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秦漢時期(3)
- 一本書讀完人類文學的歷史
- 崔佳
- 2827字
- 2016-11-17 21:44:22
有些詩反映了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的痛苦和災難,如《十五從軍征》《戰城南》《飲馬長城窟》《古歌》等。其中《十五從軍征》這首詩這樣寫道: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蓖脧墓犯]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這是一首短敘事詩,寫一個服役幾十年的老兵家破人亡的凄慘景象,全篇雖然沒有一個反對戰爭的字,但字字句句都是對戰爭的控訴。把老兵懷念親人、孤苦無依的凄楚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還有些詩反映了社會動亂給人們帶來的不幸,如《枯魚過河泣》《烏生》等等。
在藝術上,漢樂府民歌多采用敘事的形式,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如《陌上?!贰犊兹笘|南飛》《木蘭詩》;語言樸實凝練,不事雕琢,如《江南》;句式上靈活多樣,有四言、雜言,而其最大貢獻是開創并完成了五言詩的形式,不僅影響到東漢文人五言詩的創作,而且直接為建安詩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名作賞析
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鋪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艱久居。”《東門行》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被貧困所迫而欲鋌而走險的男子,他本已不考慮后果,憤而出走,欲作為當時社會所不容的事,以尋求一家人的活路。但又放心不下,再回轉家中,心情更加悲傷。他看到家里罐中無米,架上無衣。這就使他再下決心拔劍出走。善良的妻子不忍心丈夫去冒險,牽衣啼哭,動之以情,曉以利害。最后主人公憤然表示,我頭上的白發已漸脫落,再不能苦捱下去了。由于當時統治階級的政治腐敗,貪污橫行,急征暴斂,搖役繁重,因此,農村經濟破產,廣大人民食無米,穿無衣,無法生存下去。這詩就是不甘餓死的農民起來反抗的一種表示,有很積極的意義,是樂府詩中斗爭性最強的作品之一。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反映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婚姻悲劇典型,這詩表現了一對犧牲于舊家庭制度與封建倫理道德下的夫婦的悲劇。
《孔雀東南飛》成功地塑造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劉蘭芝、焦仲卿和焦母、劉兄,通過這些人物形象來表現反封建禮教的主題思想。
蘭芝是一個知書明理、勤勞能干的女子,她長的也是相貌出眾,無與倫比。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精妙世無雙”的美人兒,卻被婆婆看成眼中釘,恨不得一口把她吃掉。她嫁到焦家兩三年,深感“君家婦難為”、“徒留無所施”。所以她不得不割舍對小姑的顧戀,與丈夫的恩愛,自請遣歸。離開焦家,擺脫焦母的蠻橫驅使,算是跳出了一個火坑。但是蘭芝預料到性情暴如雷的哥哥,不會聽憑她的意愿,讓她再與仲卿團聚,想到這里,便感到心如油煎。蘭芝回到娘家后,果然遇到阿母勸嫁,阿兄逼婚,使她難以忍受,她與仲卿的磐石、蒲葦之盟又不能夠實現,最后只得舉身赴清池,用死來表現對封建禮教的不滿和抗爭。
仲卿是個府吏,受封建禮教影響較深,性格比較軟弱,但他是非分明,忠于愛情,不為母親的威迫利誘所動搖,始終站在蘭芝一邊,以死殉情。
詩中通過對劉蘭芝、仲卿愛情命運的描述,無情地鞭撻了封建家長制的罪惡,并表示了對蘭芝、仲卿的同情和贊美。
《古詩十九首》的產生
漢代產生了不少不知名的五言詩,其中最著名的是《古詩十九首》。這一組詩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同時標志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發展的新階段。就詩歌的語言技巧、詩中反映的思想情調、生活狀況來看,其作者當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較高的文化素養,因而我們可以認為這是文人詩。
思想內容
《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容總的來說比較單薄。生命短促、人生無常,這個主題直接在“古詩”中以強烈的感覺反復出現。有著濃烈的感傷情緒,是東漢時期動亂現實的曲折反映。如: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青青陵上柏》)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驅車上東門》)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生年不滿百》)
《古詩十九首》中所寫的游子思婦的篇章最為動人?!睹髟潞勿ā芬运紜D在閨中望月的情景,表現了她對丈夫的憂愁不安?!缎行兄匦行小繁憩F了一妻子對丈夫久久不歸的思念之情。《迢迢牽牛星》借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將情、景、事結合起來,表現了人間的離愁別恨。
“古詩”給人以深刻印象的一點,是表現離人相思的作品特別的多,包括夫婦之間、戀人之間、朋友之間的相思,以及游子對于故鄉的懷念,這一類作品幾乎占了《古詩十九首》的一半以上。
佳作賞析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豆旁娛攀住分短鎏鰻颗P恰?
本詩看似寫神話傳說,寫天上的愛情悲劇,而實則是人間愛情生活的真實寫照。此詩產生的年代,正是社會動亂時期,男子從征服役,人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別,尤其給勞動婦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雙重痛苦。夫婦久別是她們的生活,離愁別恨是她們的伴侶,夫婦團聚就成了她們的向往。此詩抒寫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感情,這樣一種社會現實。這首詩將抒情和寫景的結合。詩不拘于神話傳說的故事,而立足于寫織女的感情。不僅通過織女悵望牛郎、無心弄機杼、泣淚落如雨、脈脈不得語等場景描寫來揭示織女的心情感受,抒發織女的離情別緒,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寫結合起來,來達到抒發情感的目的。全詩似句句在寫景,又句句在寫情,情語景語融合無間。詩寫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卻又諧調一致,渾然一體。
藝術成就
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古詩”,歷來受到極高的評價。劉勰《文心雕龍》曾說“古詩”是“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更稱其為“一字千金”。他們都高度肯定了“古詩”的藝術成就。
“古詩”的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感情的真切動人。盡管詩歌所表達的對于人生的看法頗有些頹喪,但那種對人生的迷惘與痛苦的感受,那種強烈的生命意識與個體意識,那種要緊緊抓住人生的欲望,卻是當時社會的真實產物。詩人們毫無矯飾地、有時是非常大膽地表現著內心世界,使作品產生了很強的感染力。而且,“古詩”所涉及的人生問題,是后代文人仍舊要遇到的問題,這就更容易使他們產生共鳴。
它的語言,既自然樸素,又高度洗練而富于概括力。如《庭中有奇樹》一首: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貢?但感別經時。
詩人選擇一位婦女欲折花寄遠的細節來表達離人相思之情,無一奇僻之思、驚險之句,只是平平道來。但是,通過女主人公折花以后發覺無法寄給遠方之人,在樹下久久佇立,以至花香染滿衣衫的形象,充分地表達了“但感別經時”的一往深情,確可謂“語短情長”。
“古詩”特別擅長借助寫景來襯托和抒發感情。像“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回風動地起,秋草萋以綠”,都是異常生動而充滿情感的句子。
作為漢代五言詩的代表性作品,“古詩”在形式、題材、語言風格、表現技巧等諸多方面,都對后代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