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和他的父母兄弟身無分文,來到美國謀生,當時他年僅13歲。他們來到阿勒格尼(Allegheny),他的父親在一個棉紡織廠找到了工作,年輕的安德魯成為一個繞線筒男工,一周能掙1美元20美分。他的母親為一戶叫菲普斯(Phipps)的鞋匠(在他家附近還有一家小店鋪)清洗鞋子和縫鞋。鞋匠有一個10歲的兒子,叫亨利。這兩個小男孩,亨利·菲普斯(Henry Phipps)和安德魯·卡內基從此開始了一段長久的友誼。
安德魯做繞線筒男工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接著成為一名燒爐工人,最終,15歲時他得到了一份電報投遞員(Telegraph messenger)的工作,每周能掙3美元。很快,他就知道了如何發送和接收電報,在話務員早上來之前,他經常和其他男孩進行練習。還沒有成為一名電報投遞員時,他就已經表現出了在其生涯中鮮明的性格特征,即很有膽識。投遞員禁止接觸發送電報的設備,但有一天,話務員外出,不在辦公室時,一條重要的信息傳遞過來。安德魯沖到設備前,接收了這條電報。他這次雖然破壞了規矩,但不僅得到了原諒,而且獲得了提拔機會,他成為了一名話務員,一周能掙6美元。幾年后,他的勤奮努力和高效工作引起了托馬斯·斯科特(Thomas A·Scott)上校的注意。斯科特是匹茲堡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總負責人,年輕的卡內基很快成為了鐵路電報員,工資又漲了。現在,他19歲了,已經展現出過人的膽識和工作主動性。一天,斯科特上校不在時,鐵路出現了意外,導致交通停滯。卡內基立即寫了12份電報,以“托馬斯·斯科特”的名義下達命令,指揮所有火車繼續運行。這挽救了鐵路系統一天的運營,斯科特意識到這個男孩的優秀的才能,委任他為自己的私人秘書。
與斯科特上校的友誼,確定了卡內基美好的未來。在新環境中,他開闊了對生活,尤其是對商業的視野,因為斯科特在匹茲堡是個有影響力的人物,染指了幾乎所有商業和投機生意。在一次石油投機中,卡內基沒有投資一分錢,便掙得了第一筆錢。他用他的票據換得了一個賓夕法尼亞小石油公司的一些股份,然后在短短的一年內,便用股份的紅利換回票據。這讓他獲得了一些資本,在斯科特指導下,他開始用少量資金和借來的資本在許多公司購買股票。對于大多數公司的事務,斯科特都是“知情人”,因此,卡內基能夠根據“足夠確定”的信息進行安全的投機買賣。不久,他就擁有一些不錯的公司股票,比如,哥倫比亞石油公司(Columbia O il Company)、伍德魯夫臥車公司(Woodruff Sleeping Car Company)、匹茲堡電梯公司(Pittsburgh Elevator Company)、市民鐵路乘客公司(Citizens Passenger Railroad Company)、匹茲堡第三國家銀行(The Third National B ank of Pittsburgh)。
10年來,卡內基繼續擔任著斯科特的秘書,不斷增加他的投資和資本。1864年,28歲時,他成功接任斯科特上校成為這條鐵路的主管。但年輕的卡內基從來沒有打算只當一個普通的鐵路系統或其他公司的雇員,只要資金充分時,他就打算開創自己的事業。他目光敏銳地尋找著機會,通過他擔任斯科特秘書時所能獲得的內部信息來獲利。開始,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他強烈地想要進入石油行業,但一直沒有顯著的機會出現,他決定等待時機。
內戰即將爆發時,匹茲堡周圍的地區不但因為石油貿易的繁榮而變得躁動,還因為另一種像石油貿易一樣,在美國經濟生活中留下了烙印的工業而蠢蠢欲動。這就是貝西默煉鋼法(Bessemer process)新發明的韌性鋼的制造方法。在此之前,美國的鐵路軌道上從沒鋪過一丁點鋼鐵。美國鐵路一直是鐵軌,但作為軌道材料而言,鐵的性能太差,人們一直不斷地在尋找一些更堅硬、更有韌性的東西來替代它。多年前,鋼鐵已經發明出來了,但產量很少,如果想廣泛應用的話,成本太高。而且,其對于鐵的需求不多,遠遠達不到吸引足夠多的資本的要求。也只有一些小熔爐生產出的少量的鐵,沒有人夢想要依靠這樣一個不穩定、數量匱乏和前景不確定的行業來發財。當時,最好的熔爐一年也生產不出1000噸鐵,而且因為需求的不穩定,大多數鐵制造商沒有資本,還常常負債累累。1837年和1857年的金融危機使幾十個鐵工廠創始人破產,使得有錢人不愿意把錢投入到這樣一個不穩定的行業中。
但當鐵路建設不斷擴張時,對更有韌性的鐵的需求開始穩步增加。鋼鐵是建造鐵路的理想材料,但制造成本實在太高。如果某個天才能夠發明一種低價煉鋼的方法,他將是這個世紀的恩人。當對一種事物的需要非常緊急和迫切時,通常會出現這種事情,即需要的天才就會出現。1847年,一個36歲的年輕人威廉·凱利(Will iam Kelly)買下了肯塔基州艾奧瓦的埃迪維爾(Eddyville)附近的蘇萬尼煉鐵廠(Suwanee Iron Works)。凱利是個很有創造發明天賦的人,卻也是一個糟糕的生意人。他想專門生產用來制造糖壺的高品質鍛鐵。為此他發明了一種制造大壺的新方法,這就是不久之后著名的“凱利的壺”。但這個方法是一個古老且慢吞吞的方法,需要使用大量木炭,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一次偶然的機會,凱利發現不需要木炭,空氣也能成為燃料。古時,每一個煉鐵工人都相信冷空氣會使熱鐵變冷。但凱利是一個冶金學學生,他知道碳和氧彼此相吸。因此,一天,當他看到熔化的金屬黃塊沒有炭也變得白熱時,他立刻靈光一閃,想出了主意。當然,這像呼吸一樣簡單。當空氣被吹入熔化的金屬時,氧氣與鐵的雜質結合在一起,把純鐵留了下來。這一發現,沖昏了凱利的頭腦,他立即向公眾宣布了自己的發現。但他沒有得到表揚和獎賞,而是遭到了嘲笑。他發現無法使任何人相信他神智健全,因為他的買家聲稱如果不是以“正常方式生產出來的”,將拒絕購買他的產品,最終,他破產了。但凱利仍然堅持自己的工作,在幾年后,他確實大規模地生產出了韌性鋼。
但鋼鐵得以大規模地投入應用,并不僅僅是依靠凱利的發現。在美國鋼鐵使用者開始接受美國人自己制造的鋼鐵之前,他想出的這種方法不得不先在國外投入應用。到目前為止,實際上幾乎美國使用的所有鋼鐵都是從英國進口的。傳統認為鋼鐵本質上是英國人的產品,并不是國產的。因此,大多數人把美國人制造的鋼鐵看做假冒貨,把進口的當做唯一的真貨。當凱利做實驗時,一個叫亨利·貝西默的英國人也想到了同樣的主意。不久,“貝西默”鋼鐵開始在美國少量出現。自從1847年,凱利其實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但購買商立刻接受了進口的“貝西默”鋼鐵,卻仍然對凱利的“傻子鋼鐵”持有偏見。
這件事情之后,凱利的事業經歷了各種波折。很多年后,他才被看做真正的美國煉鋼法的發明者。最終,他獲得了專利,但卻因失敗的生意管理而失去了它,直到內戰結束很長時間后,他才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一些經濟回報。不過,最終,他對工業的貢獻得到了來自全世界的贊譽。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在亨利·貝西默之前,他就已經發明并完善了“貝西默煉鋼法”,盡管是英國人更早更迅速地將他的勞動成果付諸現實。
美國內戰末期,隨著龐大的太平洋鐵路建設規劃的成形,鐵路鋼鐵需求的激增加重了國內所有工廠的負擔。由于生產成本下降,鋼鐵使用在商業上成為了可能,大量的資本正在這個新工業中尋求投資的機會。鐵工業似乎終于能夠發展成為高回報的產業。因此,1864年5月,安德魯·卡內基想到了這一點,從托巴斯·N·米勒那里花8920美元購買了鋼鐵制造公司1/6的股票。當時,其他股東都是卡內基的兒時朋友——亨利·菲普斯和安德魯·克洛曼。大約就在同時,卡內基成立了基斯東橋梁公司(Keystone Bridge Company),埃德加·湯姆森、斯科特上校和其他鐵路官員都加入該公司的融資計劃中。精明的卡內基從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設法獲得了支持,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金礦,因為這家公司此時正在修建大量的鋼鐵橋梁,當然,基斯東橋梁公司獲得了它能掌控的所有生意。
內戰后,當價格下跌時,卡內基的鋼鐵生意出現倒退,但艱難的時刻很快就過去了。生意復蘇時,卡內基買下了克洛曼和米勒的所有股份,完全控制了公司,從此,公司再也沒有面臨過真正的困境。安德魯·卡內基迅速賺了大筆的錢,在1873年金融危機之前,他已經成為了百萬富翁,是美國的鋼鐵大亨之一。
人們經常說安德魯·卡內基是美國第一個用“貝西默煉鋼法”制造鋼鐵的鋼鐵大亨。其實并非如此。在這一行業,卡內基并不是創始人,就像約翰·洛克菲勒在石油業一樣。和洛克菲勒一樣,開始時,他對這個新想法并不感興趣,直到它的實用性和未來的成功可能已經被其他人證明。當1864年卡內基進入鋼鐵業時,他仍然固守一個想法,即老工藝制造的韌性鐵是未來標準的鐵軌金屬材料。但到1866年,許多制造商開始使用貝西默法,取得了成功。此時,他的一個合伙人威廉·科爾曼建議也使用貝西默方法來制造鋼鐵。其他合作人表示同意,但卡內基堅決反對。事實上,卡內基是一個金融家、資本家、商業推手,但并不是一個真正的鋼鐵專家。隨著生意不斷發展,他在企業管理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而把注意力主要轉向在全國市場中推廣普及卡內基產品。他馬上遷居到紐約,開始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希望為自己和企業獲得聲望。他四處旅行,多次前往歐洲。在英格蘭,他很快聽說了貝西默煉鋼法,意識到這種新方法或許是合理的,應該得到采納。經過全面的調查,他改變了主意,迅速返回匹茲堡。令他同伴吃驚的是,他談論的內容,除了鋼鐵還是鋼鐵。沒多久,卡內基-麥坎德利斯公司宣布成立,資本大約為70萬美元。卡內基還拿出所需要的錢,開始建立一個大工廠,這是他計劃的第一步。
新工廠離匹茲堡只有幾英里,根據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總裁的名字,起名為“埃德加·湯姆森鋼鐵廠”。這是卡內基又一個精明的投資項目,他希望從鐵路修建的巨大消耗中獲得所有訂單和好處。而且,那時很少有或者說幾乎沒有鐵路規章,鐵路減免稅款(Railroad rebating)在石油和鋼鐵交易中都是合乎常規的。事實上,任何大的托運人通常都能從鐵路系統獲得部分折扣,而小托運人則沒有這種好處。通過這種方式,卡內基覺得與賓夕法尼亞鐵路系統的官員們保持密切聯系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大約在那時,卡內基攢夠了買斷鋼鐵制造公司全部股票的錢。1864年,一個名叫亨利·柯雷·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的14歲男孩在距匹茲堡大約40英里的普萊森特山(Mount plaesant)的一個山村商店中跑差。他是一個貧窮的農民的孩子,其祖先一百多年前從瑞士移民過來。他安靜、善于思考,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從不輕易流露出自己的想法。那時,一個新行業正在普萊森特山興起,那就是焦炭制作業。煤開采出來以后,放在磚爐中烘焙,變成脆脆的灰塊,而這就是鐵制造商在熔化鐵礦石時所需要的,因此,對于鐵制造商來說這種灰塊非常有價值。當然,年輕的弗里克不可能完全意識到在國家的鋼鐵業發展前,什么產業會得到發展,或者他也不可能預見到在鋼鐵年代中,焦炭制造業將會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但這個男孩看到焦炭制作是一個賺錢機會,開始省吃儉用,希望能夠及時攢夠資本購買一小塊煤田,開始自己的生意。四五年后,他攢夠了購買一塊小煤田的錢,接著他勸祖父和叔叔購買一些低價的爐子。但不久之后,1873年金融危機爆發了,這個小事業停滯下來。弗里克不得不繼續干一些低薪的工作,成為從事釀酒業的祖父的記賬員。
年輕的弗里克擁有過人膽識,擁有美國成功人士,尤其是能夠開創大事業的人的典型性格特征。在事業生涯剛開始時,卡內基就展現出這種個性,他在未得到命令時就果斷地發布命令,使鐵路系統免于癱瘓;洛克菲勒在只有700美元的積蓄時,便義無反顧地進入石油產業時,也展現出這種個性;皮爾龐特·摩根早期也表現出這種品質,這是貫穿在他漫長、活躍的職業生涯中的主要性格特點。1873年金融風暴的硝煙之后,恐慌已經消失,商業開始復蘇,匹茲堡一個名叫梅隆(Mellon)的銀行家收到一封郵件,希望能夠獲得2萬美元的貸款,他并不認識這個叫亨利·柯雷·弗里克的人。他沒有什么抵押品,但承諾如果錢馬上到位的話,將會獲得豐厚的利潤。這個銀行家喜歡這封信的口吻,派他的合伙人到梅普萊森特山去調查。他當然希望見到這個擁有大量錢和資產的人,但令他吃驚的是,這個弗里克只是一個每周只能掙幾美元的年輕人,住在煤礦主的房子里。但這個銀行家也出身貧寒,喜歡這個年輕人誠實、陽光的樣子,對他的誠實和智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過小心謹慎的調查,結果驗證了他的第一印象,于是,他給這個年輕人提供了2萬美元的貸款。
很短的時間內,弗里克成為了附近最著名的焦炭制造商。由于鋼鐵制造商對焦炭的大量需求,焦炭的價格不斷上漲,一年后,弗里克及其同伴已經獲得了100%的利潤。他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來購買更多的煤田,建造更多的爐子。不久,弗里克成為了康奈爾斯維爾的焦炭大王,他的收益迅速增加到上百萬美元。不過,他不僅僅是一個焦炭制造商,還是個最優秀的組織者。他使焦炭業走出混亂,走上正規。他勸說主要的競爭對手與他聯合,從而降低了惡性競爭;他通過引進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解決了棘手的勞動力問題;由于按法律和規矩行事,他的勞工通常都不存在薪水上的問題。總體而言,他增加了工資,改善了這一地區的村莊和礦井狀況。但他決心成為這一行業的掌控者。
1882年,當企業合并的趨勢開始出現時,焦炭制造業和鋼鐵制造業自然也應該結合在一起。弗里克和卡內基清醒地看到了這種想法的合理性。結果在這一年,卡內基及其同事購得弗里克煤炭和焦炭公司的控制權,這種所有權的變化把弗里克帶入了鋼鐵業。他在卡內基公司中獲得了可觀的利益,其影響力也一年年增加。他的智力和大將風范確實是卡內基集團所需要的。公司事務的新篇章開始了。通過購買焦炭公司獲得原材料的控制權,公司的生意進一步向前發展,獲得了礦層。作為遠離匹茲堡、在蘇必利爾湖地區的唯一一個有價值的礦床,它對于公司進入運輸業也是有必要的,不僅要建立大湖區的輪船航線,還要修筑從水路到匹茲堡工廠的鐵路。
卡內基集團獲得了美薩巴礦床,這一礦床首先由路易斯·梅里特(Louis Merr itt)開發,幾年前,他把它賣給了約翰·洛克菲勒。當時,洛克菲勒對油田以外的生意知之甚少,后來他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投資。但在匹茲堡,人們并不這么看,大家完全認識到了蘇必利爾油田開采創造財富的可能性。一個叫哈利·奧利弗(Harry Oliver)的人曾經從事鋼鐵業,是卡內基早期的朋友,意識到了美薩巴地區的賺錢機會,只花了一點兒錢便在那里購買了一大塊地。不久之后,弗里克在街上遇到了奧利弗,建議卡內基公司和他一起進入美薩巴石油業。弗里克提出的條件是奧利弗放棄5/6的股份,作為回報,卡內基公司將為礦區的發展投入50萬美元。雙方達成了協議,因此,卡內基公司獲得了一處資產,幾年后,其價值已經達到了幾千萬美元。但這只是控制石油供應采取的一步。幾年之后,弗里克和奧利弗促成了與約翰·洛克菲勒在蘇必利爾湖石油業的合作。這種強有力的聯合引起鐵礦價格大幅下跌,迫使許多小生產商破產。于是,他們的資產便被弗里克和洛克菲勒聯盟購買。
因此,鋼鐵業就是從這些小的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同時,鐵路系統已經延伸到整個大陸,石油業成為被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壟斷行業。當華爾街的大銀行家忙于投資鐵路系統,參與石油、鋼鐵和大量其他工業企業和設施建設時,這些行業已經在規模和價值上得到了很大成長,面對著龐大的金融業,它們再也不可能保持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