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悠悠往事,盡在聊城(4)

5.家父之徒,投桃報李

人與人的交往在于將心比心,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傅旭安中年早逝,卻教出過不少頗有成就的學生,這些學生中有人從商,有人從仕并居高官。傅旭安的病逝令無數(shù)學生痛心,學生們知道恩師家中一直不富裕,如今失去了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家里的生活一定大不如前,他們集體湊了些銀兩送去傅家,逢年過節(jié),也會帶著米面、衣物等去恩師家中拜訪,幫師母干些體力活,也順便照顧一下傅斯年。

傅斯年也已懂事,每次家中有客到訪,都幫著母親招待客人,端茶倒水。傅斯年談吐大方,透著同齡孩子沒有的成熟感,所有的學生見到他后,都不由得感嘆他真不愧是恩師的兒子。

在傅旭安的學生中,有一名為侯延塽的學生對傅旭安的感情尤其深厚,不僅視傅旭安為恩師,更視其為兄長、恩人,對傅旭安既尊重,又感激。得知傅旭安病逝后,他心痛不已,一直希望能為恩師的家眷做些什么。

為何侯延塽對傅旭安會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這一切要追溯到傅旭安在龍山書院教書的那些年。

傅旭安為人寬厚,又非常愛才,自己經(jīng)濟狀況并不好,卻仍經(jīng)常接濟家境貧困的學生。他在書院教書的那些年,院中許多學生都從他那里接受過資助。李夫人知道后,也表示支持丈夫。傅旭安每次領(lǐng)了薪水,都分出一部分寄作家用,另一部分用來接濟貧困學生。侯延塽能進入龍山書院,靠的也是傅旭安的幫助。

傅旭安與侯延塽相識于東昌府的一家店鋪里。那日,傅旭安本無意買東西,只是在閑逛中無意走入這家店鋪,進去后,他便被店鋪的一角所吸引,不由得停下步子。吸引他的并非店中的商品,而是店鋪里的一名學徒,這名學徒年紀不大,獨自一人坐在角落里讀書,察覺到有人向他走來后才抬起頭,態(tài)度溫和地問傅旭安要買什么。

傅旭安從學徒的談吐中便知他很有學問,文雅的談吐不同于其他只會討好顧客的小學徒,便與他攀談起來。談話中,傅旭安得知這位學徒名叫侯延塽,自幼酷愛學習,無奈家境貧寒,支付不起書院的費用,只得中途輟學。母親過世后,父親再娶,繼母命他外出做學徒,以貼補家用,無奈,他只好順從繼母意愿。

平日的學徒時間,一有空閑之時,他便會讀上一陣書,或者在打烊后就著昏暗的油燈再讀一陣??粗钛訅u清秀的面龐上透出的無奈和遺憾,傅旭安決定,要盡自己的全力幫助這個好學的孩子。

再見面時,傅旭安給侯延塽帶去幾本書,侯延塽十分歡喜,也更感激,傅旭安心中自有一番滿足。傅旭安當時還在外教書,回家次數(shù)不多,但每次回到東昌府,都會挑些書給侯延塽送去。一來二去,兩人越來越熟悉,傅旭安索性把侯延塽帶到家里,讓他隨意挑選喜歡的書籍,并鼓勵他不要放棄學習。

1899年,傅旭安被升為龍山書院的院長,離家前,他決定帶上侯延塽,讓他進入自己所在的書院學習,并承擔所有費用。這對侯延塽簡直是天大的喜訊,他從未想過,自己夢寐以求的愿望竟這么容易就成了真,而且施以援手之人與自己非親非故。

侯延塽辭去了學徒的工作,跟著傅旭安去了龍山書院。他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進了書院后十分刻苦,終于在三年后考中舉人。傅旭安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次年,侯延塽進京參加會試,離開書院前,傅旭安將他送到門口,叮囑他些許話語,侯延塽一一答應,卻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等他經(jīng)過會試和朝考,官達刑部主事之后回來省親時,恩師已不在人世。

得知恩師病逝的消息,侯延塽悲痛至極,本想自己衣錦還鄉(xiāng),終于能夠報答師恩,卻沒想到自己還沒來得及回報,恩師人便已故去。他急忙趕去聊城,先拜見師母,后又去恩師的墓前祭拜。在傅旭安的墓前,侯延塽想到初遇恩師那天的情景,想到恩師第一次將他帶回家,讓他在滿柜的書中任意挑選的情景,想到恩師讓他同去龍山書院的情景……一樁樁一件件都歷歷在目。他一邊向恩師的墓碑講述著自己趕考之后的經(jīng)歷,一邊淚流滿面。

傅旭安病逝后,侯延塽一直希望能多為恩師家做些什么,見到傅斯年后,他立刻做出決定,將其接到天津繼續(xù)讀書。他在傅旭安的墓前起誓,一定要擔負起傅家兩兄弟的學業(yè),將他們二人培養(yǎng)成才,以報恩師恩情。

聊城有著悠久的儒家文化,卻相對閉塞落后,難以接觸到新知識、新學問。江河變換,四季更替,隨著國家各城市的日益發(fā)展,聊河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交通要道,聊城也已不再是當初那個經(jīng)濟重地。對一個聰慧而熱血的少年來說,久居此地對他未來的發(fā)展只有害而無益。

侯延塽是有才之人,更是愛才、惜才之人,何況所愛所惜之才還是恩師之子。他與傅斯年交談過,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雖比自己小25歲,卻有著同年齡孩子沒有的獨特見解,談起話來絲毫沒有障礙。他也看過傅斯年在學堂寫的文章,可謂篇篇精彩。離開聊城時,他特意要了幾篇傅斯年的文章,將它們帶到天津,拿給天津的幾位朋友傳閱。

侯延塽的這些朋友中,包括《大公報》的經(jīng)理英斂之和傅淦的學生孔繁淦,二人看過傅斯年的文章后,都表示這個孩子才不可沒,應立刻接到天津,英斂之還當即表示,愿意幫忙照顧這個孩子。

得到朋友們的支持,侯延塽再次來到聊城,將自己的打算向傅淦坦白,傅淦保守,卻也已經(jīng)意識到社會在變化,單憑那些古老的知識不足以讓一個年輕人成長得更強大。思量過后,傅淦贊成傅斯年外出求學,開闊眼界,學習新知識。李夫人聽聞侯延塽要把兒子帶走,心中自然萬般不舍,然她也明白這對傅斯年是最好的安排,最后點頭同意侯延塽的提議,允許他帶傅斯年去天津。

征得了傅家長輩的許可,侯延塽將這個決定告訴了傅斯年,表示到了天津,他能接觸到更多新鮮事物,學到更多拓展視野的知識。

彼時,年紀尚輕的傅斯年還未意識到自己的未來會變得如何,未想過自己是否會專心求學、不聞俗事,也未整天期望著自己有一天會多么有成就,他的心思很單純,只想努力學習,讓自己的知識量越來越充實。

13歲的他,身體里涌動著強大的求知欲,仿佛是一只喂不飽的小怪獸,整天在傅斯年的體內(nèi)張牙舞爪,喊著對知識的渴求,喂給它的知識越多,它就長得越大。當?shù)弥约河袡C會外出讀書時,他開心極了。

李夫人不曾出過遠門,可聽說過在外生活的艱辛。傅斯年臨行前,她一邊幫兒子收拾東西,一邊細心囑咐:好好吃飯,天冷增衣,尊重叔伯,禮貌待人……傅斯年的東西不多,她卻收拾了很久,每疊好一件衣服,都會不自覺地用手撫摸一遍,仿佛這般便能釋放心中的留戀。

終于,衣物都疊好了,放進了箱子。箱子關(guān)上的那一刻,李夫人的心微微地顫動了一下,但她沒有過多挽留。身為母親,只要兒子能過得好,暫時的分別又算得了什么?她努力不讓兒子看出心中的不舍,期盼著他在外一切順利。

傅斯年年少離家,是要飽嘗一人獨立之艱辛的,可恰是這番歷練,讓他體內(nèi)積存了巨大的能量。想來,若不是如此,傅斯年必然無緣接觸更高一層的知識和教育,也必然無緣成為日后著名的學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科技| 柘城县| 长泰县| 黄浦区| 无极县| 搜索| 霞浦县| 九台市| 时尚| 宜阳县| 霍林郭勒市| 邻水| 景宁| 呈贡县| 宾川县| 拉萨市| 崇礼县| 兴仁县| 双鸭山市| 类乌齐县| 桑植县| 柘城县| 商南县| 沅江市| 涪陵区| 自贡市| 南康市| 望奎县| 思南县| 清水河县| 九寨沟县| 大洼县| 桃江县| 龙海市| 沈丘县| 乐业县| 临泉县| 吴江市| 寿光市|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