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七理財(第23期):實用投資進階指南·專家講座精華第二輯
- 簡七財團
- 2957字
- 2019-01-09 14:28:03
為什么要投資權益類產品?
我跟大家再詳述一下,什么是私募基金。
一、這里面特指就是私募股票型基金。
所謂的私募股票型基金就是由正規管理機構發行的起點在100萬以上,對特定客戶,也就是對合格投資人發行的投資于股票的這一類基金。
這個定義很簡單,我先比較一下它跟公募基金的區別,最大的一個區別是,私募股票型基金對倉位是沒有任何要求的,而且對個股的持股比例也相對來講比公募更少一點。
簡單來講,私募起點更高,更靈活。公募基金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如果是股票型的公募基金,它的要求是倉位不能低于80%,也就是說你眼睜睜看著市場下跌,公募基金沒有辦法,只能硬扛著,它不能降低倉位,也就是賣不掉股票,因為證監會就這么要求。
私募基金就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了,私募基金相對來講會更靈活。私募基金跟公募基金的不同,就是在倉位上。
簡單來講,公募其實就是四個字,叫作奉旨滿倉,因為我要遵守證監會的基金合同,所以它牛市上會特別猛。但是私募理論上會更猛,因為它沒有對個股的限制,公募基金對個股的要求是不能超過持倉的10%,私募基金可以拿所有錢買一只股票,更靈活,當然這意味著它的風險也更大。
二、跟公募基金最大的區別。
我剛剛講了有一個起點的區別,倉位限制、流動性也不一樣,公募基金不是鎖定的話,基本上是可以贖回的。但是私募基金有的是按月,有的是按季,有的是按年,設置更靈活一點。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最大的區別可能是激勵機制不一樣。
公募基金的收入來源是來自每日計提的管理費,大家看到的公募基金的凈值是把管理費都計提掉了,私募基金不一樣,私募基金除了收管理費以外,主要是靠業績提成,目前比較常見的是水位線法,它都是以上個月的凈值為基準,在創新高部分的利潤中提20%的利潤作為業績報酬。
簡單來講,私募是算提成的,公募是收管理費的。
私募怎么提成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私募基金這個月凈值是1億,下個月凈值變成1.2億了,這個時候私募基金如果是按月分成的話,就要在這2千萬里扣掉20%,所以就變成應該是1億1600萬,這個凈值1.16億是客戶的凈值,私募基金已經提走了400萬。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講,公募基金是規模越大越好,因為規模越大,管理費收得越多。私募基金不一樣,私募基金不一定要規模很大,舉個例子,私募基金只有20億,如果做得足夠好,在短時間內翻了一倍,掙了20億,要提20%,4億,那絕對收益是非常高的。
所以對私募管理人來講,可以激勵他把業績做好,因為他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分成。
這也是為什么反過來我愿意投資私募基金的原因,至少在中長期的時間段里,我默認我的客戶跟你私募基金的管理人的利益是綁在一起的,為什么?因為你不給我的客戶掙錢,或者你不給我掙錢的話,你也掙不到大錢。
那么就會有個問題,公募基金是不是太不負責任了,就收管理費,好了賴了你都不管,那我還是投私募基金好啦。
這里有個邏輯,私募和公募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最主要的核心,面向的對象不一樣,公募面向的對象是老百姓,只要起點一低,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公募的投資,而私募是很有錢的人才會參與的,這意味著公募的規模就會很大,就像余額寶一樣,隨便哪個老百姓都可以跟投,規模有可能很大。但是私募基金的起點是很高的,所以再怎么大也不可能讓那么多的高端客戶都來買我的產品,你要買私募,你至少要有五六百萬、上千萬吧。
那就意味著,如果公募基金按提成給基金經理算效益,那么只要公募基金的規模足夠大,就有可能有一個問題,基金經理可能會去賭一下,因為他只要賭對一次,可能這輩子就財務自由了。
而公募基金規模大是因為起點低造成的,這就意味著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不能拿老百姓的錢去賭,你賭對了老百姓不會找你,你賭錯了或許就有人出來鬧事兒了。
嚴格來講,公募和私募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必須把這點理解明白了,這其實是最核心的一個點。
私募之所以有那么高的起點,對象就是高風險的人群,說白了就是面向資金量比較大,能承受風險的人,這就是公募和私募最典型的區別。
三、具體到下一步如何來配置。
我剛才已經講了,僅看權益類資產配置的話,我們的建議是參考客戶的流動性需求,同時以私募基金為主。因為我建議客戶買私募基金的話要眼光要更長遠,因為我覺得私募基金更好。另外可以公募為輔,比如300萬可投資資金,我拿200萬私募,剩下的100萬可能會投一些客戶感興趣的、能理解的或者我個人看好的板塊或品種,或者給客戶配一些公募基金。
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們有一個客戶是做醫藥行業的,他看好一個醫藥的私募基金,我給他配的公募基金是醫藥板塊的公募基金,而且配置了兩家公司的醫藥板塊,因為他很了解醫藥行業,他能讀得懂,而且他也想看看這些基金經理投的是什么,當時我就給他這么設計的。
簡單來講,私募為主,公募為輔,用公募去追逐熱點,但是以私募賺長期收益。
我這么做的原因是,私募相對公募來講,跟我客戶的利益能夠得到一致的綁定,他不給我客戶掙錢,他也掙不了錢,所以我默認在中長期里面,私募基金經理還是能夠更盡職盡責的。
但是可能這個私募基金經理不擅長成長股,那我就可以給客戶配置一些成長類的公募基金,比如醫藥板塊基金、文體板塊基金,或者專門投資中小板的基金,這樣我就可以幫客戶拿到一部分收益。
所以投資更多是做一個綜合平衡,工具,我會根據客戶的目的,在公募和私募之間做出一個能夠達成我客戶目的的合理方式出來,就是做一個資產配置。
四、我們為什么要投資一點股票類資產呢?
我們手上的資產就是幾類:第一類是現金;第二類是債券;第三類是股票;第四類是商品,我們比較一下這幾類品種到底有什么區別。
從統計的角度來講,現金是肯定戰勝不了通脹的。
有一個數據,美國統計的,過往一百年,每類資產的收益率,現金完全戰勝不了通脹,債券略微能勝2到3倍左右,因為隨著經濟發展,債權型融資可能會越來越多,債券也還是不錯的。
但是從過往長周期看,能創造上萬倍回報的就只有股票,我指的是股票類資產。
為什么?
因為股票是直接跟經濟掛鉤的。所以進入通脹時期,有些企業,包括那些資產類的企業會受益于通脹。
這也就是必須要配置一定的權益類產品的原因,配它的邏輯是什么?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跟得上經濟的發展,這才是做權益類資產最主要的目的。
與之相比較的就是我們的商品。
舉個例子,很多人愿意買黃金。
但是要注意,黃金跟以上幾類資產最大的分別是,它是不下蛋的,我再明確一點,黃金這類資產的核心價值,是只有賣掉才能掙錢。
不下蛋是指什么呢?債券還有票息,股票還有股息,黃金就是鐵疙瘩一塊,你買了以后必須賣掉才能變現,你只能賺差價。但是債券和股票不是這樣,債券定期付息。如果你持有一定量的股票,除了定期價格增長之外,還有一個定期的股息,因為你買了股票,那就是這個上市公司的股東,該公司會定期給你一部分的股息。
所以作為一個家庭或是一個家族,一定要配置這一類的權益類的品種,就最主要的目的是用它來跟上整個長周期經濟的發展。
很多客戶跟我講,XX有消息,我承認,在中國這樣一個有效性不是很強的市場里,小道消息我是認可的,但是你得到的是第幾手的消息?你有跟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談過嗎?營業部的消息最起碼倒了七八手才到你這里,這是最核心的問題。
以上講的東西基本上包含了我和客戶日常溝通的內容,因為不是一個專門的培訓,所以我把我的經驗和想法,用最直接的方式傳遞出來。
我今天單獨的部分就分享到這里了,大家有更多的問題我們可以再交流一下。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剛晉升的管理者——這些坑別跳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9期)
- 她理財??ǖ?5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16期)
- 醫保談判塵埃落定,布局醫藥藍籌正當時(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45期)
- 《商界》2018年第1期:風口下一城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跟著大佬學管理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1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3期)
- 雪球專刊第185期:2018春節回鄉見聞錄(城市篇)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2期)
- 案例(第31輯):中國手機的晚近面相
- 比較(總第84輯)
- 當代縣域經濟(2021年第8期)
- 簡七理財(第22期):實用投資進階指南·簡七講座精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