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逃不過的心理陷阱——最好別犯的思維錯誤(3)

8.為什么我們寧可放棄也不愿采取行動

當無論是放棄還是行動都會帶來損害的時候,大多數人往往會選擇放棄,因為從主觀看來,這樣引起的損害更無害。

◎由兩種假設說起

有兩名登山者一起去征服一座高峰,讓我們假設會發生下面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第一個人不幸失足,掉進一處冰川縫隙。另一個人本來可以幫助他、營救他,但卻沒有這么做,結果第一個人死了。第二種情況是,其中一個人將另一個人主動推進了冰川縫隙,不久后第二個人也死了。

這兩種行為哪種更嚴重呢?理性地看,這兩種行為同樣應該遭到譴責,無論是放棄不救還是主動謀殺,因為兩者的結果都是死亡。

但是某種感覺告訴我們,放棄不救不如后者嚴重。這種思維錯誤人們稱之為“不作為偏誤”,意思是說,無論是放棄還是行動都會帶來損害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往往會選擇放棄,因為從主觀看來這樣引起的損害更無害。

◎一個荒唐的決定

讓我們再假設你是醫生,現在擺在你眼前的一大問題就是是否要批準將一種藥品用于垂死病人。研究者告訴你,這種藥品的副作用很強,它會當場殺掉20%的病人,但是卻能夠在短期內挽救80%的人的生命。你會怎么決定呢?

像大多數人一樣,你可能會作出禁止審批通過的決定。你感覺當場將20%的病人送去西天的藥物要遠比本來能夠搶救80%的病人但沒有施救的事實更為嚴重。

◎重新認識不作為偏誤

不作為偏誤還解釋了為什么事實證明注射疫苗能降低生病的風險,但家長們在考慮要不要給自己的孩子注射疫苗的問題時,還是會猶豫不決。客觀地說,如果孩子后來果然生病了,應該指控父母主動傷害孩子。

沒錯,我們總是感覺故意放棄不如受譴責的主動行為嚴重。比如,投資者和經濟記者感覺不研發新產品不如研發錯誤產品嚴重;我們身邊的很多人總是覺得抱著幾年前買的升值潛力差的股票不賣不如賣了再買錯股票嚴重;給自己的房子安裝隔熱層不如為了取暖燃燒明火嚴重;不申報收入不如偽造納稅資料嚴重——雖然結果都是相同的。

這么說來,行動偏誤就是不作為偏誤的反面嗎?不完全是。當形勢不明、矛盾重重、看不透前景時,行動偏誤就會插手了。此時我們更傾向于做無用功,哪怕是沒有這么做的合理理由。然而,不作為偏誤的形勢在多數情況下則是一目了然的,今天的行為可以防止未來的損害,但防止損害對我們的激勵并不強。

9.為什么人們越舒適越抑郁

現如今,抑郁癥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抑郁癥為何會突然之間“風靡一時”,變得如此普遍呢?

◎關于抑郁癥

2009年11月11日,德國足球隊“最強鐵閘”門將羅伯特·恩克鬧自殺,原因就是被抑郁癥摧垮。近年來,一系列的自殺新聞,讓人扼腕之余又瞠目結舌,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自結生命?抑郁真的如此兇猛?

抑郁癥患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與常人相比,他們偏于安靜、話語不多、不喜歡成為焦點,消極待人對物,缺乏自信,無法充分享受生活之樂,并傾向悲觀厭世。作為常見心理疾病,抑郁癥包括一系列癥狀和行為表現。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保守估計,半數人一生曾罹患抑郁癥,而且大量研究還證實,30%~5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刻都曾是符合現代心理學診斷標準的抑郁癥患者。有報告預測,截止到2020年,單向重型抑郁癥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第二大原因,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

毫無疑問,抑郁癥的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相關數據表明,與10年前相比,上海市的抑郁癥發病率由1%升高至4%~5%,接近美國的人群發病率。抑郁癥為何會突然之間“風靡一時”,變得如此普遍呢?

◎生活舒適致抑郁

綜觀人類的發展史,抑郁從未與人遠離,牛頓、貝多芬、梵·高、愛因斯坦、海明威都曾受抑郁癥的困擾。近年來,抑郁癥等精神疾患的加速出現與社會發展的迅速、競爭壓力的加劇不無關系。除此之外,人們對抑郁癥的認識不斷增多,知曉率升高,也使得這一疾病更為社會所關注。

以往,抑郁癥常常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有時,還會被誤認為是古怪的性格而遭到周圍人的忽視。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精神健康、自由與舒適生活方式的重視,抑郁癥的發生率更是日趨升高。

一位來自美國的心理學領域研究者凱利·蘭伯特在其著作《挑戰抑郁癥——一位神經生物學家的實踐,激活大腦的康復能力》中談道,生活舒適往往會導致抑郁,年輕人更易受此疾患的困擾。

蘭伯特認為,現今的生活方式存在著危害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人們在享受科技改變生活所帶來的便捷的同時,抑郁癥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蘭伯特還進一步指出,這一切可以從人類的進化過程的角度來解釋。

古時候,人們為了生存,必須在惡劣的環境下進行艱苦的體力勞動,而大腦里卻存在一個“努力驅動的獎賞機制”。換句話說,雖說勞動很辛苦,但能換來愉悅感,從而補償勞動的辛苦感。可是現如今,能夠讓人類親力親為的事情已經非常少了,所以,勞動所帶來的快樂獎賞自然也很少。換句話說,人類“廉價出售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是進化的需要

“郁悶”曾是眾所周知的網絡流行語。事實上,情緒低落是人的生命歷程中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郁悶”完全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早在2009年6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倫道夫·奈斯在《性格與社會心理學雜志》中曾發表研究稱,情緒低落會阻止人們去做傷害心理的事情,特別是阻止人們設定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標。

舉例來說,對大多數常人而言,想成為股神巴菲特是“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標”中的一種,然而,追求這種目標是對精力和資源的浪費。直到有一天,當你獲知成為巴菲特的夢想遙不可及時,追求超出個人能力、過于高遠目標的動力就會減退。

這聽起來雖然讓人感覺很不快,但是從另一層面看,不再好高騖遠反倒讓你保留了精力,以便追尋更新的目標。對你而言,做個關注大盤、理性投資的股民,或許更有實際意義。從科學角度來理解,適度沮喪并心生郁悶,可以說是人們應對失敗的自然反應,如果這種逃避機制運轉失靈或是不再運轉了,很可能就會導致真正的抑郁。

抑郁是一種調適,一種既能帶來真實代價,又能帶來真實好處的精神狀態。這一觀點,早在2009年7月,就被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精神與行為遺傳學中心的保羅·安德魯與安德森·湯姆森在《心理學評論》中提出。換句話說,抑郁像把雙刃劍,利弊共存,禍福相依。這也說明了抑郁是常見而普遍的,是進化的需要,不能算做疾病。安德魯還認為,抑郁的人常常會以高度分析性的思考模式去激烈地反思問題,并持續很長時間。就是說,抑郁的人往往執著于復雜問題,逐個細化并且一次只思考一個。

其實,抑郁癥并非一時想不開,心里不痛快。從醫學上看,抑郁癥是一種疾病,影響人體健康。目前,很多人把抑郁癥視為一種心理疾病,這并不意味著抑郁癥與人體生理完全沒有關系。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5-HTa是抑郁癥發病和治療中的關鍵一環。

◎少宅多動

這里所說的5-HT能夠讓人產生良好情緒,對心情、睡眠和飲食都十分重要。腦內5-HT的含量高,人就容易快樂;反之,如果腦內5-HT的含量偏低,就會導致郁郁寡歡。現如今,被許多人熟知的抗抑郁劑正是為恢復腦內5-HT的平衡而研發的。目前,抗抑郁劑、各種心理咨詢或治療對80%以上的抑郁癥患者是有幫助的。

日常生活中,要想改變腦內5-HT含量,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多曬太①5-HT:中文名5-羥色胺,又名血清素,作為神經遞質,主要分布于松果體和下丘腦,可能參與痛覺、睡眠和體溫等生理功能的調節。

陽、吃甜食。人體內多種激素均與光照有關系。簡單地說,多曬太陽有利于“激活”大腦,產生更多的5-HT,從而對抗情緒低落、容易疲勞等癥狀。當然,特殊的“燈光療法”也有一定的效果。當然,這里并不是說家中和辦公室的燈光,因其光照強度不夠,無法提供治療效果,為此必須到專業醫療機構去咨詢。

食物可以改變腦內5-HT含量,從而讓人快樂,這也不難理解。以水果為例,水果往往富含碳水化合物,即一般人所認為的糖。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對改善心情有驚人的效果,它能刺激胰島素分泌,協助色氨酸等進入細胞,在大腦中合成5-HT。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色氨酸是合成5-HT的原料,這意味著多食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乳制品、肉蛋類等)可能讓人更有幸福的感覺。

◎快樂與基因的關系

快樂與否和基因也有一定關系。2009年2月,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教授伊萊恩·福克斯找到一種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基因,名為“5-HTTLPR”,它也被譽為快樂基因。在人體內,5-HTTLPR有長短兩種版本,在相同環境和事件刺激下,攜帶“短”版基因的人更容易焦慮、害怕,患抑郁癥的風險更高;而攜帶“長”版基因的人則不易抑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昌县| 多伦县| 郸城县| 库车县| 萍乡市| 从江县| 潞城市| 孟州市| 漯河市| 杭锦后旗| 永春县| 中方县| 邹平县| 民乐县| 石屏县| 贵南县| 沐川县| 东乡县| 清水河县| 个旧市| 五指山市| 兴业县| 定州市| 丹巴县| 屏东县| 上饶县| 宾川县| 阿荣旗| 东至县| 井研县| 邢台县| 容城县| 嵊泗县| 大英县| 麟游县| 乌兰县| 阳原县| 长兴县| 新郑市| 确山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