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肉菜類(3)
- 川菜美食菜譜(美食與保健)
- 嚴鍇編著
- 4849字
- 2016-10-24 09:42:21
3.鍋置旺火上,放入化豬油,下豬肉不斷爆炒,直至吐油,加入甜醬繼續爆炒出香味。再放入青椒翻炒至熟后,加入醬油、味精、白糖繼續炒入味,起鍋入盤即成。
【注意】
1.除上述方法外,也可先將青椒炒斷生后,再爆肉。
2.爆肉時火要旺,翻炒要均勻;特別在加入甜醬后,注意不要粘鍋。
【特點】
青椒醬爆肉系民間菜肴,成菜具有滋潤、干香、清香辣和醇濃的醬香味。
三大菌燜肉
【材料】
三大菌300克、精鹽4克、豬肥瘦肉300克、胡椒粉0.3克、大蒜50克、鮮湯200克、長蔥節20克、化豬油75克、水豆粉30克、料酒5克。
【操作】
1.豬肉切成長4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的肉片,三大菌摘去腳根,洗干凈,切成長6厘米,粗1.5厘米的長條。
2.鍋內放入化豬油。燒熱,依次放入大蒜片、肉片、蔥節,煸炒至肉片散籽,再摻入三大菌、鮮湯、料酒、鹽、胡椒,燒開后揀去浮沫,加蓋燜約5分鐘,時間不宜太久。至菌、肉軟時,揭開蓋拉去長節蔥不要。再淋入水豆粉勾芡,待汁濃稠時,起鍋入盤即成。
【注意】
1.豬肉片炒散籽就摻湯,不要炒得太干。
2.用水豆粉勾芡宜少,成菜后才清爽利落。
【特點】
成菜軟滑細嫩、色澤潔白,咸鮮味美,爽口、不膩,是夏季上品菜肴。
子姜熘肉絲
【材料】
子姜100克、精鹽4克、豬肉150克、料酒5克、雞蛋清2克、味精1克、干細豆粉30克、鮮湯50克、青蒜苗30克、麻油5克、泡辣椒1根15克、水豆粉25克、化豬油500克(耗75克)。
【操作】
1.子姜用刀輕微刮一下,洗干凈,切成粗0.3厘米的絲子;泡辣椒切成長6厘米的節子,再順切成粗絲;豬肉切成長7厘米、粗0.3厘米的絲子;青蒜苗切成5厘米的節子。
2.雞蛋清同干細豆粉放入碗內調勻,放入肉絲,加鹽2克,抓勻碼好芡。另用一個碗放入鹽2克、麻油、味精、水豆粉、料酒、鮮湯,調成滋汁。
3.鍋放旺火上,下豬油,燒至三成熱,放入碼好芡的肉絲,用筷子輕輕劃散籽;待肉絲逐漸翻白斷生后,潷去多余豬油,隨即下子姜和青菜、泡辣椒,翻炒數下,再將滋汁烹入,待緊汁亮油時,起鍋入盤。
【注意】
1.子姜不要切得過細。肉絲切好后,最好用清水漂一下,擠干水,再放入蛋清豆粉內碼芡。成菜后色更白,散籽清爽。
2.肉絲下鍋時,油溫不宜過高如火旺油太熱,須將鍋端離火口半分鐘為最好。
3.子姜下鍋后,要快速炒。滋汁烹入后,也要快速炒轉起鍋。
【特點】
子姜是夏末秋初從老姜側萌發出的一種嫩芽,質地細嫩,纖維短細,有輕微的辛辣香味。成菜紅白分明,爽滑可口,咸鮮嫩脆。
鍋巴肉片
【材料】
鍋巴200克、泡紅辣椒2根30克、豬瘦肉150克、精鹽5克、蘑菇菌15克、醬油5克、水發蘭片25克、醋40克、水發木耳25克、白糖50克、小白菜心50克、紹酒15克、蔥姜蒜各10克、胡椒粉1克、麻油25克、味精1克、化豬油50克、鮮湯500克、熟菜油500克(耗100克)、水豆粉80克。
【操作】
1.豬瘦肉切成長5厘米、寬1.5厘米的薄片子,盛入碗內,加鹽1克、水豆粉35克、紹酒3克攪拌均勻碼好芡。小白菜、木耳分別洗凈扯成小塊,水發蘭片、蘑菇菌分別片成片子。小白菜、木耳分別洗凈扯成小塊。姜、蒜切成指甲片。蔥、泡辣椒分別切成馬耳朵形。另用碗放入醬油、鹽4克、醋、白糖、味精、胡椒粉、麻油、紹酒12克、鮮湯、水豆粉兌成滋汁。
2.選干透、黃而不焦不糊、厚薄均勻的鍋巴,用刀切成4厘米見方的瓦片狀塊子。
3.鍋置旺火上燒熱,放入化豬油燒至六成熱,下碼好芡的豬肉片,用鏟炒散籽。再依次將泡辣椒、姜蒜片、蘑菇、蘭片、木耳、小白菜心等加入,繼續翻炒數下,再將碗內滋汁倒入鍋內,同配料一齊燒沸,收成濃芡汁,成為肉片滋汁盛入碗內待用。
4.鍋洗凈,下菜油燒至八成熱,放入鍋巴,邊炸邊翻,炸至全無水分,浮出油面,呈金黃色時撈起盛入盤內,上桌放好,隨即將肉片滋汁倒入盤內炸好的鍋巴上面,這時,立即發出“嘩”的一聲響,盤中即噴出一股濃烈的糖醋香氣。
【注意】
1.米飯煮熟后,將米飯鏟出后,留一層緊粘鍋底的米飯,再加溫,就能取得大片鍋巴。
2.待肉片滋汁起鍋后才能炸鍋巴,油溫要高,不能炸得太嫩或作得過老。
3.滋汁要突出甜酸味,不可稀,更不可太稠。
【特點】
用鍋巴做菜,是川菜的獨創。成菜色澤金黃、鍋巴香脆酥、肉片醇厚鮮香、細嫩爽滑、油而不膩。特別是當著就餐者面,將菜汁倒入鍋巴盤內,噴出糖醋香味,發出唰唰響聲,入們稱為“當堂響、滿堂香。”
花仁午餐肉
【材料】
午餐肉300克、精鹽2克、花生米100克、胡椒粉0.5克、雞蛋2個、味精1克、干細豆粉30克、麻油10克、面粉20克、熟菜油500克(耗75克)。
【操作】
1.將雞蛋、鹽、干細豆粉、胡椒、味精、面粉等調成蛋漿糊。將花生米用20克鹽炒熟,炒香起鍋晾冷,去鹽去皮,剁成細顆粒。再將午餐肉切成長5厘米、寬2厘米、厚0.7厘米的片子。
2.炒鍋放旺火上,下菜油燒至七成熱將午餐肉放入蛋漿內裹勻,分散放入花生顆粒內兩面粘滿,再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直至花生酥香脆,撈起放入盤內,淋上麻油即成。
【注意】
1.蛋漿要稍偏干,花生才粘得牢固。
2.油溫最高七成,以免把花生炸煳。
【特點】
花生米和午餐肉是家庭容易儲備的食品,可作為應急的菜肴原料。此菜酥脆味美,最宜佐酒。
苦瓜燒肉
【材料】
豬五花肉500克、精鹽5克、大白苦瓜300克、白糖5克、花椒20粒、五香粉0.1克、姜、蔥各15克、味精0.5克、料酒5克。
【操作】
1.先將苦瓜豎著對剖開,挖去粉,切成長5厘米,粗1.5厘米的條狀。豬五花肉用溫水刮洗干凈,切成長5厘米、寬2厘米、厚0.5厘米的片子。白糖炒成糖色汁。蔥切長節,姜拍破。
2.鋁鍋內摻清水,放入豬肉片、花椒、料酒、姜、蔥、五香粉、鹽、糖色汁燒沸后,揀去浮沫,用小火慢燒90分鐘,直至肉呈紅色軟汁濃時,再加入苦瓜條繼續燒20分鐘,至苦瓜熟入味時,加入味精,起鍋入盤。
【注意】
燒肉時要把水摻夠,不要中途再加水。用小火慢燒,湯汁才易濃稠。
【特點】
苦瓜有清暑解熱、清心明目、除濕治痢的功效,所以,在熱不思食的夏季,吃得慣苦瓜的入常以此作菜。成菜色澤金黃,肉而不爛,性涼,味甘苦,爽口不膩,是開胃下飯的菜肴。
什邡肝片
【材料】
新鮮豬肝250克、精鹽25克、鮮豬板油150克、味精1克、水發木耳50克、醬油20克、豌豆尖10朵、白糖3克、泡紅辣椒3根30克、胡椒粉0.5克、姜蒜片子各10克、鮮湯50克、馬耳朵蔥20克、水豆粉30克。
【操作】
1.選新鮮細沙豬肝,去掉筋,橫切成0.2厘米厚的薄片,盛入碗內,加水豆粉、鹽攪拌均勻碼好芡。豆尖洗后滴干水氣;木耳去凈雜質,洗凈;板油切成0.5厘米的顆粒;泡辣椒去帶去籽,切成馬耳朵形狀。另取碗一個將鮮湯、水豆粉、醬油、胡椒、白糖、味精放入調成滋汁。
2.炒鍋置旺火上燒熱,下板油顆粒炒干水分,直至全部吐油,油渣呈微黃色撈起。隨即將豬肝片放入炒散籽,見翻白時加入姜蔥、泡辣椒、木耳、豆尖繼續翻炒斷生;烹入碗內滋汁,翻炒數下,收汁吐油后,撒入油渣顆炒勻,顛翻數下起鍋,入盤即成。
【注意】
1.豬肝切片大而薄為好。
2.此菜系小煎小炒燴火菜肴,臨炒菜前必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切記投料的先后順序,快速翻炒快速起鍋,掌握好火候。
3.板油丁只能熬干油,不能熬焦,務使油渣粘附在肝片上面,并保持脆酥性;否則,去風味。
【特點】
此菜為什邡地區傳統名菜,操作方法及配料都具有獨到之處,成菜豬肝質地細嫩,油渣香而酥脆,味極鮮美。
酸辣蹄筋
【材料】
油發蹄筋100克、生姜15克、豬肥瘦肉100克、蔥花15克、冬筍30克、精鹽6克、蘑菇30克、胡椒粉1克、番茄30克、味精1克、鮮湯400克、醋40克、化豬油50克、水豆粉70克、麻油15克、料酒5克。
【操作】
1.蘑菇、冬筍、豬肥瘦肉、番茄分別切成小指甲片;另將肉片放入碗內,加入水豆粉10克、鹽1克攪拌均勻碼好芡。姜切成米子。
2.將油發后的豬蹄筋用溫水泡10小時,撈起斜切成小筷子條,盛入盆內加20克面粉,用手抓搓數下,摻入溫水洗去油膩,再用溫水浸泡待用。
3.鍋置旺火上,放入化豬油燒熱,下肉炒散籽,加入冬筍、蘑菇,摻湯400克,再加入鹽、胡椒粉、料酒、蹄筋、姜米燒沸約1分鐘,淋入水豆粉勾成濃稠芡,然后加入麻油、蔥花、味精、醋,起鍋盛入大湯碗內,上桌用勺舀食。
【注意】
1.這個菜制作的要點是調味,首先應吃夠咸辣味,起鍋時才放醋,達到進口酸辣,回味姜味悠長、咸鮮滋潤、胡椒辣而不烈的要求。
2.芡汁不宜太清、太濃,要達到濃而不釅,淡而不薄,爽口神怡。
【特點】
成品脆嫩鮮香,湯汁濃稠,色澤銀紅,咸鮮酸辣,醒酒解膩,開胃下飯。
脆皮牛肉
【材料】
鹵牛肉(外購)300克、花椒面5克、雞蛋2個、干海椒面10克、面粉100克、精鹽2克、熟菜油500克(耗100克)、麻油5克。
【操作】
1.選購味道好、顏色紅、無筋纏、鹵得的五香鹵牛肉,切成長5厘米、寬3厘米、厚0.5厘米的排骨片子。
2.面粉、雞蛋摻清水50克調成蛋面漿,且蛋面漿宜稀不宜干,將牛肉放入,分別裹勻、放入燒至七成熱的油鍋內,炸成色澤金黃,外皮酥脆,撈起放入盤中,淋入麻油,最后撒上椒鹽(用海椒面、花椒面、精鹽兌成的)即成。
【注意】
1.如油鍋火力小,可先炸一次撈起;待油溫升至八成熱時,再炸一次。
2.不喜食麻辣地可配糖醋生菜或蔥姜。
【特點】
鹵牛肉裹漿炸制,成菜疏松化渣,外酥內軟,咸鮮麻辣香,回味悠長。
魚香兔絲
【材料】
白水熟兔350克、德陽醬油40克、泡紅辣椒2根(25克)、白糖15克、蔥白75克、麻油15克、姜蒜米子各15克、味精1克、辣椒紅油25克、醋5克。
【操作】
1.先將50克蔥白切成粗絲擺在一個圓盤內;再將購回的白水熟兔剔去骨,切成0.5厘米的粗絲,放在蔥絲上面。
2.用小碗先將剁細的泡紅辣椒裝入,用燒燙的熱油25克倒入,使泡辣椒斷生,油呈紅色,再加入姜、白糖、蒜米子、德陽醬油、辣椒紅油、醋、味精、麻油調均勻,最后放入蔥花,淋在盤內兔絲上面即成。
【注意】
調味時要掌握好咸、辣、鮮、甜、酸、香兼備這個特點,而不可過分突出菜味,這是魚香味調制的要領。
【特點】
魚香味是川菜獨樹一幟的味型,而涼菜的魚香味則是其中的一朵小花。成菜色澤紅潤,兔絲細嫩,咸甜香兼備。
萵筍黃燜兔
【材料】
鮮兔1250克、精鹽4克、萵筍200克、紹酒15克、化豬油125克、胡椒粉0.5克、醬油25克、味精1克、姜、蔥各15克、水豆粉30克、鮮湯600克。
【操作】
1.萵筍去皮斜切成滾刀塊子;選購肉質較細嫩的鮮兔,斬成連骨4厘米見方的塊子,入沸水燙一下撈起,滴干水分;姜拍破,蔥切成長節。
2.鍋燒熱,放入姜、蔥、兔塊、化豬油,煸炒3分鐘,加醬油、紹酒、鹽、鮮湯、胡椒粉,加蓋移至小火上,燜約15分鐘,揭蓋加入萵筍,用大火,再燜約5分鐘,撈去蔥姜不用,再放入水豆粉、味精勾芡,待汁濃后,起鍋盛入盤內即成。
【注意】
1.萵筍下鍋燜時,不宜加蓋,以保持翠綠色。
2.用沸水煮一道主要是除去血水,所以,不能煮得太久,以免營養損失過多。
3.按此法可做黃燜鴨、黃煙雞;可用鮮筍、冬筍、茭白,或冬季的菜頭,兒菜等代替萵筍。
【特點】
萵筍翠綠,兔肉色澤橙黃,味鮮肉細,是節假日家庭桌上的上品菜肴。
三鮮豆腐
【材料】
石膏豆腐400克、雞湯200克、豬里脊肉120克、精鹽8克、雞蛋3個90克、胡椒0.5克、干細豆粉30克、味精1克、熟雞肉50克、姜、蔥各10克、午餐肉50克、鮮菜心100克、蘑菇30克、水豆粉30克、化豬油300克(耗100克)。
【操作】
1.午餐肉、熟雞肉分別切成長4厘米、寬1.5厘米,厚0.3厘米的薄片;姜拍破,蔥切長節;蘑菇切薄片;鮮菜心用沸水煮一下撈起。
2.豆腐放進盆內,摻沸水浸泡20分鐘(主要是去掉石膏味);撈起放在菜板上,用刀手背捶至極爛蓉,放進紗布內包好,用手慢慢將豆腐蓉擠出來(如見有豆腐水即要去掉),盛入一個盆內。豬里脊肉用刀背反復捶至極蓉,再剁至極細,放進豆腐蓉里用手使力攪至二者融為一體,再加進雞蛋清、鹽10克、干細豆粉后,再次用力攪至成豆腐糝。