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七理財(第23期):實用投資進階指南·專家講座精華第二輯
- 簡七財團
- 4190字
- 2019-01-09 14:28:03
問答環節
1. 您覺得私募適合占家庭資產配置的比例多少比較合適?
(1)家庭可配置資產沒有五百萬以上,不建議買私募;
(2)權益類資產如果僅僅分公募和私募,那么可以考慮私募占一半;
(3)主要基于流動性考慮。
2. 您覺得目前私募最好的購買渠道是什么?
這個問題稍微有點復雜。
目前買私募的渠道有這樣幾個:第一是銀行的私人銀行;第二是券商;第三是一些三方財富;第四種直接到私募公司購買。
但是有一個前提,最好是大的公司,比如說重陽、高毅,這種可以直接去買,沒有問題。
舉個例子,比如一家很優秀的私募,以上四個渠道都可以買,可以做一個具體的渠道比較,可能會更務實一點。
首先,我個人建議,如果客戶自己有足夠的專業度,注意,是足夠的專業度!
同時又對某一家私募的品牌做過盡職調查,各方面非常了解,其實去那邊公司直接買,相對來講會省一點點的手續費。但我們并不建議客戶直接去買,因為我們怕客戶踩雷。
其次,不管是三方、銀行還是券商,都只是一個代銷機構。
銀行的準入門檻是非常高的,因為我們在行業里是大甲方,能進入到我們這邊的都是非常優秀的機構,你換一個不好的機構,我們也不可能讓它進入。
最后,不同機構銷售私募的區別在哪里?
這是我們偶爾跟高端客戶講的,在我們這邊買產品,券商也有私募,我們這邊也有私募,區別在哪里?
(1)區別在于產品的盈利模式不一樣。
作為一個代銷機構,我們盈利靠代銷的傭金。
而券商的盈利模式更多在于交易,我成立一個私募,發一個產品之后,這個產品所有的交易量要體現在券商,所以對于券商來講,它希望越多的私募基金在它這邊發基金越好,因為它的規模做大,交易量就會變大,大家的本質需求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區別。
(2)券商的準入門檻,相對銀行,比如我們銀行,會更低一點。
因為對我們來講,我們只要賣給同一個管理人,他表現好,我給他賣十個產品都沒有問題,我可以鎖定一個管理人。
但對于券商來講,不但希望規模大,而且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所以它的準入門檻會更低,這樣做客戶的風險是不是會加大呢?是的,所以券商用一個辦法控制風險,他設定平倉預警線,比如說這個產品跌破9毛錢了,就給你預警一下,你要注意,要補點倉,我告訴你注意了,再比如跌到8毛5的時候,我就要無條件地結束這個產品了。
但這對于客戶來講有什么好處呢?
對客戶來講,我這個產品最多也就虧15%,所以對客戶是一個保護。
這相當于通過平倉預警線的設置,一定程度彌補可能在準入門檻上的劣勢。
另外,因為券商客戶都風險承受能力更強,斬倉對他們相對來講還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這樣的設計對券商來講是比較合適的。
但是對我們銀行來講,因為我們希望客戶做一個長周期的配置,因為我們做私人銀行是做財富管理,我們不是讓客戶炒股票的,我們更多是幫助客戶配置資產的,因此我們一般不設平倉預警線。
銀行的準入和要求會比較高,這樣一旦私募基金符合準入標準,默認該基金一定是國內最頂尖的管理機構,默認在長周期之內能夠跟得上這個市場,能夠為銀行的客戶帶來超額收益的,所以主要區別在這里。
更極端一點說,同一個管理人,如果在不同渠道發行的話,更多還是要看你的需求在哪里。
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高,可以考慮在銀行買;如果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可以考慮在券商買。這個都沒有問題,但是僅限同一個管理人,因為券商的產品可能會更多,像我們這邊的管理人,包括我們的產品序列,并沒有較其他機構更多,但是一定是門檻非常高,很難進來。
3. 您覺得私募和一些高端儲蓄型保險比,有什么優劣勢?
我覺得這兩個東西完全不具備可比性,不能把它們兩個放在一起來比。
因為它們兩個在家庭組合資產里面起到的作用完全不一樣,具體來講我認為這兩個品種都應該有。
比如說私募,如果你的能力夠的話可以配置,能力不夠的話,不一定需要。私募起到的更多是一個進攻的作用,儲蓄型保險更多是起到長周期打底的作用。
這個問題有點像什么呢?就像關公戰秦瓊,根本不能放到一起比。
我可能會這樣跟客戶推薦,私募是負責進攻的,在長周期可以跟上整個經濟的發展。儲蓄型保險起到的作用是確定底數,除了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以外,它會在未來給你保障,所以起到了穩健增值的作用,同時保證了一個確定性的作用。
4. 市面上有許多公開募集的所謂私募,起投金額不超過100萬,請問他們是有限合伙嗎?不涉及私募拆分嗎?有相應監管嗎?
第一,公開募集肯定是違規的。
第二,起投金額不超過100萬,我覺得您那個投的更多是私募股權類的產品,而且它沒有形成一個產品的模式,而是您直接作為一個有限合伙的LP,就是有限合伙人進去的。
所以那個更多出現在股權投資里面,而沒有涉及到我們常見的以產品形式的私募基金。
正常產品形式的私募基金大多是通過券商資管計劃,比如你是買一個資管計劃,或者你買一個信托計劃,或者買一個公募基金專戶,這種是產品形式,而這種產品形式都是必須要求起投金額超過100萬的。
正常來講,如果真的把一個標準化的私募拆成小份額,肯定是會有監管去管的。
通過銀行渠道代賣,銀監會來管;通過券商代賣,證監會來管,監管流程很嚴格。
5. 私募產品能質押,跟銀行借款嗎?利率大概多少呢?
這個每家銀行不太一樣。
第一,如果是有人愿意用私募產品質押給你,讓你借他點錢,你肯定會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所以同理,每家銀行對這個定義不一樣,有的銀行可能愿意接受這個質押,有的不愿意,這是第一個,我指的是品種的質押。
第二,每個銀行對這種貸款的評估標準也不一樣。
比如說更多銀行可能用AUM值(資產管理規模)來評估貸款,具體可以咨詢各家銀行。
6. 私人銀行的投資顧問,如何保證客觀獨立的身份?總覺得很多投資顧問其實是銷售。
第一個問題,所謂的私人銀行投資顧問,我是不管客戶的,我是不賣產品的,因為在私人銀行,有客戶經理,有中心負責人,有投資顧問。
投資顧問更多是對客戶經理進行專業的支持,對我們的客戶經理進行專業支持,包括隨客戶經理陪談一些客戶,所謂的私人銀行投顧估計只有在招行有,平安可能也有這樣的崗位,其他的私人銀行可能沒有這樣的崗位。
在投資顧問這一塊,私人銀行的投資顧問是做什么的?最直接的可以拿券商來比較,券商所有人都叫投顧,銀行這邊只有一個人叫投顧。
第二個問題,保證客觀公正。
對我來講,我更多是在做資產配置,舉個例子,我們自己內部的考核,我會評估客戶經理給客戶做的資產配置,是否超過客戶的承受范圍,以及客戶的資產配置有沒有偏離掉。
比如客戶要買1000萬的私募,在我這里是絕對不允許的。銀行的考核也不允許客戶經理這么干,同時我也不會讓客戶經理這么干,遇到這種客戶自己非要買的情況,我們要進行陪談。如果客戶堅決這么買,需要客戶簽字,證明這是你自己堅持這么買的。
最后我想表達一點,雖然有可能我很清高,但我會努力公正客觀,但我無法保證所有銀行的客戶經理都能保證客觀公正。
因為賣產品是必須的,要生存就一定要賣產品。
但是我也經常跟我的客戶講,盡量每個人都學習一些基本金融知識和資產管理知識。
我們要懂得為什么要做資產配置,才不會為外界所勾引,比如市場行情好了,你只有1000萬,別人讓你全部買產品了。這樣你可以判斷出來,對方就是個騙子,就是忽悠人的,根本沒為你的利益著想。
所以我十分建議客戶自己想清楚為什么來做財富管理?為什么要做股債三七或者股債二八?
如果你的家庭或者你自己非常適合股債配比是三七的話,當權益類資產超過三的時候,你自己會注意到,那么沒有任何人能忽悠得了你,這點是比較關鍵的。
至少我跟我的客戶在談的時候,我會經常講,你可以完全把我們所有人當成工具,但前提是你要懂,說實話這個懂并不難,并不需要很復雜的金融知識。
財富管理我認為并不難,財富管理最核心的一個點和最大的困難,在于和自己的本性和天性做對抗。
這個是我經常跟我的客戶講的,自己要學習一點東西,自己要對自己的錢負責。
7. 您未來會考慮做自己的私募產品嗎?為什么?
不會,沒這個能力。
我先從幾個維度回答我為什么不去做。
我不做這個事情,是因為我是做財富管理的,我不單單要負責客戶的投資,還要負責客戶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保障傳承??蛻粼诩彝ソ鹑诰S度的一切需求我都要負責,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投資。
對我來講,只要能保證給客戶做好資產配置,說服客戶做好資產配置,穩健增值就足夠了??蛻暨€有貸款,還有信用卡,還有各方面全方位的需求,這不一樣。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我既然現在做這個事情,你說我能不能炒股呢?我也能炒股,我自己也炒股。
我能不能發一個私募基金?
我還沒有這個能力,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這兩個行業,基金經理和客戶經理,這兩個職業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我不認為我們客戶經理會比基金經理差,可能在專業投資領域會差,但基金經理絕對沒有客戶經理更了解客戶的需求,這是最主要的差別。還有一點,如果我專門來做這件事,我必須要組建一個團隊。
第二,我必須去上市公司調研。
對我來講,我天天干的不是調研這個事。所以在專業能力和專業維度上,我做不了,因為我不是干這個的。
有時候我也會想,未來我會不會去做基金經理呢?
有可能,但是這是兩條路線,相當于我從財富管理跨越到了資產管理這一端,我以后就不服務客戶了。
對于我現在的工作來講,我是忠于客戶的,如果我跨越到了資產管理那端,那就不一樣了,我只要能創造超額業績或者超額收益就可以了,這是一點。
既然我能做到這一點,我一定會去上市公司調研,我一定會磨煉自己的意志,我一定會把自己的投資能力做得更強,我一定會每天讀無數的年報……
我知道很多朋友問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沒有搞明白,大家都以為銀行做財富管理不就是賣賣理財,做做股票什么的,其實不是的。
總結一句,做財富管理跟做資產管理,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領域。
我的理想,包括我自己其實是在財富管理這個領域做的,是解決客戶全方位的金融需求的,投資需求對他來講只是一個小的部分。
所以我們干的事情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價值不是讓客戶一夜暴富,而是讓客戶一直富下去,排除客戶的風險。
所以做財富管理對客戶來講更多是在做風險管理。
我最后想跟各位講什么呢?
有時候各位分不清,包括很多行業內的人都分不清,這就導致很多銀行的客戶經理會去做股票,建議客戶高買低賣。
至少在我這里,我非常不歡迎客戶經理裝股神,因為你作為客戶經理,你有這個能力,你就滾出我的隊伍,你直接到券商上班或者自己開私募去。
我也希望跟我溝通的人都明白,這個是行業本質的問題,所以我非常反感有些客戶經理,自詡是銀行里會炒股的,我很反感,因為我知道那根本是騙人的。
- 對話:交銀施羅德基金經理樓慧源(《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49期)
- 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9期):人員管理新陷阱
- 管理視野27:新能源汽車的突圍
- 機構掘金“科創70”(《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0期)
- 中歐商業評論精選集·尋找駭客
- 玩轉定投(雪球???13期)
- 她理財??ǖ?8期)
- 《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
- 她理財(第14期)
- 雪球精選大合輯
- 比較(總第84輯)
- IPO超募成常態 幕后灰色利益鏈肥了誰(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01期)
- “和升系”資本煉金術(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30期)
- 《商界》2022年第3期:人口“兇猛”
- 雪球/島ISLAND12:不炒股只投基,低風險賺出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