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歷史上走過的一副血肉之軀——印度“圣雄”甘地
- 戴爾·卡耐基親子睡前故事:五分鐘名人傳記
- 卡耐基
- 1133字
- 2016-10-28 10:14:28
他,反對一切形式的暴力;他,身材瘦弱干癟;然而,他的學說和精神感召力卻威力無比。
在印度,曾有一位棕色皮膚、身材矮小的男子躺在床上拒絕進食,并聲稱自己將無限期絕食,直到離開人世。這件事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媒體也爭相報道。因為這個人,就是圣雄甘地——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如果從金錢的角度來衡量,甘地是個徹頭徹尾的窮人。他的全部財產加起來也不到75美分。但是他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百萬富翁。他,反對一切形式的暴力;他,身材瘦弱干癟;然而,他的學說和精神感召力卻威力無比。
印度人口眾多,然而數(shù)百年間,印度的人民卻沉睡不醒。甘地想要做的,就是喚醒他們,讓印度的人民找回自己的力量。
甘地這個人十分特別。他常年只穿著一件腰布,但他早年在倫敦的時候,也曾頭戴便帽、腳蹬靴子、手持手杖,就像一位正統(tǒng)的英國紳士一樣。從倫敦的大學留學畢業(yè)回來后,他成了一名律師。當他第一次在法庭陳述辯論時,緊張得雙腿顫抖,以至到最后不能自控地坐了下來。
甘地成為律師沒多久,就被派到南非處理案件。他努力實踐基督在山上的訓言[1],結果效果好的超乎預料。有糾紛的人們紛紛求助于他,因為他總能在法庭外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這些紛爭,給大家省下許多時間和訴訟費用。后來,甘地每年的收入很快便達到了15000英磅。但他并不滿足于個人的富裕,因為他深知,在自己的國家里,還有無數(shù)人過著悲慘的生活。他親眼見過,成百上千的人們死于饑餓。于是,他放棄了金錢和地位,從那時開始,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窮苦的百姓,并把這項工作視為自己神圣的使命。
為了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過一種最樸素節(jié)儉的生活,甘地嘗試了各種食物。后來他幾乎只靠水果、牛奶和橄欖油維持生命。深受梭羅[2]及其著作《論公民的不服從》影響的甘地認為,為了懲罰英國政府沒有實現(xiàn)還自治權于印度的承諾,應該號召印度人民寧可坐牢,也堅決不向殖民統(tǒng)治者納稅。他還盡可能地鼓動大家抵制英貨。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印度竟然有6000萬人屬于賤民階級,幾乎相當于當時美國一半的人口。在這個時代,這些賤民階級的處境是世界上最悲慘的。甘地全心全意地為了這些人的權益而奮斗。他甚至收養(yǎng)了一個賤民階層的小女孩,像教養(yǎng)親生女兒一樣撫養(yǎng)她長大。
在很多人眼中,甘地是一位圣人。有些人甚至相信,他就是印度神明以肉體凡胎降臨人世。在這個充滿著貪婪和私欲的世界里,面對這樣一位別無所求、為了別人的幸福和快樂寧可犧牲自己的人,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卑微啊!
[1]見《馬太福音》第5章1節(jié)到第7章29節(jié)——“山上寶訓”。
[2]梭羅(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作家、哲學家,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又譯為《消極抵抗》、《論公民的不服從》)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