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居心叵測 基辛格的秘密《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1)
書名: 糧食危機:利用轉基因糧食謀取世界霸權(增訂版)作者名: (英)柯南·道爾本章字數: 4991字更新時間: 2016-12-13 17:48:47
1974年,美國政府的少數要員收到了《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這份報告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提出,由基辛格起草完成,其主旨是實施“世界人口行動計劃”以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數量。為此,美國政府要求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實施大規模絕育手術,甚至把波多黎各作為人口控制的“活體”實驗場。基辛格明確提出:美國要將糧食援助作為“國家權力的工具”,對那些接受援助的國家來說,要么絕育要么挨餓。
人口增長與國家安全
1974年4月,世界各地遭遇干旱,大幅調整美國農業政策的活動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尼克松的國務卿兼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向少數內閣成員發送了一份機密的備忘錄,他們包括國防部部長、農業部部長、副國務卿和中央情報局局長。
這份高度機密的備忘錄的題目是“世界人口增長對美國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響”。這份備忘錄中涉及糧食政策、人口增長和戰略性原材料。備忘錄的內容是由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授意,尼克松親自布置的。這個秘密的計劃在華盛頓被簡稱為NSSM 200,即《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1)。
在華盛頓高層看來,《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一旦被公開或者泄露出去,肯定會造成爆炸性影響。因此,這個秘密一直保守了將近十五年,直到與天主教教會有關聯的一些組織采取私人法律行動,最終才迫使這份文件在1989年解密。1975年尼克松因水門事件灰溜溜地辭職后,他的繼承者杰拉德·福特一上任就立即簽署了總統行政命令,使《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成為美國政府的官方政策。
美國決定起草該政策始于1974年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召開的聯合國人口大會之后,在大會上聯合國未采納美國的意見。美國的意見是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更直接地說是由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提出的。意見的主要內容是實施“世界人口行動計劃”以大幅降低世界人口數量。這一計劃受到了天主教教會、除羅馬尼亞之外的所有共產主義國家以及拉丁美洲和亞洲國家的堅決抵制。它們的抵制使美國的決策層意識到實施這個計劃需要用一些隱蔽的手段。在這個背景下,亨利·基辛格被授權起草基辛格的秘密計劃很快被付諸實施。13個》戰略。
在其擬定的備忘錄原始提綱中,基辛格這樣寫道:
總統指示進行一項關于世界人口增長對美國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產生影響的研究。這項研究需要至少展望到2000年的狀況,并對人口增長作出各種合理的預測。
在每一種預測中,該項研究應評估:
(1)相應的發展速度,特別是窮國的發展速度;
(2)對美國出口需求,特別是對糧食的需求,以及由于資源的競爭美國可能面臨的貿易問題;
(3)人口增長或者不平衡導致破壞性的外交政策和國際不穩定的可能性。
……
這項研究應該關注人口增長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的影響而不是關注生態、社會或者其他方面。
這項研究應該為美國處理海外人口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問題提供可能的行動路線,尤其應注意下列問題:
(1)如果有必要,為了讓國際社會關注人口問題,美國需要采取哪些新的行動;
(2)技術創新或者發展是否有可能減緩人口增長或者改善人口增長的影響。(2)
到1974年12月,基辛格完成了包括針對全球人口增長的詳細政策結論在內的政策文件:
從短期和中期來看,最嚴重的后果就是世界上某些地區,特別是那些最貧困的地區可能發生大規模的饑荒。世界需要糧食產量每年增長2.5個百分點甚至更多……現在,人類已經開始大規模應用化肥,并對土地進行了充分的灌溉。因此,糧食產量的增加將主要來自更高的產量。人口多的國家無法承受持續增長的糧食進口,但是對于他們來說,通過一兩代人的努力,使糧食生產穩步增長二到四個百分點也是極為困難的。集約化農業所需的資本和外匯數量很大,能源價格上漲、化肥稀缺和價格上漲更是雪上加霜。改造傳統農業所面臨的制度、技術和經濟問題也是很難逾越的。(3)
1974年12月,整個世界正處于全球高油價中的前幾周,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內油價暴漲了400%,這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基辛格本人在操縱這次石油危機中在幕后扮演了關鍵角色。他非常了解高油價對世界糧食供應的影響。因此,他決定利用高油價為美國的戰略利益服務。
基辛格在《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中將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稱為最不發達國家(LDCs)。他在報告中寫道:
世界越來越依賴于發展中國家的礦產資源供給。如果迅速增長的人口妨礙了它們未來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由此而產生的不穩定可能會對這些資源的增產和持續供應的環境造成破壞。
一些人口迅速增長的最貧窮的最不發達國家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它們可能越來越明顯地意識到難以支付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化肥對它們的農業生產至關重要,但是在幾年后它們將很難獲得化肥。燃料和其他原料的進口會導致嚴重的問題,這可能從兩方面殃及美國:一是需要美國提供更多的財務支持,二是最不發達國家試圖通過提高出口產品價格來獲得更有利的貿易條件。
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
人口的迅速增長會拖累經濟發展的速度,有時甚至會阻礙人均收入的增長。除了對人均收入的整體影響外,人口的迅速增長還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的很多方面,而這些方面對于最不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進步是至關重要的。(4)
美國政府的計劃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應該沖在推進減少世界人口計劃的第一線,直接通過政府援助計劃,將接受減少人口計劃作為得到美國援助的先決條件;或者通過聯合國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采取間接行動。
說白了,美國的新政策實際上就是:“如果這些劣等人種妨礙我們獲得充裕的廉價原材料,我們必須想辦法除掉他們。”這就是《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的真正含義,它只不過是用了冠冕堂皇的官方語言來表述而已。
在控制人口問題上,《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更為露骨地宣稱:
美國的戰略應該支持那些在妨礙實現生育控制目標的關鍵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般行動。例如,通過生物醫學研究開發更簡單有效的避孕方法將惠及所有人口迅速增長的國家;改進衡量人口變化的方法將幫助許多最不發達國家來確定當前人口的增長速度,評估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和計劃生育行為對社會經濟的影響。(5)
當基辛格談到“通過生物醫學研究開發更簡單的避孕方法”的時候,他當然明白個中的深意。他與洛克菲勒家族和美國權勢集團的那幫人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們正大肆宣揚生物醫學研究,將其作為人口控制的新手段。奧斯維辛集中營德國納粹分子對猶太人的種族殺戮令人發指。“二戰”前,這種殺戮被美其名曰優生學。戰后它的鼓吹者賦予了它更委婉的名字——“人口控制”。但這其實是換湯不換藥:為了保持“優等”人種的控制,減少“劣等”人種和人口。
嘉吉公司的糧食
《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帶有威廉·皮爾斯和嘉吉公司商業化農業貿易游說集團的很深烙印。在題為“糧食換和平與人口”這一部分中,基辛格寫道:“人口增長對全球政治經濟生活最基本的影響之一是人口增長與糧食的關系。當這種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出現短缺的時候,人口、國家資源、環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穩定問題就會交織在一起。”(6)
他繼續寫道:“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將是增加最不發達國家自身的糧食生產,并使糧食從生產國轉移到消費國的商業流通體系自由化。”
實際上,他在要求一些關鍵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解除貿易壁壘、為美國的糧食打開大門的同時,極力宣傳鼓吹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綠色革命。基辛格赤裸裸地建議,“增強對農業生產投入要素的生產(即化肥、可獲取的水資源、高產種子等)和增強對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激勵”——這些都是綠色革命的精髓。毫無疑問,是由美國的農業綜合企業提供所需的化肥和特殊的高產種子。這正是20世紀60年代所謂的綠色革命的實質。
《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呼吁:“為農產品制定全新的國際貿易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效農業生產國的產量……”這正與嘉吉、ADM、大陸谷物公司、邦基和其他一些當時正在興起的、在美國占據戰略性重要地位的農業綜合企業的要求不謀而合。
《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文件為基辛格早期的“糧食武器”政策披上了新衣:
在任何人口戰略中,糧食是另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必須為應對糧食嚴重短缺儲備充足的糧食,最不發達國家的糧食生產必須加以改造,以滿足人口和收入增長所導致的日益增加的需求。美國農業生產的目標應該考慮到最不發達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正常進口需求以及在最不發達國家的主要地區可能發生的糧食歉收。如果糧食安全問題沒有得到改善,我們將會面臨可能發生沖突的壓力,以及出于(“養兒防老”的)心理而多生孩子,這樣就會破壞對人口控制所作出的努力。
……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人口的穩定,重點應該放在最大的和人口增長最迅速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因人口增長與發展潛力之間的不均衡最有可能發生不穩定、動蕩和國際緊張局勢。這些國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巴西、菲律賓、泰國、埃及、土耳其、埃塞俄比亞和哥倫比亞……在這些重點國家中,有一些國家是政府對計劃生育根本不感興趣,有一些則是政府對計劃生育很感興趣,需要并歡迎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援助。對于后者應該在美國國際開發署人口計劃項目進行資源分配時給予最優先考慮,美國領導層也應作出積極努力,鼓勵個人和組織進行捐助。(7)
不吉利的十三……
印度、尼日利亞、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巴西、土耳其、哥倫比亞……這十三個發展中國家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資源。接下來的三十年里,這些國家成為政治上最動蕩的國家。《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認為:只有大幅度減少這些國家人口的數量,美國才能充分利用它們的原材料。
基辛格自然明白,如果美國政府積極在原材料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中推行人口控制政策這一圖謀一旦暴露,美國政府就會被扣上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種族滅絕甚至更難聽的帽子。他耍了一系列宣傳花招來掩蓋《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的真正企圖:
為了有助于避免(其他國家)指責美國支持人口控制背后的帝國主義動機,美國應反復重申這一支持是源于以下關注:
(1)夫妻有權自由地、負責任地決定他們生幾個孩子和生孩子的時間間隔,并且有權獲得信息、受教育及其手段;
(2)對于貧困國家的基本社會和經濟發展來說,人口的迅速增長既是普遍貧困的誘因又是其結果。
進一步說,美國應該采取行動將這一信息傳遞出去,即控制世界人口增長代表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8)
在兜了這么大一個圈子之后,在全球范圍內控制人口現在成了“自由選擇”和“可持續發展”。在這方面,喬治·奧威爾真是望塵莫及。這段話全文照抄自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早些時候呈送給尼克松總統的一份報告。
《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中提到發展中國家需要進口的糧食數量會“大幅度增加”。報告呼吁世界糧食進出口貿易自由化,以解決這樣一個他們所謂的問題,這樣一個“自由市場”與英國在1846年廢除《玉米法案》之后其制造的產品控制了世界市場時所要求的那個“自由市場”沒什么兩樣。
與“人口炸彈”一樣,糧食危機也是20世紀70年代基辛格之流一手制造的謊言,這個謊言受到了世界油價飆升的推波助瀾。一時間美國的電視上充斥著“人口膨脹”、暴亂和殘殺的畫面,以印證他們的謊言。其實,發展中國家農業“問題”的實質是,沒有給美國農業綜合企業進入其市場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嘉吉等美國糧食貿易巨頭實際上和基辛格是一丘之貉。
《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報告還補充道:“大多數高質量的礦藏位于發展中國家,所有的工業化國家都依賴于進口發展中國家的礦產。礦產供應存在的真正問題不在于基本儲量的充裕程度,而在于如何獲得礦產,如何制定勘探和開發條件,如何在生產者、消費者和礦產所在國政府之間進行利益分配等政治經濟問題。”如果有必要的話,應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強制性的人口控制計劃和其他措施,以保證美國獲取這類戰略性原材料。
這份文件最后總結道:“從長遠來看,最不發達國家必須降低人口增長速度,大規模增加農業生產。”
當談到2000年將世界人口增長減少5億時,奇怪的是,基辛格在他報告中的其他地方提到人口問題已經導致每年死亡1000萬人。總之,他鼓吹死亡率將增加一倍,至少達到每年2000萬人,并把這樣高的死亡率歸結為缺乏足夠的糧食。這樣,大家就會自然而然地相信這項新政策,至少是公之于眾的新政策,能起到積極作用。按照1948年聯合國憲章的嚴格定義,這種政策是一種種族滅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