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七理財(第23期):實用投資進階指南·專家講座精華第二輯
- 簡七財團
- 2018字
- 2019-01-09 14:28:03
如何配置?
說到這里我做一個總結。
一、我們不建議資金量不大的客戶去買私募基金。
作為我來講,我是一個做財富管理人,因為我要對客戶負責,要對客戶整體資產和家庭整個收入負責,我是做財富管理的,不是做資產管理的。如果我是基金公司的,我可能會說我一定要帶來絕對業績,但我是做財富管理的,所有的金融產品只是我配置給客戶產品中的一環。
所以在這里,第一,我不建議資金量不大的客戶去做私募基金,因為它占比太大了,比如你只有100萬,你好不容易攢了100萬,你要去買私募,這點我堅決不同意,這是賭,我建議這樣的客戶不如直接去澳門。
對我來講,我們是怎么建議客戶來配置私募的呢?
一個基金經理能做私募,說白了就是因為他自己原來有很好的歷史業績,他覺得他的事業是做投資,他很想去管錢,他想從事這個事業,他愿意做私募基金。
我認可優秀的基金經理一定會干私募,就相當于在各行各業里做得足夠優秀的時候,一定想自己創業,而不是在大的平臺上給人打工,這個我非常理解。我也認為一些私募經理確實有很好的能力,我買私募買的就是你的能力,我要度量的是私募基金高起點的風險會比較大,這點要把握明白。所以我買私募買的就是你這個人,也就是領投的基金經理。
我們在平時工作當中是給客戶怎么做選擇的呢?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現在有些客戶是1000萬,我們跟客戶溝通完,發現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但是并不高。
比如我們的某個客戶有1000萬可投資資產,但他已經將近40歲,我們就要跟他溝通,他說自己還是能夠承受一定風險的,那我們溝通完之后設一個比例,也就是說權益類資產不超過300萬,因為這300萬對客戶來講是一個均衡性的,一般我會建議客戶二八分,但是客戶自己說我能承擔風險,而且我的錢不一定都放在你這,我們最后談說,我給客戶舍定,我們做300萬的股票類產品。
二、這個時候我可能會給客戶推薦拆開的方法。
比如100萬的私募基金,我會找一個長期歷史業績比較好的私募基金,另外200萬我會考慮,客戶這個錢到底用不用?因為私募基金的流動性不是很好,至少現在的私募基金是一個月才能贖回一次。
我們吃過這樣的虧,比如給客戶買了私募,客戶自己還炒股票,客戶自己覺得市場不好,必須要出來,但是這時候出不來。
如果客戶說權益類資產可以放大概兩年以上,那不用擔心,我愿意給客戶配200萬的私募,剩下的100萬我們可能配一點公募基金。
那兩個私募基金可能我也要給客戶分析一下,這兩個的長短優勢是不是一樣,比如有一個私募是做絕對收益的,有一個私募是發掘成長股的。
因為客戶跟我說期限是兩年以上,我當然可以給客戶配置周期更長一點的,我愿意給客戶配置一個比較激進的私募基金。
這是我們替客戶買產品時候的考量:第一,嚴守資產配置;第二,在權益類配置里面,依然要做到一定的分散。
三、有人問私募房地產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還有公司原始股。
私募房地產基金主要是投資于房地產。
它可以用兩種方式去投:
一種是用債權的方式,相當于你借錢給房地產公司或者做房地產的人;
第二種是用股權的方式,我們成立一個基金,這有個樓,基金把它買下來。
未來有兩種方式去變現,一個種是把它賣掉的時候它增值了,這是第一種方式。
還有一種,我買下這個樓的時候,這個樓的產權是歸我的,比如說寫字樓,里面租金的收入是我的,性質是一樣的。
這就是房地產基金的獲利方式。
一般我們給客戶做房地產基金的主要邏輯是,這一類的資產跟我其他的幾個資產的相關性并不是特別大。
舉個例子,金融產品眼花繚亂,實際上你把所有的產品穿透看,什么叫穿透?你看它投向是什么,比如說這個基金,那個基金,你都不用管,你穿透到最底層看到底投什么。
其實國內我們底層的資產很少,大體就這兩種:第一是債券;第二是股票。
基本就這兩種,為什么要做房地產呢?是因為房地產跟這兩類資產的相關性不是特別大,它是一個獨立的資產。
所以在這一塊,我們愿意給客戶配置地產資金,是因為它的資產屬性跟那兩個不一樣。
四、另外還有一個朋友問私募股權基金。
現在江湖上很多人在賣這個產品,我們的客戶也收到很多建議,告訴你無股權不富,告訴你阿里巴巴當年的時候是很小的公司,但是你只要能投到阿里巴巴,你現在就是億萬富翁,其實這是不可信的!
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是非常高的,周期又很長,完全沒有流動性。萬一碰上一個IPO暫停,萬一在這么長的存續期里,企業經營發生變化,或者上市沒成功,或者你投的公司股東出現巨大變化了……這里面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風險太大了。
五、表現優秀的指標
有朋友問說,房地產抵押消費貸款利率上浮10%,私募收益高于利息,想把房地產抵押了用來投資私募基金。
說白了,你是否抵押這個房地產,無非你干的一件事就是放杠桿。你不一定非得把房產抵押,你管別人借錢也算是放杠桿,比如說你套信用卡的利息,套消費貸款,這也都是放杠桿,去年很多人都是死于杠桿,中產階級在牛市里都是死于杠桿。
有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是,憑什么私募基金的收益會高于利息?你從年初買到現在,基本虧損不低于15%,你為什么一定會覺得私募基金不會虧呢?所以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