種蝗蟲披著綴有幾個銅綠色碎片的外衣,那模樣如同各代的胸章。可愛的瑪麗用她的耐心,一點點靠近那個蝗蟲,隨著手的落下,終于逮到了。蝗蟲一個個被裝進紙袋里,以至于在太陽變得熾熱之前,我們已收獲了種類繁多的蝗蟲。

我將這些小個子家伙養(yǎng)在網(wǎng)罩里,它們可能會透露有關(guān)它們世界的一些秘密,如果我善于發(fā)問的話——在野地里,你們扮演什么角色?這是我對我的俘虜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教科書告訴我們,你們是害蟲,聲名狼藉,可是否因此就該受到人類的指責(zé)呢?對此我充滿了懷疑。不過,那些給亞洲和非洲造成巨大災(zāi)害的毀滅者不在此列。

你們的好處遠甚于壞處,至少我這么認為。你們從沒有給這個地區(qū)造成過傷害,這里的農(nóng)民也沒有對你們產(chǎn)生抱怨。綿羊不吃長著芒刺的植物,你們吃了,農(nóng)作物中間那些讓人討厭的雜草也是你們熱衷的食物。此外,長不出果實的東西,被其他動物拋棄,而你們卻喜歡得不得了。事實上,當(dāng)人們收割完麥子后,你們才現(xiàn)身,就算你們在菜園子里偷吃了幾片生菜葉,那也不是什么不能寬恕的彌天大罪。

☉圖中這種帶有警戒色的蝗蟲廣泛分布于世界上的溫帶地區(qū)。在西非和中非,這種錐頭蝗科雜色蝗蟲是一種農(nóng)作物害蟲。

鼠目寸光之人,為了他那幾個可憐的李子,將宇宙固有的秩序打亂,任用這樣的人去處理昆蟲,最終得到的只有毀滅。還好,他沒有這種權(quán)力。我們可以觀察一番,假如那些只對蔬菜地造成微不足道破壞的蝗蟲徹底消失,會給我們造成怎樣的后果。

九、十月間,孩子們趕著火雞群來到收割后的田里。火雞走過的地方,光禿禿一片,放眼望去,也就只有一簇矢車菊長著最后的幾個絨球。可是孩子們還是把火雞趕到了這里,這些餓得咕咕叫的火雞要干什么呢?答案是,這里是火雞們的飼料場。它們要在這里被喂得肥滿,以便到了圣誕節(jié)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那么,火雞的飼料是什么呢?是的,是蝗蟲。人們在圣誕之夜吃的味道可口的烤火雞,很大一部分就是靠上天賜予的、不用花費一分一文的美食喂養(yǎng)成熟的。

在農(nóng)場周圍轉(zhuǎn)悠的珠雞,毫無疑問,它們在尋找麥粒,但是請注意,它們首先關(guān)注的卻是蝗蟲。美味的蝗蟲使得珠雞的腋下長出一層脂肪,從而使肉質(zhì)更為鮮美。愛吃蝗蟲的還有母雞,它對這種昆蟲能促使自己產(chǎn)更多的蛋這一作用非常了解。如果將它放出雞籠,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領(lǐng)著小雞去完成收割的麥田里,尋找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蝗蟲。

如果你對法國南部丘陵地區(qū)的著名特產(chǎn)紅胸斑山鶉情有獨鐘的話,恰好你又是一名獵人,當(dāng)你熟練地將打下來的山鶉的嗉囊剖開,你就能找到這種長期被人污蔑的昆蟲為別的動物作出貢獻的證明。你會發(fā)現(xiàn),十只山鶉中,有九只的嗉囊都裝滿了蝗蟲。如果它們能長年嘗到蝗蟲的美味,對于植物籽粒的印象將會消失殆盡。普羅旺斯的白尾鳥是圖塞內(nèi)爾熱情善于歌唱的黑腳族飛鳥中最為著名的一種。為了對這種鳥類的攝食習(xí)性進行了解,我捕捉到了它,并將它的嗉囊和胃里殘存的東西詳細記錄下來,從而得知了這種鳥類的食物,包括排在最前列的蝗蟲,其次是象蟲、砂潛、葉甲、龜甲、步甲這樣的鞘翅目昆蟲。

這種鳥類,我們可以稱為食蟲鳥,它對野味從不挑剔,吃漿果是實在找不到可吃食物之后無可奈何的選擇。在我48例的記錄中,只有3例是吃植物的,而蝗蟲是它們最常吃、吃得也最多的昆蟲。除了白尾鳥,一些小候鳥的口味也是如此。蝗蟲是這些小候鳥最無法舍棄的美味。在荒地里,它們總是爭先恐后地捕捉自己的獵物,從而為自己的長途旅行做好能量的儲備。

除了動物,人也吞食蝗蟲。在多瑪將軍提到的《大沙漠》里,有著這樣的記載:


蝗蟲是人和駱駝的可口食物。將它的頭、翅膀以及腿去掉,就可以和古斯古斯放在一起用火烤著吃。

把蝗蟲曬干、碾碎,以牛奶拌勻,也可以和上面粉,之后加上鹽,用油脂或者是牛油來炸。

駱駝特別愛吃蝗蟲,在給駱駝準(zhǔn)備食物的時候,我們先是把蝗蟲放到炭火之間,烤干然后炒好。

瑪利亞曾祈求主贈予她一塊無血的肉,主給她的是蝗蟲。

一些人以蝗蟲為禮物送給先知的妻子們,她們將蝗蟲轉(zhuǎn)送給其他女人。

歐麥爾曾說:“我想吃滿滿一籃子的蝗蟲。”這是當(dāng)有人問起他是否允許吃蝗蟲時,歐麥爾的回答。

由這些事例可以得知,主把蝗蟲當(dāng)作禮物恩賜給人類。

我不曾像這位阿拉伯學(xué)者一樣,踏足過那么多的地方。如果人類想吃蝗蟲,勢必需要非常強健的胃,這樣的胃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我能確定的是,蝗蟲是上天贈予諸多鳥類的食物。鳥類之外,對蝗蟲格外傾心的還有爬行動物。令小女孩感到害怕的眼狀斑蜥蜴挺著的大肚子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我還多次看到墻上的小壁虎嘴里含著費盡心思才捕捉到的蝗蟲的殘骸。如果能有幸捕捉到蝗蟲,魚類也會感到高興,不過,對于魚類來說,蝗蟲有時也是致命的,因為垂釣者經(jīng)常以這種昆蟲作為美味的誘餌。

好了,已不用我再多舉喜歡吃蝗蟲的還有哪些動物,它的重要作用已被我所熟知。它能變廢為寶,以曲徑通幽似的方式,讓對食物極為挑剔的人類也能享用。不過有一點我還不能肯定,那就是人類是不是不喜歡直接食用蝗蟲?

早在野蠻地將亞歷山大圖書館摧毀的歐麥爾說出“我想吃滿滿一籃子的蝗蟲”前,一些人早已食用蝗蟲了,但那是在環(huán)境不允許人們享用其他食物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我熟悉野蜜,石蜂的蜜罐里也可以找到這種野蜜,它完全可以食用,這樣的話,我不免要問,那沙漠中的昆蟲是否可以食用?就像所有的孩子那樣,兒時,我也曾生吃過蝗蟲的腿,那味道在我看來還是不錯的。如今我們的生活有了提升,但我們不妨重溫一下這道菜肴。

在肥大的蝗蟲身上裹上奶油,撒上鹽,再煎一煎。這就是一家的晚餐。大家認為這味道遠比亞里士多德吹噓的蟬可口多了。雖然可食用的肉極少,卻有一股蝦的味道,如果說它味道鮮美,一點都不過分,不過對我來說,不會再有這樣的經(jīng)歷了。這道菜肴更適合大顎粗壯的黑人來享用,或者像歐麥爾那樣胃口極好的人。不過就算我們的胃脆弱嬌嫩,也絲毫無損于蝗蟲的優(yōu)點。生活在草地上的這些家伙,在專門制造食物的工廠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曠野中,它們大量繁殖,而后將無用之物變?yōu)橛杏弥铮峁┙o眾多消費者享用,鳥是其中的一類消費者,而人類又多食用鳥類。肚子餓了就需要吃東西,這是不能討價還價的,這也正是在生物界,為什么說獲取食物是第一要緊的事情。也正因為動物們將自己最杰出的智慧、技巧、詭計用在了爭奪餐廳的席位上,使得原本應(yīng)該充滿歡聲笑語的宴會成了一種難以忍受的酷刑。即便如此,人類并沒有完全擺脫饑餓的折磨,相反地,卻是經(jīng)常品嘗饑餓的滋味。

知識鏈接

獨居和群居兩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每一種都與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條件緊密聯(lián)系,這使沙漠蝗蟲呈現(xiàn)個性化的一面。當(dāng)美味的綠色植物生長繁盛的時候,它們習(xí)慣獨來獨往,凡是有植被的地方,必定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在這種獨居時期,生長中的若蟲都是綠色的,與其所處的環(huán)境相匹配,長大后也會過著獨處的生活。然而,當(dāng)干旱來臨,植被變得像大地上棕色的一塊塊補丁的時候,若蟲通過蛻皮,會變化出較鮮艷的具有警示性的體色。同時,它們會聚集起來,使種群的密度戲劇性地變大。

沙漠蝗蟲一旦形成群體,個體常常多達50億只,能一下掃光1000平方千米的植被。這里面誘因很多。因此,人們要么去理解導(dǎo)致蝗災(zāi)形成的因素并找到對環(huán)境友好的解決方法,要么只能用昆蟲滅殺劑澆透非洲和中東的大片地區(qū)來改變環(huán)境。

不過,科學(xué)使我們相信,人類終有一天能夠擺脫饑餓。化學(xué)承諾,不久以后這個問題即可告終結(jié),它的姐妹物理特意為此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讓太陽更為有效地履行它的職責(zé),這是物理學(xué)要做的事情,以為讓葡萄長滿瓊漿,在麥穗上涂滿金色,太陽與我們的賬目就算清了。物理學(xué)要做的就是將太陽光收集并儲存起來,我們想何時用就何時用。

這些被收集并儲存起來的能量有諸多用處,比如生爐子、轉(zhuǎn)動齒輪、將果實搗碎、讓磨自動運轉(zhuǎn)。就這樣,由于四季的變換而辛勞費力的農(nóng)業(yè)勞作,將會演變?yōu)榕c工廠勞動一樣的作業(yè)方式,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用費多大的力氣與資金,卻能收獲比平日多得多的效益。在這方面,化學(xué)也會發(fā)揮其諸多令人眼花繚亂的作用。它幫助我們制造最富營養(yǎng)的食物。看上去是一個丸子,實際上它是一塊面包;普通的肉凍,實際上它是一塊牛排。這些都是化學(xué)的功勞,而野蠻時代的田間勞動,只能在歷史學(xué)家的談?wù)撝新牭健?傆幸惶欤Q颉Ⅺ溋!⑺⑹卟耍紩蔀檫^時的東西,繼而消失。有人說這標(biāo)志著人類的進步。

科學(xué)在創(chuàng)造劇毒物質(zhì)時,的確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性。在我的實驗室里就有很多這樣的劇毒物質(zhì)。假如人們發(fā)明了一種蒸餾器,以蘋果為原料制造出大量燒酒,以便使我們成為頭腦混沌的人,那么顯然,工業(yè)將不會有任何限制。以人工方式制造出真正有營養(yǎng)價值的食物,則是另一回事。稱得上食物的只有有機物,這是在實驗室里無法生產(chǎn)出來的。因此,我可以說,生命是食物的化學(xué)家。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很理智地將牛羊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保留下來,一如過去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方式那樣制造、儲備我們的食物。相對于工廠的粗暴,我更相信人類自己細膩的辦法,尤其是那些有著大肚子的蝗蟲。它們同心協(xié)力為我們制造出圣誕節(ji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火雞。食譜就裝在它們的肚子里,蒸餾器再怎么心懷嫉妒,也無法同蝗蟲一樣制造出火雞來。

這種能為許多土著居民提供美味的昆蟲,以彈撥身上的樂器來表達它們的歡樂。此刻,讓我們觀察一只蝗蟲吧。它剛吃完午飯,躺在陽光下休息,同時進行消化活動。突然,這只蝗蟲發(fā)出聲音,這種聲音重復(fù)了三四次,過了一會兒了,它又發(fā)出了同樣的聲音。聲音很小,小得讓我只好求助于聽力超常的小保爾。音樂不甚動聽,因為蝗蟲沒有繃得很緊的,如同音簧一樣的振動膜。

意大利蝗蟲就是此間的代表。這種蝗蟲的后腿具有流線的外形,兩條豎的粗肋條分布于每一面。在粗肋條的四周,排列著樓梯一樣的“人”字形的細肋條,不論里面還是外面,都一樣明顯。所有的肋條都非常光滑,這一點讓我尤為意外,但是它的前翅以及后腿并沒有出奇之處。可想而知,如此簡單,甚至鄙陋的發(fā)音器實驗品,會彈奏出怎樣的音樂。然而,就是為了這樣微弱的聲響,蝗蟲不辭辛勞地抬高、放低自己的腿,并激烈地進行顫動。蝗蟲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心滿意足,它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

☉沙漠蝗蟲群會毀壞莊稼。一個蝗群一次就能造成16.7萬噸谷物的損失,這些谷物足夠100萬人吃1年。

當(dāng)然不是所有的蝗蟲都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歡樂情緒。拿長鼻蝗蟲來說,就算太陽曬得暖洋洋的,它也不作一聲。我從沒有看到過它擺動后腿。它那修長的大腿,除了跳躍,毫無用處。灰蝗蟲的腿也很長,也是悶葫蘆一個,但它有自己表達歡樂情緒的方法。在風(fēng)和日麗之時,我總能看到它在迷迭香上展開翅膀,迅速拍打幾分鐘,那架勢似乎是要飛起來。不過,雖然拍打得格外用力,我們卻聽不到一點聲響。

比灰蝗蟲更不濟的還有紅股禿蝗,它在遍地長滿帕羅草的阿爾卑斯地區(qū)閑逛散步,它是地中海的客人,在雪一樣潔白的花朵和玫瑰紅的花芽周圍,身著短緊上衣的紅股禿蝗,猶如花園里的植物一樣光彩奪目。在陽光沒有被云霧遮蔽的高原地區(qū),紅股禿蝗的衣服優(yōu)雅卻又樸素。那看上去像淡棕色綢緞的是它的背部,它的肚子呈黃色,后腿的基節(jié)呈珊瑚紅,異常漂亮的是它天藍色的腿節(jié)。我不禁贊嘆,它是那樣的標(biāo)致,不過即便如此,它依舊還是一只蟲子,穿著短小的衣服。

這個家伙有著粗糙的前翅,相互隔開,就像燕尾服的后擺,其長度超不過腹部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比之更短的是后翅,它連前胸都無法遮住。頭一回見到它的人們,會錯誤地將這個家伙看成若蟲,然而它事實上已經(jīng)是發(fā)育完全的蝗蟲,可以進行交配了。紅股禿蝗到死都是這樣一副幾乎沒有穿衣服的尊榮。既然衣服如此的短小,指出它不可能歌唱是否還有必要?它沒有前翅,沒有突出的邊緣,只有粗粗的后腿。別的蝗蟲發(fā)出的聲音不太響亮,紅股禿蝗是根本發(fā)不出聲音。不過我認為,這個一聲不吭的家伙,一定有屬于自己的辦法表達快樂,并以此召喚它的伴侶,而我對此一無所知。

知識鏈接

直翅目昆蟲的耳朵長在腹部或前肢上,包括一層薄膜和與之在內(nèi)部連接的專門的接收器。聲音會引起薄膜振動,隨之刺激接收器的神經(jīng)細胞。有些種類雌雄兩性的耳朵外形不同。許多灌木蟋蟀利用聽覺來躲避蝙蝠等天敵,比如薄翅樹螽能夠探測到近30米外的蝙蝠,在蝙蝠們確定這些昆蟲的方位前,它們早已經(jīng)逃走了。

直翅目昆蟲發(fā)出的聲音有時出人意料地響亮。錐頭樹螽因為它發(fā)聲器官的結(jié)構(gòu),是已知發(fā)出的聲音最響亮的昆蟲中的一種。而包括螻蛄在內(nèi)的很多科的成員還會專門制造聲音放大器。比如,雄性螻蛄洞穴的形狀會把它的歌聲放大,以至于在寂靜的夜晚,2000米外都能聽到它的聲音。最近,人們還利用電腦幾乎完全模仿螻蛄洞穴的構(gòu)造,研制出了目前最精密和先進的揚聲器。

然而,并不是所有蟋蟀發(fā)出的聲音人類都能聽到。許多種類發(fā)出的聲音屬于超聲波,而人類的聽覺感受范圍在20千赫內(nèi),因此無法聽到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聲音。澳大利亞的樹螽中,有兩種以近1毫秒的超聲波頻率發(fā)出短的、音調(diào)單純的聲音脈沖。這兩種樹螽的發(fā)聲頻率不同,目的是為了使雌性能夠準(zhǔn)確辨認對方。

至于紅股禿蝗為什么沒有飛行器官,我也無從知曉。它終其一生,一直是一個笨拙的步行者。它似乎安于現(xiàn)狀,毫無抱負,對做個步行者心滿意足。它為什么不以那些擁有翅膀的近親為榜樣呢?它們從山頂越過積雪的斜谷,以飛快的速度越到另一個山頂;從一個收割完畢的牧場,輕松愉快地越到一個尚未開發(fā)的牧場,難道這樣的好處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嗎?它其實可以將沒有包裹著但沒有用處的殘破的翅膀從身體內(nèi)部抽出來,對它來說,這有很多的好處,可它為什么不這么做呢?

進化停頓了。

有些人這么認為。這樣的說辭與沒有回答一樣,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提出疑問:停頓為什么消失了?為了獲得美好的未來,也就是能自由地飛翔,若蟲的背上長了四個翼套,里面藏著各種有益的基因,這些基因都按正常的進化法則安排妥當(dāng)。不幸的是,身體沒有響應(yīng)這一法則,成年蝗蟲依舊沒有翅膀,它的衣服依舊是殘缺不全的。這種情況是否與阿爾卑斯山艱苦的生活條件相關(guān)呢?這種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因為就在同一地區(qū),其他的一些昆蟲還是能夠從若蟲賦予的基因里獲取長出翅膀的能量。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經(jīng)過不斷嘗試,動物終于如愿以償?shù)孬@得了某種器官,這是人們早已形成定勢的看法。他們的解釋是動物們需要這么做,而不承認其他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用。其實那些蝗蟲,尤其是生活于萬杜山上的蝗蟲,經(jīng)過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原本可以從若蟲外頭的短小后擺長出前翅與后翅來。

的確如此,名頭顯赫的大師們,請你們告訴我,紅股禿蝗為什么只保留了飛行器官的基因,卻沒有因此生出翅膀來。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歲月洗禮后,它肯定也會受到需要的刺激,當(dāng)它跌跌撞撞地在巖石峭壁中艱難跋涉時,它會想到,如果能夠通過飛行,擺脫這糟糕的情況,會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它由此也經(jīng)過了諸多努力,但所有努力的結(jié)果,都無法讓它處于萌發(fā)狀態(tài)的翅膀徹底地展開。

☉灰蝗蟲

依照你們的邏輯,在這些情況完全相同之下,諸如需要、食物、氣候、習(xí)慣等等,有的發(fā)育成熟,能夠飛翔,有的則以失敗告終,始終是一個笨拙的步行者。這種說辭跟沒有說有什么區(qū)別?我無法接受這樣的荒謬的解釋。我寧愿承認自己對此一無所知,而不做任何無意義地揣測。

把那些落伍者擱置一旁算了,不知道這個家伙為什么會落后這么長一段距離。盡管充滿了好奇,對于身體發(fā)育中的前進、停頓或是躍進,都無法做出恰當(dāng)?shù)慕忉尅_@種現(xiàn)象必定隱藏著深奧的緣由,面對這個問題,最妥當(dāng)?shù)姆椒ň褪侵t虛地承認自身的不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聊城市| 贡觉县| 南乐县| 平度市| 修武县| 东丽区| 锦屏县| 南康市| 达拉特旗| 江都市| 如东县| 邯郸市| 名山县| 亳州市| 凌源市| 南投县| 梁河县| 灯塔市| 大姚县| 乌兰察布市| 临漳县| 长武县| 瑞安市| 乐至县| 韩城市| 南宁市| 丹巴县| 砚山县| 朝阳区| 东山县| 乐安县| 建阳市| 静安区| 宕昌县| 泽库县| 五华县| 张家口市| 呼伦贝尔市| 七台河市|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